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想同学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同学」的进化史:从AI助手到智能体的自研之路
雷峰网· 2025-09-28 10:34
" 从传统的AI助手到大模型时代下的智能体,「理想同学」如何让 座舱实现自我革命? " 作者丨 梁辰 编辑丨 李雨晨 如果要选出最早凭借座舱功能占领用户心智的一家造车新势力,答案或许是理想。 "冰箱彩电大沙发"是理想最被人所知的卖点。但抛开这些精准的硬件定义,作为未来用户智驾空间与娱乐 的第三空间,座舱里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智能化尤其是座舱空间的智能化,已经成为车企的核心卖 点。 2023年5月,理想汽车智能空间副总裁勾晓菲曾在美国硅谷的一次半公开宣讲会上说,"触控不是座舱最 主要的交互方式,把触控做得再好,生态做得再好,它不适合在这个终端里。 基于触控生态的车机系统, 就是在用正确的方式回答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 勾晓菲这句话说完后的一个月,理想汽车推出了自研认知大模型"Mind GPT",并将其以"理想同学"App 的形式嵌入车机系统中,成为座舱里众多用户与数字内容交互的"新按钮"。 大模型加速上车后,智能座舱的竞争更显白热化。作为全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李想对于AI的投入非常坚 决,每个月都会参加数场AI的主题会。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一个AI公司,我们必须把大模型做出来,没有大模型就不配称为A ...
高通组局,宇树王兴兴说了一堆大实话
量子位· 2025-09-26 09:12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王兴兴的大实话,在高通攒的这场局上,全交代了。 所有终端都被AI、Agent赋予新想象,因为足够new,具身智能成为被影响最大的那一个领域。但也因为足够new,具身智能的热闹下必然存 在诸多争议与挑战。 宇树科技,长期站在聚光灯下的明星玩家,此时此刻将行业中的诸多难题直接剖开。 或许不为别的,而是高通攒的这个局太难得。 2025骁龙峰会·中国,聚集了国内外终端领域的核心玩家,覆盖上下游产业链 。在这开诚布公 讨论的问题,或许将马上成为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进而能更快得到解决。 而不止王兴兴,来自硬件、模型、操作系统等层级的玩家,也都畅所欲言、应聊尽聊: 目前机器人领域技术路线都不一样,导致看着热闹,但是进展没那么显著; 既然现在大家开发的模型都还不能部署直接用,那还不如开放出来 ,就像OpenAI开源GPT-1/2一样; 宇树前几天开源的世界模型也无法直接在工厂中落地使用; 现在机器人和芯片厂商都忽视了 芯片 对于机器人的重要程度; 手机芯片 等类似芯片用到机器人身上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 理想汽车副总裁、智能空间研发负责人勾晓菲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 中科创达 ...
多家车企引入AI智能体,行车中能点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03
AI作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 AI被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AGI将向ASI超人工智能发展 [1]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认为AI需从物理世界获取更全面原始数据以实现超越人类突破 [8] 车企AI智能体应用现状 - 理想汽车展示AI智能体"理想同学"可在一分多钟内完成星巴克点餐支付全流程 [1] - 比亚迪 智己 蔚来等车企过去半年均已宣布将AI智能体引入智能座舱 [1] - 车机智能体第一步应用场景聚焦导航 点餐 叫代驾等日常消费辅助功能 [3] 技术实现框架 - CUA框架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理解任务并借助小程序/APP执行 理想 比亚迪 蔚来均采用此路径 [3] - MCP/A2A框架将任务分发给第三方智能体完成 如肯德基自有智能体处理优惠券和套餐逻辑 [5] - GUI Agent在复杂任务中存在准确率瓶颈 15步任务准确率仅30%左右 [4] - 理想采用"多步轨迹"拆解方案 通过有限集合预测将准确率显著提高 [4] 支付安全机制 - 大部分车企在智能体支付环节设置刷脸或语音确认等额外干预确保交易安全 [5] - 理想汽车支持屏幕密码输入或刷脸验证 小额支付可启用语音确认免密功能 [5][6] 未来发展方向 - 理想同学Agent 2.0重点开发全信息记忆能力 涵盖程序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7] - 环境感知能力通过摄像头识别真实二维码等物理信息并自动调取完成任务 [7] - 智能体将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代劳 如自动输入曾登记过的车牌信息 [7] - 车机智能体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车—生活"完整闭环 [2] 市场反应 - 阿里巴巴港股在云栖大会期间盘中涨幅超6%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1]
多家车企引入AI智能体,行车中能点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58
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抛出几个坚定的判断:AI会是下一代操作系 统。AGI迟早到来,接下来要剑指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t,超人工智能)。当天,阿 里巴巴港股盘中拉升,涨幅一度超过6%,创下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场的即时反应,印证了当下对一个更强大AI的关注和想象。今年云栖大会的主题是"云智一 体 碳硅共生",21记者现场观察到,智能体(Agent)和具身智能,成为多个展台和分论坛的 焦点。而在众多行业参与者中,车企的身影难以忽视。 记者丨 肖潇 编辑丨王俊 视频 丨 杨浩凯 在云栖大会的一项分论坛上,理想汽车空间AI负责人江会星展示了一段演示视频:车主说了一 句"点一杯星巴克",车机屏幕里的智能体"理想同学"便开始调用星巴克小程序,选择门店,确 认口味,最后刷脸支付。整个视频大约持续了一分多钟。 除了理想,过去半年里,比亚迪、智己、蔚来等车企都已宣布将AI智能体引入智能座舱。 车内智能体在加速落地, 不少车主已经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语音点餐,到达后无缝拿到餐 食。 而车企的野心不仅仅是"一句话点咖啡"。江会星在前述论坛提到,理想同学agent ...
车机AI智能体加速落地,不止“一句话点咖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6:20
AI作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 AI被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AGI将向ASI超人工智能发展 [1]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认为AI需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原始数据实现突破 例如新一代自动驾驶通过原始车载摄像头数据学习实现更高驾驶能力 [6] 车企AI智能体应用加速落地 - 理想 比亚迪 智己 蔚来等车企过去半年已宣布将AI智能体引入智能座舱 [2] - 车内智能体可实现语音点餐功能 车主行车中语音点餐到达后无缝取餐 [2] - 理想汽车展示智能体"理想同学"调用星巴克小程序完成点单支付全流程 演示视频持续一分多钟 [1] 智能体技术框架与生态连接 - 车机智能体主要通过CUA和MCP/A2A两种框架运作 [2] - CUA框架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理解任务生成动作 最终通过小程序或APP执行任务 例如理想OTA7.5系统接入支付宝生态 [2] - MCP/A2A框架将任务分发给第三方智能体完成 例如肯德基点单由肯德基自有智能体实现业务逻辑 [4] - 支付环节设置安全验证 需刷脸或语音确认 小额支付可启用免密支付 [4][5]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GUI Agent图形界面智能体准确率较低 15步任务准确率约30% 影响停车登记等复杂任务稳定性 [3] - 理想采用"多步轨迹"拆解方案 基于用户想法页面截图和对话状态预测页面动作 通过有限集合预测提高准确率 [3] 未来发展方向 - 理想发布Agent 2.0框架 重点发展全信息记忆和环境感知能力 [5] - 全信息记忆涵盖程序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包括用户屏幕操作环境互动和人物关系认知 [5] - 环境感知能力通过摄像头识别真实二维码等信息 结合全信息记忆由大模型规划推理完成任务 [5] - 智能体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代劳 例如自动完成车牌号输入等重复操作 [5]
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苏州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7 05:56
9月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5)在苏州召开。以"AI赋能智舱革 新,重构人·车·未来生态"为主题,本次大会共设置1场全体大会、1场高端闭门会、3场关键技术会议,3场专题会议,围绕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系 统与零部件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座舱国际化、测评标准和智能座舱的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深度探讨交流,会议同期设置智能 座舱功能实车体验等活动,来自国内外智能座舱领域的800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话智能座舱发展。 中国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快速向上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产业五大体系历史性转变,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推动智能座舱从"功能集成"向"场景 驱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加速演进,我国相关产业凭借技术与市场优势持续领跑全球。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所言,智能 座舱未来发展要筑牢座舱大模型、高性能芯片等基础技术底座,强化原创突破;坚持用户思维,聚焦出行、办公等场景打造"有温度"的座舱体验;深化国 际合作,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向世界。 江苏省科协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
大模型方向的座舱产品经理认为理想座舱是行业绝对的标杆
理想TOP2· 2025-09-16 15:04
理想汽车座舱智能化优势 - 理想汽车在座舱智能化方面树立了行业绝对标杆 包括MindGPT-40语音大模型 Duplex全双工技术 理想同学整体交互体验 小同桌功能 任务大师 桌面大师 agent助手和思维链可视化表达等创新功能 [1][2] - 小同桌功能并非简单闲聊对话 而是具备专业产品和技术深度的交互系统 [2] - 任务大师能精细化打通整车各类软硬件信号 支持用户口语化创建和执行任务 体验细节优于竞品 [3] 产品功能与技术实现 - 理想座舱交互实现效率显著高于友商 相同功能理想仅需极短时间实现 而竞品往往需要10-20秒才能完成 [1][7] - 理想同学记忆能力在OTA8 0中得到优化 支持单指令设置工作地点等场景 相比传统多轮交互方式节省近10-20秒操作时间 [6][7] - OTA更新说明文档详细程度超越多数新势力车企 体现产品精细化程度 [6]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从业者在座舱交互领域主要对标理想和小米 语音交互方面曾重点关注小鹏和蔚来 [4] - 小米在AI领域投入达到T0级别 小鹏和蔚来正在进行深度自我革命以维持市场地位 [5] - 多数车企存在决策链路长 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 功能落地比理想慢1-2年 且后续更新能力较弱 [5] 技术投入与商业化挑战 - AI研发投入短期内财务收益较小 用户更易为冰箱 彩电 大沙发等可见配置付费 而非隐形AI功能 [5] - NOMI等AI功能单独售价达数千元 但在当前价格战环境下商业化面临挑战 [5] - 理想需要同时维持增程路线 拓展纯电市场并保持利润 面临多重战略压力 [6] 组织能力与执行效率 - 理想产品优势源于团队能力 扁平化组织架构 资源倾斜以及决策者的前沿思路 [3] - 行业普遍存在决策拍脑袋 资源不足 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导致持续落后于技术迭代速度 [5] - 简单接入大模型(如DeepSeek)而不优化底层交互 对用户体验提升毫无意义 [3]
李想回答校招生提问
理想TOP2· 2025-08-31 09:4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为智能终端企业 强调硬件 软件 模型和服务的一体化整合 反对交付芯片时不配套功能的行为[1] - 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预计明年将进一步提升领先地位[3] - 采用校招体系培养自研人才 通过"相信所以看见"的理念推动技术研发 从落后实现技术突破[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正在匹配自研芯片 强调芯片交付需同步配套更大规模模型和更长思维链功能[1] - 技术研发遵循"预研-技术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化"的完整流程 类比苹果M1芯片的推广策略[2] - 新产品发布时重点宣传智驾功能和"理想同学"系统 虽然部分传统用户难以理解但坚持技术引领[2] 产品设计与市场策略 - 车辆颜值是用户购车的否决性因素 直接影响是否进入候选清单[2] - 产品设计追求"移动的家"理念 注重内外部的"高级松弛感"表现[2] - 宣传策略保持克制 不过度宣传芯片等用户感知度低的技术 专注超越用户需求的核心功能[1]
理想(LI.US/2015.HK)Q2:连续11个季度盈利,高研发投入夯实核心竞争力
格隆汇· 2025-08-29 02:47
乘联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57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29%。但市场繁荣背后,价格战打得 火热,新能源车企业普遍陷入"以价换量"困境,加之市场供需结构调整与成本压力叠加,头部车企普遍 面临盈利能力承压的挑战。 而由此带来的技术成果,也在理想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两个方向的飞跃式突破可以看出。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理想即将推出全球首个VLA司机大模型,是首家在Thor-U芯片部署该大模型的车 企。其基于强化学习模式,而非传统模仿学习,具备思维、沟通、记忆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应用 中,它能为用户带来防御驾驶、三点掉头、地库行驶等体验升级。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与辅助驾驶交 流,系统会记住用户偏好,还能在车机展示思考逻辑,极大提升了驾驶的安心感。 从市场角度看,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要求不断提高,VLA司机大模型契合这一趋势。参考2024年端 到端+ VLM辅助驾驶对销量增长的促进作用,VLA司机大模型有望在此基础上,凭借更强大的功能与 体验,再次推动理想汽车销量攀升,巩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理想自研芯片预计明年 上车,计算性能超英伟达 Thor-U,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此行业背景下,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发布二季报 财务数据稳中向好
财经网· 2025-08-28 15:5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量111074辆,季度净利润11亿元,连续11个季度盈利 [1] - 第一季度营收259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车辆毛利率19.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经营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76.7%,环比增长204.4% [2] - 上半年累计交付量约20.38万辆,现金储备超千亿元 [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理想MEGA Home上市后获50万元以上MPV销量第一及50万元纯电动销量第一 [2] - 理想i8、理想i6支持10分钟充电500公里 [4] - 超充站数量超3100座,配备超1.7万根超充桩,建成九纵九横高速超充网络 [2]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4年研发费用110.7亿元位列中国车企前五,2025年Q1研发费用25亿元,Q2达28亿元占营收9.3% [6] - Q1新增专利77项,聚焦电驱动与智能驾驶领域 [6] - 自研辅助驾驶芯片M100完成样片回片,计划明年上车,预算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7] - 自研VLA司机大模型实现3D场景重建误差0.12米,红绿灯识别准确率99.3% [9] - 碳化硅功率芯片、功率模块及新一代电驱动总成实现量产 [9] 组织与战略调整 - 销售体系撤销五大分区,改为总部直管23区域,新增市场营销部与销服运营部 [11] - 省级负责人直接向总部汇报,缩短决策链条 [11] - 销服组织升级支撑多车型同步销售,构建门店为核心的用户运营体系 [11] 发展前景 - VLA司机大模型将推送至所有AD Max车型,推动技术创新驱动销量增长 [9][12] - 公司正从增程式向纯电转型,i系列纯电车型放量及销服体系优化支撑稳定增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