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

搜索文档
扬杰科技(300373):拟现金收购贝特电子,横向拓展业务版图
国投证券· 2025-09-16 01: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目标价77.53元[4][5] 核心观点 - 拟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金额22.18亿元[1] - 收购标的为电力电子保护器件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 通过横向并购拓展业务版图 增强整体竞争力[3] 收购标的分析 - 贝特电子专注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生产 拥有200余产品系列、9000余种产品规格[2] - 客户群体包括美的、格力、西门子、比亚迪等头部终端客户[2] - 在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家用电器等下游领域全面覆盖[2] 战略协同效应 - 与公司现有功率器件产品形成功能交叉 共同为用电场景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3] - 有利于拓宽产品与技术布局 形成更完备产品矩阵[3] - 进一步强化在电力电子领域的行业地位[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74.21亿元 同比增长23.0%[4][10]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2.76亿元 同比增长27.3%[4][10]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35元、2.75元、3.22元[10] 估值指标 - 基于2025年33倍PE给予目标价[4] - 当前股价66.88元 较目标价存在15.9%上行空间[5] - 总市值363.39亿元 流通市值362.59亿元[5] 市场表现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95.8%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52.4%[7] - 近期表现强劲 1个月绝对收益15.3%[7]
市场情绪趋于谨慎!关注下周大事件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18
来源:洪言微语 9月12日,A股市场呈现震荡调整态势,主要指数小幅收跌,科技成长板块内部分化加剧,资源类周期 股逆势走强;港股市场则延续强势格局,恒生指数再创阶段新高,科技与生物医药板块领涨。 展望下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当地时间9月16-17日)将成市场焦点,降息预期或继续支撑港股科技与周 期股估值修复;国内8月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消费等)发布在即,A股周期板块(有色金属、基 建)表现或受基本面验证影响。不确定性靴子落地前,市场或维持结构性震荡,科技成长与低估值周期 仍是资金主要争夺方向。 主要指数表现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市场情绪趋于谨慎。上证指数低开后围绕3870点震荡,收盘微跌0.12%报 3870.60点,周线仍录得1.52%涨幅;深证成指跌0.43%报12924.13点,创业板指受权重股拖累跌1.09%报 3020.42点,科创50指数逆势上涨0.9%,显示硬科技板块仍具韧性。全市场上涨家数1926家,下跌3373 家,涨停75家,跌停8家;成交额放大至2.5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837亿元,但主力资金净流出 372.78亿元,科技板块内部资金轮动特征明显。 港股市场科技成长主线明确,AI与 ...
A股继续轮动,港股全面走强!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55
主要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上证指数午盘收涨0.24%报3884.71点 盘中突破前期高点3888.60点[1][2] - 深证成指微涨0.15%报12999.45点 创业板指跌0.52%报3037.83点 科创50指数逆势涨0.56%[2] - 全市场下跌个股超3000家 半日成交额达1.65万亿元 资金呈现弃高就低特征[2]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恒生指数涨1.53%报26484.72点 恒生科技指数劲升2.18%报6016.97点[2]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0%报9408.87点 大市半日成交1849亿港元[2] 行业热点与驱动逻辑 - 有色金属板块领涨2.53% 铜镍等工业金属价格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 全球铜铝库存处于低位[3] - 房地产板块涨2.16% 多地优化限购政策及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 市场对销售回暖预期升温[3] - 半导体产业链分化 存储芯片分支爆发 铠侠与英伟达合作开发高速SSD强化需求复苏逻辑[3] - 港股科技股集体爆发 自研芯片技术突破与AI模型训练进展推动资金配置意愿[3] - 工业金属金融属性溢价凸显 市场押注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超80%[3] 领跌板块与驱动逻辑 - AI硬件端集体走弱 资金避险情绪升温 PEEK材料电解液等新能源赛道股走低[4] - 白酒板块持续疲软 消费信心不足叠加中秋国庆旺季预期降温[4] - 香港本地消费股逆势下跌 零售数据不及预期引发资金撤离[4] - 苹果概念股分化 前期涨幅较大品种出现获利回吐 煤炭石油等能源股微跌[4] 投资策略方向 - 科技自主创新战略方向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国产替代 光刻胶第三代半导体工业软件突破[5] - AI基础设施算力网络数据中心持续建设 受益于产业基金加大投入与并购政策支持[5] - 全球定价权提升周期品种 铜铝等工业金属受益美联储降息周期与新能源行业需求拉动[5] - 房地产产业链优质开发企业与后周期消费品种 存量收储与城中村改造推进估值修复[6] - 港股科技板块聚焦AI应用云计算智能驾驶与硬科技半导体制造消费电子[6] - 低估值价值品种关注金融与周期板块 内银股高股息属性与消费贷政策预期形成安全边际[6]
券商晨会精华 | 持续看多锂电、储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0:52
市场表现 - 上周五市场震荡走高 创业板指领涨6.55% 沪指涨1.24%重新站上3800点 深成指涨3.89% [1] - 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2.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396亿元 [1] - 固态电池 光伏 CPO 第三代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 银行 乳业等少数板块下跌 [1] 华泰证券观点 - 行业短周期继续分化 TMT 先进制造主动补库有望延续 [1][2] - A股中报业绩延续一季报磨底特征 全局性补库力度有所回升 [2] - 先进制造 TMT有望延续供需双向改善 基建链收入拐点渐近 [2] - 建议关注新增供需双向改善型行业 包括电网设备 工程机械 基础化工 钢铁等板块 [2] - 锂电池 通信设备 小金属 包装印刷等高频景气数据韧性仍存 可持续关注 [2] 中信建投观点 - 持续看多锂电 储能板块 [1][3] - 锂电板块旺季来临叠加储能超预期 电芯涨价在即 需求远期能见度高 [3] - 板块供需关系已经彻底扭转 业绩确定性强且估值低位 [3] - 建议关注业绩稳定的低估值龙头公司及6F率先涨价的弹性标的 [3] - 储能方面峰谷差拉大及各省容量政策推进 国内市场招标数据持续高增 [3] - 欧洲 澳洲 亚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好 行业预计维持高景气 [3] 天风证券观点 - 全面看好端侧AI相关投资机遇 [1][4] - 政策加持 巨头引领 发布会催化临近推动端侧AI发展 [4] - 苹果近期动态彰显其在端侧AI方面产品创新决心 [4] - 对使用体验及销量的拉动有超预期可能 建议关注苹果产业链 [4]
国博电子股价下跌3.17% 广东商业航天政策或带来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9日收盘 国博电子股价报61.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00元 跌幅3.17% [1] - 当日成交量为3.45万手 成交额达2.12亿元 振幅4.40% [1]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19.35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940.33万元 [2]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子元件 第三代半导体 国产芯片及5G等领域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 航天 国防等行业 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 [1] 行业政策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 支持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1] - 政策覆盖卫星制造 地面站建设及卫星应用终端等领域 公司作为产业链企业或受益于政策推动 [1]
上证指数, 近十年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4:30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最高涨至3741.29点,创2015年8月底以来近10年新高,上午收盘上涨1.18%报3740.5点 [1][2] - 深证成指上涨2.25%,创业板指上涨3.63%,双双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 [1][2] - A股总市值达1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午成交额1722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上午增加4114亿元 [2] - 东方财富半日成交294.4亿元,中兴通讯、北方稀土、指南针成交额均超100亿元 [2] 行业板块表现 - 影视院线板块大涨6.60%,百纳千成涨停20.07%,华策影视涨停20.00%,慈文传媒涨停9.99% [4][5] - 互联网金融板块上涨3.02%,指南针涨停20.00%,同花顺上涨15.74%,财富趋势上涨14.55% [6][7] - 科技股全线反弹,算力产业链领涨,液冷服务器、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板块大涨 [8] - AI语料、Sora概念、消费电子(歌尔股份涨超8%)、存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板块表现强势 [8] - 军工、光伏、人形机器人等板块均大涨 [9] 资金动向 -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反映私人部门金融投资活跃 [10] - 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资金可能从存款流向股票市场,因固定收益资产吸引力偏弱 [10] - 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倾斜,股票风险调整后回报优于债券 [10] 行业催化因素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99.56亿元(截至8月18日),观影人次超2.6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6] - 算力产业链、AI应用(国产算力、AI语料)、创新药、军工、大金融被券商列为战略配置重点 [11] - 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期,业绩向好方向有望成为市场主线 [11]
长飞光纤光缆尾盘涨超8% 北美资本开支预期强劲 康宁业绩证实光通信高景气
智通财经· 2025-08-07 08:25
公司表现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股价上涨7.95%至30.96港元,成交额达11.18亿港元 [1] - 康宁光通信业务二季度营收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2.4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1] - 长飞光纤在光模块与光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海洋工程及工业激光器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1] 行业动态 - 康宁企业和运营商网络业务双轮驱动光通信业务强劲增长 [1] - 数据中心互联方案实现商业化落地,未来可持续放量 [1] - 多模光纤市场需求旺盛,盈利性优于普纤 [1] 市场趋势 - 海外AI产业链业绩及资本开支超预期,AI算力硬件需求持续强劲 [1] - 全球AI产业链公司2025Q2业绩超预期,Meta及微软对2026年资本开支展望乐观 [1] - "scale-up"趋势推进,OIO光互联方案有望撬动企业网数倍增量空间 [1]
3834吨稀土到达美国!超3年总和为去年27倍,西方军工的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 2025-07-14 23:01
全球稀土市场动态 - 泰国和墨西哥的稀土转运生意正接受多国联合调查,部分企业惊慌失措并退出市场 [1] - 美国军工企业急于寻求本土替代方案以摆脱对外国稀土的依赖 [1] - 中国企业加强内部自查严防出现问题 [1] - 全球稀土市场风云变幻,各国加强监管,黑市与灰色地带的博弈持续不断 [1] 中国稀土行业举措 - 中国海关严厉打击涉及锑、镓等稀土元素的走私案件,多家公司被查处 [3] - 中国商务部对锑、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全球金属市场价格暴涨 [3] - 中国占据全球90%以上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生产 [5] - 中国推进稀土产业升级,2025年政策规划着重优化出口结构,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创新 [5] - 中国龙头企业积极布局稀土永磁材料、动力电池新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5] 西方国家稀土困境 - 美国锑矿项目"Stibnite"因环保审核和技术难题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3] - 美国F-35战机、反导系统等高端装备生产将受稀土供应影响 [3] - 欧美国家缺乏自主提纯和深加工能力,难以充分利用稀土原材料 [3]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稀土项目实现量产,但产能和技术水平与中国存在显著差距 [7] 稀土贸易灰色操作 - 西方军工企业通过第三国迂回购买稀土资源 [3] - 中国企业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在灰色地带游刃有余 [3] - 美国2025年4月突然进口3834吨锑产品,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 [9] - 泰国和墨西哥企业背后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公司,锑产品实际源自中国 [9] - 泰国和墨西哥新成立的公司充当中间商,负责对原料进行身份转换 [11] 稀土市场需求与价格 - 中国出口管制导致锑价上涨近六成 [3] - 全球稀土领域并购交易激增近75% [5] - 美国军工企业对锑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防部将其列为战略物资 [11] - 绕道进口使成本上涨40%,但军工厂仍需高价囤货 [11]
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看好AI和机器人,推进中国本地制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3:03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2025财年AI相关业务营收预计达6亿欧元 2026财年预计增至10亿欧元 [1] - 2024财年全球营收14955亿欧元 大中华区占比34% 为全球最大单一区域市场 [1] - 汽车电子全球市场占有率135% 中国市场占有率139% 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全球占有率177% 微控制器全球占有率213% [2] - 三大业务支柱为汽车业务、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 [2] AI与机器人领域布局 - 预测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2025年达380亿美元 与NVIDIA合作开发800V高压直流电源架构解决AI服务器高功耗问题 [2] - AI服务器电源方案融合硅、碳化硅、氮化镓技术 能效提升至975%以上 可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 [3] - 机器人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已与20家产业链公司合作 氮化镓关节方案可减轻机器人重量并延长续航 [3] - 300mm GaN实现全规模化生产 未来硅与GaN产品成本将持平 [2] 中国本土化战略 - 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重点包括本土化创新、运营、生产及生态 [4] - 扩大MCUs、MOSFETs等产品本地化生产 加强无锡后道工厂合作 [4] - 响应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趋势 加速通用半导体产品本地化生产转移 [3][4] - 意法半导体计划2025年底在华生产40nm节点MCU 恩智浦建立中国芯片供应链 [4] 行业竞争与机遇 - 国内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 公司看好AI、自动化、机器人及家电市场机遇 [5] - 通过全球化布局支持中国客户"出海"需求 [4]
英飞凌在中国推进本土化战略 AI相关业务年收入将达10亿欧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6-15 03:06
公司财务与业务展望 - 2025财年AI相关业务营收预计达6亿欧元,2026财年预计增至10亿欧元 [1] - 2024财年总营收149.55亿欧元,大中华区占比34%为全球最大市场 [2] - 在汽车MCU市场连续5年蝉联全球榜首,2024年整体MCU市场份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2]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00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推动GaN与硅成本趋近 [2][3] - 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半导体晶圆(直径300mm/厚度20μm),实现15%功耗降低并应用于AI服务器 [3] - 2025年2月向客户提供基于200mm碳化硅(SiC)晶圆技术的SiC产品 [2] - 与英伟达合作开发800V高压直流(HVDC)架构的下一代电源系统 [3] 中国市场战略与本土化 - 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聚焦汽车、工业与基础设施、消费计算与通讯三大业务 [5][6] - 计划2027年实现汽车业务主要产品本土化量产,涵盖MCU、功率器件、传感器等 [6] - 下一代28nm TC4x MCU将实现前道与后道国内生产合作 [6] - 扩大MCU、MOSFET等产品本地化生产,加强与中国代工厂及无锡后道工厂合作 [6] 行业应用与市场地位 - 功率半导体连续21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应用于风电(覆盖95500台风机)、光伏、高铁等领域 [2][6] - 在AI数据中心领域提供硅/SiC/GaN组合方案,助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3][7] - 机器人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化与高效化 [7] 行业竞争与机遇 - 国内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带来AI、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家电市场等机遇 [1] - 地缘政治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跨国企业如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同步推进中国本土生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