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Y

搜索文档
马斯克抛出千字乌托邦企划书,被嘲AI废话
搜狐财经· 2025-09-04 06:09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于2025年9月2日突然发布《总体规划第四篇章》(MP4) 宣布新使命为通过AI与实体产品及服务融合 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愉快的世界 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规划提出五个指导原则 强调无限增长、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主技术惠及全人类及普及推动增长 [2][3][4][5] - 公司采取渐进式发展路径 从跑车逐步扩展至平价产品 最终构建覆盖交通、能源发电、储能和机器人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7] - MP4被部分观点视为未来主义愿景宣言 突出向AI和机器人转型决心 但缺乏短期实质细节支撑 [15][17] 使命与原则 - 新使命聚焦AI融入实体产品与服务 目标为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原则一: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 经济增长不必然牺牲其他领域 以半导体和互联网为例说明机会扩大 [2] - 原则二:通过电池技术突破推动交通行业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 [2] - 原则三: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储能、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技术解决能源、交通、劳动等实际问题 [3] - 原则四:自动驾驶等技术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为核心目标 [4] - 原则五:通过规模化、低成本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公平与生活质量 让每个人最大化利用时间 [5] 发展路径与历史对比 - 发展路径从小步迭代到系统整合 从Roadster跑车开始 逐步推出Model S/X、Model 3/Y等平价产品 形成正向循环 [7] - 2006年MP1:造跑车→造买得起的车→提供零排放发电选择 [10] - 2016年MP2:太阳能屋顶与电池存储集成 扩大电动汽车产品线 开发自动驾驶能力 车辆闲置时赚钱 [10] - 2023年MP3:可再生能源电网、电动汽车普及、热泵应用、氢能电气化、可持续飞机船舶燃料 [15] - MP4相比前三个篇章愿景更宏大但更抽象 突出AI和机器人转型方向 [15] 市场反应与业务现状 -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部分认为愿景缺乏细节和具体计划 部分支持公司使命 [15] - 科技媒体TechCrunch批评MP4内容模糊 类似LLM生成内容 或因公司未完成前两版规划全部目标 [17] - 公司绝大多数收入仍来自电动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 [18] - 内部AI芯片项目Dojo已解散 该项目曾被认为具有数千亿美元价值 [18] - 马斯克声称人形机器人Optimus未来将占公司价值的80% [17]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数万亿美元产业机会 与特斯拉合作推进技术 [17] 发布细节与外部评价 - 规划于联邦假日突然发布在X平台 未同步至公司官网 马斯克仅转发未详细解读 [18][19] - 与2023年MP4发布时4小时高管深入探讨相比 本次重视程度显不足 [18] - 彭博社评论认为 发布表明公司无法快速实现原有未来 需重新定义愿景 [1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0:42
公司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3][4] - 公司提出五项核心原则 包括增长是无限的 创新消除限制 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自动化必须造福全人类 更大的普及带来更大的增长[4] - 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将成为最重要事项[1][4] 业务发展规划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 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9] - 自动驾驶业务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 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9] - 公司计划年底前为一半美国人口提供Robotaxi服务 并正在旧金山湾区 佛罗里达州和内华达州等地推进测试[9] 历史战略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是打造并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 Model S/X和Model 3/Y实现产品梯队化[6]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包括太阳能屋顶 储能系统及扩充SUV/皮卡/卡车产品线[6] - 宏图计划3.0(2023年)聚焦全球能源转型 提出240TWh储能 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和10万亿美元制造设施投资[7] 当前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8] - 欧洲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法国注册量下降47.3% 瑞典下降84% 丹麦下降42% 荷兰下降50% 意大利下降4.4%[8] - 美国加州作为核心市场 第二季度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21.1% 出现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0:30
宏图计划4.0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公司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1][3][9] - 公司未来将遵循五项原则 包括增长无限、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动化造福人类、普及带动增长 [4] - 通过自动驾驶改善交通状况并减少环境污染 以人形机器人Optimus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 [5] 业务重心与价值预期 - 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1][5]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被列为公司最重要的事项 [5] - 宏图计划4.0提出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富足未来 [3] 历史宏图计划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为打造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Model S/X、Model 3/Y三阶段实现大规模市场化 [7]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开发太阳能屋顶和储能系统 扩充产品线并发展自动驾驶 [7] - 宏图计划3.0(2023年)描绘全球能源转型蓝图 提出实现240TWh储能、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 投资10万亿美元消灭化石能源 [8] 当前业务表现与规划 - 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在多市场连续下滑 欧洲部分国家8月注册量暴跌:法国降47.3% 瑞典降84% 丹麦降42% 荷兰降50% 意大利降4.4% [1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12] - 自动驾驶业务于6月在得州启动Robotaxi试点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6年量产 五年内年产100万台 [12]
Why Is Tesla (TSLA) Up 4.9% Since Last Earnings Report?
ZACKS· 2025-08-22 16:35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每股收益0.4美元超出市场预期0.39美元 但较去年同期0.52美元下降23% [2] - 总收入225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224亿美元 但同比下降12% [2] - 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19个基点至4.1% 低于市场预期的4.7% [5] 生产与交付数据 - 季度总产量410,244辆同比下降0.1% 其中Model 3/Y产量396,835辆 其他车型13,409辆 [3] - 总交付量384,122辆同比下降13.5% 显著低于预期的420,079辆 [3] - Model 3/Y交付量373,728辆同比下降11.5% 未达预期的400,574辆 [3] 汽车业务细分 - 汽车业务收入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6% 低于预期的183亿美元 [4] - 监管积分收入4.39亿美元同比骤降50.7% [4] - 汽车毛利率14.1% 较去年同期的13.9%有所提升 [4] 其他业务板块 - 能源业务收入28亿美元同比下降7% 低于预期的30亿美元 [6] - 能源存储部署量达9.6吉瓦时 [6] - 服务及其他收入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 略低于预期的31亿美元 [6]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368亿美元 较2024年底365亿美元略有增加 [7] - 长期债务及融资租赁净额52亿美元 较2024年底58亿美元下降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亿美元 同比减少11亿美元 [8] 市场预期变化 - 过去一个月市场预期下调10.73% [9] - 公司获得Zacks第四级评级(卖出) [12] - 价值评分处于行业后40%分位 [11] 同业对比 - 通用汽车同期收入471.2亿美元同比下降1.8% [13] - 通用汽车每股收益2.53美元低于去年同期3.06美元 [13] - 通用汽车获Zacks第三级评级(持有)VGM评分B级 [14]
关于特斯拉,疑惑时我会重读查尔斯·芒格
美股研究社· 2025-08-20 12:28
特斯拉业务基本面分析 - 公司第二季度业绩表现不佳 交付量和运营现金流均出现下滑 其中Model 3/Y交付量同比下降12% 其他车型交付量同比下降52% [1][13][14] - 碳排放额度面临不确定性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总额超过4亿美元 若排除这些额度 公司净利润将为负值 [1][5] - 库存问题凸显 2025年第二季度库存价值增至145.7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产量与交付量差距扩大可能导致库存进一步堆积 [14] 政策环境变化影响 - 《美丽大单法案》(OBBA)可能终止电动车税收抵免并逆转EPA排放标准 这将削弱公司竞争护城河 [2] - 政策变动可能导致碳排放额度完全消失 进一步影响公司与比亚迪等全球企业的竞争地位 [5] 盈利能力与效率比较 - 公司利润率承压 第二季度为5.29% 略低于比亚迪的5.65% [5] - 资产利用率下降至0.762倍 低于比亚迪的1.07倍 反映管理效率差距 [11] - 汽车业务是利润核心 若持续下滑将限制对其他项目的资金投入 [5] 多元化业务潜力 - 储能部门呈现指数级增长 部署量从2021年第二季度约4GWh增至2025年第二季度近40GWh [15] - 业务多元化有助于缓解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 [15] 管理层与市场预期 - 公司市盈率接近200倍 远高于行业平均12倍 反映市场对其未来增长过度乐观 [17] - 管理层设定雄心目标的历史表现显示 部分目标虽经历推迟但最终可能实现 [17]
汽车卖不动 何来AI梦? 特斯拉(TSLA.US)纯靠信仰撑起的估值来到“清算时刻”?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7:38
公司业务结构 - 特斯拉当前本质上仍是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 汽车销售贡献高达75%的营收 而AI驱动的FSD、Robotaxi等未来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 [1][2][7] - 公司核心汽车业务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199亿美元缩减至167亿美元 同比下降12% [3][6] - 欧洲市场表现疲软 英国市场份额骤降至不足1% 柏林超级工厂产能低度利用加剧利润率压力 [3][6][7]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5财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大幅降至17.2% 同比下滑71个基点 主因销量下降和降价策略 [6] - 基于DCF估值模型 采用10.8%的WACC和2.5%终端增长率 测算公司内在价值仅为233美元/股 较当前310美元股价存在24.3%下行空间 [11] - 监管积分销售额同比暴跌超50% 进一步加剧营收疲软态势 [6] 未来业务发展挑战 - FSD订阅业务若按10%-20%新车主订阅99美元/月套餐 年增营收仅5.5-15亿美元 相对于汽车业务规模微不足道 [9] - Robotaxi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 仅在美国有限地区进行试点 全美运营时间表多次推迟 [9][10] - 超大规模储能系统当前半年进度仅40GWh 若保持50%-70%增速 2030年预计达340-630GWh 远低于1500GWh目标 [9] 市场竞争与外部环境 -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大众、雷诺等传统制造商推出纯电动车型侵蚀特斯拉市场份额 [3][7] - 马斯克政治形象受损影响欧洲市场销量 部分车主不愿与其价值观绑定 [8] - 特朗普政府清洁能源支持力度降温 对监管积分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6] 管理层执行风险 - 马斯克存在过度承诺历史 FSD全自动推广从2018-2020年预期推迟至2025年仍需驾驶员监督 [10] - Cybertruck量产多次延迟 从2021年原定时间表推迟至2023年末 并出现多次召回 [10] - Robotaxi全美运营时间表从2020年推迟至2024年 当前仍未给出精准预期时间表 [10]
花 300 亿采购 LG ,特斯拉凭啥不买中国电池了?
36氪· 2025-08-04 23:34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与韩国LGES签订43亿美元电池订单,以减少对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依赖,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1][4] - 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94%产能来自中国,但美国关税政策迫使特斯拉转向本土化供应链 [9][12] - 尽管选择LGES,部分关键材料仍需从中国采购,显示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的难度 [13][15] - 特斯拉正从"全球供应链"转向"本土化生产"策略,以应对关税压力和政策风险 [16][25] 行业分析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磷酸铁锂电池94%产能,形成绝对主导地位 [9] - 韩国电池三巨头中仅LGES已实现磷酸铁锂量产,三星SDI和SK On进度滞后 [9] - 日本企业放弃磷酸铁锂转向固态电池,欧洲企业基本退出竞争 [12] - 美国供应商技术落后中国4年,且生产成本更高 [15]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储能电池征收综合40.9%关税(基础3.4%+301条款7.5%+芬太尼20%+对等10%)[9] - 特斯拉因关税增加3亿美元成本,其中能源业务受冲击最大 [6] - 《美墨加贸易协定》允许75%区域价值成分享受零关税,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转口规避关税 [20][21] - 《通胀削减法案》将中国供应商列为"受关注的外国实体",限制补贴并加强审查 [29] 公司动态 特斯拉供应链调整 - 美国工厂Model 3/Y改用松下和LG三元锂电池,停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25] - 将165亿美元AI芯片订单从台积电转给三星,实施供应商多元化策略 [29] - 采取"不让一家供应商独大"策略,中国产特斯拉同时使用宁德时代和LG电池 [29] 中国供应商应对 - 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在密歇根州投资35亿美元建厂,但仅提供技术不持有股权 [26] - 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选择在墨西哥建厂规避关税 [22] - 中国企业通过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关税较低国家进行转口贸易 [22] 技术及成本 - 磷酸铁锂电池关键材料(锂、锰、磷、石墨)加工环节集中在中国 [13] - LGES从中国常州锂源采购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值约100亿人民币 [15] - 美国本土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面临技术代差和成本劣势 [15]
马斯克错在哪儿?可别重蹈乔布斯的覆辙
搜狐财经· 2025-08-01 03:19
马斯克对擎天柱机器人的预期与评价 - 马斯克预测机器人业务将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是当前估值的20-30倍 [1] - 马斯克表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想要擎天柱机器人,工业领域需求庞大,假设年产10亿台,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3] - 马斯克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重申擎天柱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产品 [3] 擎天柱机器人的产品进展与市场表现 - 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但未发布,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马斯克称其为"堪称完美的设计"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7] - 擎天柱V2版本在生产近1000台后于7月初暂停生产并进行设计调整,原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的目标可能难以完成 [27]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擎天柱展示效果平淡,仅静态展示于玻璃罩内,而其他机器人动态互动更吸引眼球 [4]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8] - 全球汽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降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9] - Model 3/Y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降12%,高端车型Model S/X及Cybertruck交付1.04万辆同比下降52% [10]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11] - 净利润11.72亿美元(GAAP口径)同比下降16%,非GAAP口径净利润1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3% [8]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二季报发布后盘后股价下跌超8% [12] - 特斯拉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12] - 截至统计时点,股价305.3美元,市值9834亿美元 [13] 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计划与预期影响 - 计划2026年初启动规模化生产,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月产量10万台 [13] - 预计到2026年底才能对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13] - 马斯克坦言公司可能经历几个"艰难季度" [14] 机构对擎天柱的估值分歧与技术挑战 - ARK投资预测特斯拉估值可达25-30万亿美元,核心假设为擎天柱年收入潜力30万亿美元将超越汽车业务 [15] - 瑞银质疑人形机器人的类人灵巧手必要性,认为成本控制是商业化关键障碍,预测需3-5年突破成本与场景适配难题 [15][16] 政策环境对汽车业务的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到期 [20] - 第二季度新增关税成本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 [20] - 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下跌20%,税收抵免到期后需求将进一步受压 [20] - 碳积分收入4.3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5.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大幅下滑 [21] 管理层变动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深度参与美国政治,支持特朗普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拖累销量 [19] - 擎天柱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6月初离职,由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27] - 特斯拉董事会已开始寻找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因对马斯克过度介入政治及股价暴跌的担忧 [29]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对比 - 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智元机器人月产能千台,已实现首批1000台量产下线;宇树科技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乐聚机器人冲击年度上千台交付 [27] - 中国移动1.24亿机器人订单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商业化落地机会 [2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27]
马斯克说特斯拉要推平价车,业绩不好要靠低价车抢市场?
36氪· 2025-07-30 04:01
特斯拉推出平价车型战略 - 公司宣布将在Model Y基础上推出平价电动汽车新版本 已从6月开始初步生产 预计下半年大规模量产 [3] - 工程副总裁表示新车型产能将在年底显著提升 第四季度正式面向市场 [3] - 策略选择基于Model Y平台改造 可共享电池组和驱动系统 降低开发成本并缩短上市周期 [10] 业绩下滑与市场压力 - 欧洲市场6月新车注册量同比下滑22.9%至3.4781万辆 连续第六个月下滑 [5] - 二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5%至38.4122万辆 Model 3/Y合计交付37.3728万辆 连续两季度同比下滑 [5] - 主力车型Model Y面临竞品围攻 设计和技术更新滞后导致吸引力下降 [7][8]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 传统车企(大众/福特)加速电动化转型 中国品牌(比亚迪/理想)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方面形成竞争 [11] - 先发优势减弱 需通过差异化策略应对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局面 [11] 平价车型战略意图 - 短期目标为吸引价格敏感消费者 覆盖因高价门槛流失的客户群体 [12] - 长期布局发展中国家市场(印度/巴西) 通过低价车型抢占新兴市场增量空间 [14] 生产销售节奏调整 - 为应对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9月30日取消 公司计划三季度集中消化现有车型库存 [3]
马斯克的“三体计划”,救不了当下的特斯拉
搜狐财经· 2025-07-26 01:00
核心观点 -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全面下滑,营收、净利、交付量与自由现金流罕见全线下滑,核心汽车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2] -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高调讲述Robotaxi、FSD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宏大蓝图,试图用未来愿景对冲当前财务困境 [2][5] - 特斯拉面临主力车型增长乏力、全球电动车市场调整、政策变动及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2][3] - 公司正处于"技术超前"与"商业兑现"之间的尴尬中场,未来取决于"三体战略"能否成功落地 [2][8] 财务表现 - 总营收同比下滑12%至224.96亿美元,净利润萎缩20.7%至11.72亿美元 [2] - 核心汽车业务同比下跌16%至166.61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两位数下滑 [2] - 全球交付量同比锐减13.5%至38.4万辆,碳排放积分收入暴跌51%至4.39亿美元 [2] - 自由现金流从6.84亿美元断崖式跌至1.46亿美元 [7] 产品与市场 - 旗舰车型Model S/X交付量遭腰斩仅1.04万辆,支柱产品Model 3/Y同比下滑12%至37.37万辆 [3] - 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贡献12.88万辆交付量,占比达全球总量的34% [3] -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将于第三季度推出定位更高、预计售价40万元左右的六座豪华版Model Y L [3] - 平价车型已于6月在美国工厂启动试产,但原计划上市时间推迟至第四季度 [3][4] 政策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联邦补贴将于9月30日作废 [3] - 补贴取消意味着Model 3/Y消费者购买成本将面临约16%的变相上涨 [3] - 马斯克坦言,受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终止及关税等因素影响,公司未来几个季度或将经历"艰难"时期 [3] 未来战略 - Robotaxi服务在奥斯汀积累超7000英里真实路测数据,计划年底覆盖美国半数人口 [6] - FSD在北美地区的采用率增长了25%,但欧洲和中国面临监管限制 [6] - Optimus人形机器人迎来第三代设计突破,预计年底前推出原型机,五年内达成年产百万台目标 [7] - 三大业务面临监管不确定性、技术验证和短期财务承压等共同挑战 [7][8] 组织架构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高管离职潮密集上演,涉及软件工程、能源工程、电池架构、销售等多个部门 [9][10][11] - 马斯克亲自接管欧美销售业务,朱晓彤升任全球制造业务负责人并统领亚洲销售 [11] - 频繁人事变动反映公司对内部管理结构和运营效率进行深度调整的迫切需求 [11] 行业环境 - 全球电动车市场从高速扩张步入冷静调整期,欧美关税与补贴政策频频变脸 [2] - 在中国市场,公司正遭遇比亚迪、小米、华为系等本土品牌在价格、配置与智驾体验上的多点围剿 [2] - 资本市场对企业战略敏感度提高,公司需在资本周期收紧背景下为技术梦想争取缓冲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