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凝胶
icon
搜索文档
近百场专家报告,第四届先进凝胶论坛议程发布!
DT新材料· 2025-09-22 16:05
论坛基本信息 - 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1-23日在苏州举办 主题为"创新驱动 产业融合" 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2] - 论坛聚焦凝胶材料关键科学问题 瓶颈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 寻求跨领域 跨学科 跨地域 跨国界的交流合作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2] - 论坛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成果展示舞台 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创新[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DT新材料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 - 承办单位为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 - 名誉主席为李清文研究员 执行主席为张学同研究员和严锋教授[3] - 合作媒体包括高分子科学前沿 探索未来科学 科匠文化 Carbontech 洞见热管理 活动家 高分子凝胶与网络等[3] 论坛议程安排 - 10月22日上午09:00-12:00为报到注册和纳博会主开幕式[3] - 10月22日下午13:40-13:50举行先进凝胶论坛开幕式[3] - 10月22日下午安排多位院士和教授作主旨报告 包括俞书宏院士 冷劲松院士 谢续明教授 吴子良教授等[4] - 10月23日设置三个平行论坛 分别聚焦水凝胶 气凝胶和智能软材料等方向[5][7][9] - 平行论坛一涵盖溶胀起皱图案化水凝胶膜 蛋白质可控聚集 水凝胶生物应用 数据驱动的水下黏附凝胶设计等议题[5] - 平行论坛二聚焦纳米纤维气凝胶 碳气凝胶 纤维陶瓷气凝胶 阻燃高分子气凝胶 石墨烯气凝胶等方向[7][8] - 平行论坛三涉及智能软材料 低分子量超分子水凝胶 热致瞬时凝胶 冲击防护高分子材料 导电凝胶材料等主题[9][10] 青年科学家论坛 - 青年科学家论坛作为特色活动将于2025年10月22日在苏州举办 采用10分钟10张PPT+5分钟专家点评的形式[12] - 点评嘉宾包括吴子良教授 杨鹏教授 严锋教授 张学同研究员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 - 论坛设置两个组别 涵盖气凝胶多级结构调控 生物质纳米晶杂化仿生多相凝胶 石墨烯气凝胶功能弹性体 尼龙气凝胶等研究方向[13][15][16] 学术交流形式 - 学术海报征集要求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议期间全程展示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17] - 往届论坛包括2021先进凝胶论坛 2023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和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 均在苏州成功举办[26] 参会信息 - 常规价参会费用为正式代表2600元/位 学生代表1400元/位 注册时间为07月01日-10月20日[19] - 注册费汇款至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银行账号10122101040017146 备注需注明"先进凝胶+姓名"[19] - 联系方式包括电话18106696283 邮箱cherry@polydt.com以及盛智芝电话15960208505 邮箱zzsheng2020@sinano.ac.cn[27][28]
中国化学(601117):业绩稳增长,化工实业、新疆煤化工贡献增量
长江证券· 2025-09-07 09: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07.22亿元,同比下降0.35% [1][5] - 归属净利润31.02亿元,同比增长9.26% [1][5] - 扣非净利润30.03亿元,同比下降1.56% [1][5] - 综合毛利率9.58%,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 [10] - 期间费用率5.34%,同比提升0.29个百分点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00.33亿元,同比多流出54.62亿元 [10] - 收现比99.58%,同比提升9.34个百分点 [10] - 资产负债率69.55%,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10] 业务板块表现 - 化学工程业务收入748.12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比83.06% [10] - 基础设施业务收入91.1亿元,同比下降10.02% [10] - 环境治理业务收入5.11亿元,同比下降54.58% [10] - 境外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28.75%,占比达30% [10] 新签合同与经营计划 - 1-7月新签合同额2248.45亿元,同比增长4.38% [10] - 已完成年度3700亿元新签合同目标的60.77% [10] - 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2161.16亿元,占比96.12%,同比增长4.97% [10] - 化学工程新签合同额1765.86亿元,同比增长9.80% [10] - 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63.37亿元,同比高增47.75% [10]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天辰己二腈项目催化剂优化改造实现突破,生产负荷稳步提高 [10] - 华陆气凝胶项目持续加强产品创新 [10] - 新疆煤化工项目释放或带动业绩改善,掌握核心先进技术 [10] - 新疆拟建、在建煤化工项目规模约7000-8000亿元 [10] - 新疆3个煤制气、1个煤制油项目已进入环评阶段 [10] - 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1.00元,分红比例19.69%,合计派现6.11亿元 [10] - 股权激励目标要求2025年扣非净利润达到60.67亿元,同比增长10.0% [10]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 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0.99亿元,同比增加3.10亿元 [10] - 第二季度非经常性损益0.66亿元,同比增加3.43亿元 [10]
万亿赛道开启,气凝胶产业发展加速(附最新产能盘点)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行业机遇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建筑政策落地推动气凝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刚需和绿色建筑是万亿级市场 未来气凝胶市场空间巨大 [2] - 2025年初江苏 山东 重庆 北京 深圳等多地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材推荐目录及入围标准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板频繁出现于政策文件中 [2] - 江苏省2025年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要求导热系数≤0.020的气凝胶绝热制品 山东省鼓励超低导热系数新型纳米级材料用于被动式建筑与旧改项目 深圳市住建局将气凝胶复合材料纳入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 [2] 企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气凝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3263家 [2] - 企业注册数量Top5省份为江苏省558家 河北省357家 广东省345家 浙江省243家 山东省241家 Top5省份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53.45% [3] -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凝胶企业注册规模普遍高于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 产能规模与建设规划 - 国内约有超20万方气凝胶产能 [3] - 华陆新材规划建设年产30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50亿元 一期年产5万方已投产 二期新增10万方/年 三期新增15万方/年 [4] - 航天乌江产能为20000立方米/年 年产值3亿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5] - 爱彼爱和具备年产10000立方米氧化硅气凝胶能力 拟投资2.6亿元建设新项目 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2500立方米气凝胶及2500立方米复合材料 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25% [5] - 晨光新材气凝胶规划7.7万吨 为目前国内最大规划的产能 同时布局6万吨正硅酸乙酯产能 [6] - 宏柏新材总产能将达1万立方米/年 一期已建成3000立方米/年功能性气凝胶产能 [6] - 泛亚微透设计年产能约25万平米复合隔热膜 在建30万平米/年无机固态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7] - 阳中新材现有产能为2万方/年气凝胶毡 1000吨/年气凝胶粉体 规划产能为28万方/年气凝胶绝热毡 1.9万吨/年气凝胶粉体 [8] - 纳诺科技现有产能为36000立方米/年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 规划年产200万片气凝胶隔热片材项目和26000立方米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8] - 凌玮新材规划产能2万吨/年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 目前达到设计产能的30% 2027年前后实现全面达产 [9] - 埃力生现有气凝胶材料年产能5万立方米 启动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 [9] - 金纳科技目前产能为年产高性能气凝胶毡2万立方米 最终规划产能为年产气凝胶8万立方米 [10] - 弘大科技总年产能超40000立方米 其中武汉基地10000立方米 常州基地30000立方米 [11] - 中科润资具备年产1100吨气凝胶粉体 年产气凝胶毡375万平方米以及10万立方米气凝胶绝热产品能力 [12] - 江瀚新材规划2000吨/年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 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案例 - 气凝胶导热系数低2-3个数量级 厚度减半 寿命翻倍 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2] - 雪佛兰畅巡在电芯间使用气凝胶进行隔热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均有采购气凝胶产品 [2] - 航天乌江计划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 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5] - 泛亚微透配套气凝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年产150万平米 预计2025年投产 [7]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于10月21-23日举行 包括先进凝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平行论坛等议程 [18] - 会议设置学术海报展示环节 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 [19]
30+气凝胶重点供应商盘点合集(收藏)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行业标准与市场机遇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监测点温度≤60℃,逃生时间标准较传统方案提升24倍[2]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高端隔热材料市场,气凝胶凭借0.015-0.019W/(m·K)超低导热系数(空气的一半)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 - 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已采用预氧丝气凝胶隔热片、陶瓷气凝胶隔热片提升安全性[2] 气凝胶技术特性 - 电芯热失控时温度可在0.1秒内飙升500℃以上,高温以每秒1-2个电芯速度扩散[2] -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间隔离及电池模组/PACK上盖防火,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2] -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突破气凝胶"掉粉"难题,开发出0.5mm超薄隔热片,导热率0.024W/(m·K),耐瞬间1000℃高温[85] 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 - 深圳中凝科技:亚洲综合产能领军者,年产能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粉体,国内粉体市场份额70%[7] - 华阳新材料集团:亚洲最大气凝胶生产企业,一期产能2万m³气凝胶毡+1000吨粉体,二期投产后将成全球最大[13] - 中化学华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凝胶企业,首创一步法硅酸甲酯工艺,产品指标国际领先[48][51] 创新技术突破 - 江苏珈云新材料开发耐1000℃高温电芯间隔热气凝胶,短时可耐1300℃,全球少数达到此标准[37] - 安徽科昂突破二氧化硅气凝胶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新能源电堆纯无机防火材料[58] - 弘大科技创新"梯度减压干燥工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气凝胶,并开发微晶纳孔金属等衍生材料[70] 应用领域拓展 - 东莞硅翔提供动力电池热管理全场景方案,涵盖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22] - 湖南荣岚同时掌握氧化硅、氧化铝和炭气凝胶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52] - 湖北兴发集团开发常压制备气凝胶粉体工艺,成本降低56%,子公司投产2500m³/a气凝胶绝热毡产线[69] 产业链布局 - 浙江岩谷科技年产400万平方米气凝胶复合材料,总投资8亿元[3] - 爱彼爱和拥有年产上亿片锂电池隔热垫基地,二期产能将翻倍[8][12] - 锦富技术子公司厦门力富为宁德时代主要气凝胶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8] 行业活动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热管理技术[87]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8-07 15:58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2][3]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差需改性处理 [2]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能有效减少热传导 [3]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3]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具有超隔热特性 [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预计需求9000万平米,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需求1920万平米/42亿元 [4]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13.8%),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19.3%) [4]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2.1万公里/89亿元 [4][74] - 动力电池中气凝胶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30%,单车用量4平米 [50]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屋顶10%,窗户15% [55][56] 技术发展 - 超级隔热材料室温导热系数<0.04W·m⁻¹·K⁻¹,性能比气凝胶提升2倍以上,成本仅1/3 [5]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新材料研发平台,实现防火、吸热等材料突破 [87] - 气凝胶在动力电池中可延缓热失控,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 [43] - 复合材料BSiTa-PA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6][29]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等20余家 [5][84] - 气凝胶在油气管道中寿命达10年以上,传统材料仅3-5年 [67]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因价格较高渗透率低,但远期替代空间大 [66]
百亿赛道爆发!气凝胶:双碳下的“隔热王者”,谁将主导未来?(附核心企业全梳理)
材料汇· 2025-08-07 15:58
气凝胶核心性能与优势 -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在0.012~0.024W/(m·K),比传统隔热材料低2~3个数量级 [6][8] - 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超长使用寿命(憎水率99%)、超强隔热性能(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4-1/2)、超高防火性能(A级耐火)和超优机械性能 [24][26] - 二氧化硅气凝胶商业化应用最成熟,2019年全球占比达69% [16] - 气凝胶复合材料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使用寿命约为传统材料的4倍 [26][27] 气凝胶应用领域 - 石油化工是最大应用领域,消费占比56%,工业隔热占18% [38][57] - 新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电芯隔热阻燃、模组与壳体隔热防震层等 [44] - 建筑节能领域气凝胶制品可使保温材料厚度减少约50% [128] - 气凝胶在服装织物防寒保暖、航天军工等领域也有应用 [6][5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1年中国气凝胶市场规模17.56亿元,近五年CAGR 23.58%,预计2023年达26.82亿元 [105][107]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下市场规模124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0%、建筑1%、石化管道5%) [133][135]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122.6亿元,2021-2025年CAGR 68.9% [137][138] - 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中性情景市场规模97.72亿元(新能源渗透率35%、建筑1%、石化管道5%) [140][14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硅源分为有机硅源(正硅酸甲酯/乙酯)和无机硅源(四氯化硅/水玻璃),有机硅源为主流路线 [62] - 中游制备关键工艺为干燥技术,超临界干燥(设备成本高)和常压干燥(成本低但技术门槛高)是主流 [66][86] - 下游应用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厂商已大规模采购气凝胶产品 [70][71][73] - 国内现有气凝胶产能约29.9万方/年,远期规划产能超165万方/年,主要企业包括纳诺科技、埃力生、晨光新材等 [156][157] 成本结构与降本路径 - 气凝胶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占48%,制造成本占44%,主要来自硅源、设备折旧及能耗 [114][153] - 当前管道保温领域气凝胶方案成本212元/平米 vs 传统方案126元/平米,若气凝胶成本降30%则差距缩小至152元/平米 [151][152] - 通过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如常压干燥技术)和原料单耗降低可实现综合成本下降 [114][153] 技术发展与专利布局 - 中国气凝胶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近2.7万件),远超其他国家 [93] - 专利技术主题集中在气凝胶本身(1.4万件)、纤维、热绝缘、二氧化硅和保温层 [95][96] - 电池零部件是热点应用领域,蜂巢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相关专利布局领先 [97][99]
上半年河南省创新产业增势向好
行业增长态势 -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8.7% [1] - 制造业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1] 细分领域表现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8% [1] - 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 [1] -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7% [1] 企业案例 - 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1000万元 [1] - 泛锐熠辉复合材料公司上半年气凝胶销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48.81% [1] - 泛锐熠辉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电池企业最大供应商 [1] 政策效应 -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创新动能增势向好 [1] - 税务部门提供定制化"政策补给包"支持企业研发投入 [1] - 增值税发票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创新动能积蓄 [2]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上半年全省创新产业增势向好
河南日报· 2025-07-29 23:23
创新产业增长态势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8.7% [1] - 装备制造业 数字产品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8% 24.8% 25.7% [1] 制造业整体表现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1] - 气凝胶产品销售额达1.44亿元 同比增长48.81% [1] 企业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1000万元 [1] - 税务部门提供定制化政策补给包支持企业投入 [1] - 创新研发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1] 产业链合作与市场地位 - 成为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新能源电池企业最大供应商 [1] -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1][2]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15: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晨光新材:“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中气凝胶的设计产能为2000吨/年
快讯· 2025-07-17 08:34
晨光新材产能建设进展 - 公司"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中气凝胶设计产能为2000吨/年,已处于正式生产阶段 [1] - 全资子公司安徽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功能性硅烷项目"处于全面建设阶段 [1] - 全资子公司宁夏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硅基及气凝胶新材料项目"一期已于2024下半年达到试生产条件 [1] - 2025年将继续推进宁夏项目二期建设及项目三期规划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