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T03

搜索文档
一罐2022年的可乐
新浪财经· 2025-09-29 17:46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零跑汽车) 当100多版计划书遇到资本寒冬 在零跑工作超过3年的员工桌上,都有过一罐可乐。 可能积灰,可能图案模糊,但和朱江明桌上那罐一样,很多人至今也不曾舍得打开。 2022年9月29日,零跑在港上市的钟声敲响当天,这罐印着零跑汽车logo和股票代码(9863.HK)的可 乐,成为零跑正式登陆港股的唯一纪念。 "逗号" 2015年,零跑创业之初,团队组建及产品研发进展都很顺利。同样幸运的是,初期融资中,红杉中国对 零跑技术背景及朱江明创业经历的看好,于2017年12月领投Pre-A轮。 为保持公司发展自主性,在融资初期,零跑仅接受了其1.7亿元投资,为此后融资格局奠定了基础。 不过,熟悉创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从0到1的创业,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2019年,挑战如期而至,零跑迎来了一个"逗号"。S01上市遇冷,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眼看着账上的 资金越来越少,公司何去何从的问题更严峻的摆在团队面前。 融资成为第一要务。融资团队全方位开拓各领域的潜在投资人,积极准备资料,力求全面展示公司的价 值和发展潜力。但彼时新能源的未来还不甚明朗,渗透率提升缓慢,因此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的信心 相对不 ...
零跑豪言「明年智驾第一梯队」,车主们懵了……
新浪科技· 2025-09-11 01:42
公司智能驾驶技术现状 - 车主反馈智驾功能存在严重问题 包括提车12天内出现2次智驾失灵 其中一次无法识别行人道路且转弯摄像头无信号 另一次在识别反光锥桶后定速巡航等多项功能无法启用[1][4][6] - 自动泊车功能被指不靠谱 有车主体验时车辆直接撞上柱子 维修费用约1万元且需用户自行承担保险[2][7] - 销售人员在试驾过程中明确建议客户"慎重使用"智驾功能 并承认城市通勤领航功能与成熟企业存在差距[2][9] 销量与财务表现 - 2024年8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位居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一[10] - 上半年营收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 交付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17] - 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 净利润3,300万元 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企业[17][18] - 单车均价仅10.9万元 远低于小鹏17.28万元 蔚来27.18万元和理想27.53万元[11] 产品定位与战略规划 - 现售车型主打性价比区间 T03起售价5.99万元 B系列轿车价格区间8.98-12.98万元[10][12] - 计划推出D系列全尺寸SUV冲击30万元价位 搭载领先技术 目前已进入夏测阶段[12] - 未来3年规划A/B/C/D四个系列共13-14款车型 覆盖6万-30万元市场[12] 管理层目标与市场预期 - 高级副总裁曹力声称2025年上半年达到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水平[1][9] - 董事长朱江明提出2025年销量目标58-65万辆 较2024年29.37万辆最高增长121.31%[20] - 长期目标年销100万辆 并设想的全球化门槛为年销400万辆[18][20] - 2021年提出的2025年80万辆目标已确认无法实现[3][20] 品牌形象与市场认知 - 被外界调侃为"半价理想" 实际单车均价不足理想汽车一半[11][12] - 公司COO公开宣称"新势力只有盈利和未盈利两个梯队" 引发网友质疑其骄傲心态[14][15] - 销量增长主要依靠低价车型拉动 用户认知仍停留在中低端品牌[10][11][13]
零跑豪言“明年智驾第一梯队”,车主们懵了……|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财经· 2025-09-11 00:43
智能驾驶功能表现 - 车主反馈智驾功能存在严重问题 包括提车12天内出现2次智驾失灵 其中一次无法识别行人道路且转弯摄像头无视频信号 另一次在高速出口识别反光锥桶后定速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全部失效[2][4] - 自动泊车功能被指不靠谱 有车主体验时车辆直接撞到柱子 维修费用预计1万元左右 销售人员在试驾时也建议客户慎重使用该功能[2][4][6] - 公司承认城市通勤领航功能刚开启 与成熟企业存在差距 承诺通过OTA升级不断完善 但高级副总裁声称明年上半年将达到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水平[2][6]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当前单车均价仅10.9万元 主要产品售价区间为10万-20万元 最低价车型T03起售价5.99万元[7] - 计划推出D系列SUV冲击30万元价位 定位全尺寸旗舰产品 搭载最先进技术 目前已进入夏测阶段[8] - 未来三年计划通过13-14款车型覆盖6万-30万元市场 但现有品牌影响力和智驾水平支撑30万元价位面临挑战[7][8][9] 销售业绩与目标 - 2024年8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超越多家一线新势力品牌位居销量第一[6] - 上半年营业收入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 交付新车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 实现净利润3300万元[11] - 将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 较2024年29.37万辆的最高增长率达121.31% 但较2021年提出的80万辆目标仍有差距[14][15] - 长期目标年销百万台 最终成为年销400万台的主流全球化车企 计划通过B系列和C系列月销各4万台以上 A系列和D系列月销3-4万台实现[12][14]
资讯:8月德国纯电市场迎来黑马,零跑汽车登顶中国品牌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9-04 07:42
欧洲市场表现 - 8月德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中零跑汽车超越比亚迪并成为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3] - 零跑T03车型凭借小巧灵活车身、宽敞内部空间、扎实续航和高性价比受德国消费者青睐 [5] - 1-8月累计出口超3万台覆盖欧洲中东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核心市场销量排名靠前 [7] - 零跑B10将于德国慕尼黑车展全球上市推动海外出口量进一步攀升 [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且份额有望扩大 [7]
养电车比造电车难,特斯拉换电池22万,但车只值16万……
36氪· 2025-09-02 05:36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成本高昂且超过车辆残值 导致车主陷入维修或报废的两难困境 随着强制三电质保到期 自费维修需求将激增 [1][2][8] 电池更换成本与车辆残值对比 - 2018年特斯拉Model S电池更换报价22万元 而二手车回收价仅16万元 更换成本超过残值37.5% [1][2] - 四年车龄Model 3长续航版电池更换费用15.7万元 相当于原车价30万元的52.3% [2] - 特斯拉Model 3/Y后驱版电池更换费用12.69万元 全驱版14.67万元 长续航版Model Y总更换成本达17.2万元 [2] - 极氪001电池更换费用19.9万元 与二手车估值17-23万元基本持平 [2] - 平价车型威马EX5电池包要价10万元 微型车零跑T03需5万元 [3] - 纯电车电池包零整比平均达50.96% 部分品牌电池费用占整车价98.72% [3] 电池更换需求规模 - 2025年"脱保"新能源汽车达32万辆 2028年升至98万辆 2032年将达720万辆 [1] 成本高昂原因分析 - 锂/钴/镍等稀有金属原材料成本高 全球储量分布不均且供应不稳定 [4] - 电池研发与制造成本高 需持续投入新材料体系和制造工艺研发 [4] - 生产工艺复杂 依赖先进设备和精密控制 [5] - 电池型号迭代频繁(如特斯拉Model 3每年改款必换电芯) 无法像燃油车发动机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 [5] -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8万元/吨 但换电池费用未同步下降 [5] 维修技术限制 - 电池包设计采用"只换不修"方案(如特斯拉4680电池被胶水焊死) 主要基于安全考量 [6] - 全国第三方维修店中有能力维修三电系统的凤毛麟角 对比燃油车维修体系规模差距显著 [6] - 保修期内品牌方可能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保修 进一步推高车主维护成本 [6] 电池回收体系发展 - 2025年2月国务院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强化全链条管理 [7] - 截至2023年10月末 国内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 [7] - 工信部发布5批次共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 [7] - 2018年7月启动国家监测与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 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 [7] - 电池拆解/材料分离/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并建成大规模基地 [7] 行业应对措施 - 第三方维修机构开始培训专业技师加强电池维护能力 [9]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持续研发长寿电池 [9] - 部分车主开始考虑第三方电池维修和翻新服务降低成本 [9] 行业现状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但养车难度高于造车 [8]
独家|零跑汽车欧洲本土化生产落地西班牙,计划明年三季度投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05:58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通过借助Stellantis集团资源加速欧洲本土化生产布局 以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2][4][5][11][13] 本土化生产布局 - 欧洲制造基地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为Stellantis旗下拥有43年历史的整车制造厂 累计产量超1400万辆 [4][13] - 工厂改造后2025年三季度启动生产 首款车型为紧凑型纯电SUV B10 其次为B05 欧洲定价或低于3万英镑 [5] - 采用改造模式而非新建工厂 成本有较大节省 产能根据销量动态调整 [5] - 波兰工厂已试生产零跑T03 采用KD件组装模式 本地化采购率达45% 单车生产成本约400-500欧元 [13] - 马来西亚吉打州Gurun工厂同步推进本地化组装 初始投资500万欧元 2025年底前生产C10车型 [13] 海外市场战略 - 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20375辆 全年海外销量指引维持5万-6万辆 [6] - 本土化生产后预计2025年海外销量翻倍增长 2026年基于前一年再实现成倍增长 [7] - 当前阶段以销量增长为首要目标 不追求高毛利 保持基本毛利率水平覆盖研发费用 [9] - 已进入超30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销售网点超600家 欧洲为核心市场 T03和C10占海外销量90%以上 [5]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Stellantis投资15亿欧元获取零跑20%股权 并成立持股51%:49%的"零跑国际"合资公司 [11] - 合资公司目标2026年实现500家海外网点覆盖 年销量突破15万辆 [11] - Stellantis提供制造工厂资源 萨拉戈萨工厂占地3.15平方公里 2024年产能达30万辆 电动车占比13.6% [13][14] - 工厂周边聚集35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 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 [14] -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合资41亿欧元在萨拉戈萨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2026年底投产 产能50吉瓦时 [14] 产品规划与进展 - B系列为首款全球化车型 B10已于2024年7月装船出海 9月慕尼黑车展上市 [5][7] - B系列其他车型将于2025年实现全球上市 [7] - 部分车型(如C10、C16增程版)已采用宁德时代电池 港版C10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14]
Manus收入营收率达 9000万美元;美团旗下外卖品牌Keeta在卡塔尔上线;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一周大公司出海动态
钛媒体APP· 2025-08-24 06:01
Manus公司经营数据与支付合作 - Manus AI收入运行率达到9000万美元并接近上亿水平 [1] - 公司与Stripe推进Agent内支付合作以构建"研究-决策-下单/结算"闭环 [1] 医疗设备海外合作 - 海尔生物与泰国RAM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聚焦药房自动化和智慧医疗全场景 [2] - 合作标志着公司"一国一策"海外战略在东南亚落地并推动区域6.7亿人口市场覆盖 [2] 消费电子与硬件全球化 - Rokid Glasses海外版在中国香港首发支持粤语交互并已获全球30万订单 [3] - 联想集团在沙特设立区域总部作为与Alat战略合作部分加速中东地区扩张 [2] - 极米科技越南工厂首台投影仪下线年产能达百万台2024年境外营收10.86亿元同比增长18.94% [8] 外卖服务国际拓展 - 美团旗下Keeta外卖品牌在卡塔尔上线并计划进入巴西及海湾阿拉伯国家 [4] 新能源汽车出口与生产 - 零跑汽车2025年1-7月累计出口24980台居新势力出口榜首并在30余国建立超1500家网点 [5] - 公司计划9月推出全球化车型B10并通过专运船舶向欧洲交付超2500台电动车 [5]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年产能5万辆覆盖哈弗H6等车型并辐射拉美市场 [9] 文娱内容出海 - 游戏科学发布《黑神话:钟馗》CG预告作为系列第二部作品基于中国民俗传说开发 [6] 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 兆威机电拟投资10000万美元在泰国建设新生产基地拓展国际市场 [7]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占地1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出海 [9] 跨境投资与资源整合 - 中伟股份收购德国Revomet公司25%股份通过合资企业增强全球运营韧性 [10] - 赣锋锂业与LAR整合阿根廷三大锂盐湖项目规划年产能15万吨LCE并提供1.3亿美元财务资助 [11][12] - 赣锋国际与LAR分别持有整合后Millennial公司67%和33%股权共同开发PPGS锂盐湖项目 [12] 潮玩品牌融资进展 - TOP TOY获淡马锡领投战略融资投后估值100亿港元2024年二季度营收4亿元门店达293家 [13]
利润半年蒸发1000多亿!不卖燃油车,欧洲要完蛋?
电动车公社· 2025-08-20 16:04
欧洲汽车产业困境 - 奔驰CEO警告欧盟2035年禁燃令将导致欧洲汽车业"全速撞墙" [1][2] - 欧洲主要车企2024年上半年利润大幅缩水:奔驰净利润下降56%、宝马下降29%、大众营业利润下降32.8% [4] - Stellantis集团从2023年180亿欧元净利润转为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22.56亿欧元 [4] 财务表现恶化 - Stellantis集团2024年上半年合并出货量下降7%至266.4万辆,净收入下降13%至742.61亿欧元 [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10.0%骤降至0.7%,下降930个基点 [5] - 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从2.36欧元下降92%至0.18欧元 [5] 中国市场挑战 - 欧洲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超过50%萎缩至64%的自主品牌市占率 [9][11] - 豪华品牌销量降幅超过10%,法系品牌存在感大幅降低 [11] - 燃油车终端售价持续走低,豪车税起征点从130万下调至90万 [12] - 电动车型大幅降价促销:宝马i3终端价低于20万,奔驰EQE优惠近20万元 [17] 欧洲本土市场压力 - 2024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25%,市占率从12.5%提升至15.6% [26] - 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91%,市场份额达到5.1% [29] - 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超7万辆,同比增长超3倍,市场份额接近奔驰的5.2% [32][33] 产品竞争力问题 - 欧洲车企在智能化领域存在短板,不敢打破燃油车产品分级体系 [16] - 比亚迪海鸥等中国车型以2万欧元价格与4万欧元欧洲车型竞争 [36] - 欧洲车企被迫推出平价电动车如大众ID.2、雷诺Twingo应对竞争 [39]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后降至15%但仍造成重大影响 [47][51] - 保时捷因关税额外支出4亿欧元,捷豹路虎损失2.54亿欧元导致税前利润腰斩 [44] - 关税政策导致欧洲汽车制造商损失20%-60%不等的利润 [55] 政策环境挑战 - 欧盟要求2035年新车碳排放达到0g/km的禁燃目标 [56] - 合成燃料价格高昂无法替代石油燃料,商业化进展缓慢 [59] - 欧盟妥协免除2025年160亿欧元罚款,要求2025-2027年平均碳排放达标 [61]
新势力第二家,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观察者网· 2025-08-19 09:36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达人民币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00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 [1]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3.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0.2亿元 [1] - 毛利率达14.1%,较2024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结余为295.8亿元 [6]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汽车总交付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 [2] - 7月交付量达5.01万辆,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2] - 累计交付量已超过80万辆 [2] - 上半年出口超过2万辆汽车,位居造车新势力品牌出口第一 [5] 产品与技术 - 基于LEAP 3.5架构推出B平台2款全新车型(B10和B01) [2] - 对C平台现有3款车型(C10、C16、C11)进行改款 [2] - 研发开支18.9亿元,同比增长54.9%,采用高通8650芯片和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 [4] 渠道与网络 - 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86个城市,较去年同期新增88城 [4] - 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含315家零跑中心和491家体验中心)及461家服务门店 [4] - 计划2025年底新增覆盖60个空白市、县,地级市,城市覆盖率将提升至90% [5] 全球化进展 - 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的零跑国际在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5] - 欧洲网点超550家,亚太市场近50家 [5] - 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右舵版C10和T03,全球第1500家零跑中心落地香港 [5] - 马来西亚启动C10本地化组装项目,首台OTS车辆已下线 [5] - 首批B10于7月运往欧洲,计划9月在慕尼黑车展上市 [5]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5] 运营开支 - 行政开支7.9亿元,同比增长79.5% [4] - 销售开支14.1亿元,同比增长56.7% [4]
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海外市场成第二增长曲线
新华财经· 2025-08-18 12: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15% [2] - 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01.49%,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2] - 毛利率达14.1%,创公司成立以来半年度新高 [2] - 在手资金295.8亿元,显示资金充裕 [2] 销售与交付 - 上半年新车交付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2] - 7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稳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2] - C10车型上市16个月全球交付破15万台,单月最高交付超1.4万台 [2] - C10连续3个月稳居新势力中型SUV销量榜首 [2] - C11累计销量突破25万台 [3] 产品布局 - B10车型上市次月交付即超万台,为零跑最快破万产品 [2] - B01上市72小时锁单超1万台 [3] - C16为同级唯一采用CTC2.0和800V方案产品,上市后连续8周稳居20万内中大型SUV销量榜首 [3] 国际市场 - 2025年1-7月出口量24980台,居新势力品牌出海榜首 [3] - 7月欧洲订单超4000台创历史新高 [3] - 在德国汽车经销商满意度评选中位列新品牌第一 [3] - T03车型获2025ECOBEST欧洲续航赛效率第一 [3] - 全球已建立约600家销售服务网点,其中欧洲超550家,亚太近50家 [3]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3] 行业地位 - 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2] - 首次入围2025《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为唯一新进新能源车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