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
icon
搜索文档
激光清洗、3D打印 科技如何为文物保护插上“翅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激光清洗、3D打印 科技如何为文物保护插上"翅膀"? 日前,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文物保护中心展示项目对公众开放,这是北京规模最 大的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从博物馆展厅到文物修复室,多学科融合在文物保护中如何体现?科技如何 赋能古老文物,为文化传播插上"翅膀"?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傅萌近日接受中新社专 访。 傅萌表示,预防性保护工作对于延长文物寿命和治"未病"至关重要。在博物馆展厅中,温湿度、光照、 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对文物造成影响。 王世博 徐婧 高艺峡 北京报道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广东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9-12 02:35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 AI搭桥"跨群融链" 9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发展大会(2025)在广州举办,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深入挖掘集群治理新理 念、新做法,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与集群对接,繁荣集群发展生态。 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合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 集群达6个……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会期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培育战略产业集群"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 合"的打法。"跨群融链",推动产业与城市之间协同耦合、营造生态,以AI为纽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 链,能够更好推动集群效能整体跃升。广州绘就一张蓝图,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建强集群 矩阵,牢牢把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 型,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6个未来产业,其中6个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构成万亿产业"四梁八柱"。广 州坚持三个赋能,打出 ...
光韵达(300227.SZ):公司3D打印业务主要聚焦航空制造领域
格隆汇· 2025-09-04 12:56
公司业务聚焦 - 3D打印业务主要聚焦航空制造领域 [1] 业务合作情况 - 目前尚未与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有业务往来 [1]
中央重磅部署“人工智能+”,长城基金刘疆最新解读!
新浪基金· 2025-09-03 08:58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1] - 文件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纲领性指导,确立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1] - 清晰定义"人工智能+"六大重点领域,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 [1][2] 产业链投资逻辑 -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是核心投资方向,包括算力建设与统筹、模型能力发展和数据供给创新 [2] - "AI+"六大重点行动覆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方面,将孕育广泛多元的投资机会 [2] - 算力产业链直接受益,包括算力芯片、服务器生产、光通信、PCB、液冷散热及电源等细分板块 [3] 基础支撑能力受益方向 - 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国产算力芯片产业链有望长足发展 [3] - 国内模型能力显著进步,DeepSeek等模型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3] - 数据成为重要产业基石,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专门大数据部门 [3] 重点应用领域机会 - "AI+科学技术"是基础推动力,与人工智能发展相辅相成 [4] - "AI+产业发展"催生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并对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升级改造 [4] - "AI+消费提质"创造新场景和新需求,包括智能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及脑机接口等领域 [4] 产业端最新进展 - 国内外大模型持续进化迭代,多模态能力飞跃 [5] - 用户使用频率和Token调用量爆发式增长,驱动推理算力需求大幅上升 [5] - 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大踏步发展 [5] - AI应用和终端创新层出不穷,Agent被认为是AI时代新生态 [5] 估值与投资策略 - AI板块估值水平总体处于合理范围,随着行业景气度上升和产业规模壮大,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6] - 投资策略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芯片、光通信、PCB、液冷等)、端侧产品与云端应用生态、以及具身智能场景(人形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 [6]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 大模型迭代进步和多模态能力发展 [7] - 政府及科技厂商在人工智能和算力领域的投资建设计划 [7] - 算力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迭代 [7] - 下游应用迭代创新与落地进展 [7]
爱迪特:公司为国内业务增长主要做了修复材料创新与迭代等三方面工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1:12
业务增长战略 - 修复材料创新与迭代:升级氧化锆、玻璃陶瓷等口腔修复材料 快烧氧化锆及免烧结玻璃陶瓷加快加工厂生产节拍 提升生产运营效率[1] - 开发老年患者需求产品:针对老龄化趋势推出全口即刻负重解决方案、切削全口义齿及3D打印解决方案 满足老年人缺牙补牙需求[1] - 完善齿科生态与数字化转型:从耗材到设备、硬件到软件进行全面产品升级迭代 同步开展软件技术布局与储备[1]
电子行业2025Q2基金持仓分析:AI作帆,行业配置、超配比例再创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8-10 23: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0] 核心观点 - AI基建需求释放及中美关税博弈影响下,电子板块AI PCB、自主可控、IC设计等方向关注度较高,叠加非AI半导体下游景气度回暖,带动电子行业整体配置及超配比例再创新高 [2][5] - 2025Q2电子行业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占比19.3%,环比增加0.06pct,超配比例7.5%,环比增加0.12pct,配置比例和超配比例均排名第一 [5][17] - 半导体板块配置比例10.66%继续领跑,但环比下降0.48pct,电子产品、零部件及元器件、显示器件持仓占比分别为1.44%、6.81%、0.35%,环比+0.16pct、+0.41pct、-0.02pct [5][27] 细分行业分析 半导体 - 半导体行业成长动能强劲,2025Q2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再创周期新高,国内半导体需求韧性显现 [37][38] - 半导体设计领域兆易创新、思特威、豪威集团等增配明显,设备及制造环节北方华创、SMIC、中微公司等获较大减配 [6][41] - 存储龙头兆易创新持股总市值105.27亿元,环比增加13.65亿元,占流通股比提升0.71pct至12.53% [35][41] 电子产品及零部件 - 果链龙头立讯精密遭大幅减配,持股总市值环比减少104.24亿元至205.08亿元,占电子总持仓比例下降3.8pct [35][45] - PCB环节胜宏科技、沪电股份、东山精密获显著增配,胜宏科技持股总市值131.53亿元,环比增长62.9亿元,占流通股比提升1.6pct至11.51% [35][45] - AI终端创新推动消费电子进入新周期,AI眼镜、3D打印等新兴产品成为增长点 [7][45] 显示器件 - 面板行业2024Q2大尺寸LCD价格量价齐升,2025Q2需求环比略降但三季度备货旺季将改善 [8][48] - TCL科技、京东方A持仓稳中有升,持股总市值分别环比增加1.64亿元、2.82亿元 [50] - 中长期显示器、笔电、平板将迎来2021年后换机周期,需求增速预期良好 [48] 资金配置动态 - ETF重仓股中SMIC、寒武纪、海光信息持仓市值最高,分别达340.31亿元、295.13亿元、291.69亿元,但占电子ETF总持仓比例均下降3pct左右 [53] - 陆股通增配豪威集团、沪电股份、兆易创新等标的,其中豪威集团沪股通持股比例提升0.77pct至13.37% [55] - 内外资共同增配华工科技,基金持股占比提升1.27pct至3.02% [55]
肯尼亚媒体:害怕中国,还是害怕错失中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8-05 22:51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 中国正处于全面的工业和技术变革中,由清洁能源、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引领 [1] - 2025年中国工业生产增长超出市场预期,高科技制造业超越传统行业,机器人、电动汽车和3D打印等领域高速增长 [1] - 零售业反映出中国消费者的韧性,国内需求稳步复苏 [1]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 -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得益于对经济型智能电动汽车的积极推广,正在重写全球游戏规则 [1] - 在全球传统车企纷纷退守之际,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加速拓展全球版图 [1] 政策支持与结构性转变 - 北京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并稳定关键行业 [1] - 政府强调国内消费和创新而非出口,反映出结构性转变 [1] 技术优势与创新 - 中国培养了全球40%的理工科毕业生,推动了电动汽车、太阳能、5G和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创新 [2] - 中国在人才和制造方面具备无与伦比的规模,能够快速迭代和商业化创新 [2] - 中国企业已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外国投资也在回流 [2]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 中国的转变正以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规模和速度展开,从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到先进制造和平台经济 [2] - 中国太大了,太具创新力了,因而无法被忽视 [2]
苏州工业经济向稳向新向优
苏州日报· 2025-08-04 00:31
工业生产表现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93.6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1][2] - 前十大重点行业产值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电子信息业增长7.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3% [2] 智能制造升级 - 推进100项以上传统产业焕新项目 排查1000家以上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企业 [2] - 智能工厂培育企业目标达3000家 [2] - 和博科技MLCC技术使制造成本下降40% 预计年营收超6亿元 [2] - 纽威数控四期工厂投用后预计年新增产能7亿元 [2] 工业投资态势 - 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 同比增长14.7% [3]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9% 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 [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7.7% 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2.0% [3] - 对超30亿元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设备投入超5000万元项目按5%比例支持 [3] 高新技术产业贡献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 同比增长6.6% [6]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4% [6]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57.1亿元 同比增长10.1% [6] - 航空航天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5% 27.1% 55.9% [6] 重大项目进展 - 商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投资50亿元 包含铂力特3D打印 航空智能检测修复项目 [1] - 瑞可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14亿元 [1] - 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落户苏州 建成后年产值达百亿元 [3] - 孚杰集团计划明年完成三条智能化产线改造升级 [1] 创新生态建设 - 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集成近800项研发测试能力 [4] - 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 覆盖通算 智算 超算 量算 [4] - 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数量全省第一 [6] - RISC-V创新中心成立 技术已应用于能源 智能家居等领域 [6] - 国芯科技发布全球首款48伏汽车电子架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 [6]
爱迪特:口腔智慧产业园项目开工 打造数字化口腔创新生态体系
中证网· 2025-08-02 09:56
公司动态 - 爱迪特牙科产业园建设项目于8月2日正式开工,占地107.7亩,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总投资6.68亿元,建设期2年,预计2025年底主体结构封顶,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首批生产线设备安装及调试 [1] - 新产业园区将涵盖口腔CAD/CAM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数字化口腔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及研发中试基地项目,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循环"高质量闭环 [1] - 园区选址秦皇岛开发区,具备1小时进京、2小时抵津的区位优势,有助于构建产业优势、成本优势和开放优势 [1] - 公司将引进MES/WMS/UDI等系统实现数据在线化,考虑引入数字孪生和AI预测模型优化工艺参数与设备维护策略 [2] - 园区将建设联合实验室、用户共创中心、国际化培训中心,形成"从0到1、从1到N、从N到全球"的完整体系 [2] 战略规划 - 新产业园区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战略载体,计划打造自主创新闭环体系,加大各产品线产能 [2] - 联合实验室将直接引入教授、博士和国家级课题,帮助公司完成技术扫描和原型验证,锁定下一代技术路线 [2] - 新园区建成后将吸引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入驻,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垂直生态 [2] - 董事长表示新产业园将大幅提升产能,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是响应全球市场需求的重要战略举措 [4] 行业趋势 - 全球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面临"增量+升级"双拐点,需求端受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推动,供给端受国产化、数字技术和政策红利驱动 [3] - 数字化、智能化正在重塑诊疗流程,影像设备、3D打印、AI设计软件将传统"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 [3] - 视觉技术深度整合到产品中,改善医患沟通和术前规划,提高成交率 [3] - 种植牙、隐形正畸、高值耗材等领域将呈现技术爆发、数字化闭环、细分需求分层趋势 [3] - 预计2020-2025年全球口腔医疗市场复合增速8.6%,2025-2030年复合增速5.2%,2030年市场规模达7097亿美元 [3]
消电ETF(561310)涨超1.1%,半导体行业或迎三重周期共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2:51
消费电子行业技术趋势 - 3D打印加速渗透消费电子领域 折叠机铰链及手表/手机中框等场景开启应用元年[1] - AI训练与推理成本降低推动应用繁荣 端侧AI潜力巨大 耳机和眼镜成为重要硬件载体[1] - AI浪潮带动算力需求爆发 服务器/AI芯片/光芯片/存储/PCB等环节价值量显著提升[1] 半导体设备市场前景 - 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创1255亿美元新高 同比增长7.4%[1] - 先进逻辑/存储器及技术迁移驱动下 2026年销售额有望达1381亿美元[1] - 先进封装重要性凸显 CoWoS及HBM技术卡位AI产业趋势[1] 上游产业链复苏态势 - 被动元件/数字SoC/射频/存储等上游领域呈现复苏趋势[1] - 存储价格触底回升 封测环节稼动率逐步恢复[1] 消费电子指数构成 - 消费电子指数(931494)选取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及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证券[1] - 指数涵盖智能手机/家电/个人电脑等领域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1] - 指数体现科技与消费相结合特点 展现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动态[1] 相关投资产品 - 消电ETF(561310)跟踪消费电子指数(931494)[1] - 无账户投资者可关注消费电子主题ETF联接基金(A类014906/C类0149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