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非银ETF(513750)

搜索文档
9月22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份额减少8250.00万份
新浪财经· 2025-09-23 01:09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9月22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跌0.68%,成交额19.07亿元。当日份额减少8250.00万份,最新份 额为124.43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11.30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00.44亿元。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 折算),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罗国庆、曹世宇,成立(2023-11-10)以来回报为 61.06%,近一个月回报为-9.16%。 ...
9月11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份额增加7300.00万份,最新份额125.15亿份,最新规模215.6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1:13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 折算),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罗国庆、曹世宇,成立(2023-11-10)以来回报为 72.30%,近一个月回报为4.74%。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9月11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涨0.40%,成交额12.53亿元。当日份额增加7300.00万份,最新份 额为125.15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33.56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15.67亿元。 ...
瞄准低估值兼高景气赛道 资金持续流入龙头品种 机构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中证网· 2025-09-11 11:36
资金流向 - 9月8日电池ETF单日获资金净买入超14亿元 最新规模达93亿元[1] - 9月8日港股创新药ETF获净买入超11亿元 最新规模超220亿元[1] - 9月9日港股通非银ETF获净买入9.21亿元 最新规模214亿元创历史新高[1] - 非银赛道9月9日单日资金净买入相关ETF合计超30亿元[1] 行业配置 - 港股通非银ETF保险权重合计达64.7% 证券合计15.1% 港交所为13.4%[1] - 有色金属(铜、铝、黄金)和资本品(锂电、风电设备、工程机械)被列为重点关注方向[2] - 食品饮料、旅游及景区等内需相关领域存在盈利修复机会[2] - 保险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券商板块存在投资机会[2] 市场展望 - 欧美货币扩张配合财政扩张将在9月明确[2] - 国内"反内卷"与消费路径正在逐步清晰[2] - 市场基本面讯号在重新明确 新的结构将逐步浮出水面[2]
非银金融板块热度持续攀升 港股通非银ETF规模突破20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0:38
今年以来港股非银板块表现活跃,资金持续涌入"稀缺品种"。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唯一一只挂钩中 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ETF——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迅速攀升,截至8月25日,其 最新规模已突破200亿元,达201.83亿元,年内净流入资金逾171亿元,反映出资金对港股非银板块配置 价值的认可。从走势看,港股通非银也是年内表现仅次于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的领涨方向之一, 截至8月25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近1年涨幅达98.56%,年内涨幅超52%,在跨境ETF中涨幅居 前。 Wind显示,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跟踪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指数聚焦保险、证券及港 交所三大核心非银金融资产,权重分别达64.5%、15.2%和13.3%。据分析,产品因三大特色而吸引资金 广泛关注:一是标的指数为目前全市场保险股权重占比最高的港股ETF指数,保险板块权重达64.5%; 二是该指数成分股中香港交易所权重超13%,也是全市场含港交所的ETF跟踪指数中权重占比最高的指 数,龙头集中优势突出;三是该产品还是全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ETF,具备显著的稀缺性和配置价 值, ...
牛市狂奔,投资还有哪些好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40
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对比 - 沪指突破3800点 芯片产业链领涨 芯片ETF龙头(159801)涨停 科创50ETF龙头(588060)单日涨幅超8% [1] - 港股市场表现相对沉寂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走势疲软 与A股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1] - 港股类ETF规模从年初2974亿元增至8月20日5655亿元 半年多增长近3000亿元 超半数增量来自7月后涌入 [1] - 南向资金8月净流入规模已超6月全月 [1] 港股投资逻辑与机会 - AH溢价指数存在局限性 主要覆盖红利型公司 未充分纳入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新经济板块 [2] - 港股呈现结构性机会 创新药/汽车等领域上半年表现突出 行情可能向更稀缺资产扩散 [3] - 南向资金和险资等大机构积极配置港股 港股通标的确定性更高 [3] - 港股主要投资主线包括创新药和非银金融 [4] 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涨幅翻倍 规模突破200亿元 [5]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压力 2030年前专利到期导致收入损失达1921亿美元 [6][7] -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金额占比显著提升 2025Q1占全球32% 较2023-2024年21%明显上升 [11] - 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BD交易超10亿美元已成常态 [11] - 南向资金成为创新药重要买家 [12] - 港股创新药ETF流通规模从80亿元暴增至207亿元 [14] 非银金融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年初至今涨幅超50% [16] - 南向资金和散户投资者推动港股换手率上升 2017-2025年南向资金换手率为非南向资金2.4倍 [18] - 港股互联网券商成交额市占率从4.5%升至5.1% 反映零售参与度提升 [18] - 低息环境下政策支持险资扩大权益类投资 保险行业重获增长逻辑 [18] - 港股通非银ETF权重配置为64.5%保险+15.2%证券+13.3%港交所 规模达187亿元 较年初增长22倍 [19]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短期扰动解除 二季报披露后市场担忧落地 [22] - AI领域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H20解封和B20阉割版可能推动国内互联网股AI叙事 [22] -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收敛 股价已充分反应内卷因素 [22] - 可通过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或港股通科技ETF(159262)参与 后者剔除创新药/汽车/家电 纯科技含量更足 规模超32亿元 [23][25] 其他投资品种 - 港股通红利ETF广发(520900)聚焦港股国资央企红利板块 年内险资净流入最大板块 出现近20次举牌增持 [28] - 特色行业ETF包括恒生ETF港股通(159312)/港股汽车ETF(520600)/中概互联ETF(159605)/恒生消费ETF(159699)等 [28] - 广发基金旗下港股ETF产品规模大流动性好 提供多样化行业选择 [28]
公募近1年翻倍基达104只 头部公司数量最多
中证网· 2025-08-18 02:13
港股非银金融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持续上行 全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广发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近一年收益率达100.65% 规模超171亿元 较年初增长逾20倍 [1] - 全市场近1年实现翻倍的公募基金达104只 其中广发基金有8只 数量最多 包括广发成长领航A(153%)、广发成长启航A、广发价值领航A、广发北交所精选A等主动产品 [1]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收益率超108% 规模194亿元 为全市场规模最大创新药ETF和"翻倍基" 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 生物制药与化学股权重超90% [2] - 当前指数市盈率39倍 处于历史41%估值分位 叠加创新药出海加速、行业审批提速等基本面利好 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2] 市场展望 - 华西证券指出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边际回暖 两融余额站上近10年新高 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加速倾斜 [2] - 居民增量资金入市或成为本轮行情重要驱动 机构持续看好下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 [2]
险资举牌催化非银行情,港股通非银ETF(513750)盘中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4:21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 - 中国平安以每股32.07港元均价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耗资5583.89万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H股总股本的5.04% 触发举牌 [1] - 这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后 保险行业再现头部机构交叉持股案例 反映出险资对高股息金融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认可 [1] - 华创证券指出 当前港股内资险企股息率优势显著 新华H 阳光保险 平安H股等标的股息率均超5% [1] 港股非银金融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盘中涨幅一度超过3% 领涨市场 截至8月13日收盘 该ETF年内涨幅达45.86% 在Wind二级行业ETF回报榜位居前2%分位 [1]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早盘成交额超17亿元 位居全市场成交额前5 最新规模接近150亿元 较年初增长逾17倍 [1] - 险资举牌强化了投资者对非银板块的信心 直接推动了相关ETF的交投活跃度 [1] 港股通非银ETF产品特性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跟踪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 聚焦保险(权重64.5%) 证券(15.2%)及港交所(13.3%)三大细分领域资产 [2] - 指数成分股中 中国平安(H) 友邦保险(H)和港交所单一个股权重均超13%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78.19% [2] - 截至8月13日 指数市盈率(TTM)为10.3倍 低于近五年中枢水平 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2] - 该ETF支持T+0交易且不受QDII额度限制 为投资者高效布局港股非银资产提供了优质选择 [2] 非银金融板块多重利好 - 保险端 预定利率下调政策缓解利差损压力 上市险企2024年分红总额同比提升 [2] - 券商端 两融规模创新高带动利息收入增长 [2] - 港交所受益于IPO新规实施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非银板块的戴维斯双击行情有望延续 [2] 港股通非银ETF投资工具属性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凭借其稀缺性 高弹性及便捷交易机制 成为资金捕捉行业机遇的重要工具 [2]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其联接基金(A类020500/C类020501)布局 便捷把握非银板块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红利 [2]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创近十年新高!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6:50
市场资金动态 - 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20131.30亿元 时隔十年再度突破2万亿元大关 较上周末增长1.68%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升至2.30% [1] - 杠杆资金加速入场 两融余额快速攀升预示非银金融板块将迎来阶段性行情 [1] 港股通非银ETF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年内涨幅达40.67% 区间回报排名二级同类前2% [1] - 最新规模突破130亿元大关 年内规模增幅超15倍 [1] - 标的指数以64.5%权重聚焦中国平安及友邦保险等保险龙头 15.2%配置头部券商 13.3%覆盖港交所 [1]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78.19% 中国平安(H)、友邦保险(H)和港交所单一个股权重均超13% [1] 非银金融板块驱动因素 - 保险板块在预定利率下调等政策推动下迎来戴维斯双击 [2] - 两融规模创新高直接利好券商利息收入 [2] - 港交所8月实施的IPO新规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 [2] 产品特性与投资机制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为全市场唯一挂钩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产品 [2] - 支持T+0交易且不受QDII额度限制 [2]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A类020500/C类020501)参与 [2]
8月11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份额增加9850.00万份,最新份额80.13亿份,最新规模131.8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2 01:11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8月11日,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涨0.00%,成交额10.99亿元。当日份额增加9850.00万份,最新份 额为80.13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33.77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131.84亿元。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 折算),管理人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罗国庆、曹世宇,成立(2023-11-10)以来回报为 64.50%,近一个月回报为5.52%。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
港股8月怎么投?四大赛道ETF受机构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4:09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7月再度上涨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8% 恒生港股通涨幅达4.7% [1] - 港股通7月流入1252亿元人民币 较6月增超70% 港股市场迎来内资与外资共振式流入 [1] - 从周期涨幅、AH溢价率及宽基指数估值三大维度比较 港股相对A股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 [1]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 覆盖30家纯科技企业包括小米、腾讯、中芯国际等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达75% [2] - 该产品剔除医药、家电等非科技板块 提供纯科技赛道工具 自7月7日上市以来上涨超13% 跑赢同期恒生科技指数5.8%涨幅 [2] - 指数市盈率TTM为23.5倍 处于历史52%分位 估值适中 [2]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72.1% 市盈率23倍 处于发布以来53%估值分位数 [5] 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收益超102% 最新规模突破165亿元 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和"翻倍基" [2] - 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 集中布局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 生物制药与化学药权重占比高达92.5% [2] - 指数市盈率TTM为41.80倍 处于历史45.33%分位 估值具备较好性价比 [2]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141.4% 市盈率42倍 处于发布以来46%估值分位数 [5] 新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恒生消费ETF(159699)跟踪恒生消费指数 成分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50家港股消费龙头 [3] - 指数PE仅18.91倍 处于近5年24.14%分位 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3] - 与A股800消费指数侧重白酒不同 该指数更贴合Z世代消费潮流 个股分布均衡 单只个股权重上限10% [3]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31.6% 市盈率19倍 处于发布以来41%估值分位数 [5] 非银金融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1周获资金净买入 最新规模超127亿元 近1年收益率达92.58% [3] - 标的指数申万二级保险行业权重超过64.5% 覆盖中国平安、友邦保险等龙头险企 另有港股券商权重15.2%和港交所权重13.3% [3] - 当前指数PE约10倍 处于历史40%分位 估值优势显著 [3]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86.9% 市盈率10倍 处于发布以来41%估值分位数 [5] 行业配置策略 - 四只ETF分别覆盖科技、创新药、新消费及非银金融四大核心赛道 兼具规模流动性优势和高纯度特性 [4] - 随着"反内卷"政策深化及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港股科技与医药板块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尤为突出 [4] - 新消费与非银的业绩改善趋势亦有望延续 建议结合风险偏好把握细分领域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