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

搜索文档
15%关税!美国正式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9-25 00:08
关税最新。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正式公告,实施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的关税。此外, 文件还列出了对某些药物化合物、飞机零部件及其他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冯德莱恩:15%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与特朗普宣布欧盟美国达成重大贸易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外解释其在对美贸易谈判中的部分决定。 冯德莱恩称,欧盟目前仍然过度依赖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因此,从美国进口更多价格可承受的液化天然气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关税安排方面,冯德莱恩确认,协议中对汽车行业的关税统一定为15%。她表示,在当前形势下,15%的关税水平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此外,她还证实,欧盟与美国在医药行业也达成一致,将实施15%的统一关税税率。冯德莱恩承认,欧盟与美国尚未就烈酒领域做出决定,当天签署的贸易 协定框架的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总台记者观察丨美欧新贸易协议:一次欧盟的"屈服"与"失败" 近日,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其中,汽车关税看似降至15%,实则远高于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的关税,与此同时,欧盟还将对美汽车关税降至零,凸显了该 协议 ...
摩洛哥,美国农产品的战略细分市场
商务部网站· 2025-09-24 05:35
美国农产品在摩洛哥市场份额 - 2020至2024年美国扁桃仁占据摩洛哥进口市场98.42%份额 [1] - 美国开心果在摩洛哥进口市场份额达到84.72% [1] - 美国蛋白质浓缩物占摩洛哥进口量64.62% [1] 美国饮品在摩洛哥进口比重 - 美国啤酒占摩洛哥进口市场21.31%份额 [1] - 美国烈酒占摩洛哥进口市场11.4%份额 [1] 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势 - 美摩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众多美国产品享受摩洛哥关税免征待遇 [1] - 最惠国待遇下摩洛哥通用关税税率高达40% [1] - 该协定是美国在非洲大陆签署的唯一自贸协定 [1]
美关税压力下印欧自贸谈判提速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7
谈判背景与动因 - 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激发印欧加快自贸谈判意愿 美国对印度和欧盟加征关税 印度出口美国商品普遍承受税率高达50% 欧盟钢铁和铝产品被纳入加征50%关税范围[1][3] - 印欧贸易关系重要性显著提升 2024至2025财年印欧商品贸易总额达1375亿美元 超过美印1320亿美元贸易规模 服务贸易总额达514.5亿美元[2] - 欧洲公司在印度投资规模庞大 约6000家欧洲公司在印度投资经营 保障印度2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60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2] 谈判进程与安排 - 谈判历史曲折且多次搁置 2007年启动谈判 2013年因汽车及葡萄酒关税问题搁置 2022年重启谈判但进展有限[2] - 2025年确立年底前达成协定目标 印度总理莫迪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共识 共同推动年内缔结协定[4] - 谈判频次显著增加 计划至少举行10场会议 第十三轮谈判于9月举行 第十四轮定于10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 欧盟议会贸易委员会计划10月访印[4] 谈判内容与进展 - 协定涵盖23个章节广泛议题 包括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原产地规则 投资保护 知识产权等[5] - 截至第十三轮谈判已就11个章节基本达成一致 涉及海关与贸易便利化 争端解决机制 数字贸易等 近60%章节达成共识[5] - 双方强调协定重大意义 欧盟称将创造重大价值 印度称将开启与欧洲及全球企业合作新通道[5] 主要分歧与挑战 - 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准入存在分歧 印度要求将米 糖 乳制品等敏感商品排除在外 态度异常谨慎[6] -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要求冲突 印度要求欧盟降低IT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签证门槛[6] - 欧盟要求印度放宽市场准入并降低壁垒 希望扩大汽车 医疗器械 葡萄酒等产品出口[7] - 碳边境税成为核心争议 欧盟碳边境税2026年生效 涵盖印度对欧盟近100亿美元出口 主要影响钢铁和铝产品[7] - 美国外部施压影响谈判 美国以重启美印贸易磋商拉拢印度 同时施压欧盟对印度加征25%关税[8]
第三届贵州省消费品博览会之酒食展开幕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44
展会概况 - 第三届贵州省消费品博览会之酒食展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3日在中国(贵阳)国际酒博城举行 [1] - 展会以"汇全球佳酿 品贵州风味"为主题 预计设立200个展位 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 [1] - 展会致力于推动从单纯品酒向美酒生活方式转变的体验升级 [1] 展品内容 - 展会汇聚国内外优质酒类品牌 涵盖白酒 葡萄酒 精酿啤酒 烈酒等各大品类 [3] - 特别设置国际展区 引进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酒类产品 [3] - 重点展示贵州特色食品和名优商品 包括黔菜 特色小吃 传统调味品和休闲食品 [6] - 设立美食体验区 邀请知名厨师现场展示烹饪技艺 [6] 活动安排 - 现场举办潮流歌手演唱 民族特色表演 花式调酒师秀等系列活动 [8] - 外摆区域将延伸至10月10日 为消费者提供更长的参观时间 [8] - 设置休闲用餐区 营造轻松愉悦的品鉴环境 [8] 行业影响 - 为酒类和食品企业提供展示品牌 拓展渠道的重要平台 [10] - 促进企业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 获取市场反馈 为产品创新升级提供参考 [10] - 推动酒类与食品行业跨界融合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 [12] - 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 [12]
综述|美国关税重压下 意大利酒商或调整出口策略
新华社· 2025-09-05 04:35
核心观点 - 美国对欧盟加征15%关税对意大利葡萄酒行业造成严重冲击 导致出口利润下滑和实际经济损失 行业被迫调整出口市场策略以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1][2][3] 行业影响 - 2024年意大利在美国市场销售价值20亿欧元的葡萄酒、烈酒和醋类产品 占该品类全球出口额近四分之一 [1] - 关税政策预计在未来一年给意大利葡萄酒行业造成约3.17亿欧元损失 [2] - 意大利农民联合会主席称此次冲击"史无前例" 葡萄酒行业作为国家农业体系重要引擎面临多年国际市场开拓成果折损的风险 [1] 企业应对措施 - 圭多·波罗酒庄对美出口占比达总出口量40% 为维持美国市场合作被迫让利5个百分点 [1] - 多西奥·维涅蒂酒庄面临美国进口商推迟提货 导致约3000瓶巴罗洛红酒滞留仓库 造成资金和库存压力陡增 [2] - 行业加速出口战略转型 将重心转向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更多元稳定的市场 [3] 供应链连锁反应 -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加拿大对美国酒类实行"报复性下架" 导致美国葡萄酒在加拿大市场几乎消失 [2] - 美国酒商积压大量本土葡萄酒库存 占用流动资金和仓储空间 后续无力采购意大利葡萄酒产品 [2] - 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最终由酒商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最终售价涨幅可能远超15%的关税涨幅 [2] 市场策略调整 - 意大利酒商开始寻求多元化市场策略 重点拓展亚洲市场等新出口渠道 [3] - 经济学教授指出美国关税可能促使欧洲企业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3] - 行业不必自怨自艾 而应加速出口战略转型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3]
综述丨美国关税重压下 意大利酒商或调整出口策略
新华网· 2025-09-05 02:23
核心观点 - 美国对欧盟加征15%关税导致意大利葡萄酒行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冲击 出口利润下滑且被迫调整市场策略 [1][2] - 关税政策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预计未来一年行业损失达3.17亿欧元 酒庄承受让利、库存积压及资金压力等多重挑战 [1][2] - 行业加速战略转型 通过开拓亚洲、南美洲等多元化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3] 关税政策影响 - 意大利对美国年出口酒类产品价值20亿欧元 占全球出口额近25% [1] - 代表性酒庄对美出口占比达40% 为维持合作被迫让利5个百分点 [1] - 美国进口商因政策变动推迟采购 导致3000瓶巴罗洛红酒滞留仓库 [2] - 关税冲击通过贸易链蔓延 美国酒商库存积压导致后续无力采购意大利产品 [2] 行业损失评估 - 关税政策预计未来一年造成3.17亿欧元损失 [2] - 额外成本由酒商与消费者共同承担 终端售价涨幅可能远超关税涨幅 [2] - 加拿大对美国葡萄酒实施报复性下架 进一步影响贸易链流动性 [2] 战略调整方向 - 行业加速出口战略转型 重心转向亚洲、南美洲及非洲等多元市场 [3] - 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 [3] - 意大利农民联合会强调葡萄酒行业是国家农业体系重要引擎 多年国际市场开拓成果面临折损风险 [1]
涉嫌购买违法保健品,知名饮料品牌董事长辞职
券商中国· 2025-09-03 23:28
公司高层变动 -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新浪刚史于9月1日辞职 原因涉及涉嫌购买可能违法的保健品并正接受警方调查[1] - 新浪刚史购买时认为产品合法 但公司认为高管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保持审慎[4] - 三得利集团拥有超过270家子公司和4万名员工 业务涵盖酒类 饮料 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4] 中国市场表现 - 三得利在除日本外的亚洲及大洋洲市场营收占比从2020年16%提升至2023年19% 三年间该区域营收增幅达60%[6] - 2024年上半年无糖茶市场份额从21.12%大幅下降至12.04% 主要因竞争对手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等涌入市场[6] - 中国市场存在产品单一和区域集中问题 销售主要集中于华东及一线城市 未能有效渗透三四线市场[6] 公司治理调整 - 公司创始家族成员鸟井信宏将于2025年3月出任总裁 标志着创始家族时隔近十年重新执掌公司[4] - 此次CEO辞职事件被公司认定为重大治理问题 已委托外部法律顾问进行问询[4]
涉嫌购买违法保健品,知名饮料品牌董事长辞职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54
公司高层变动 -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新浪刚史因涉嫌购买可能违法的保健品于9月1日辞职并接受警方调查[1][2] - 公司认为该事件涉及重大治理问题且高管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新浪刚史不再适合担任职务[2] - 公司创始家族成员鸟井信宏将于2025年3月出任总裁 标志着创始家族时隔近十年重新执掌[2] 公司业务概况 - 集团全球销售额达1500亿元 其中亚洲及大洋洲市场占比19% 较2020年提升3个百分点[6] - 亚洲及大洋洲市场营收2021-2023三年间增长60%[6] - 业务涵盖烈酒 啤酒 葡萄酒 无酒精饮料 健康食品 花卉及餐饮等领域 拥有超270家子公司和4万名员工[2] 中国市场表现 - 无糖茶业务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饮料事业部是公司在华业务支柱[3] - 2024年上半年无糖茶市场份额从21.12%大幅下降至12.04%[6] - 面临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 康师傅等竞争对手冲击 存在产品单一和区域集中华东及一线城市的问题[6]
警方突击搜查,饮料巨头三得利66岁董事长涉嫌获取违禁保健品,随即闪电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4:44
公司高管变动 - 三得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新浪刚史因涉嫌与疑似违法药物有关而辞职 辞职于9月1日生效[1][3] - 新浪刚史涉嫌从美国进口含有大麻衍生成分THC的保健品 日本福冈县警方于8月22日搜查其位于东京都港区的住所[1][3] - 公司声明称新浪刚史的行为表明缺乏对补充剂的认识 使其无法继续担任代表公司的关键职位 其购买的补充剂并非三得利产品[3] 警方调查细节 - 警方搜查新浪刚史住宅时未发现含THC产品 其初步尿检结果呈阴性[1] - 新浪刚史向警方供称该补充剂是美国女性友人赠送 以为属于合法物品[3] - 日本2024年12月12日生效的《大麻管制法》修正案明确将大麻及THC列为麻醉品 持有最高可判七年监禁 贩卖或走私处罚更严厉[4] 公司背景与业务 - 三得利集团自1899年成立 为全球性食品与酒类综合企业 拥有超过270家集团公司和4万名全球员工[4] - 业务涵盖烈酒 啤酒 葡萄酒 无酒精饮料 健康食品 花卉及餐饮等多个领域[4] - 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 1997年将三得利乌龙茶引入中国饮料市场[6] 高管背景与影响 - 新浪刚史曾担任罗森董事长及三菱商事职务 2014年7月加入三得利[6] - 现任日本经济同友会会长及日本首相办公室高级经济顾问 经常对政经大事发表评论[6] - 曾呼吁日本央行加息 认为未能加息导致日元疲软并推高进口商品价格 警告美国关税政策或使日本GDP下降1%至1.2%[8][9]
日本经济界巨震!三得利控股董事长兼CEO“闪辞”,涉嫌获取违法药物被警方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9-02 08:55
公司高管变动 - 三得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兼CEO新浪刚史因涉嫌与疑似违法药物有关而辞职 辞职于9月1日生效[4] - 警方搜查发现其持有的补充剂实际含有THC(四氢大麻酚) 违反日本法律 其称该物品为美国女性友人赠送且误认为合法[5] - 公司声明强调新浪刚史购买的补充剂并非三得利产品 其行为表明缺乏对补充剂的认识 无法继续担任代表公司的关键职位[4] 公司背景与业务 - 三得利集团自1899年成立 为全球性食品与酒类综合企业 拥有超过270家集团公司和4万名全球员工[5] - 业务涵盖烈酒、啤酒、葡萄酒、无酒精饮料、健康食品、花卉及餐饮等多个领域[5] - 2024年12月公司高层变动 创始家族成员鸟井信宏于2025年3月出任总裁 标志创始家族时隔近十年再次执掌[5] 高管背景与影响力 - 新浪刚史曾任罗森董事长及三菱商事高管 2014年加入三得利 公司曾希望利用其经验加速发展[5] - 其担任日本经济同友会会长及日本首相办公室高级经济顾问 对日本政经大事有重要影响力[5] - 日本经济同友会为日本三大经济团体之一 覆盖商界领袖 以宏观视角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并推动政策建议[6] 经济政策观点 - 新浪刚史呼吁日本央行加息 认为若央行应对经济变化滞后将是行长责任 企业高管直接呼吁央行行动属罕见[6] - 其指出未能加息导致日元疲软 推高食品和进口商品价格 强调日本原材料多依赖进口 日元疲软影响民众日常生活[6] - 警告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或引发经济衰退 削弱其他国家对美国投资意愿 使全球投资欲望下降[6] 市场与消费趋势 - 新浪刚史指出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 人们更倾向于购买经济型商品而非高档产品 消费欲望较低[7] - 若趋势持续 企业可能将市场重心转向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地区[7] - 美国关税措施或使日本GDP下降1%至1.2% 并评价日美谈判中日本本可争取10%的基准关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