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搜索文档
连续31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 A股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
深圳商报· 2025-09-24 23:17
8月中旬以来,A股单日成交额2万亿元以上成为常态,芯片半导体、AI产业链等"硬科技"赛道热度持续 活跃。以半导体板块为例,继8月大涨28.15%后,9月以来涨幅超过12%。其中,寒武纪跻身千元股行 列,8月涨幅达110.36%,成为贵州茅台(600519)之外唯一的千元股。中芯国际A股股价频创新高,近 两个月涨幅超过50%,其中9月以来上涨近两成。 展望后市,恒创天下投资总监罗晓鸣认为,沪指站上3800点创10年新高,下一个目标位是4000点整数 关。市场赚钱示范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后市A股有望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操作策略上,他建 议投资者回避此前累计涨幅较大的板块,挑选底部横盘、涨幅有限的滞涨品种。"牛市行情所有板块都 会轮涨一次,切忌追高买入爆炒的高位题材股;此外,白酒、煤炭牛市中涨幅将大幅落后其他板块。" 记者统计发现,此前单日成交额破2万亿元的最长纪录是连续7天,出现在2024年11月5日至13日期间。 截至9月24日收盘,A股市场历史上共有54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其中,2015年有5个交易日, 2024年有18个交易日,今年以来有31个交易日。 近期,A股市场以震荡为主,作为市场的杠杆 ...
亮出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越疆机器人 工博会抢眼
深圳商报· 2025-09-24 23:11
行业趋势 - 工业自动化进入新阶段 传统单功能机器人因缺乏实时分析与灵活应对能力难以满足高精度协作和多场景作业需求 [1] - 制造业下一场革命的核心是打破机器人各自为战的局面 实现多形态机器人的协同作业 [1] 公司技术方案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以"具身工业"为核心 整合"机械臂+人形+多足+轮式"多形态机器人 [1] - 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 "工厂智能枢纽"作为超级大脑通过多模态感知建模 任务规划和大模型推理向各机器人精准下发任务 [1] - 轮式 人形 多足机器人及协作机械臂分别承担跨区域运输 多工位协同 非结构化环境作业及高精度力控作业 全面覆盖工厂核心生产场景 [1] 核心产品特性 - 双足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泛化应用 突破人机动作映射技术 可自主完成工厂开门 异常巡检和立库搬运任务 [2] - 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为首发新品 融合工业级灵巧操作与高效轮式移动能力 操作精度媲美人类 具备高动态场景运动能力 [2]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公司在全球部署超十万台协作机器人 客户网络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2] - 服务领域横跨汽车 3C电子 半导体 锂电 物流 教育等细分行业 与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达成合作 [2]
深圳楼市,最新数据!
深圳商报· 2025-09-24 15:25
深圳9·5房地产新政持续释放效能,深房中协的数据显示,第38周(9月15日~9月21日),深圳住宅市场 呈现出二手房录得量高位运行、新房环比跃升的特征。其中,新房成交969套,环比增长10%。 值得关注的是,9月以来,500万~800万的改善型房产成交占比明显提升,对比8月提升了3个百分点, 改善型需求积极释放。 1500万元以上豪宅成交占比提升2.6% 9·5新政落地第三周,深圳的新房市场交出了亮眼答卷。数据显示,全市新房(含预售+现售)周成交 969套,环比前一周增长10%,延续了新政以来稳中有升的态势。 乐有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周,深圳1500万元以上豪宅房源成交占比显著增长,提升2.6个百分 点,达到相对高位。此外,500万元~8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改善型房源成交占比也相对有所增 长。其中,9月以来,500万元~800万元的改善型房产成交占比明显提升,对比整个8月提升了3个百分 点,改善型住房需求积极释放。 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专家认为,分区优化调整居民购房相关政策与个人住房信贷政策,被普遍认为是对 楼市影响较大的措施,说明新政在核心调控方向上贴合市场需求,政策设计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与实 ...
剑南春急等钱用?拟减持华西证券,后者投行业务明显滑坡
深圳商报· 2025-09-24 15:21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持有公司1.78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比例6.79% 计划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 即不超过总股本1%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 实施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 按9月24日收盘价9.71元/股计算 此次减持或将套现约2.55亿元 [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3亿元 同比增长46.72%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亿元 同比增长1195.02% [4] -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39亿元 同比增长35.25% [4] - 信用业务收入4.32亿元 同比增长6.81% [4] - 投资业务收入3.93亿元 同比增长7358.56% [4] 投资银行业务状况 - 上半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0.42亿元 同比降低12.67% [4] - 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20.81个百分点 [4] - 最近3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持续下降 分别为2.18亿元 1.85亿元和1.32亿元 [5] - 上半年未完成任何股权融资项目 包括IPO 再融资 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推荐挂牌 [5] 业务发展策略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目前主要依赖承销保荐业务 [5] - 股权融资业务将围绕差异化发展路径 以川渝地区为核心区域 [5] - 重点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 [5]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源于1988年成立的四川省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 - 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 [4] - 股东减持系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 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深圳铁路明天恢复运行
深圳商报· 2025-09-24 12:07
9月24日14时,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减弱为强台风级。为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在检查各种 设备及线路后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明日计划逐步恢复列车开行。 自9月25日零时起,广深港高铁、京港高铁、甬广高铁、杭深高铁、梅汕高铁、龙龙高铁、广深城际以 及京九铁路等线路列车,将逐步恢复开行。 铁路部门温馨提示:请广大旅客密切关注铁路12306网站、12306APP及铁路部门公告,及时掌握列车开 行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受降雨影响,9月25日部分列车停运或晚点(停运信息附后),敬请广大旅客谅解。 | 9月25日停运车次(出发) | 截至9月24日16时 | | --- | --- | | D2284、D2294、D2302、D2308、D2336、D2352、D2354、D2382 | 、D2406、D3126、D3312、D7304、D7322、D7324、D7326、 | | D7330、D7336、D962、G100、G1186、G1410、G2282、 | G2694、G2704、G2718、G2728、G2752、G2753、G2778、G280、 | | 深圳北站 | G336、G342、G5611、 ...
西安银行股权,被持续质押!
深圳商报· 2025-09-24 12:07
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西安金控于9月22日质押西安银行2680万股股份 占其持股比例23.59% 占公司总股本0.60% 质押融资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1][2] - 西安金控本次质押后累计质押5680万股 占其持股比例49.99% 占公司总股本1.28%[3] - 西安金控曾于8月13日质押3000万股 质权人为中国银河证券 用途同为补充流动资金[3][4] - 另一主要股东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当前质押比例为48.84% 已接近50%[4] 股东持股结构 - 西安金控持有公司11361.02万股 占总股本2.56%[2] - 前七大股东合计持股27.42% 其中西安投资控股持股13.91%为最大股东 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持股3.52% 西安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持股3.11%[5] - 主要股东中仅西安金控和西安曲江文化存在质押 其余股东均未质押股份[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2.05亿元 同比增长43.7% 归母净利润14.52亿元 同比增长8.59%[6] -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 总资产达5391亿元 较年初增长12.2%[6] - 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916.87亿元 同比增长22.9%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 公司组织架构 - 公司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 员工3274人 下设177家营业网点包括9家省内分行和10家区域支行[6] - 控股2家村镇银行 参股1家汽车金融公司[6] - 2025年7月聘任张成喆为新任行长 其具有8年副行长任职经验 为内部成长的管理层[6][7][8] 公司发展历程 - 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历财务重组、引进战投、跨区域经营等战略步骤[5] - 主要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外大型银行、国内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5]
董事长、总经理“身份互换”,ST宏达搞啥名堂?
深圳商报· 2025-09-24 12:02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于9月24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议案[1] - 原董事长黄俊因工作变动辞去董事长职务 继续担任董事 原总经理徐国兴因工作变动辞去总经理职务 继续担任董事[1] - 徐国兴当选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黄俊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 任期均至第七届董事会届满[1] 高管背景信息 - 新任董事长徐国兴出生于1977年10月 曾任职中信银行 北京时田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太平洋证券项目经理 安志资产投资总监 2021年12月起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2] - 新任总经理黄俊出生于1982年4月 应用化学本科学历 长期服务于宏达体系 历任技术研发主管 生产经理 监事等职 2021年12月起任公司董事及董事长[3] - 徐国兴和黄俊均未持有公司股份[3][4]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高温硅橡胶产品 专注于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生胶 混炼胶和液体胶[4]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1亿元 同比增长87.39% 归母净利润亏损929.72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547.24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0.0215元[4] 特殊事项说明 - 黄俊担任法定代表人期间 公司因与上海澳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案件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1] - 公司声明黄俊的任职不影响公司规范运作[1]
阿里大消息:联手英伟达!
深圳商报· 2025-09-24 10:24
在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与黄仁勋 展开对话。现场,黄仁勋预测了AI领域的发展方向,他表示,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让AI能力融入人 类物理世界,它在解决问题方面将很快超过人的能力。 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 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 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物理AI是能够理解物理定律并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智能实体系统,通常封装于机器人、 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机器中。2020年,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Aslan Miriyev与伦敦帝国理工学 院Mirko Kova 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提出该概念,强调机体、控制、感知等要素的协同演 进。2024年,黄仁勋将其视为AI发展的核心方向,强调其通过感知、推理和行动链实现物理交互能 力。 9月24日,在" ...
酒店机器人亏损“送餐”!云迹科技对赌悬顶
深圳商报· 2025-09-24 10:2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 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 辅以AI数字化系统服务 [4] - 2024年以6.3%的国内收入份额位居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第一 [4] - 预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将在2029年增长至135亿元人民币 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3%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0.88亿元 [5] - 同期期内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1.18亿元 [5] - 2025年前5月亏损1.18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0.84亿元亏损显著扩大 [5]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4.3%提升至2024年的43.5% 但2025年前5月回落至39.5% [6] - 经营亏损率从2022年的144.4%收窄至2024年的21.6% 但2025年前5月扩大至72.4% [6] 产品与定价 - 主力机型"格格"系列机器人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2.68万元降至2025年前5月的1.45万元 同比下滑37.2% [6] - 新品UP系列机器人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5.42万元降至2025年前5月的1.69万元 降幅达68.82% [7] - "润"系列机器人从每台2.32万元降至1.40万元 [7] 客户集中度与依赖 - 酒店行业收入占比报告期各期分别为70.1%、95.1%、83.0%及93.2% [7]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超过3.4万家企业客户 但大多数客户根据具体需求购买 不保证经常或根本不会回购 [7] 融资与资本结构 - 完成八轮股权融资 累计募集资金12.02亿元 [8] - 投资者包括腾讯、联想、阿里巴巴、携程、上海沸点及启明创投等机构 [8] - 2021年12月完成规模最大的D轮融资 阿里巴巴等投资者合计注入5.8亿元 投后估值达历史高点 [9] - 融资附带对赌条款 若未能在18个月内完成上市 投资方将恢复赎回权 [10] - 截至2025年5月末赎回负债攀升至19.25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7513.5万元 [10] - 赎回负债增加主要归因于利息开支计入账面值变动 [10]
从翻倍牛股到高位连跌,好太太6天跌超三成
深圳商报· 2025-09-24 10:05
股价表现 - 9月24日公司再度跌停 股价自9月16日历史高位34.29元累计下跌32.51%至22.01元[1] - 年初至9月16日股价累计上涨100.55%实现翻倍[1] 业务转型 - 智能家居产品成为收入主力 2024年占营收85.22%[1] - 晾衣架产品营收占比从2017年近50%降至2024年11.23%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0.7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下降5%[1] - 归母净利润8617.10万元同比下降39.97%[1] 股东减持 - 持股5%以上股东侯鹏德拟减持不超过350万股(占总股本0.8698%)[2] - 按9月9日收盘价计算减持上限将套现1亿元[2] - 2025年初以来多位5%以上股东及高管实施较大规模减持[2] 行业压力 - 智能家居业务面临成本上升与价格竞争双重压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