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ybercab

搜索文档
硅谷观察:特斯拉董事会造了根金链子,如果业绩实现,马斯克最高可拿价值9000亿美元特斯拉期权!将成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富翁
搜狐财经· 2025-09-08 01:16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将在11月6日股东大会表决 [3] - 方案要求马斯克持续领导公司十年 并完成业绩与市值目标 [2] - 若完成所有绩效目标 将获得最高价值9000亿美元期权 持股比例增至25% [6] 绩效目标结构 - 市值目标分12个层级 从2万亿美元至8.5万亿美元 每达成一级可获得353万股期权 [9][11] - 需同步达成运营目标: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1000万FSD订阅/100万台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运营 [10][11] - 营业利润目标从当前170亿美元提升至4000亿美元 EBITDA目标最高达4000亿美元 [9][10][11] 历史薪酬方案对比 - 2018年薪酬方案要求市值从590亿美元增至6500亿美元 马斯克已全面达成 [13] - 当时获得约120亿股期权 因行使期权缴税导致持股比例从20%降至13% [13] - 该方案曾被法院否决 公司已将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至得克萨斯州 [14] 公司股权结构 - 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达42% 为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中最高 [5] - 马斯克持有SpaceX 42%股权(估值4000亿美元)及xAI 54%股权(估值2000亿美元) [6] - 其SpaceX持股价值已超过特斯拉持股 [6] 业务协同与争议 - 马斯克常进行关联交易:SpaceX曾借款10亿美元助推特收购 调拨特斯拉工程师支援 [7] - 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 特斯拉采购xAI系统 下月股东将表决xAI投资计划 [7] - 这些操作在上市公司层面存在股东权益侵占嫌疑 曾引发诉讼 [7] 战略转型方向 - 电动车业务陷入停滞:去年销量下滑1% 今年上半年大幅下滑7% [15] - 公司未来价值80%依赖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目前尚未产生实际营收 [16][18] - 第四代发展规划聚焦人工智能 未提及新电动车车型 [19][21]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进展 - Robotaxi服务已在美试运营 但需安全员陪同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23] - 人形机器人Optimus仍处于开发阶段 反应迟钝 距商用尚有距离 [25] - 行业预测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万亿美元 [23] 治理结构特点 - 董事会未对马斯克政治活动设限 尽管其立场已对品牌造成损害 [25] - 薪酬方案核心目的是确保马斯克长期留任 即使目标未达成也能保证其投入精力 [12][25]
硅谷观察:特斯拉董事会造了根金链子,要给马斯克万亿美元
新浪科技· 2025-09-07 23:26
马斯克薪酬方案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全新薪酬方案 价值最高达9000亿美元期权 需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业绩与市值目标 [2][3][6] - 方案包含12个市值里程碑和运营里程碑 每达成一个里程碑可获得353万股期权 [8][9][11] - 马斯克需持续担任特斯拉CEO十年 否则未归属股份将被没收 [12] 业绩目标要求 - 特斯拉市值需从当前1.1万亿美元增长至8.5万亿美元 增幅达八倍 [8][9] - 运营目标包括:累计交付2000万辆车辆 实现1000万FSD活跃订阅用户 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运营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10][11] - 调整后EBITDA需从去年170亿美元增长至4000亿美元 [10][11] 马斯克资产构成 - 当前个人资产超4000亿美元 包括特斯拉持股及其他公司股权 [2][6] - 持有SpaceX 42%股权(估值4000亿美元)和xAI 54%股权(估值2000亿美元) [6] - SpaceX持股价值已超过特斯拉持股价值 [6] 公司治理结构 - 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达42% 为万亿美元市值公司中最高 [5] - 马斯克要求获得25%投票权 新薪酬方案可使持股比例翻倍至四分之一 [6] - 多家公司存在交叉投资与管理层流动 例如SpaceX向xAI投资20亿美元 特斯拉采购xAI系统 [7] 历史薪酬方案对比 - 2018年薪酬方案要求市值从590亿美元增长至6500亿美元 马斯克已全部完成并获得120亿股期权 [13] - 因股东诉讼被特拉华州法院否决 特斯拉已将注册地变更至得克萨斯州 [14] 业务转型方向 - 电动车业务面临下滑 去年销量下降1% 今年上半年下降7% [15]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 预计贡献未来80%价值 [16][18] - 发布第四代发展规划 聚焦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 [19][21] 新业务进展 - 机器人Optimus处于开发阶段 目标改变商业和家庭生产力 [23] - Robotaxi服务已在美国试运营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23] - 分析师预计人形机器人行业到2050年全球销售额达4.7万亿美元 [23]
马斯克为何说特斯拉Model Y L不会在美生产?
观察者网· 2025-08-21 07:36
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 - 特斯拉Model Y L六座SUV于2026年底前不会在美国启动生产 且可能永远不会在美国生产[1] - 特斯拉Model Y L在中国正式上市 定位六座纯电动SUV 售价33.9万元起 上市后直面理想i8和乐道L90等车型竞争[2] - 特斯拉正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价格更低的Model Y车型 马斯克称其为"just a Model Y"[4]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重点转移到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 今年6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有限服务 计划年底前将运营规模扩大到覆盖全美一半人口[4] -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量产没有方向盘与踏板的专用Robotaxi车型Cybercab[6] - 马斯克表示在自动驾驶的未来生产传统汽车将"毫无意义"[6]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美国汽油动力七座/六座SUV长期受家庭用户欢迎 但生产能盈利的该类型电动汽车对汽车制造商极具挑战性[4] - 美国特朗普政府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变向抬高电动汽车成本 迫使车企更多关注更小、更廉价车型[4]
补贴倒计时 美国人狂买电动汽车
北京商报· 2025-08-11 14:34
今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总统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法案。法案中规定,美国政府从9月30日起将不再为电动汽车 提供税收抵免。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前享受每辆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美国消费者正在竞相购买电动汽车。这导致7月美国 电动汽车销量占当月全部乘用车销量的比例创下历史新高。但市场预计,税收抵免到期后,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电动汽车 销量可能会"暴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新能源车企恐怕会迎来一段难过的日子。 销量大增 在美国,新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最高可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二手车最高可享受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这 是前总统拜登所推《通胀削减法案》的基石,该法案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并刺激国内制造业。但特朗普上台后,这一政策 被推翻,因此消费者赶在补贴退坡前加速购入电动汽车。 据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的数据,7月美国消费者共购买了近130100辆新电动汽车,环比增长26.4%,同比增长近 20%,是有记录以来第二高的月度销量,仅次于去年12月的约136000辆。在此之前,该数据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同时,7月电动汽车销量占当月全部乘用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9.1%,也创下历史新高。另外,美国7月二手电动汽车 ...
特斯拉下一代智驾芯片,太猛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5 01:44
特斯拉AI芯片与自动驾驶硬件发展 - 特斯拉正在开发下一代AI5 FSD计算机,搭载内部开发的AI芯片,采用3nm工艺,预计2026年底量产,比原计划推迟一年[3] - AI5计算机性能预计在2000-2500 TOPS范围,比当前HW4快5倍,可能突破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限制[3][6] - 公司已开始规划AI6硬件,采用可扩展设计,可用于Optimus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与Dojo超级计算机芯片融合[5][15] 硬件性能与升级路径 - 当前HW4/AI4芯片性能已达极限,需要提升5-10倍才能实现无监督完全自动驾驶[4] - HW3车主升级路径暂时搁置,因HW4功率和冷却要求更高,可能需更换摄像头和重新布线[11][12] - HW4已具备无人驾驶能力,但AI5将消耗2-3倍能量,需全新电气和冷却系统,预计2026年底量产[14][26] 自动驾驶功能进展 - 特斯拉Robotaxi试点平台计划于6月21日当周发布,使用12台配备AI4硬件的Model Y[7] - FSD参数数量将增加10倍,但受限于HW4内存带宽,北美FSD采用率自V12以来达25%[23] - 公司计划年底在湾区和奥斯汀实现自主交付,已向客户交付可在高速公路行驶30分钟的Model Y[20] 供应链与生产计划 - 特斯拉与台积电合作生产3nm N3P芯片,可能成为该工艺最大客户之一,三星作为替代代工厂[7] - AI5/HW5将配备改进的FSD摄像头,包括三星"全天候"摄像头,可在1分钟内融化冰雪[7][8] - Dojo 2超级计算机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规模达10万台H100等量设备[31] 全球市场拓展 - 特斯拉准备在中国更广泛推出FSD Supervised(HW3),等待监管批准[18] - 欧洲FSD审批进展中,荷兰为主要监管机构,预计本季度末或年底前获批[19] - 公司已将Giga Texas Cortex训练计算能力扩展至67,000个H100等效计算能力[21]
AGI率先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
天风证券· 2025-05-25 09: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或是Robotaxi元年,政策端法律法规完善,用户体验端更具吸引力,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4][5][6] - 建议关注Robotaxi厂商小马智行和特斯拉,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线控转向领域耐世特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Robotaxi定义及核心 - Robotaxi即无人驾驶出租车,支持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技术,核心包括硬件和软件 [10][13] 政策环境 - 中国全国性政策给出准入和上路途径,地方性政策进一步规定,美国推出AV - STEP框架 [5][14][15] 用户体验 - Robotaxi更安全、更便宜、更舒适,消费者愿意搭乘,市场数据表现良好 [6][9][24] 市场空间 - 203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2550亿涨至8003亿,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0亿,渗透率达32% [6][26][27] 主要厂商 - 小马智行自研技术安全性高,合作降成本,接入多平台;特斯拉有智驾算法和量产能力 [36][37][40] 重要零部件 - 线控转向推荐耐世特,激光雷达建议关注禾赛科技、速腾聚创 [41][44][45]
没有司机的萝卜快跑,正悄悄1天跑完1.5万单生意
36氪· 2025-05-23 10:46
行业动态 - 中国头部Robotaxi玩家近期密集公布进展,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萝卜快跑 [1] - 行业进入规模扩张和出海竞速阶段,中美企业同步推进 [16] - 行业焦点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和加速盈利 [19] 小马智行 - 宣布进入量产元年,计划年底前部署1000辆Robotaxi车辆 [1] - Robotaxi业务乘客订单车费同比增长800% [1] - 与Uber在中东达成合作,并在卢森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26] 文远知行 - Robotaxi车队已覆盖3大洲10个城市,车辆超过1200辆 [1] - 获得Uber 1亿美元追加投资,达成行业最大规模合作计划 [1] - 计划未来5年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15座新增城市,覆盖中东和欧洲市场 [23] 萝卜快跑 - 一季度完成140万次出行服务,日均15555单,每分钟完成10单 [1][7] - 订单量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27.3%,增速持续提升 [9] - 已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全球累计服务超1100万次 [7] 成本控制 - 第六代车成本比五代下降60%,单价20.47万元/台 [4] - 实现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节省人力成本 [6] - 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实现无人充电 [6] 运营模式 - 从重资产自营转向轻资产合作模式 [11] - 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运营降低资产投入 [11] - 该模式已验证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13] 国际化扩张 - 已进入中东市场,在迪拜部署超千台无人车 [13] - 获得香港载客测试许可,拓展右舵市场 [13] - 计划在瑞士和土耳其落地,将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13] Waymo - 车队规模突破1500辆,行业领先 [17] - 周订单量超25万次,平均每分钟24单 [17] - 累计提供超1000万次付费乘车服务 [17] 特斯拉 - 计划6月在奥斯汀投放10辆Robotaxi,数月内扩张至1000辆 [19] - 初期使用Model Y运营,Cybercab预计2026年量产 [19] - 车主可将私人车辆加入车队运营以增加收入 [21]
大摩分析师:关于特斯拉,这是马斯克最重要的一句话,跟小米YU 7有关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2:23
特斯拉战略方向 - 马斯克强调长期发展重点为自动驾驶和Optimus机器人[1] - 公司将在40天内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Cybercab 初期部署10辆 计划几个月内扩展到1000辆[3] - 优先在特斯拉友好州(德克萨斯 内华达 加利福尼亚 佛罗里达)部署服务 最终形成"枢纽-辐射"网络模式[3]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特斯拉坚持"视觉优先"技术路线 认为多传感器系统容易产生混淆导致事故[4] - 马斯克指出美国缺乏联邦自动驾驶标准 呼吁制定统一国家法规[4] - 公司可能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开放FSD授权 但摩根士丹利认为其重要性已降低[4]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YU7成为特斯拉新竞争对手 外观设计高端(类似法拉利/阿斯顿马丁)但价格亲民(与丰田凯美瑞相当)[1][4][5] - 摩根士丹利质疑特斯拉是否应继续推出传统方向盘电动车 建议专注前沿技术领域[5] - 小米YU7的性价比优势给特斯拉带来市场竞争压力[4]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
36氪· 2025-04-30 10:3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预计今年底量产交付,其宣布为未来L4车型的自动驾驶安全担责兜底,推动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这是智能驾驶行业迈向L3乃至L4的关键一步 [6][16][30] 分组1:飞机与汽车安全冗余设计对比 - 飞机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百万次飞行总事故率是1.01,其冗余设计哲学使事故率极低,如配备双引擎和“双通道驱动”设计 [3] - 汽车复制并超越了飞机的安全冗余设计,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整体安全目标超出普通航空水平1000倍 [4][7] 分组2:广汽埃安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情况 - 该车预计今年底量产交付,明年在广州和北京部分区域示范运营,2027年面向个人用户推出 [6] - 前装量产指车辆出厂时配备完整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相比后装具有更高可靠性、更好系统集成度和更低成本,是自动驾驶车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基础 [9][11][12] - 该车有广汽制造经验与全域安全技术,以及滴滴全新一代L4软硬件技术方案和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在八大关键系统设置安全冗余备份 [12] - 该车出现意义重大,未来向私人出售后,营运车辆可24小时工作,网约车司机有更多休息时间和收入 [12] 分组3:广汽埃安为智驾担责兜底原因 - L2级辅助驾驶责任主体是驾驶员,L3、L4级责任开始从用户转向车企,广汽埃安承诺为未来L4车型的自动驾驶安全担责兜底,该车成为“全球首款厂商担责的智驾车” [15][16] - 硬件配置方面,该车搭载33个传感器,比行业平均水平超出65%,搭载10颗激光雷达实现360°无死角覆盖,还率先搭载红外相机,中央大脑算力高达2000TOPS [17][19] - 智能驾驶技术积累方面,广汽2013年开发第一代无人驾驶概念车,2019年开始普及L2级组合驾驶辅助,积累了近140万用户、40亿公里行驶数据 [19] - 埃安成为广汽排头兵,旗下AION RT获15万人认可,今年3月推出“智驾险”,运营L4车型已超4000万公里且数字每天增长 [20] 分组4:智能驾驶行业责任划分问题 - 目前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停留在L2级,但宣传远超L2,事故责任划分模糊,工信部要求车企规范宣传并担负主体责任 [24][25] - 智能驾驶进入L3前夜,但L3权责划分尚未清晰,智驾责任划分迫在眉睫,需要车企主动承担责任 [26] - 实现L4级智能驾驶需法规健全、伦理考量,事故责任从驾驶员转移到车企是突破L2迈向更高维度智能驾驶的前提 [29] - 广汽埃安设置完整责任划分体系,对L2用保险兜底,对L4主动担责,选择与滴滴合作并承诺担责,推动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 [30]
新加坡副总理到访百度,李彦宏陪同试乘萝卜快跑
新浪科技· 2025-03-25 10:40
公司业务进展 -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到访百度Apollo park并与公司创始人会谈 试乘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后对其技术和舒适性给予高度评价 表示欢迎该服务进入新加坡市场 [4] - 萝卜快跑正在中东地区(迪拜 阿布扎比 利雅得)和东南亚加强业务团队发展 计划将新加坡作为国际化布局的下一站 [4] - 公司正与阿联酋当局谈判 计划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引入中东国家 最早2024年上半年在迪拜开始道路测试 [4] 行业技术优势 - 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成本仅为Waymo无人车的七分之一 且比特斯拉Cybercab早落地2年 [5] - 技术创新推动成本降低 无人驾驶服务商业化进程加速 [5] 资本市场关注 - ARK Invest于3月24日增持百度股票 表明其对公司在人工智能及无人驾驶领域领先地位的看好 [5] - 知名投资人凯茜·伍德预测2025年将成为无人驾驶关键之年 将萝卜快跑与Waymo 特斯拉并列为未来十年最重要投资主题之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