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EMS麦克风
icon
搜索文档
里昂:Open AI合作带来增长动力,瑞声科技"高确信度跑赢大市"
格隆汇· 2025-09-23 02:10
OpenAI设备合作 - OpenAI正与内地一家主要iPhone组装商合作生产AI设备,并与瑞声科技、蓝思科技洽谈零部件供应事宜[1] - 设备可能命名为AI Pin,采用可穿戴徽章形式,具备声音、文字、照片及视频功能,并配备AI处理能力[1] - OpenAI设备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苹果公司,选择苹果供应链企业合作具有合理性[1] 瑞声科技业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1] - MEMS麦克风业务因AI手机语音交互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收入较2024年增幅超50%[1] - 散热业务已获海外高端客户订单,预计2025年收入规模较2024年至少翻3倍[2] 行业技术趋势 - AI手机算力提升导致功耗增加,对散热性能需求显著提高[2] - iPhone 17 Pro/Pro Max系列首次采用VC均热板,瑞声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2] - 普通版iPhone未来有望搭载VC均热板,进一步推动散热市场需求增长[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瑞声科技获目标价60.5港元及"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1] - 蓝思科技获目标价33.7港元及"跑赢大市"评级[1]
里昂:Open AI合作带来增长动力,瑞声科技(02018.HK)"高确信度跑赢大市"
格隆汇· 2025-09-23 02:07
OpenAI AI设备合作与生产 - OpenAI正与内地一家主要iPhone组装商合作生产AI设备 并与中国产业链企业洽谈零部件供应 合作企业包括瑞声科技和蓝思科技 [1] - 设备很可能命名为AI Pin 采用可穿戴徽章形式 具备声音、文字、照片及视频功能 并配备AI处理能力 [1] - OpenAI设备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苹果公司 选择与苹果供应链企业合作合理 预计为内地苹果供应链企业带来新增长动力 [1] 瑞声科技业务表现与展望 - 瑞声科技2024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 同比增长18.4% 再创新高 [1] - MEMS麦克风业务因AI手机对语音交互需求提升而率先受益 预计2025年收入相比2024年增幅超过50% [1] - 散热业务因AI手机算力与功耗提升需求增长 已拿到海外高端客户订单 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2025年整体收入规模将比2024年至少翻3倍 [2] 行业技术趋势与供应链机会 - iPhone 17 Pro/Pro Max系列首次采用VC均热板以提高散热性能 瑞声科技为其核心供应商 [2] - 未来AI手机对散热性能需求提高 以及苹果产品策略调整 普通版iPhone也有望搭载VC均热板 推动瑞声科技散热业务高速增长 [2] - 里昂给予瑞声科技目标价60.5港元及"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给予蓝思科技目标价33.7港元及"跑赢大市"评级 [1]
全年营收将首超300亿!瑞声科技(02018.HK)三大新引擎打破“声学周期股”旧叙事
格隆汇· 2025-08-27 03:06
核心观点 - 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营收增速指引超过18%,毛利不低于22.1%,技术溢价与多元增长逻辑正在替代传统声学周期股标签 [1] - 光学、电磁传动与精密结构件、车载声学三大业务贡献收入增量约16.5亿元,占总增量约80%,高价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2] - 业务结构从单一手机声学转向光学、AI硬件、车载声学三大引擎驱动,盈利结构脱离消费电子周期,估值逻辑需重新调整 [4][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集团收入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净利润8.76亿元,同比飙升63.1% [2] - 三费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2] - 账面现金77.5亿元,净负债率4.7%,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8.9亿元,资本开支14.4亿元同比增57.5%,保持净现金状态 [2] 光学业务 - 上半年收入26.5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至10.2% [3] - WLG镜头良率稳定在80%以上,实现单镜片盈利,全年出货量预计超1000万颗,明年增50% [5] - 安卓客户108MP主摄模组量产,旗舰机型WLG主摄及潜望棱镜即将放量,XR眼镜与Meta、苹果合作,单机价值量达数百元 [5] AI硬件业务 - 散热业务上半年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超45%;MEMS麦克风收入6.08亿元,同比增56.2% [3][6] - VC均热板切入全球头部客户旗舰机型,规划产能近3000万件/月,覆盖多种材质 [6] - MEMS麦克风成为海外大客户AI手机语音交互核心供应商,散热方案延伸至笔记本、人形机器人 [6][7] 车载声学业务 - 上半年收入17.4亿元,预计全年占比超13%,同比增14.2%,毛利率23.9% [3] - 高端新能源车麦克风用量达20颗/车,形成声学+传感+算法全链路能力 [8] - 全球扬声器年出货量超1.1亿支,市场份额15%,获小米、吉利、小鹏等新势力订单,极氪9X项目搭载32扬声器系统 [8] 增长催化剂 - 短期:光学盈利改善、散热及结构件高增长、车载扬声器提升,声学毛利率有望重回30%以上,MEMS麦克风下半年营收增速指引超50% [10] - 中期:AR/AI眼镜客户2026-2027年放量,光机、波导、扬声器、麦克风单机价值量显著提升,车载系统订单放量 [11] - 长期:机器人灵巧手提供电机、传动、算法一体化方案,单套价值量显著提升,车载业务从扬声器向品牌音响系统升级 [11]
瑞声科技(02018):预计2025年集团收入增长超18%,毛利率高于去年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2:36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 [1] - 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63.1%至8.76亿元 [1] - 下半年收入增速预计不低于上半年的18.4%,全年毛利率将不低于去年22.1%水平 [1] - 研发、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良好水平,业务增长同时实现费用优化 [8] 声学业务 - 声学业务上半年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8% [3] - 声学毛利率27.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主要因新品项目导入影响 [3] - 全年声学毛利率预计不低于去年30.2%水平 [3] - SLS大师级和同轴扬声器上半年出货超1700万只,同比增长近40% [3] - 推出行业首个大师级同轴对称双扬声器及最薄扬声器(单体厚度仅1.4MM) [3] 光学业务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9.7% [4] - 塑胶镜头毛利率改善超10个百分点,全年有望超过30% [4] - WLG镜头今年出货量将超1000万个,明年预计增长50%以上 [4] - WLG技术良率达80%以上,已实现单镜片盈利 [4] - G+P玻塑混合镜头毛利未来有望超过塑胶镜头 [4] AI驱动业务增长 - MEMS麦克风业务因AI手机语音交互需求提升,2025年收入预计较2024年增长超50% [6] - 散热业务因AI手机算力功耗提升,2025年收入将超12亿元,较2024年翻3倍 [6] - 折叠机超薄化趋势推动创新产品及核心器件ASP持续提升 [6] - 声学业务2025年营收持续增长,马达产品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6] 车载业务 - 车载业务上半年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14.2%,毛利率达23.9% [8] - 通过并购成为TIER1供应商,导入欧美及中国新势力头部主机厂 [7] - 车载声学业务营收占全集团营收13%以上 [7] - 定点了国内新能源品牌旗舰SUV项目,含32个扬声器、40通道功放等系统解决方案 [8] - 未来将从器件向品牌系统产品拓展,成为声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8]
瑞声科技(02018):声学毛利率承压,光学毛利率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8-25 09: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0.30港币 [1][4][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实现收入133亿元 同比增长18% 毛利率20.7%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1][2] - 归母净利润8.8亿元 同比增长63% [1] - 声学业务收入35.2亿元 同比增长2% 毛利率27.2% 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2]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20% 毛利率10.2% 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2] - 马达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46.3亿元 同比增长27% 毛利率22.9% 同比持平 [2]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22.8亿元 [1][4][11]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5%至26.5亿元 [1][4][11]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4%至29.2亿元 [1][4][11] - 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6%至324亿元 2026年上调6%至364亿元 2027年上调4%至397亿元 [11] - 2025年毛利率预测下调1.6个百分点至22.8% 2026年下调1.0个百分点至23.1% 2027年下调0.7个百分点至23.3% [11] 业务分部表现 - 声学业务1H25收入占比26.5% PSS车载及消费声学业务收入17.4亿元 [12][13] - MEMS麦克风业务收入6.08亿元 同比增长56.2% 毛利率12.1% [12][13] - 光学业务1H25收入26.5亿元 其中塑胶镜头和光学模组出货量增长 [2] - 精密结构件新品VC散热板在北美大客户新机放量进展值得关注 [2] 新业务发展机遇 - 汽车领域获得海内外多个客户定点 包括某NEV品牌旗舰SUV定点 [3] - 收购车载麦克风企业初光强化车载声学竞争力 [3] - XR眼镜领域实现声学、光学及电机产品对头部客户的定点突破 [3] - 机器人领域围绕高价值环节布局 灵巧手产品有望快速上量 [3] 估值分析 - 基于25.0倍2026年预测PE估值 较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测均值20.6倍溢价 [4][14] - 当前股价对应18.0倍2026年预测PE 被认为具有吸引力 [14] - 目标价60.30港币较当前股价45.36港币存在32.9%上行空间 [4][7] 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026年平均PE为20.55倍 瑞声科技为17.97倍 [15] - 可比公司包括立讯精密(15.03倍2026年PE)、歌尔股份(24.67倍)、舜宇光学(19.46倍)等 [15]
瑞声科技:预计2025年集团收入增长超18%,毛利率高于去年
格隆汇APP· 2025-08-25 02: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63.1%至8.76亿元 [1] - 下半年收入增速预计不低于上半年的18.4%,全年毛利率水平将不低于去年的22.1% [1] - 研发、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良好水平,为转型成效体现 [8] 声学业务 - 声学业务上半年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27.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3] - 全年声学毛利率预计保持不低于去年30.2%的水平 [3] - SLS大师级和同轴扬声器上半年出货超1700万只,同比增长近40% [3] - 推出行业首个大师级同轴对称双扬声器及最薄扬声器(单体厚度1.4MM) [3] 光学业务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9.7% [4] - 塑胶镜头毛利率改善超10个百分点,全年毛利率有望超30% [4] - WLG镜头全年出货量将超1000万个,明年预计增长50%以上 [4] - WLG技术良率达80%以上,已实现单镜片盈利,G+P玻塑混合镜头毛利有望超过塑胶镜头 [4] AI驱动业务增长 - MEMS麦克风业务2025年收入预计较2024年增幅超50% [6] - 散热产品线2025年收入规模将超12亿元,较2024年至少翻3倍 [6] - 折叠机超薄化趋势推动创新产品及核心器件ASP持续提升 [6] - 声学业务营收持续增长,马达产品业务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6] 车载业务 - 车载业务上半年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14.2%,毛利率23.9% [7] - 车载声学业务营收占全集团营收13%以上 [7] - 通过并购成为TIER1供应商,定点了欧洲主流客户及国内新能源品牌旗舰SUV项目(含32扬声器+40通道功放) [7] - 未来将从器件向品牌系统产品拓展,成为声光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WLG技术获国内头部客户旗舰机型1G6P镜头订单,并独家供应超光棱镜解决方案 [4] - 按键模组产品自2024年底开始出货,功能将持续迭代演进 [6] - PSS获得欧洲主流客户定点项目,推动收入与毛利稳定增长 [7]
瑞声科技上半年净利增长63.1%,车载、AR、机器人多线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7: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33.2亿元 同比增长18.4% 净利润8.76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63.1% [1] - 经营性现金流入28.9亿元 同比增长9.1% 净资产负债率4.7% 账面现金77.5亿元 [1] - 整体毛利率20.7%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主要因高增长业务结构变化导致 [3]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声学业务收入35.2亿元 同比增长1.8% 中高规格产品出货量增长明显 [1]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19.7% 盈利性持续改善 [1][3] - 电磁传动与精密结构件收入46.3亿元 同比增长27.4% 因横向线性马达等产品放量 [1] - 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6.08亿元 同比增长56.2% 主要受益AI驱动智能交互升级 [1][2] 下半年业绩展望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增速不低于18.4% 保持相对高速增长 [3] - MEMS麦克风营收预计同比翻番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3] - 光学业务WLG/G+P技术应用趋势明确 预计明年增速超50% [3] - 散热产品销售额预计翻三倍 2024年基数超3亿元 [3] 毛利率改善措施 - 声学新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毛利率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4] - 光学塑胶镜头毛利率超30% WLG/G+P技术量产规模扩大将改善毛利率 [4] - 散热系列产品因技术壁垒较高 毛利率高于集团整体水平 [4] 车载业务布局 - 2025年上半年车载产品收入17.4亿元 同比增长14.2% [7] - 收购PSS公司80%股权 获取奥迪/宝马/奔驰等优质客户资源与技术平台 [7] - 收购河北初光汽车部件 国内车载麦克风市占率55% 全球26% 预计今年贡献2亿元营收 [7] - 车载声学正从"听觉系统"转变为构建"第三空间"的核心技术支撑 [6] 新兴领域拓展 - 与全球主要AR眼镜OEM厂商进行项目交流 已做技术储备 [7] - 与人形机器人头部OEM合作灵巧手/电机预研项目 [7] - 持续开拓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兴领域 凭借微型器件技术壁垒 [8]
盘中,直线大跳水!一则公告,刚刚披露!
券商中国· 2025-08-21 08:48
股价表现 - 港股瑞声科技午后股价直线跳水 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4% 最低触及43.06港元/股[1][3] - 其他苹果概念股跟跌 舜宇光学科技盘中跌近5% 比亚迪电子和丘钛科技一度跌超3%[1][3] - 收盘时瑞声科技跌幅仍超13% 市值缩水至524亿港元 舜宇光学科技 丘钛科技 比亚迪电子分别下跌3.65% 2.66% 2.16%[4]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133.18亿元 同比增长18.4% 但低于投行预期的24%增速[1][6][2] - 毛利率20.7%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主要受产品组合变化影响[1][6] - 净利润8.76亿元 同比增长63.1% 接近投行预期的66%增速[1][6][2] - 经营性现金流入28.9亿元 同比增长9.1% 资本开支14.4亿元[6] - 净资产负债率4.7% 账面现金77.5亿元[6] 业务表现 - 声学业务收入35.2亿元 同比增长1.8% 毛利率27.2% 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7] - 车载声学业务收入17.4亿元 同比增长14.2% 毛利率23.9%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7] - 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19.7% 毛利率10.2% 同比改善5.5个百分点 其中塑料镜头毛利率改善超10个百分点[8] - 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46.3亿元 同比增长27.4% 毛利率22.9% 同比持平[8] - 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6.08亿元 同比增长56.2% 毛利率12.1% 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9] 机构观点 - 花旗认为中期净利符合预期 目标价45港元 相当于20倍预测市盈率 给予买入评级[6] - 美银将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 目标价由44港元上调至57港元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11] - 招银国际目标价由58.78港元上调至63.5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将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8%-12%[11] - 穆迪确认Baa3发行人评级 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上调至正面[12] 战略进展 - 光学业务盈利性持续改善 精密结构件业务高速增长推动净利润提升[6] - 在散热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大面积铝合金液冷VC获得市场高度关注[8] - 高信噪比麦克风大规模向海外出货 积极把握AI驱动的智能交互升级机遇[9] - 定点国内某新能源品牌旗舰SUV项目 提供32个扬声器等车载声学解决方案[7]
歌尔股份(002241):拟收购精密结构件资产 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7-23 04:32
拟收购精密金属结构件资产 - 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95亿元人民币收购香港联丰旗下米亚精密及昌宏实业100%股权 [1] - 标的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竞争力 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 精细化表面处理等领域有核心技术积累 [1] - 标的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合作 2024年营收合计约港币91 1亿元(未经审计) [1] 并购整合意义 - 产品互补拓展并增厚利润 标的公司在精密金属件领域技术优势显著 可拓宽公司精密结构件产品品类及工艺(金属+非金属) [2] - 深化大客户和零整协同战略 标的公司与国际核心客户深度合作 资源协同性强 有望提升整机业务盈利能力和产品线 [2] - 巩固核心技术竞争力 收购将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的技术优势 引领AI新型智能硬件在材料性能 美观性和精细化程度的创新升级 [2] AI智能硬件发展机遇 - AI智能眼镜生态快速完善 国内外头部品牌新品推出 公司深度合作核心客户 有望引领产业趋势 [2] - TWS耳机整机设计及核心声学元件市场领先 主要客户订单及份额有望回升 AI产品迭代助力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和利润率稳中有升 [2] - 游戏机 可穿戴 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多元化发展 客户和产品种类多样化将提升智能硬件毛利率 [2] - 拟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赴港上市 加强微电子布局 MEMS麦克风全球领先 在MEMS智能传感器 SiP先进封装工艺等领域投入加大 与母公司互补协同 [2] 盈利预测 - 在不考虑收购的前提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 6/41 2/50 4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6/20/17倍 [3] - 若收购成功 有望显著增厚公司未来利润 [3]
瑞声科技收购初光,切入智能座舱“听觉中枢”
经济观察报· 2025-06-11 11:20
战略合作与收购 - 瑞声科技以2 88亿元人民币收购初光汽车53 74%股权,初光成为其间接控股子公司 [1] - 交易标志着瑞声科技正式进入车载声学产业,补足车规级产业链入口的缺失 [1][2] - 初光汽车在数字麦克风领域占据国内超半数市场份额,具备IATF16949等前装量产认证资质 [2] 产业升级与技术迁移 - 车载声学正从边缘零部件升级为人机交互的核心环节,麦克风性能直接影响语音助手、降噪系统等关键功能 [1] - 瑞声科技将消费电子领域的微结构制造、声学系统经验迁移至智能汽车产业,尝试跨产业能力复制 [2] - 智能座舱交互方式从"屏幕即交互"向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物理AI"时代演进 [1][3] 行业竞争格局 - 车载声学关键技术长期依赖海外企业,本土企业有望通过闭环能力构建打破技术依赖 [3] - 交易可能成为本土智能汽车供应链中声学系统能力形成的可复制范本 [4] - 声学模块从传统汽车中低价值部件转变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来源 [3] 未来协同方向 - 双方将在声学系统开发、整车适配、国际市场拓展等多维度展开协同 [3] - 计划基于初光平台开发车规级新品类,整合算法调优能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 - 合作可能推动智能座舱向低功耗、高容错、高集成度方向演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