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顺风车
icon
搜索文档
“哈啰号”启航官宣,和祖国大好河山说 Hello
北京商报· 2025-09-15 09:53
公司推出"哈啰号"长江文化巡游活动 该游船从重庆启航沿长江行进2000多公里历时约20天打造移动文旅打卡地标[1][4] 活动概况 - 游船通过动态图案、文字与灯光与沿岸城市展开深度互动形成视觉焦点[1][4] - 活动期间公司App推出"早鸟"领千元券租车顺风车骑行赢免单等优惠措施[1] - 该活动是公司第四届"假日狂欢节"(9月8日至10月8日)的核心环节[8] 战略意义 - 活动彰显公司拓展长途出行场景深入用户生活场景的战略决心[8] - 公司融合"出行+文旅"场景联名艺术家马良推出公共艺术项目[4] - 通过多业务矩阵覆盖用户假日多样化需求包括跨城自驾、顺风车出行和城市中短途通勤[8] 运营数据 - 公司注册用户超8亿业务涵盖共享两轮、顺风车、打车、租车等多元化出行服务[8] - 今年"十一"周期(9月30日至10月8日)公司顺风车需求预计达约6000万单[11] - 全行业顺风车需求预计突破1亿单公司计划投入1亿元激励金鼓励顺风出行[11] 市场影响 - 活动助推夜间消费拓展"出行+文旅"融合场景激活长江沿线文旅资源和夜间经济[4] - 面对节日出行资源紧张公司鼓励用户提前规划以绿色多元方式参与文旅消费[4] - 基于暑期旅游热度公司预计国庆租车需求再创新高更多民众可能转向租车自驾[10] 用户互动 - 用户可通过公司App"小蓝瓶"上传家乡代言内容获展示机会相关内容将以云朵车挂形式投放在多城单车上[4] - 公司顺风车假期每天提供100元免单券租电动车推出1000万专项补贴助力用户轻松出行[11] - 公司租车推出"租车早安排 狂领千元券"活动用户可领取最高减888元优惠券[10]
十一周年,嘀嗒出行分享顺风车主体验效率多项新升级
央广网· 2025-09-01 13:04
公司业务发展 - 嘀嗒出行成立十一周年 提出"一份热爱 一路同行"主题 并分享过去一年在四个维度的探索实践:产品普惠 车主体验焕新 车后市场开拓 半熟人出行打造[1] - 公司首次提及第二增长曲线的新展望 未来将继续坚持顺风车本质方向探索新模式 并通过开放合作拓展平台生态布局 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出行及汽车服务[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注册用户增至3.95亿 认证车主超过1990万[2] 顺风车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顺风车订单规模逐月增加 站点拼车订单规模持续稳健增长[1][4] - 站点拼车价格为顺风车"拼车1+1"的六成左右 且平均距离比其他订单类型更长 满足更多中长距离出行需求[4] - 学生专区为大学生提供多重专属福利权益 覆盖往返家乡及学校与市区间的出行场景[4] 车主生态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认证车主数量增至1990万 同比增长超10%[6] - 车龄1年内认证车辆占比相比2019年增长近7倍 新增认证车主中车龄一年内的数量逐年增长[6] - 顺路拼车自动抢单功能开启率持续提升 接单量持续增长 抢单成功车主下次再次开启该功能的比例超过80%[6] 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 站点拼车持续迭代升级 新增个性化站点选择 小程序支持未登录时询价 提升匹配效率[4] - 常用路线功能全方位升级 提升车主对时间路线掌控感 拓展车主小程序功能使认证和接单更便捷[1][6] - 半熟人出行产品矩阵完善 强化信任机制和个性化表达 包括同行邀请功能 微信邀请及拼单 兴趣标签等创新[9] 车后市场战略 - 平台用户调研显示受访乘客中"家里有车且会开车"占比超过50% 存在海量车后服务需求[2][6] - 公司将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挖掘车后市场潜力 围绕用车 养车 维修保养 金融保险 二手车交易等领域提供全面便捷服务[2][8] - 借助AI赋能创新打造车后服务模式 拓展服务边界与用户价值 打造车生活圈[2][7][8] 生态建设与未来展望 - 公司通过创新社群运营和用户成就体系打造 增强用户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共建温暖向上顺风车生态[11] - 将持续探索让顺风出行更顺路 更普惠 更温暖的新产品新机制 提升出行品质和幸福感[11] - 通过开放合作探索车后服务新蓝海 让用户从共享互助中收获更多自豪感和意义感[11]
氪星晚报 |滴滴顺风车联合上海闵行警方,打击多款顺风车外挂;瑞可达:人形机器人产品现已开始小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约1000万;LG化学将在韩国建设首个加氢植物油工厂
36氪· 2025-08-04 10:47
公司业绩 - 丰立智能上半年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0.25% 归母净利润322.44万元同比下降68.79% 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1] - 宇通客车7月销售量3219辆同比下降4.05% 1-7月累计销售量2.45万辆同比增长2.63% [4] - 粉笔预计上半年营收不少于14.72亿元 净利润不少于2.1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2.60亿元 [5] 业务进展 - 瑞可达人形机器人产品开始小批量供货 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 占2024年营收比例0.41% [2] - 小马智行在上海浦东启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运营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 覆盖金桥和花木地区核心商圈 [9] - 滴滴顺风车联合上海闵行警方打击外挂软件 查获5款外挂涉案资金200余万元 [3] 战略合作 - 匹克与飞书达成合作 全面引入飞书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6] - 中湾国际联合领投圆币科技4000万美元A2轮融资 参与机构包括众安国际、红杉中国等 [7][8] 行业动态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示上半年机械工业产品产销形势好于去年同期 重点监测的122种产品中84种产量同比增长占比68.9% [10] - LG化学将在韩国建设首座加氢植物油工厂 年产能30万吨 预计2027年建成 [7] -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消协联合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 需认准"蓝帽子"标志 [10]
打顺风车竟来了辆“剁椒鱼头”,风险背后藏着注册利益链条
齐鲁晚报· 2025-07-15 06:34
平台合规性差异 - 滴滴平台未在公开审核细则中对小型车辆有特殊标注 注册过程仅需交管12123或纸质证件认证 全程耗时不足4分钟且无车型选项 [6] - 高德平台明确禁止两座小车注册顺风车 [6] - 哈啰平台允许符合要求的两座小车注册顺风车 [6] - 嘀嗒平台暂不支持五菱mini认证 其他车型以审核结果为准 [6] 车辆注册乱象 - 中介形成代注册产业链 滴滴平台收费200元 哈啰平台收费79元 中介声称滴滴审核严格而哈啰较易通过 [6] - 五菱mini等小型车通过非正规渠道注册成功 案例显示河南新乡地区有车主以3.7万元购车成本运营顺风车 [4][6] 乘客体验与安全争议 - 乘客反映荣威、吉利等品牌小型车空间狭小 仅两座设计导致与司机无距离感 影响乘车舒适度 [2][4] - 乘客质疑车辆安全性 指出行驶速度缓慢且缺乏安全感 [2] - 司机为规避纠纷仅接单人独享订单 主动调整座椅布局(后座放平/副驾驶后移)以扩大空间 [4] 车型运营特征 - 小型车日常运营成本较低 司机多利用上下班通勤时段接单赚取零花钱 [4] - 部分车辆实际为四座设计但因空间限制被乘客误认为两座车 [4] - 滴滴平台官方回应禁止五菱宏光/面包车注册 但未明确否定其他两座小车注册可能性 [6]
Robotaxi,真被资本做局了?
和讯· 2025-07-02 10:22
行业分析 - Robotaxi领域呈现典型的资本超前布局特征,几乎所有主营业务公司仍在亏损但持续吸引新资方进入[3] - 2024年共享单车行业呈现哈啰、美团、青桔三足鼎立局面,用户渗透率分别为57.32%、64.52%、47.22%,市场竞争胶着且受政策限制[6] - 2023年顺风车市场份额仅4.4%,远低于出租车54.2%和网约车41.4%,平台平均抽佣9.8%显著低于网约车27.1%[7]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为Robotaxi商业化元年,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渗透率32%,较2027年增长22倍[11] 公司动态 - 哈啰出行6月23日宣布Robotaxi业务完成超30亿元融资,引入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战略投资,注册新公司造父智能科技专注L4级自动驾驶[4][5] - 哈啰2020年共享两轮车收入超55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比超九成但面临增长瓶颈,2023年顺风车市占率达47.9%[6][7] - 2024年3月哈啰以15亿元收购永安行控股权,被解读为构建资本通道[8] - 特斯拉6月22日启动Robotaxi试运营,萝卜快跑已在15城落地服务单量达1100万次,滴滴L4车型计划年底量产[9] 技术发展 - Robotaxi需跨越成本关和立法关两大挑战,当前车辆因激光雷达等设备造价高昂且运营商需承担全车队重资产运营[11] - 中国政策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北京2021年率先开放商业化试点,超10个城市已出台支持政策但全国性法规体系尚未建立[12] - 行业需建立涵盖车辆登记、测试规范、商业运营准入的全链条规则及事故责任划分框架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13]
曹操出行上市即破发,是必然还是偶然?丨商业快评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28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即破发,收盘跌幅达20 24%[2] - 上市前港股暗盘跌幅超过13%,全球发售4417 86万股,每股发行价41 94港元[2] - 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等[2] - 首日成交额4 16亿港元,换手率2 13%,市值182 03亿港元[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 31亿元、107亿元和147亿元,出行服务占比超90%[3]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52亿元,日均亏损486万元,2024年净亏损12 46亿元[4] - 2024年底总负债112 8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81 46亿元,现金仅1 59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转正至2024年的8 1%,但司机成本达107 1亿元[4] - IPO募资34%用于偿还短期债务,流动性缺口超55亿元[4] 商业模式 - 采用重资产模式,司机补贴和车辆折旧导致高成本[4] - 2024年85 7%订单依赖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佣金支出占GTV的7 5%[5] - 聚合平台佣金支出达10 46亿元,面临流量分配波动风险[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1%,管理费用降36 7%,但成本压缩边际效应递减[4] 行业竞争 - 滴滴以70 4%市场份额主导,公司仅占5 4%,面临T3出行等挤压[5] - 2024年订单量5 98亿单,日均不足164万单,远低于滴滴数千万单水平[5] - 同行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上市后均破发且股价持续低迷[5] 发展挑战 - 重资产模式与聚合平台依赖形成"双刃剑"效应[6] - 行业红利消退叠加监管趋严,市场对盈利能力和合规风险持警惕态度[5][6] - 需突破合规整改、盈利模式优化及技术投入以扭转颓势[6]
开外挂抢单倒卖乘客,变味的顺风车谁敢坐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00:39
行业乱象 - 顺风车行业出现司机利用外挂软件恶意抢单、购买多个账号轮番"围猎"乘客的现象,甚至有平台漏洞被利用倒卖乘客牟利 [1] - 商家公开倒卖账号,"黑产"工作室售卖外挂工具,平台主播直播叫卖外挂服务,司机被封号后仍可继续操作 [1] - 顺风车司机用外挂抢多个订单后转卖赚取差价,乘客隐私成为商品,接手订单的司机走线下交易坐地起价不成便高速甩客 [1] 平台监管漏洞 - 平台技术防线失守,司机仅需在人脸验证要求出现前发布行程即可绕开强制人脸验证顺利接单,有的平台甚至不需要人脸验证 [2] - 平台打击外挂力度不足,在扩张压力和营利诉求下对潜在风险有意忽视 [2] - 平台作为合乘业务的组织者与获利者,未能履行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 [2] 政策规范 -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顺风车做出定义,强调共享出行方式 [1] - 广东惠州印发《关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若干规定》,要求平台建立驾驶员背景核查机制,限制车主每天合乘服务次数在2到4次之间 [3] - 政策要求平台对接单频繁、路线多变的司机予以警告或封号,各平台间应互通司机信息 [3] 行业影响 - 顺风车行业逐渐抹上专职、营利色彩,在平台技术漏洞与监管盲区中滋生出黑色产业链 [1] - 违规司机两头赚,外挂公司市场扩大,平台抽成有增无减,形成黑产闭环 [1] - 若平台继续在利益与责任间摇摆,行业将面临更严厉监管和乘客流失 [3]
北京野生动物园、八达岭成五一顺风车热门目的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04:16
旅游出行趋势 - 2025年"五一"假期北京市跨城顺风车热门目的地景点前十预计为五台山、阿那亚、五大道、泰山、唐山河头老街、天津东疆亲海公园、盘山风景名胜区、北戴河度假区、承德避暑山庄、天津蓟县鼓楼 [1] - 北京市内顺风车热门目的地景点前十预计为北京野生动物园、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玉渊潭公园、颐和园、潭柘寺、天坛公园、北京欢乐谷、雍和宫、北京环球度假区 [1] - 北京和天津的市内顺风车下单目的地首位均为"北京野生动物园",上海市内顺风车下单前两名中包含"上海野生动物园" [1] 动物园旅游热度 - 今年"五一"期间全国顺风车下单增幅前十的动物园依次是北京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成都熊猫谷、重庆动物园、石家庄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杭州动物园、宁波野生动物园 [1] - 沉浸式感受野生动物的旅游新体验持续受到欢迎,野生动物园成为多城市人气最高的热门景区 [1] 寺庙旅游趋势 - 今年"五一"顺风车下单增幅预计前十寺庙依次是灵隐寺(杭州)、夫子庙(南京)、径山寺(杭州)、佛山祖庙、寒山寺(苏州)、白马寺(洛阳)、龙华寺(上海)、潭柘寺(北京)、华岩寺(重庆)、红螺寺(北京) [2] - 去寺庙祈福静心修身日益受到年轻人和职场人青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