文化与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从北京文化论坛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9-25 00:33
文化论坛与政策导向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 吸引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嘉宾参与[1] - 北京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实施《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6][8] - 发布《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 推动遗产点恢复历史格局[8]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房山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出土青铜器铭文为北京最早建城史文献[4][6] - 北京中轴线申遗带动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 先农坛神仓等古建筑群对外开放[8] - 实施"微改造"替代大拆大建 恢复胡同肌理与三里河水街景观[6] 文化科技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文化新业态企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13] -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展示 如圆明园"武陵春色"数字复原及AI活化抗战纪念馆展陈[11][13] - 实时游客监测系统在天坛应用 实现可持续旅游与遗产保护平衡[13] 文化消费与产业创新 - 文创产品融合传统与科技设计 如天宫藻井冰箱贴、颐和园盲盒等受市场欢迎[9] - 正乙祠戏楼等历史场馆通过"小而美"演出焕发新生 非遗主题线路采用打卡集章模式增强体验[8] - 首钢园工业遗存转型数字化展陈空间 体现文化与科技双向融合[11] 国际文化交流与输出 - 举办世界古典学大会、国际音乐节等活动 吸引30多国专家学者及全球院团参与[18] - 京产网络文学、游戏、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 泡泡玛特等企业推动中国IP走向国际[18] - 中外诗人交流活动在北海公园举行 促进跨文化对话与传播[16] 城市建设与文化定位 -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与870多年建都史 形成开放包容城市品格[6] - 构建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 加强农业与工业遗存保护[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北京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结合的标准[13]
景俊美: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5 00:07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的文化发展始终与城市命运紧密相连。9月23日,2025 北京文化论坛启幕,为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本届论坛呈现诸多突破性变化,不仅强调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而且注重文化对城市的浸润,标志着北京文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开拓了文化与城 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2025北京文化论坛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形态转变。论坛举办形态的范式革新。从设立常设机构、 精选举办场地、加强统筹谋划、做好智力支持、加强国际传播五个维度,做到了有人做、有地方、有内 容、有智囊、有影响,打造了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开创性设立了"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将太 庙、天坛、钟鼓楼等17处历史文化场所转化为常态化的文化交流空间,实现了从阶段性活动向全年在线 平台的跨越。这些会客厅本身就是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所,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如今又成为连接传统 与现代的窗口,实现了对空间资源的活化利用,更体现了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呈现在学术探讨和文艺活动中,更贯穿在具体应用层面,成为推动城 市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清净宏恩观的转型生动诠释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古老建 筑 ...
双向融合,绘制文化科技崭新图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00:51
本报记者 高倩 韩轩 昨天,2025北京文化论坛盛大启幕。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 的突出位置,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融合。本届论坛邀请中外嘉宾围绕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信息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人工 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展开演讲交流,充分探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技术为笔、文化为墨,绘制文 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智慧力量。 围绕永久主题"传承·创新·互鉴"和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论坛上,多位中外嘉宾呼吁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搭建文化之桥、深化交流对话、 推动人文合作,以文化文明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不断引领文化领域思维革新的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不少挑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认为,需要警惕"数字技术、人 工智能与科技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娱乐幻觉工业"。在这种时代语境中,近年来蓬勃涌现的"新大众文艺"尤显珍贵,随着中国式 现代化的充 ...
北京文创“顶流”一站式体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00:51
vonnjare WE er G t 6 ges 160 All and 8 V 0 LT 1 t EVA 现场最具人气的文创产品包括国子监文创热销款,如金榜题名创意减压签字笔、金榜题名翻页冰箱贴、马到成功摇摇冰箱贴、独占鳌头印章磁贴等,将创意 设计与美好寓意融于一体,多款产品已在网上售罄。 据介绍,展区从"创新文创开发方式"到"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加强选品,体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最新成果。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清华团队跳舞机器人"Booster T1"在展区入口欢迎来宾,AI拍照打卡机、凯叔讲故事智能成长伙伴"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文创产品在文化科技体 验区与嘉宾互动,让公众亲身感受文化与科技融合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2025北京文化论坛昨日开幕,首次设立的精品文创展示区吸引众多嘉宾和 记者参观体验。本报记者武亦彬 实习记者常一鸣摄 本报记者 邱伟 9月23日至24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展区联动全市文创资源,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实现了北京文 创"顶流"的一站式体验,成为论坛现场的一大亮点。 该展区汇聚了80家企事业单位的 ...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开幕 游族网络大型光影互动装置火爆亮相主会场
财经网· 2025-09-22 07:43
公司活动参与 - 游族网络参与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主会场活动并设置创意光影互动装置[1] - 公司通过人气游戏角色Coser实现零距离互动并引发热烈反响[1] - 旗下《少年三国志2》《少年三国志》《绯色回响》《少年西游记2》等游戏角色coser参与开幕式并赠送限定礼品[6] 文化传播实践 - 公司将虚拟游戏角色带入现实打造融合中华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视觉盛宴[3] - 运用《少年三国志2》视觉元素打造三扇5米高卡牌造型"时空穿梭门"光影装置[3] - 通过联动非遗IP等方式激励年轻人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用户规模与产品矩阵 - 公司全球累计用户超10亿[6] - 旗下拥有《少年三国志》系列、《女神联盟》系列、《新盗墓笔记》等数十款知名游戏产品[6] 行业活动影响力 - 上海国际光影节由上海市五大机构联合打造属于市级重大公益性活动[4] - 首届活动吸引1620余万人次参与且全媒体传播量突破30亿次[4] - 活动发挥联动商业旅游文化艺术会展等多元业态的纽带作用[6] 战略定位 - 公司着力构建游戏与文化共生机制并深度激活游戏的文化传播价值[6] - 未来将持续践行"科技传颂文明"使命并通过科技IP文化与资源整合优势履行社会责任[6]
本来生活获“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与“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07:18
本报讯 (记者梁傲男)近日,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北京本来工 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来生活")凭借在IP营销赋能与乡村振兴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实践,成功入 选"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与"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成为同时斩获双项荣誉的代表性 企业之一。 2025年,本来生活服务乡村振兴边界进一步拓展,农文旅业务全新启航。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 依托数字平台运营与资源整合优势,率先为北京市民与职工打造了"京郊农文旅服务平台",推动京郊农 业资源、旅游体验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 在社会责任方面,本来生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帮扶实践。2024年以来,本来生活深度参与多个原产地县 域产业升级,开发、上线涵盖"三区三州"脱贫县在内的200多款帮扶产品;通过营销赋能、科技赋能等 综合赋能能力,成功带动汤原大米、若尔盖藏绵羊等优质地标产品市场认知提升。目前本来生活与财政 部、国家能源局、中核集团、招商局集团等60余家部委、央企达成合作,累计上线销售4500余款帮扶农 产品。今年7月份,本来生活联合"腾讯为村耕耘者计划"运营方共同发起"企业支持农业"行业倡议,号 召各种组织以资金投 ...
老城古建焕新颜,北京历史文化地标解锁新玩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3:38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陈小雨)去年7月,贯穿北京老城的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文 化传承注入新动力。一年多来,北京在文物古建保护、老城活力激活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多元举措让历 史遗存与现代生活交融,让千年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2021年重新开放以来,白塔寺游客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曾经的年均8万至10万人次,跃升至去年的30 余万人次。 常态化文化活动是吸引客流的核心动力,"白塔之夜"夜间专场已累计举办40多期,电影放映会、民乐演 奏会、尼泊尔文化分享会、非遗演出等主题活动轮番上演,活动结束后点亮的白塔,更成为夜间独特景 观。 白塔寺:夜经济激活古建活力,消费季点亮老城烟火 夜幕下的白塔寺东西岔街区,流光溢彩、人流涌动,自今年7月12日开街以来,这里已成为京城夜生活 的热门打卡地。街区引入1家北京首店、10家西城首店,搭配3条主题打卡线路,市民游客在感受古建之 美的同时,可体验多元消费场景。 晚,北京西城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开街暨首届"迎新生·白塔新韵"消费季之夜举行。图为开街演出。 中 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在钟楼举办的"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中,逾百件展品融合史料并搭配数字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大丰艺术团携具身机器人亮相“浙BA”
中证网· 2025-09-05 04:14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于9月4日在"浙BA"城市争霸赛中场休息环节展示具身机器人舞蹈表演 实现人机协同宋韵文化演出 [1] - 公司通过浙江硅基方舟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在文娱体旅商场景应用 推动"机器人+IP+创新应用"融合 [1] - 公司自主打造《今夕》系列沉浸式夜游演艺IP 已落地杭州西溪/南浔古镇/天津东丽湖等项目 [1] 技术融合战略 - 公司持续探索"文旅+人工智能"创新 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未来感文旅体验 [1] - 公司具备从创意策划到建设运营的全链条能力 依托"文商旅体"大运营模式促进文旅演艺深度融合 [1] - 公司将以新技术驱动新产品 通过新场景拓展和新服务创造实现人机共生新体验 [2] 行业标杆认证 - 《今夕共西溪》获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入选杭州市数字文旅标杆案例 [1]
芒果超媒:回应智元合作大会及人形机器人应用未来规划
新浪财经· 2025-08-29 11:24
公司合作动态 - 芒果超媒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开发了应用于娱乐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小玖" [1] - 合作产品"小玖"已在《中餐厅》节目中实现首次应用 [1] - 智元机器人于8月21日下午召开首届合作伙伴大会 [1] 技术融合战略 - 公司认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底层逻辑 [1] - 内容行业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被视为重要案例 [1] - 公司将继续加大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布局 [1] 业务发展重点 - 公司将积极探索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 [1] - 致力于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创意转化效率 [1] - 助力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场景 [1]
从溯源到实践: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杭州日报· 2025-08-11 02:28
文化工程建设 -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20年 已出版百余部专著 承担4个重大项目及84项子课题 填补多项学术空白[2] - 南宋史研究中心出版50卷《南宋史研究丛书》 改变宋史研究"重北轻南"格局 助力杭州成为全球南宋史研究中心[2] - 贺知章文化IP系统打造 连续举办文化节 编撰出版相关书籍 开发主题文创 提升文化影响力[3] 文化标识培育 - 宋韵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上城区作为宋韵文化核心区域推动文化可观可感融入生活[3] - 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登上央媒 探索文化+路径 让文化气韵流动 提升游客体验[3] - 跨湖桥遗址八千年独木舟文化保护 贺知章研究会成立 形成传承研究合力[3] 文化经济融合 - 传统文化与经济结合打开新空间 从悟空一棒到水袖一挥 从西湖一景到村咖一杯[4] -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建议建设数字文化创新基地 培育文化科技项目 打造融合消费场景[4] - 培育文化科技跨界人才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4] 生态文明实践 - 安吉余村案例展示"两山"理念实践 杭州市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无废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5] - 文化特派员制度全国首创 专业人才下沉乡村 开展文艺活动 挖掘文化遗产 激活乡村文化活力[5] - 文化特派员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乡村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5] 公共文化服务 - 20年来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6] - 杭州图书馆打造"一键借阅"平台 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线上可借 书店可借及数字阅读[6] - 创建银龄友好和视障阅读空间 提供无差别服务 讲好西湖传说 活化馆藏古籍[6] 基层文化阵地 - 社区文化家园作为基层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提供丰富文化活动与精神滋养[7] - 天新社区以"汇・新三馆"为载体 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 促进社区和谐[7] 文化教育融合 - 浙江中医药大学创作中医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 大型原创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推动文化多元传播[8] - 中医药文化校园浸润 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 探索中医药特色美育创新路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