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声学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敏芯股份(688286):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扭亏为盈,产品矩阵加速完善平台化转型
天风证券· 2025-09-14 06: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4亿元 创同期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7.82% [1] - 归母净利润2519.08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增长171.6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152.54万元 同比增长158.13% [1] - 综合毛利率31.64% 同比提升10.21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毛利率达36.16% 同比提升15.21个百分点 创近四年同期新高 [2] 产品线表现 - 压力传感器销售收入13324.76万元 同比增长67.05% 超越声学产品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 - 惯性传感器销售收入1975.6万元 同比增长98.82% [2] - 声学传感器在AI语音交互领域具备国际对标能力 [3] 业务发展战略 - 由单一产品型企业转型为平台型MEMS厂商 [2] - 通过绑定头部客户并拓展产品品类巩固收入基础 [4] - 高信噪比、低功耗数字麦克风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4] - 布局骨传导声学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TMR磁传感器及车载/机器IMU等新一代产品 [4]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863.03万元 [4] - 研发人员占比33.52% [4] - 累计获得近500项专利授权 在申请专利超过700项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6.53/8.18/10.30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46/0.84/1.33亿元 [5]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83元 2026年1.50元 2027年2.38元 [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00.04元 [9] - 市盈率(P/E)预计2025年120.66倍 2026年66.58倍 2027年42.00倍 [6] - 市净率(P/B)预计2025年5.16倍 2026年4.72倍 2027年4.16倍 [6]
敏芯股份(688286):2025H1业绩、盈利能力大幅提升,MEMS平台布局初步成型
中银国际· 2025-09-01 06:3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敏芯股份维持"买入"评级,原评级亦为买入,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3][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47.8%至3.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7%至0.25亿元,毛利率提升10.2个百分点至31.6% [3][7] - 盈利预测上调,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1.64亿元、2.3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21元、2.92元、4.25元,市盈率70.1倍、29.0倍、20.0倍 [4][6] - 公司在端侧AI传感器和人形机器人三大传感器领域积极布局,新产品研发储备丰富,有望驱动未来增长 [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亿元(同比+47.8%),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171.7%),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158.1%),毛利率31.6%(同比+10.2个百分点),净利率8.4%(同比+25.9个百分点) [7]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7亿元(同比+43.9%),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207.9%),毛利率36.2%(同比+15.2个百分点,环比+10.2个百分点) [7] - 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0.1亿元(同比+3.9%),管理费用0.2亿元(同比-13.3%),研发费用0.4亿元(同比-1.5%) [7] 业务分产品线表现 - 压力产品线营收1.3亿元(同比+67.1%),主要因防水气压计产品份额提升及微差压新产品布局 [7] - 惯性传感器营收0.2亿元(同比+98.8%),因加速度计解决工艺问题后向ODM平板及手机出货,且IMU产品实现客户突破 [7] - 声学产品线营收1.1亿元(同比-2.3%),但公司正推进高信噪比数字麦克风产品,部分已小批量出货 [7]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端侧AI传感器布局:开发SNR 72dB以上MEMS声学芯片、0.56mm*0.56mm芯片工艺优化;AI眼镜骨传导麦克风支持超低功耗及语音唤醒;压力传感器完成0.7mm*0.7mm血压计芯片及0.5mm*0.5mm胎压计芯片研发 [7] - 惯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新工艺平台客户送样,预计下半年批量出货;MEMS陀螺完成流片及测试 [7]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布局:启动MEMS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三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机器人用IMU研发立项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25亿元、10.49亿元、13.65亿元,增长率43.4%、44.6%、30.1%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1.64亿元、2.38亿元,增长率292.5%、141.4%、45.4% [6] - 当前股价84.88元,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70.1倍、29.0倍、20.0倍,市净率4.3倍、3.8倍、3.2倍 [4][6] 市场表现与股东结构 - 股价年内绝对涨幅40.6%,相对上证综指超额收益22.7% [2] - 总市值47.54亿元,总股本56.01百万股,流通股56.01百万股 [2] - 主要股东李刚持股19.18% [2]
山东前首富,又要IPO了
创业家· 2025-08-17 10:33
歌尔股份资本运作 - 歌尔股份拟以约104亿港元全资收购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及昌宏实业,以增强精密结构件领域竞争力并深化垂直整合能力 [5][7] - 公司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目标提升治理水平、国际知名度及融资效率,创始人姜滨夫妇财富有望进一步增长(目前270亿元) [7][14][15] - 歌尔微电子估值达205亿元,为山东最大独角兽,2024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及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16][17][19] 歌尔微电子业务表现 - 2022-2025年3月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和11.2亿元,毛利率从18.5%提升至20.6% [18] - 同期净利润受研发及销售费用增加影响,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和1.16亿元,39个月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 [18]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客户包括苹果、小米等,拥有1825项专利(738项发明专利) [17][18] 果链三巨头港股布局 - 蓝思科技已于2025年7月9日登陆港股,立讯精密通过赴港上市议案,歌尔微电子冲刺港股后三巨头将齐聚港股 [20][21] - 截至2025年8月8日,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市值分别为790亿元、1200亿元、2640亿元 [21] - 三家公司创始人姜滨夫妇、周群飞夫妇、王来春分别以270亿元、800亿元、615亿元财富登顶地方首富 [21][22] 歌尔股份发展历程 - 姜滨1987年从北航毕业,2001年与妻子胡双美创立歌尔股份,2008年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首家A股信息产业公司 [11][13] - 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后业绩飙升,后布局VR/AR业务并孵化Pico,2019年整合微电子业务成立歌尔微电子 [13][14] - 歌尔微电子2021年尝试A股IPO未果,2025年转战港股,其首轮外部融资获19.5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建银国际等 [14][18]
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7.9%
新华日报· 2025-08-10 19:4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 - 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半年开票收入同比增长7.9%,增速快于全省经济总体水平 [1] - 1—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4.3%,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2.4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分别增长12.5%、10.8%、36.4%,成为产业增长重要引擎 [1]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MEMS声学传感器领域实现低成本、高信噪比及封装技术全球领先,其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三 [1] - 敏芯股份的封装产线产能已全部拉满,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语音交互等场景 [1] 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优势 - 江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居全国前列,其中工业软件产业链占全国份额超20% [2] - 工业软件产业链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算力达500亿亿次/秒,相当于14亿人113年不眠不休运算量,规划提供超万个高功率算力机架和5000PFLOPS算力资源 [2] - 苏州计划2025年实现数据中心总规模50万标准机架、算力超15EFLOPS,算力产业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 [2] 政策与试验区建设 - 江苏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数字产业集群培育等四大工程 [2][3] - 全国首个省级培育壮大数据企业专项文件《江苏省培育壮大数据企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 [3] - 《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于2024年4月印发 [3]
山东前首富,又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8-06 07:07
歌尔股份资本运作 - 歌尔股份计划以约104亿港元全资收购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以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6] - 歌尔股份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旨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国际知名度和融资效率[7] - 歌尔微电子估值达205亿元,成为山东最大独角兽[5][12][15] 歌尔微电子发展历程 - 歌尔微电子起源于2004年歌尔股份自主开发的MEMS芯片业务,现已成为全球知名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9][13] - 公司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14] - 2022-2025年3月,歌尔微电子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和11.2亿元,毛利率在17.2%-20.6%之间[14] - 公司39个月累计研发投入超9亿元,拥有1825项注册专利[15] "果链三巨头"港股布局 - 蓝思科技已于2025年7月9日登陆港股,歌尔微电子和立讯精密紧随其后准备赴港上市[16][17] - 截至2025年7月25日,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市值分别为830亿元、1230亿元、2770亿元[17] - 三家公司创始人姜滨夫妇、王来春、周群飞夫妇分别拥有270亿元、615亿元、800亿元财富[18]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19][20]
歌尔微二度冲击IPO,大客户依赖与业绩增长持续性成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49
公司上市历程 - 歌尔微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目标直指资本市场新舞台 公司头顶"中国第一MEMS传感器企业"光环 作为果链巨头歌尔股份的子公司 [1] - 公司上市征程并非一帆风顺 自2020年首次筹划上市以来已近五年 2024年曾放弃A股创业板上市计划 现转战港交所加快步伐 [1] - 2020年敏芯股份仅用十个月便成功登陆科创板 成为A股"MEMS芯片第一股" 为歌尔微提供借鉴和激励 [3] - 2022年苹果砍单事件影响业绩 导致声学传感器收入大幅下降 2024年5月终止A股上市计划 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重启IPO [3] 公司发展历史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 当时为歌尔股份的MEMS研发业务部门 2017年正式成立 2019年歌尔股份将所有MEMS微电子业务划入歌尔微 为上市奠定基础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 但盈利指标不尽如人意 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3] - 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和营收占比较高 但该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MEMS传感器行业竞争激烈 面对楼氏电子 英飞凌 意法半导体等强劲对手 公司需提升实力以占据中高端市场 [5] - 声学传感器领域面临瑞声科技和敏芯股份的竞争压力 [5] 战略布局与挑战 - 选择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影响力 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5] - 大客户依赖和供应商绑定是公司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需实现业务多元化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5]
山东下岗技术员,干出800亿“果链”龙头,又将收获200亿IPO
创业邦· 2025-07-31 03:53
公司概况 - 歌尔股份市值超800亿元人民币 近期宣布以104亿港元收购两家精密制造港资公司 成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并购 [2] - 子公司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2024年市场份额达43% [2][6] - 歌尔微2024年营收45.36亿元 传感器业务占比78.5% 其中声学传感器占74.1% [14] 创始人背景 - 实际控制人姜滨夫妇通过歌尔股份间接掌控歌尔微 姜滨从国营厂倒闭后创业 将麦克风小厂发展为年营收千亿的智能硬件巨头 [2][8] - 姜滨2001年与妻子胡双美创办怡力达电声(歌尔前身) 早期砍掉80%低端客户 投入百万购置音频设备 2006年蓝牙耳机登顶全国榜首 [9] - 2008年推动歌尔声学登陆深交所 2010年切入苹果供应链 2013年营收破百亿 2020年以32亿美元身家成为山东首富 [10] 业务与技术 - 歌尔微产品超400种 应用于智能手机 智能耳机 VR/AR等30种终端 2024年传感器出货量超50亿颗 [6][14] - 2024年业绩反弹 传感器业务同比增67% 传感交互模组增46% 产能利用率超90% [16] - 加速技术自主化 自研芯片传感器出货量占比从2022年9.9%提升至2024年30.3% [20] 客户与供应链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5% 苹果贡献55%-62.3%营收 2010年起为其提供声学传感器等产品 [16] - 客户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 包括荣耀 小米 OPPO等 并为Meta 蔚来 大疆提供元件 [17] - 供应链依赖德国英飞凌 采购占比71.1%-76.1% 因芯片技术要求严苛导致集中采购 [17][19] 资本运作 - 歌尔微2021年创业板IPO过会但未果 曾引入青岛国资等15家机构增资21.5亿元 [23] - 2024年撤回创业板申请转战港股 IPO前歌尔股份持股83.4% 青岛国资合计持股5.36% [24] - 计划募资3-5亿美元 投向传感器研发 产能扩张及AI算法 新增海外产业链合作战略 [26][27]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MEMS企业收入排名第9 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 2019年营收24.43亿元 [5] - 2025年胡润独角兽榜单估值205亿元 虽较2024年280亿元回落 仍居山东榜首 [8] - 毛利率从2022年18.5%回升至2024年20.6% 但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88%) [14]
歌尔微报考港交所上市:业绩稳增显韧性,创新引领生态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30 07:50
上市计划与背景 - 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银国际和瑞银集团[1] - 公司为歌尔股份子公司 曾于2021年12月申请科创板分拆上市 2024年5月终止分拆后转战港股IPO[1][3] - 分拆上市有助于公司把握智能终端市场机遇 提升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3]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市场份额约4.3%[5]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位居全球传感器提供商第四位[5] - 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43% 全球排名第一[8][9] - 产品组合覆盖超400种解决方案 应用于约30种智能终端 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9]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31.21亿元增长至45.3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0.55%[10][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和3.09亿元[10]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1.20亿元 同比增长54.38% 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55.13%[11] - 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2年18.5%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20.6%[12][13] 客户结构与合作关系 - 累计服务126家直销客户 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13]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稳定在74%-81%之间 包括三星集团、小米集团等知名企业[14][15] - 自2010年起与美国跨国科技公司(客户A)长期合作 2024年贡献收入28.25亿元 占比62.3%[15] - 客户留存率表现优异 报告期内收入留存率分别达94%、154%、128%和146%[16] 研发与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753人 75.4%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17]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累计超9亿元 2024年达3.26亿元[17][18] - 拥有1825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738项 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行业专利最多的公司[19] - 报告期内分别获得49个、67个、98个和22个设计项目 专注MEMS芯片、ASIC芯片及先进封装技术开发[18][19]
中国声学传感器巨头歌尔微电子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2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声学传感器领域的霸主,市场份额高达43%,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的声学传感器市场由其掌控 [1] -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 [1] - 公司脱胎于歌尔股份,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技术突围",自2004年起步,2009年量产首款声学传感器,打破了欧美垄断 [3] 业务与产品 - 产品线从单一传感器延伸至覆盖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SiP封装模组等400多种解决方案 [3]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已超50亿颗,相当于全球每两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颗来自该公司 [3] - 声学传感器是核心业务,占2024年总收入的74.1%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苹果、三星、小米、荣耀等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的设备,并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30余种智能终端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达45.36亿元,净利润3.09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3.26亿元,截至2025年3月底已持有1825项专利(含738项发明专利),是中国该行业专利最多的公司 [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在AI驱动智能终端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传感器作为关键部件市场前景广阔 [4] - 公司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旨在融资增强实力并提升国际知名度 [4] - 业绩受消费电子市场波动影响,对大客户苹果依赖度高(贡献约六成营收) [4] - 高端芯片供应依赖英飞凌且自研芯片搭载率不足四成,短期内"两头在外"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4] 行业地位与意义 - 公司的崛起是中国科技"隐形冠军"的代表之一 [4] - 成功上市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力量的重要一步 [4]
280亿估值!歌尔微电子冲击港股IPO,严重依赖大客户苹果
格隆汇· 2025-07-23 10:21
公司概况 - 歌尔微电子是歌尔股份分拆的子公司,专注于MEMS传感器领域,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3][4] - 2017年独立成立公司,2021年完成改制并获外部融资,投后估值206亿元,2024年估值达280亿元[5][6] - 歌尔股份持有公司83.4%权益,核心管理层来自歌尔股份,拥有25年以上行业经验[7][8] - 公司构建UniSense全栈技术平台,累计出货传感器超50亿颗,服务全球126家客户包括苹果、小米等[10] 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结构:传感器占比78.5%(声学传感器占74.1%)、SiP业务16.1%、传感交互模组5.2%[14][15] - 产品覆盖400余种,应用于智能手机、VR/AR、智能汽车等30类终端,涉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10] - 2022-2025年毛利率波动:18.5%、17.2%、19.0%、20.6%,2023年因产品迭代放缓导致均价从1.6元降至1.3元[16][17] 财务表现 - 收入规模:2022年31.21亿元、2023年30.01亿元、2024年45.36亿元、2025年Q1达11.2亿元[12] - 净利润表现:2022年3.26亿元、2023年2.89亿元、2024年3.09亿元、2025年Q1为1.16亿元[12]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5%,苹果贡献超55%(2023年除外),歌尔股份亦为主要客户[18] 行业竞争 - 2024年全球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68亿元,预计2029年智能终端出货量增至42.3亿台[23][24] - 行业CR10份额41.6%,歌尔微电子为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供应商,市场份额2.2%[27][28]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楼氏电子、英飞凌等国际厂商,最大厂商市场份额达11.2%[27] 上市动态 - 公司曾于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2024年撤回后转战港股,2025年1月首次递表失效后于7月二次递表[2] - 2024年至今超80家A股公司计划A+H双重上市,包括协创数据、卧龙电驱等[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