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沃美替尼片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02196)2025半年报出炉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优化 坚定创新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2: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1] - 创新药品板块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1] - 海外收入达54.78亿元 占总营收近三成 [5] 研发投入与创新转型 - 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 其中研发费用17.17亿元 [2] - 制药板块研发投入22.95亿元 占制药业务收入16.51% [2]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与创新药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9% [2] - 构建抗体 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2] - 2025年上半年4个创新药 5项适应症及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另有4个创新药 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4] 创新药管线布局 - 实体瘤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斯鲁利单抗 曲妥珠单抗 伏维西利胶囊(复妥宁®) 芦沃美替尼片(复迈宁®) [3] - 血液瘤领域CAR-T产品奕凯达®被纳入超过110款惠民保和90项商业保险 治疗中心超200家 [3] - 免疫炎症领域XH-S004实现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对外许可授权 [3] - 慢病与神经领域推出一心坦® 旁必福® 倍稳®等新产品 并引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AR1001 [4]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开展 [4] 全球化运营与合作 - 在美国组建本土创新药团队开展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 [5] - 斯鲁利单抗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 [5] - 在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5]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装机超450台 服务患者超76万人 [6] - 授予Expedition XH-S004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开发权 [6] -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加速产品进入欧美 亚太市场 [6]
科学与健康丨“多兵种协同”!我国肿瘤治疗向精准医学迈进
新华社· 2025-08-20 11:05
纳米药物递送技术突破 - 基于合成高密度脂蛋白的纳米盘载体(直径仅10纳米)可精准递送四价铂前药化疗弹药至肿瘤组织并激活人体免疫系统 [1] - 该技术破解传统化疗困境 在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治疗中实现较高抑制率 [2] -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三大团队联合研发 [1] 人工智能放疗创新 - 北京协和医院引入基于迭代锥形束CT的AI在线自适应放疗平台 可实时更新放疗方案且调整时间不足20分钟 [4][5] - 该技术使腹部盆腔肿瘤治疗的急性胃肠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下降 实现动态个体化精准照射 [5] - 专门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靶区易变化的临床难题 [4] 脑肿瘤微创治疗进展 - 国产激光间质热疗技术通过机器人精准定位 经3mm小孔实现不开颅精准消融复发高级别胶质瘤 [6] - 32例患者完成治疗后一年随访显示平均生存期较单纯保守治疗延长 [6] - 团队正探索用普通核磁替代高端设备以推动技术普及 [6] 靶向药物研发成果 - 我国首创同时靶向EGFR和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有望解决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耐药性问题 [7] - 2024年5月自主研发抗体偶联药物瑞康曲妥珠单抗获批上市 6月双适应症靶向药芦沃美替尼片开出首批处方 [7] - 过去10年我国抗肿瘤新药累计获批200余种 增幅显著 [8] 行业技术发展态势 - 肿瘤治疗领域呈现纳米递送 AI放疗 光纤消融 靶向新药等多技术路线并行创新格局 [9] - 科研方向聚焦临床真问题 致力于提升治疗精准度并降低毒副损伤 [1][9] - 技术创新目标包括减小治疗痛苦 降低毒副损伤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央媒:“中国新”到“全球新”,我国创新药发展有哪些新动向
新华社· 2025-08-17 00:07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从跟随仿制转向自主创新,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1] - 2024年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3] - "十四五"以来获批上市国产创新药超过110个,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4] - 创新药出海成果丰硕,2024年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5] 研发进展 - 国产创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占比显著提升,达到一半以上 [1] - 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治疗儿童罕见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领域的药物 [4] - 首个国产原研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得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 [5] - 创新药研发领域从PD-1抑制剂扩展到双抗、ADC和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 [4][8] 企业动态 - 君实生物在张江药谷孵化平台支持下,多款创新药成功出海 [3] - 复宏汉霖抗PD-1单抗H药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3]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订60亿美元双抗创新药海外授权协议 [7] - 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潜在总金额125亿美元的创新药海外授权协议 [7] 政策支持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缩短为30个工作日 [9] -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设立,恒瑞医药等首批加入 [9]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医药领域投资项目271个,投资金额达100亿元 [9]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总额达33亿美元 [7]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84.84亿美元 [7] - 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呈快速增长态势 [7] - 创新药出海方式以对外授权为主 [7]
财经聚焦 | 我国创新药发展透出哪些新动向?
新华社· 2025-08-16 13:37
研发进展与产业规模 - 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1] - "十四五"以来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超过110个,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3] - 上海张江药谷形成完整生态链,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君实生物等多款创新药成功出海[1] 创新药出海与国际合作 - 2024年药企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00亿美元[5]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首付款达33亿美元,总交易金额484.84亿美元,复宏汉霖PD-1单抗在近40国获批[2][7]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亿美元授权协议,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潜在交易125亿美元[7]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国产创新药在PD-1抑制剂、双抗、ADC、CAR-T等领域实现突破,填补儿童罕见病等临床空白[2] - 首个国产原研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惠及国内外患者[4] - 上半年43个创新药获批,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数量[9]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创新药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优先检验绿色通道加速落地[9]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医药领域投资271个项目,金额达100亿元[10] - 医保局推出16条举措支持创新药,研究首发价格机制并鼓励商业保险投资[11]
财经聚焦丨我国创新药发展透出哪些新动向?
新华网· 2025-08-16 13:25
研发进展与产业规模 - 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3] - "十四五"以来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超过110个,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批准总量 [13] 创新药出海与国际合作 - 2024年药企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7]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首付款达33亿美元,总金额484.84亿美元 [10]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订60亿美元双抗授权协议,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125亿美元潜在交易 [9] - 国产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5项美国FDA孤儿药认证 [7]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从PD-1抑制剂到双抗、ADC、CAR-T疗法,行业完成仿制向创新的转型 [5] - 上半年多款创新药填补临床空白,如芦沃美替尼片(儿童罕见病)、硫酸艾玛昔替尼片(强直性脊柱炎) [5] - 君实生物、复宏汉霖等企业通过张江药谷生态链实现多款创新药出海 [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开通优先检验绿色通道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联合基金设立,恒瑞医药等首批加入 [15]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医药领域投资271个项目,金额达100亿元 [15] - 医保局推出16条举措支持创新药,包括首发价格机制和商保扩容 [15] 产业生态与临床实践 - 上海张江药谷聚集上千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靶点发现至商业化全链条 [4]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试验中国产新药占比超50% [1] - 复宏汉霖抗PD-1单抗H药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4]
产业深观察|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到底有多强?
新华网财经· 2025-08-14 02:26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批准创新药43款 同比增长59% 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批准量 [2] - 2018-2024年中国创新药管线对外授权交易呈爆发式增长 多个项目成为国际药企核心资产 [2] - 创新药审评用时从2017年420个工作日缩短至235个工作日 149种创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 [5] 政策支持 - 罕见病药品审评审批加速 2025年上半年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等罕见病药获批 [5] - 药审中心实施滚动审评等机制 提升企业沟通效率 复星医药芦沃美替尼片通过突破性疗法资格缩短上市进程 [7] - 国家药监局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 医保局与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21] 研发进展 - 中国创新药临床开发周期跃居国际前列 从IND申报至获批平均天数缩短 [5] - 复星医药芦沃美替尼片实现"同类最优"技术 可推广至其他疾病研发 [8]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III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片获FDA批准上市 [16] 国际化发展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SSGJ-707授权辉瑞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开发12款创新药 [11][12] - 恒瑞医药2018年以来完成15笔对外授权 潜在交易总额达265亿美元 [14]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等药物获主流市场认可 中国企业初步建立国际化运营能力 [16] 企业战略 - 迪哲医药采用全球同步开发策略 与国际临床机构合作开展多中心研究 [18] - 行业从"创新种子"授权出海转向"创新产品"出海 需提升监管国际化水平 [24] - 中国加入PIC/S进程加速 有望简化国产创新药出海GMP检查流程 [25] 现存挑战 - 部分领域创新内涵仍落后全球顶尖水平 需加强原创靶点和新机制药物研发 [8] - 同质化竞争加剧 企业价格预期与医保支付能力存在落差 [23] - 全球商业化能力不足 需培养海外注册和国际市场准入复合型人才 [24]
产业深观察丨中国创新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
新华社· 2025-08-12 08:18
行业政策与监管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款 同比增长59% 接近2024年全年48款的水平[1] - 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用时从2017年420个工作日缩短至235个工作日[2] - 2018年以来通过7轮调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2] - 药审中心提供滚动审评等机制 大幅提升企业与监管部门沟通效率[6] - 国家药监局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方案 医保局与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措施[18] 研发创新与临床进展 - 中国新药临床开发周期跃居国际前列 从IND申报至获批平均天数缩短[1][2] - 罕见病药物研发取得突破 2025年上半年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和复星医药芦沃美替尼片获批[2] - 芦沃美替尼片获得突破性疗法资格 通过单臂关键临床试验支持上市[6] - 研发从模仿性新药迈向同类最佳 靶点选择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 新兴靶点不断涌现[7]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15] -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片获FDA批准上市 成为中国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首创新药[15] 国际化合作与交易 - 2018-2024年创新药管线对外授权交易呈爆发式增长 数量与总金额不断攀升[1]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产品SSGJ-707授权给辉瑞[9]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10] - 恒瑞医药2018年起实现15笔创新药对外授权 近三年完成10笔 潜在交易总额约265亿美元[12] - 对外授权交易实现资源互补 通过区域性分阶段授权和阶段性收益分成等机制保障长远收益[13] 企业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 中国企业具备与全球顶尖制药公司竞争的实力 在靶点选择、临床设计、CMC质量等环节建立国际化运营能力[1][14] - 泽布替尼和呋喹替尼等中国自主研发药物获得主流市场高度认可[14] - 迪哲医药所有管线从临床I期开始全球同步开发 与国际知名临床机构和PI合作[17] - 恒瑞医药通过国际合作积累海外临床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经验[12] - 行业在平台技术积累、全球商业化与跨境合规经验等方面仍需提升[20] 行业发展挑战与展望 - 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药企业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存在落差等问题[20] - 需加强源头创新能力 强化原创靶点和新机制药物研发 建立完整的基础研究转化链条[7][18] - 亟需完善审评审批机制 推动跨境数据合规流通 构建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和全球临床试验网络[21] - 需加快培养具备海外注册、国际商务与全球市场准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1] - 中国加入PIC/S进程加快推进 将助力加速国产创新药出海[23]
前五月20余款1类新药获批 国内创新药上市跑出加速度
新华网· 2025-08-12 05:52
2025年1至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2025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70余项中国原创研究成果入选。近来,国内创新药上市跑出加 速度,药企源头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同步跃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创新药领域已从过去的"跟随式创新"逐步迈向"全球领跑"。中国药企紧紧围绕 临床价值核心,在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等关键赛道发力,正悄然改写全球医药格局。 创新药密集获批 5月29日,中国创新药领域迎来历史性时刻。当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批准11款创新药上 市,其中7款为1类创新药。记者梳理发现,1至5月已有20余款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 录。 在这些新药中,肿瘤治疗领域成为焦点,例如复星医药的高选择性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片主 要用于治疗罕见肿瘤,百济神州的双特异性HER2抑制剂注射用泽尼达妥单抗则适用于胆道癌患者。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王兴利表示,复星医药正持续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 求,加快罕见病药物的研发,以填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提升创新治疗药物在罕见病患者中的可 及性。"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芦沃美替尼片在其 ...
“上市快+出海热” 国产创新药向新提质迎新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18:03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跟随式创新"迈向"全球领跑"新阶段,源头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步跃升 [1] - 2025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将延续市场热度和增势,细分行业有望逐渐走强 [1]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规模占全球25%左右,每年开展临床试验约3000项,处于世界前列 [2] 创新药获批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超过2024年全年批准的48个 [2] - 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23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中,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3] - 罗欣药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00-2000万元,同比扭亏,核心创新药替戈拉生片销量显著提升 [3] - 微芯生物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06万元,同比扭亏,得益于西达本胺新适应症进医保和西格列他钠销售策略优化 [4] 创新药出海与授权交易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118亿美元激增136%,总金额1304亿美元增长58%,中国贡献近50%金额和超30%数量 [4]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SSGJ-707授权交易,首付款12.5亿美元创纪录,潜在总额60.5亿美元 [5] - 迈威生物与CALICO就IL-11靶向治疗达成授权,可获得首付款2500万美元及最高5.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5] - license-out交易为国内药企带来可观现金流,加速核心管线海外推进,跨国药企认可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6] 代表性企业动态 - 贝达药业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乳腺癌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2] - 亚盛医药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批,成为中国首个治疗CLL/SLL的Bcl-2抑制剂 [2] - 复星医药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片获批治疗LCH和NF1相关疾病 [3] - 恒瑞医药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获批,为国内首个HER2突变NSCLC的自主研发ADC [3]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药品芦沃美替尼片中国境内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快讯· 2025-07-09 08:31
公司研发进展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芦沃美替尼片(商品名:复迈宁®)在中国境内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儿童低级别脑胶质瘤 [1] - 该药品为MEK1/2选择性抑制剂,已在中国境内上市并获批两项适应症 [1]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针对该药品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6.07亿元 [1] 行业市场数据 - 根据IQVIA数据,2024年MEK1/2选择性抑制剂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额约为20.68亿美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