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胶
icon
搜索文档
硅宝科技:公司电子胶主要应用于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粘接、密封、导热、灌封、涂覆等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1:12
公司产品应用与特性 - 电子胶主要应用于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粘接、密封、导热、灌封、涂覆 [1] - 产品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耐潮气、耐电弧电晕及抗冲击特性 [1] - 对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备良好粘接性 并通过化学粘接实现固定密封及轻量化效果 [1]
集泰股份:目前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7:25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公司电子胶产品有较多通用型产品且应用领域较广 [2] - 公司产品目前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2] 行业互动动态 - 公司于9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机器人行业产品应用相关问题 [2]
集泰股份(002909.SZ):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格隆汇· 2025-09-18 07:07
公司产品应用 - 电子胶产品以通用型为主 应用领域较广 [1] - 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1]
集泰股份: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格隆汇· 2025-09-18 07:05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电子胶产品以通用型为主 应用领域较广 [1] - 目前暂未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 [1]
天洋新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1:01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15:00-16:00通过价值在线平台以视频及网络互动方式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哲龙、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耿文亮、独立董事高海松、证券事务代表兼投资总监卢志军出席会议 [2] - 会议就2025年半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发展战略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2] 新股东入股后发展规划 - 2025年延续年度战略规划以确保经营稳定性 [3] - 聚焦维护现有核心大客户稳定 同时通过研发创新、产品升级和国产化替代开拓新客户与新业务 [3] - 依托二十余年环保热熔粘接材料技术积累 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业务领域 [3] - 通过技术升级和工艺优化提升设备效率 挖掘新型环保胶黏剂新市场需求 [3] - 逐步整合资源 聚焦电子胶、热熔胶等盈利板块的新市场开发 并评估光伏业务以实现减亏 [4] 研发投入与技术方向 - 聚焦电子胶、热熔胶等盈利业务板块 加大对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高增长市场的新技术研发投入 [5] - 研发资源与方向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战略规划及行业趋势动态调整 [6] 高档环保墙布项目状态 - 项目目前正常运营未终止 仅终止后续自有资金投入 [7] - 未来项目进展将通过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公告 [7] 电子胶业务发展规划 - 电子胶业务整体发展稳定 受益于新能源及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增长与国产化替代趋势 [8] - 在稳定现有大客户份额的同时 借助控股股东市场资源加速重点客户开发导入 [8] - 加大研发与销售端资源投入以确保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8]
回天新材(300041.SZ):广州工厂当前产能利用率约75%
格隆汇· 2025-08-22 07:41
产能利用率 - 广州工厂当前产能利用率约75% [1] - 电子胶产品需求持续提升推动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1] - 预计2025全年有望实现较高产能利用率 [1] 下游订单与产能消化 - 下游订单进一步释放将推动产能持续消化 [1] - 产能利用率提升与下游订单释放形成正向循环 [1]
回天新材:电子胶业务稳健增长,广州基地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全景网· 2025-08-22 07:04
电子胶业务表现 - 上半年电子胶业务营收达3.76亿元 同比增长23.5% [1] - 增长主要来自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快速放量 智能电器和电源等传统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1] 产能利用情况 - 广州工厂当前产能利用率约75% [1] - 预计2025全年随下游订单释放实现较高产能利用率 [1]
回天新材(300041):光伏胶触底 负极胶未来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8-21 12: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68亿元,同比增长7.72%,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4.18%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0.97亿元,同比增长5.15%,环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6.18%,环比下降25.21% [1] - 整体毛利率22.46%,同比提升3.38个百分点,净利率6.66%,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29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6900万元 [2] 分业务营收表现 - 可再生能源业务营收7.7亿元,同比下降17.9%,毛利率13.16%,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 [2] - 大交通业务营收6.5亿元,同比增长34.0%,毛利率27.44%,同比提升4.65个百分点 [2] - 电子业务营收3.8亿元,同比增长23.5%,毛利率32.71%,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2] - 主营胶粘剂产品总销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25.6% [2] 细分产品销量表现 - 光伏胶销量同比增长9.3% [2] - 电子胶销量同比增长29% [2] - 汽车胶业务中锂电业务收入同比翻番,乘用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0% [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负极胶PAA实现满产满销,现有产能1.5万吨 [3] - 负极胶SBR实现稳定批量交付 [3] - 广州电子胶新项目投产3.93万吨并实现放量 [3] - 在建负极胶产能3.6万吨,预计2026年底投产 [3] 业务展望 - 光伏业务子公司上海回天2025年上半年出现亏损,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约3500万元 [3] - 随着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光伏板块盈利有望修复 [3] - 新产能放量预计驱动未来业绩增长 [3]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5亿元,同比增长101.02% [4] - 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4.51% [4] - 预测2027年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9.50% [4]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0.1倍、22.4倍和17.3倍 [4]
回天新材(300041):25H1点评报告:光伏胶触底,负极胶未来可期
浙商证券· 2025-08-21 12: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5]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H1营收21.68亿元(同比+7.72%),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4.18%) [1] - 25Q2单季度营收10.97亿元(同比+5.15%,环比+2.42%),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6.18%,环比-25.21%) [1] - 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05亿元(+101.02%)、2.75亿元(+34.51%)、3.57亿元(+29.50%),对应PE 30.1/22.4/17.3倍 [4] 分业务表现 - **可再生能源(光伏胶)**:25H1营收7.7亿元(同比-17.9%),毛利率13.16%(同比+1.17pct),子公司上海回天亏损同比扩大3500万元 [2][3] - **大交通(汽车胶)**:25H1营收6.5亿元(同比+34%),毛利率27.44%(同比+4.65pct),锂电业务收入翻番,乘用车业务收入增超30% [2] - **电子胶**:25H1营收3.8亿元(同比+23.5%),毛利率32.71%(同比-1.47pct),受益于广州3.93万吨新项目放量 [2][3] 产品销量与产能 - 25H1胶粘剂总销量16万吨(同比+25.6%),其中光伏胶+9.3%、电子胶+29% [2] - 负极胶PAA实现满产满销(现有产能1.5万吨),SBR稳定交付,在建3.6万吨PAA产能预计26年底投产 [3]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 - 25H1综合毛利率22.46%(同比+3.38pct),净利率6.66%(同比-0.12pct)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0.29亿元,同比增加6900万元 [2] 行业与公司展望 - 光伏胶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领先,行业反内卷推进或带动盈利修复 [3] - 电子胶和汽车胶(尤其负极胶)为未来增长核心驱动力 [3][4]
回天新材(300041) - 回天新材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4
2025-08-21 10: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847.45万元,同比增长7.7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51.49万元,同比增长4.18% [2] - 扣非净利润11,772.60万元,同比增长24.64% [2] - 主营胶粘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56% [2] 业务分行业表现 - 电子胶业务营收3.76亿,同比增长23.5%,主要来自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 [4][5] - 汽车业务增长快,锂电业务销量和销售翻倍增长,乘用车业务增速超30% [3] - 包装用胶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增长,毛利率提升 [5] - 光伏硅胶毛利率改善,得益于原材料灵活采购和新品上量 [3] 产能与研发 - 广州工厂产能利用率约75%,预计2025全年有望实现较高利用率 [5] - 锂电负极胶(PAA、SBR)在头部动力电池客户稳定供货,收入同比翻倍 [6] - 消费电子和芯片封装领域导热胶/UV胶/PUR胶通过头部客户测试并供货 [6] - 光伏领域UV胶、阻水胶进入部分头部客户认证及小批量供货阶段 [7] 风险管控 - 设立专职部门管理应收账款,执行客户信用分级 [5] - 优化客户结构与结算方式,头部客户为主,二三线客户推行现款交易 [5] - 将回款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实施常态化信用跟踪机制 [5] - 增加票据支付比例,通过金融机构票据池盘活提高资金效率 [5] 费用与战略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源于业务扩张和战略转型投入 [5] - 包括物流运输成本、职工薪酬、员工持股计划摊销、数字化变革等 [5] - 下半年将持续聚焦风口赛道,深化头部客户合作,加速新品上量 [2] -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效,驱动业务稳健前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