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ETF(513120)

搜索文档
9月26日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份额减少2500.00万份
新浪财经· 2025-09-29 01:08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9月26日,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跌1.60%,成交额67.03亿元。当日份额减少2500.00万份,最新份 额为164.07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26.55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40.04亿元。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率(人民币计价),管理人为广 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刘杰,成立(2022-07-01)以来回报为46.29%,近一个月回报 为-2.76%。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
瞄准低估值兼高景气赛道 资金持续流入龙头品种 机构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中证网· 2025-09-11 11:36
资金流向 - 9月8日电池ETF单日获资金净买入超14亿元 最新规模达93亿元[1] - 9月8日港股创新药ETF获净买入超11亿元 最新规模超220亿元[1] - 9月9日港股通非银ETF获净买入9.21亿元 最新规模214亿元创历史新高[1] - 非银赛道9月9日单日资金净买入相关ETF合计超30亿元[1] 行业配置 - 港股通非银ETF保险权重合计达64.7% 证券合计15.1% 港交所为13.4%[1] - 有色金属(铜、铝、黄金)和资本品(锂电、风电设备、工程机械)被列为重点关注方向[2] - 食品饮料、旅游及景区等内需相关领域存在盈利修复机会[2] - 保险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券商板块存在投资机会[2] 市场展望 - 欧美货币扩张配合财政扩张将在9月明确[2] - 国内"反内卷"与消费路径正在逐步清晰[2] - 市场基本面讯号在重新明确 新的结构将逐步浮出水面[2]
港股创新药业绩强劲复苏,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3:31
行业表现与数据 - 港股生物医药行业近110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 近70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近10家营收增速超100% 近8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向好 约10家实现扭亏为盈 近30家同比减亏 [1]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CNY)今年以来累计涨106.5% 跑赢恒生综合指数77.83个百分点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涨幅超107% 涨幅在Wind二级投资类型中位列第1 最新规模突破205亿元 [1] 企业盈利状况 - 港股创新药企业除大型仿创结合头部公司外 Biotech中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少数企业已实现盈利 [2] - 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均为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标的指数前十大权重股 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超70% [2] - 指数成分股中申万二级生物制品和化学制药行业合计权重超过90% [2] 估值水平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为35.93倍 处于历史37%分位水平 估值性价比突出 [1] 行业前景与催化剂 - 创新药行业进入成果兑现阶段 研发进展催化较多 [2] - 在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加持下 国产创新药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 [2] - 10月中旬ESMO会议前后相关临床数据读出与BD交易有望带来板块新一轮投资机遇 [2] - 更多创新药企在2025-2027年实现盈利拐点 叠加出海预期持续兑现 板块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3] 投资工具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参与Biotech赛道的方式 兼具科技与医药双重属性 [3] - 相较于个股投资 ETF分散风险优势显著 能灵活适应市场风格轮动 [3]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A:019670 C:019671)参与板块行情 [4][6]
牛市狂奔,投资还有哪些好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40
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对比 - 沪指突破3800点 芯片产业链领涨 芯片ETF龙头(159801)涨停 科创50ETF龙头(588060)单日涨幅超8% [1] - 港股市场表现相对沉寂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走势疲软 与A股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1] - 港股类ETF规模从年初2974亿元增至8月20日5655亿元 半年多增长近3000亿元 超半数增量来自7月后涌入 [1] - 南向资金8月净流入规模已超6月全月 [1] 港股投资逻辑与机会 - AH溢价指数存在局限性 主要覆盖红利型公司 未充分纳入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新经济板块 [2] - 港股呈现结构性机会 创新药/汽车等领域上半年表现突出 行情可能向更稀缺资产扩散 [3] - 南向资金和险资等大机构积极配置港股 港股通标的确定性更高 [3] - 港股主要投资主线包括创新药和非银金融 [4] 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涨幅翻倍 规模突破200亿元 [5]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压力 2030年前专利到期导致收入损失达1921亿美元 [6][7] -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金额占比显著提升 2025Q1占全球32% 较2023-2024年21%明显上升 [11] - 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BD交易超10亿美元已成常态 [11] - 南向资金成为创新药重要买家 [12] - 港股创新药ETF流通规模从80亿元暴增至207亿元 [14] 非银金融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年初至今涨幅超50% [16] - 南向资金和散户投资者推动港股换手率上升 2017-2025年南向资金换手率为非南向资金2.4倍 [18] - 港股互联网券商成交额市占率从4.5%升至5.1% 反映零售参与度提升 [18] - 低息环境下政策支持险资扩大权益类投资 保险行业重获增长逻辑 [18] - 港股通非银ETF权重配置为64.5%保险+15.2%证券+13.3%港交所 规模达187亿元 较年初增长22倍 [19]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短期扰动解除 二季报披露后市场担忧落地 [22] - AI领域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H20解封和B20阉割版可能推动国内互联网股AI叙事 [22] -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收敛 股价已充分反应内卷因素 [22] - 可通过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或港股通科技ETF(159262)参与 后者剔除创新药/汽车/家电 纯科技含量更足 规模超32亿元 [23][25] 其他投资品种 - 港股通红利ETF广发(520900)聚焦港股国资央企红利板块 年内险资净流入最大板块 出现近20次举牌增持 [28] - 特色行业ETF包括恒生ETF港股通(159312)/港股汽车ETF(520600)/中概互联ETF(159605)/恒生消费ETF(159699)等 [28] - 广发基金旗下港股ETF产品规模大流动性好 提供多样化行业选择 [28]
公募近1年翻倍基达104只 头部公司数量最多
中证网· 2025-08-18 02:13
港股非银金融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持续上行 全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广发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近一年收益率达100.65% 规模超171亿元 较年初增长逾20倍 [1] - 全市场近1年实现翻倍的公募基金达104只 其中广发基金有8只 数量最多 包括广发成长领航A(153%)、广发成长启航A、广发价值领航A、广发北交所精选A等主动产品 [1]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收益率超108% 规模194亿元 为全市场规模最大创新药ETF和"翻倍基" 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 生物制药与化学股权重超90% [2] - 当前指数市盈率39倍 处于历史41%估值分位 叠加创新药出海加速、行业审批提速等基本面利好 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2] 市场展望 - 华西证券指出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边际回暖 两融余额站上近10年新高 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加速倾斜 [2] - 居民增量资金入市或成为本轮行情重要驱动 机构持续看好下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 [2]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港股创新药:创新突破奠定高增长,出海拓疆重塑新估值
东吴证券· 2025-08-17 14:31
行业投资评级 - 港股创新药行业维持"增持"评级,认为创新突破和出海拓展将重塑估值体系 [1] 核心观点 - 2025年创新药牛市由出海BD驱动,与2021年国内商业化驱动的逻辑不同,产业升级至"本土创新-全球变现"模式 [6]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PE位于2019-2025年31.2%分位点,投资性价比凸显 [6][16] - 中国创新药在政策和研发端完成积累,政策端有《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支持,研发端FIC覆盖度达40%(美国53%) [6] - 2024年中国BD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94例),三生制药与辉瑞12.5亿美元首付款创纪录,出海形成内外因驱动大势 [6] 港股创新药投资价值分析 - 非港股通小市值创新药标的年初涨幅显著,有出海潜力标的成为主升浪,辉瑞与三生制药合作后板块热度持续 [11]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PE 36.93/PB 4.12,低于A股创新药指数(51.25/4.37),流动性改善推动日均成交额达88亿元 [16][28] - 港股创新药公司2018-2024年营收CAGR达24.91%,归母净利润从-305亿元收窄至-35亿元,预计2025-2027年实现扭亏 [29][30] - 代表企业百济神州2025Q2 GAAP净利润9400万美元超预期,信达生物16款商业化产品2024年收入82.3亿元(+43.6%) [38][39] 行业分析 - 中国FIC创新药研发数量占比从2021年起显著提升,2025ASCO大会上中国双抗管线占比49%,临床数据质量获FDA认可 [52][53][56] - 中国license-out交易中49%流向美国企业,2025Q1转出交易33项(同比+32%),首付款模式加速现金流回笼 [61][66] - 政策端形成"医保+商保"双支付体系,商保创新药目录2025年7月启动,预计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CAGR24.1%) [77][78] 港股创新药ETF产品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69.73%,化学制药+生物制品行业纯度近90% [83][91] - 产品2025年4-8月区间收益率60.22%优于同类,年化收益波动比5.77显示更优风险调整收益 [86][89] - 成分股覆盖Biotech(康方生物)、CXO(药明康德)、仿转创(石药集团)全产业链,市值300-1000亿标的占比超60% [97][99]
ETF持续活跃 成交额再破4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20:16
半导体行业表现 - 半导体相关ETF涨幅居前 全市场涨幅前十的ETF中有5只为半导体或芯片品种 其中芯片ETF(159995)单日涨幅达1.76% [1] - 半导体周期处于上行通道 AI持续强势 泛工业接棒消费电子进入复苏阶段 [1] - AI被认定为半导体产业最大成长驱动力 中国半导体厂商在AI产业发展中受益程度有望显著提升 [1] ETF市场交易情况 - 全市场ETF单日成交额达4351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近250亿元 [1][2] - 两只ETF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短融ETF成交235.17亿元 香港证券ETF成交228.61亿元 [2] - 科创债ETF嘉实单日成交额达113.04亿元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96.48亿元 [3] 资金流向动态 - 科创债ETF嘉实获单日净流入40.77亿元 成为首只规模突破200亿元的科创债ETF产品 [1][3] - 宽基ETF获资金关注 上证50ETF净流入8.34亿元 中证1000ETF净流入超8亿元 沪深300ETF净流入超6亿元 [3] 保险行业投资动向 - 中国平安以每股32.07港元均价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耗资5583.89万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5.04%触发举牌 [2] - 此次举牌为2019年后保险行业再现头部机构交叉持股案例 反映险资对高股息金融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的认可 [2] - 港股内资险企股息率优势显著 多只标的股息率超5% 险资增配高息权益资产趋势有望延续 [2]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增强 市场赚钱效应与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循环效应 [3] - 短期关注科技成长领域及股息率具备性价比的红利品种 [4] - 中长期待经济数据回升趋势明确后 重点关注顺周期和消费领域机会 [4]
港股8月怎么投?四大赛道ETF受机构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4:09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7月再度上涨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8% 恒生港股通涨幅达4.7% [1] - 港股通7月流入1252亿元人民币 较6月增超70% 港股市场迎来内资与外资共振式流入 [1] - 从周期涨幅、AH溢价率及宽基指数估值三大维度比较 港股相对A股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 [1]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 覆盖30家纯科技企业包括小米、腾讯、中芯国际等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达75% [2] - 该产品剔除医药、家电等非科技板块 提供纯科技赛道工具 自7月7日上市以来上涨超13% 跑赢同期恒生科技指数5.8%涨幅 [2] - 指数市盈率TTM为23.5倍 处于历史52%分位 估值适中 [2]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72.1% 市盈率23倍 处于发布以来53%估值分位数 [5] 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收益超102% 最新规模突破165亿元 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和"翻倍基" [2] - 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 集中布局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 生物制药与化学药权重占比高达92.5% [2] - 指数市盈率TTM为41.80倍 处于历史45.33%分位 估值具备较好性价比 [2]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141.4% 市盈率42倍 处于发布以来46%估值分位数 [5] 新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恒生消费ETF(159699)跟踪恒生消费指数 成分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50家港股消费龙头 [3] - 指数PE仅18.91倍 处于近5年24.14%分位 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3] - 与A股800消费指数侧重白酒不同 该指数更贴合Z世代消费潮流 个股分布均衡 单只个股权重上限10% [3]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31.6% 市盈率19倍 处于发布以来41%估值分位数 [5] 非银金融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1周获资金净买入 最新规模超127亿元 近1年收益率达92.58% [3] - 标的指数申万二级保险行业权重超过64.5% 覆盖中国平安、友邦保险等龙头险企 另有港股券商权重15.2%和港交所权重13.3% [3] - 当前指数PE约10倍 处于历史40%分位 估值优势显著 [3] - 近一年该指数上涨86.9% 市盈率10倍 处于发布以来41%估值分位数 [5] 行业配置策略 - 四只ETF分别覆盖科技、创新药、新消费及非银金融四大核心赛道 兼具规模流动性优势和高纯度特性 [4] - 随着"反内卷"政策深化及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港股科技与医药板块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尤为突出 [4] - 新消费与非银的业绩改善趋势亦有望延续 建议结合风险偏好把握细分领域机会 [4]
159509,提示溢价风险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12:20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8月5日港股创新药板块爆发,全市场涨幅前十的ETF中9只为港股创新药相关ETF [1][4]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收涨3.17%领涨全市场,恒生创新药ETF(520500)涨3.11%紧随其后 [4][5] - 银华基金指出创新药企成本下降、获批数量大增(上半年43个创新药获批,同比增59%),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量攀升推动行业增长 [5] ETF市场交易动态 - 短融ETF(511360)成交额达225.09亿元居首,8只ETF成交额破百亿元,包括银华日利ETF(511880)180.01亿元、上证公司债ETF(511070)169.05亿元 [2][9][10] - 科创债ETF持续吸金,上周科创债ETF易方达(551500)获41.39亿元净流入,香港证券ETF(513090)、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净流入均超30亿元 [11][12] 行业及市场展望 - 机构预计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业绩企稳向上,创新药ETF可分散个股风险并捕捉行业红利 [6] - 富国基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AI、军工、创新药)、政策倾斜领域(内需消费、新能源)及红利资产 [13] - 招商基金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因高成长性和技术壁垒或成资金重点方向,盈利修复驱动行情 [13] ETF产品动态 - 鹏华恒生指数ETF(159271)将于8月11日上市交易并开放申赎 [14] - 鹏华ESGETF(159717)因净值连续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面临终止风险 [14] - 纳指科技ETF(159509)溢价显著,景顺长城提示交易风险并可能采取停牌措施 [3][15] 其他市场表现 - 国联中证500ETF(515550)跌1.27%,科创芯片、云计算主题ETF跌幅居前 [7][8] - A股银行、通信、钢铁板块领涨,沪指站上3600点 [4]
港股估值持续修复 四大赛道ETF受机构关注
中证网· 2025-08-05 09:13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7月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 8%,恒生港股通涨幅达4 7% [1] - 港股市场迎来内资与外资共振式流入,资金面持续宽松 [1] - 港股相对A股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重点关注五大方向:互联网与AI龙头、港股创新药、资源与大宗商品、新消费、非银金融机构 [1] 行业投资方向 - 互联网与AI龙头估值仍较低,具备投资价值 [1] - 港股创新药预期反转持续发酵,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1][3] - 资源与大宗商品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1] - 新消费基本面持续强势,贴合Z世代消费潮流 [1][2] - 非银金融机构业绩持续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1][3] 相关ETF产品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覆盖小米、腾讯、中芯国际等30家科技企业,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超70%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今年以来收益超100%,规模突破160亿元,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布局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 [2] - 恒生消费ETF(159699)跟踪恒生消费指数,成分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50家港股消费龙头 [2]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达125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超40%,覆盖中国平安、友邦保险等龙头险企及港交所 [2]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修复与资金面宽松双重驱动 [3] - 反内卷政策深化及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科技与医药板块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