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养生

搜索文档
大湾区再迎全球食饮业高端局,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9-01 16:46
展会概况 - 全球重要食品展会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于9月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和爱博西雅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1] - 展会为期三天 吸引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1100家展商参展 展品超10万件 专业人士突破6万人 [3] - 展会定位为"世界展会对话世界地标" 聚合全球资源对话世界贸易 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与产业优势 发展成为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华南国际食品饮料贸易和出海展览会 [3] 展区设置与参展范围 - 设立十四大主题专区 涵盖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大健康食品、乳制品、高端饮品及新茶饮、粮油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生鲜和冷冻肉、水产品、预制菜、冷冻食材、酒精类饮品、区域名优食品、加工包装配送等全品类 [5] - 中国大陆各省市组团呈现区域名优产品 形成"全球风味+中国质造"双向贸易通道 [5] - 马来西亚、泰国、格鲁吉亚、斯里兰卡、越南、美国、印尼、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新加坡、厄瓜多尔、俄罗斯、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特色食饮产品 [5] 行业趋势洞察 - 健康风口引领全球食饮新趋势 减糖、零添加、营养强化成为参展产品标配 [5] - 深圳重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健康零食系列主打"配料表仅有水果" 青岛骊龙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展示荣帝"气泡黑科技"苏打水等产品 [5] - 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驱动本土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IP化运营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全球市场的跨越 [5] - Z世代情绪消费重新定义零食味觉标签 "社交货币""情绪价值""朋克养生"推动企业迎合消费者从"好吃"到"好玩"的情绪共鸣 [8] - 山东宇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多款蜡笔小新IP联名产品 为品牌注入新活力与市场竞争力 [8] 展会服务特色 - 设置"大买家洽谈间""展位配对""闭门推介会"等服务形式 [8] - SIAL在线小程序开通线上线下全链服务 专业买家仅需1分钟即可预约全球展商 [8]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开幕 赋能食品饮料行业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53
展会概况 -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于9月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和爱博西雅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1] - 展会辐射东南亚市场 赋能华南国际食品饮料贸易和产品出海 [1] - 吸引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1100家展商参展 [5] 行业趋势 - 中国食品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紧密互联发展轨迹 聚焦品质、健康、可追溯性与创新 [3] - 减糖、零添加、营养强化成为参展产品标配 [5] - Z世代消费习惯推动市场变化 社交货币、情绪价值、朋克养生等概念促动企业迎合消费者从好吃到好玩的情感需求 [5] 展品范围 - 设立十四大主题专区 涵盖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大健康食品、乳制品、高端饮品及新茶饮、粮油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生鲜和冷冻肉、水产品、预制菜、冷冻食材、酒精类饮品、区域名优食品、加工包装配送等全品类 [3] - 中国内地各省市组团呈现区域名优产品 形成全球风味加中国质造双向贸易通道 [3] - 马来西亚、泰国、格鲁吉亚、斯里兰卡、越南、美国、印尼、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新加坡、厄瓜多尔、俄罗斯、阿联酋等多国特色食饮产品与中国品牌同台竞技 [3] 产品创新案例 - 深圳企业推出配料表仅有水果的健康零食系列 采用三蒸三晒工艺制作 [5] - 青岛企业推出荣帝气泡黑科技超强持久气泡苏打水 通过独特工艺实现气泡绵长释放 [5]
汤臣倍健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市值蒸发近400亿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13
汤臣倍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32亿元,同比下降23.43%,净利润7.37亿元,同比下降17.34% [2] - 2024年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下跌27.3%,净利润6.53亿元,降幅62.62%,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2][5] - 市值从巅峰600亿跌至209亿,蒸发近400亿 [2][6] 品牌与产品线表现 - 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18.88亿元,同比下滑28.32% [5] - 骨关节健康品类"健力多"收入4.11亿元,同比下降30.35% [5] - 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业务收入1.38亿元,降幅34.43%,境外子公司LSG收入5.34亿元,增长13.46% [5] - 线上渠道收入16.84亿元,下滑13.78%,线下渠道收入17.98亿元,下降31.63% [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保健品行业整体增长16.2%,市场规模604.1亿元,骨骼健康、口服美容、婴童营养为主要赛道,睡眠管理类产品增速53.1% [19] - 年轻化趋势显著:90后消费30%辅酶Q10和45%护肝片,95后人均购买3种保健品,05后血糖监测产品消费增长85% [9] - 新兴品牌如诺特兰德(抖音月销过亿)、五个女博士(女性口服美容市场第一)、万益蓝(益生菌市场第一)、Swisse(天猫京东销量第一)通过低价、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抢占市场 [10] 汤臣倍健战略失误 - 过度依赖传统药店渠道,受2020年医保新规(保健品不纳入目录)冲击,境内经销商数量从2023年底的940家减少至597家 [7] - 营销投入缩减:2024年广告费减少31.85%,市场推广费下降37.47%,导致营收和利润双降 [7] - 年轻化转型失败:子品牌"Yep"和收购的"Life-Space"未达预期,2019年因商誉减值亏损3.56亿元 [11] 保健品行业历史与商业模式 - 行业核心逻辑始终围绕"怕老、怕死、怕丑"需求,通过精准营销和时代化调整持续发展 [19] - 早期成功案例:娃哈哈营养液(1988年三年销售过亿)、太阳神口服液(1993年销售额13亿)、太太口服液(1995年1.6亿)、中华鳖精(年销5亿) [12][13][15][16] - 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规范,汤臣倍健等二代企业通过药店渠道崛起,但当前面临互联网营销转型挑战 [18][19]
汤臣倍健蒸发400亿:年轻人不怕老,不怕死,只怕穷?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12:27
保健品行业现状 - 中国保健品市场已发展近40年,围绕"怕老、怕死、怕丑"的需求持续存在,行业具备长期发展基础 [2][32] -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604.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睡眠管理类产品增速达53.1% [32]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消费辅酶Q10占比30%,95后人均购买3种保健品,05后血糖监测产品消费增长85% [15] 汤臣倍健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同比-23.43%),净利润7.37亿元(同比-17.34%)[3] - 2024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27.3%),净利润6.53亿元(同比-62.62%),创上市最大跌幅 [9] - 市值从巅峰600亿跌至209亿,蒸发近400亿 [9] - 旗下品牌全线下跌:主品牌收入18.88亿元(-28.32%),健力多4.11亿元(-30.35%),lifespace国内1.38亿元(-34.43%)[8] 汤臣倍健问题分析 - 渠道依赖传统药店,2020年医保新规排除保健品后经销商数量从937家减至597家 [10] - 营销转型滞后,2024年广告费减少31.85%,市场推广费下降37.47% [11] - 新品开发不力,线上渠道收入16.84亿元(-13.78%),仍以"老三样"产品为主 [12][17] - 2018年推出的年轻子品牌"Yep"和收购的Life-Space未能打开市场,导致15.71亿元商誉减值 [18] 新兴品牌成功案例 - 诺特兰德通过9.9元维生素+中小达人推广,抖音月销过亿 [16] - 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产品搜索量增长200%,女性口服美容市场销量第一 [16] - 万益蓝益生菌4年内成为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 [16] - Swisse通过零食化产品形态(微泡片、软糖等)占据电商销量榜首 [16] 行业发展历史 - 1988年娃哈哈营养液三年销售过亿,开创保健品先河 [21] - 太阳神1993年销售额13亿,市占率63% [22] - 太太口服液1995年销售额1.6亿,中华鳖精年销5亿 [26][28] - 三株口服液1996年销售额达80亿 [29] - 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经历调整 [31]
年轻群体助推“三伏养生”热
新华财经· 2025-08-20 06:31
行业趋势 - 三伏养生相关评论量同比增长超99% 三伏关键词搜索量暴涨 三伏灸搜索量周环比增长超91% [1] - 25-35岁年轻人占三伏养生群体近一半 推动朋克养生特色消费热潮 [1] - 健康消费升级与年轻人焦虑应对方式结合 行业需从概念营销向产品功能价值和科学标准转型 [2] 消费需求 - 年轻人贡献推拿养生项目交易额同比增长46% 成为最大增量 [1] - 养生水关键词商品GMV同比增长超过450% 红豆薏米水GMV增长逾十倍 绿豆水增长超43% 白桦树汁上涨83% [1] - 年轻职场人对单瓶5-6元定价接受度高 价格敏感度低 复购周期短 展现强大用户粘性和消费潜力 [2] 供给端响应 - 三伏灸相关供给数量同比增长50% 交易额同比增长62% [1] - 商家推出三伏灸主题套餐售出超4000单 大暑后订单量和用户数同比增幅均超200% [1] - 线上线下经营策略同步调整 特色供给交易规模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1]
“朋克养生”年轻人,喝出100亿大买卖
36氪· 2025-07-01 23:28
行业概览 - 中式养生水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4.5亿元,同比增长超350%,2024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94.5%,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88% [4] - 18-36岁消费者占比近70%,其中27-36岁占48.6%,18-26岁占21.3%,年轻群体为消费主力 [2][4]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品牌可漾和元气森林合计市占率超90%,其中可漾占40%,元气森林"自在水"系列2024年销售额破10亿占58% [4][12] 产品与市场特征 - 产品主打"药食同源"概念,包括红豆薏米水、人参水等,包装和宣传强化健康属性,定价4-6元,较普通无糖茶溢价30%-50% [1][4][10] - 生产成本较无糖茶高20%,因使用中药材如红豆、薏米、人参等,480ml红豆薏米水代工价0.55元/瓶,总成本2.15元/瓶 [10] - 复购率低,消费者多因尝鲜购买,但因口味独特或价格较高难成长期习惯,部分门店回头客仅占少数 [6][7] 竞争格局与品牌策略 - 新锐品牌好望水"照顾系列"半年销售额破亿,增速超元气森林"自在水"(4个月破亿) [4] - 传统巨头如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等推出决明子大麦饮、汉方植物饮料等产品,但线下渠道存在感较弱 [4][5] - 盒马、山姆等零售商联合李良济、同仁堂推出中药配方养生水,最高定价达4.9元/瓶 [5][7] 渠道与营销 - 一线城市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超80%,写字楼附近门店500ml装日销30瓶,补货周期3-7天 [7][9] - 线上渠道增速显著,2024年前5个月线上销售额同比增94.5%,天猫/京东"中式养生水"搜索量增356% [9] - 元气森林通过线下快闪店"水煮工坊"和小红书博主合作强化"古法熬煮"差异化认知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技术门槛低、利润空间大导致大量玩家涌入,但头部品牌已形成壁垒,中小品牌通过功能细分(助眠、消肿)、区域特色(新会陈皮水)和高端化(10-15元人参水)突围 [12] - 市场仍处增长期,新进入者可通过差异化定位获取份额,但需面对渠道、品牌等竞争壁垒 [12]
2025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研究报告(简版)
搜狐财经· 2025-06-02 13:45
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0亿元,成为东亚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日本 [1][20] - 中国占据亚太地区口服美容市场30.7%的份额,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抖音电商2024Q4销售额占线上近40% [2][29][30] - 行业呈现"双轮驱动"格局: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如Tracel、Kynd),本土企业依托中医药优势(如华熙生物、福瑞达) [2][25] 消费趋势 - 核心消费群体为31-40岁女性,但18-23岁Z世代兴趣指数更高,呈现"朋克养生"特征 [3][18] - 消费场景化明显,周五和周日晚间为决策高峰,"熬夜修复""抗糖抗衰"需求催生即时消费 [3][18] - 地域分布打破传统,无锡、佛山等二线城市活跃度超越北上广,三线城市对药食同源产品复购率高12% [3][18] 产品创新 - 产品形态从传统剂型转向零食化,凝胶软糖、果冻条等形态同比增长217%,胶原蛋白气泡饮复购率达45% [4][19] - 三大产品阵营形成:15%为"蓝帽子"保健食品,60%为功能性食品,传统滋补品借助灵芝、阿胶焕新 [4] - 产学研合作深化,资生堂与中国农大合作、佰鸿集团发布盾舱技术,推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模式 [4][25] 成分竞争 - 植物提取物与胶原蛋白占据60%市场份额,本土品牌挖掘石斛多糖、灵芝三萜等中医药成分 [5][19] - 益生菌销售额年增89%,B族维生素在防脱细分市场占比32%,国际品牌强化科技叙事(如麦角硫因胶囊) [5][19] - 成分复配方案受追捧,如"葛根+葡萄籽"汉方抗糖饮月销百万盒,"生物素+锌"配方在程序员群体走俏 [5] 政策与渠道 - 新食品安全条例抬高门槛,药食同源目录新增9种中药材,推动中式成分创新 [28] - 跨境电商新规限制疗效宣称但开放胶原蛋白肽等成分进口,倒逼品牌转向成分科普(如虾青素可视化内容) [6][28] - 抖音电商凭借场景化内容和亲民价格领跑,2024Q4平均成交价格低于天猫、京东 [29][30]
年轻人把便利店变成了「同仁堂」
投中网· 2025-05-29 06:56
核心观点 - 中式养生水市场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0.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5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4] - 年轻人推动"朋克养生"风潮,将传统中草药理念转化为新消费符号,带动功能饮料品类升级[3][4] - 行业从无糖茶向功能性饮品迭代,消费者需求从"好喝"转向"喝好",追求附加健康功能[7][9] - 品牌竞争白热化,围绕包装、配方、营销展开差异化竞争,但面临同质化和功能争议挑战[12][13][17] 市场趋势 - 中式养生水均价5-6元,相比矿泉水溢价明显,主打"低成本养生"概念[6] - 无糖茶增速下滑,功能饮料(能量/运动/营养素饮料)增速持续攀升,2024Q1-2025Q1增长显著[7] - 小红书"中式养生"标签浏览达2.2亿次,"养生水""养生茶饮"成为热门关键词[6] - 盒马苹果黄芪水和陈皮四神水上市后迅速冲上植物饮料TOP3,显示市场接受度[9] 品牌竞争格局 - 元气森林2023年推出养生水系列,天猫旗舰店5天售罄,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11][12] - 可漾作为红豆薏米水开创者定下三年5亿目标,好望水"照顾系列"半年销售破亿[12] - 山姆/盒马积极布局,推出苹果黄芪饮等自营产品,与盼盼等品牌合作开发新品[14] - 新茶饮品牌(茶百道/奈雪/甜啦啦)纷纷推出含养生食材的茶饮产品[12] 产品创新方向 - 包装设计差异化:元气森林突出"煮"字健康概念,果子熟了采用全透明方瓶[12] - 配方升级:可漾红豆薏米水多酚含量>120mg,六养强调"看得懂的配方表"[13] - 成分创新:添加人参/桑葚等特色食材,山姆从"药食同源"切入开发新品[13][14] - 渠道平台挖掘新卖点:盒马将水果与中药结合开发复合型产品[14] 行业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薏米水等品类配方高度重合,营销概念趋同[17] - 功能争议持续,部分消费者质疑效果,认为存在"智商税"[17][18] - 价格区间4-10元不等,盒马自营产品7.5元,元气森林4.5元,可漾超8元[18] - 消费者忠诚度低,比价行为普遍,部分创新口味接受度有限[18] 发展阶段判断 - 1.0时代侧重调香创味(有糖茶) → 2.0时代健康意识觉醒(无糖茶) → 3.0时代追求功能附加[7] - 品牌发展三阶段:初期拼流量获取(6-12个月)→中期拼供应链能力→后期拼品牌心智[19]
功能饮料暗战:年轻人把便利店变成「同仁堂」
36氪· 2025-05-26 11:08
市场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增长至2023年4.5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2] - 功能饮料增速超越无糖茶,2024Q1至2025Q1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增速持续攀升[4] - 消费者需求从"0糖0卡"升级为追求附加功能,进入健康饮品3.0时代[4] 品类特征 - 中式养生水平均售价5-6元/瓶,主打枸杞、薏米等中草药成分,定位"低成本养生"[3] - 产品功能从祛湿补气扩展到改善睡眠(褪黑素软饮)、增强免疫力(人参电解质水)等细分场景[10] - 社交平台"中式养生"标签浏览量达2.2亿次,推动品类破圈[3] 品牌竞争格局 - 元气森林2023年推出养生水系列,天猫旗舰店5天售罄,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6][7] - 可漾、好望水等新品牌快速崛起,好望水"照顾系列"半年销售破亿[7] - 山姆、盒马等渠道商切入赛道,盒马苹果黄芪水进入植物饮料TOP3[4][5] 产品创新方向 - 包装差异化:元气森林用透明瓶身+"煮"字设计,果子熟了采用全透明方瓶[7] - 配方升级:可漾红豆薏米水多酚含量>120mg,六养百合绿豆饮强调"看得懂的配方表"[8] - 渠道定制:山姆联合盼盼开发苹果黄芪饮(含5种食材),盒马融合水果与中药开发小吊梨汤等[8] 行业挑战 - 同质化严重:711货架仅薏米水就有多个品牌,配方均以红豆、薏米为主[10][11] - 功能争议:缺乏功效量化标准,部分消费者质疑"智商税"[12] - 价格混战:同类产品价差达4-10元/瓶,便利店频繁推出第二瓶1元促销[12] 发展阶段 - 流量争夺期(0-12个月):拼营销资源与获客效率[13] - 供应链竞争期:考验成本控制与研发储备能力[13] - 品牌心智期:建立细分场景的消费者认知[13]
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生零食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6 00:45
行业概况 - 养生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2] - 养生饮和芝麻丸等细分赛道增长显著,分别增长40%和30% [2] - 行业竞争加剧,药企跨界入局与新锐品牌崛起并存 [1][7] 消费趋势 -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18-35岁人群中养生青年占比高达83.7% [3][4] - 年轻人注重养生零食的便携化、功能化及多样化,传统养生食材以零食化形态出现 [3][5] - 便携装产品如黑芝麻丸、秋梨膏和红糖姜茶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95后消费者占比70% [3] 产品创新 - 传统养生食材如黑芝麻、红枣、枸杞被创新加工成丸剂、软糖、原浆等形态 [5][6] - 功能性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添加到零食中,满足肠道健康、减脂塑形等需求 [6] - 产品形态多元化,衍生出棒棒糖、软糖、米稀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生活场景 [6]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聚焦细分需求如白领女士、增肌瘦身人群等 [7] - 便携化改良是关键,如粉剂变糕丸、推出单次装等,提升食用便利度 [8] - 包装美观度与创意设计对吸引年轻消费者至关重要 [8] 渠道与营销 - 超七成Z世代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健康养生类食品 [9] - 线上营销手段如图文"种草"、情感营销、IP联名等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 [9] 未来展望 - 行业将在健康需求、科技发展及消费升级驱动下呈现多元化、细分化趋势 [10] - 企业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抓住市场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