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权小星:“苦肉计”+“白猫黑猫论”,李在明当下的计策?
观察者网· 2025-09-26 00:0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权小星】 如果贸易谈判按美国要求落实,韩国可能再现1997年金融危机。 韩企究竟冤不冤? 美国佐治亚州发生的韩企员工被捕风波,不仅给韩美关系新增阴霾,也让众多在美韩企工作的韩国工程人员,陷入"自我怀疑"。 这既与韩美双方的产供应链结构有着密切关联,也很有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 事故本身的前因后果很简单,韩国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计划在美建厂,从韩国派来技术人员开展筹备工作,结果遭佐治亚州当地政治人物举报,美国执法部 门破天荒出动大批警力,将现场工作人员悉数逮捕,最终在韩国政府的外交交涉下达成协议,后被释放回国。 这是9月1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前,对路透社说的一段话。字里行间,对美国的"疑虑"几乎直白地传达出来。 早在7月韩美已口头达成贸易协议,但靴子始终没有落地。甚至9月初"节外生枝",美国移民与司法局突袭在美韩企,打击非法移民,带走500人。虽然该事 件最后以释放结束,但盟友谈判期间发生如此"匪夷所思"的事件,也让外界"大开眼界"。 所以,韩美关系到底怎么样?刚上任就在外交领域"上大分"的李在明,还应付得住吗? 表面上来看,此次逮捕的原因是技术人员未持有有效签证,美方 ...
聚合智能融合发展 成新能源产业壮大关键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9-17 22:42
本报记者 刘 钊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智能汽车、低空出行、具身机器人等产业已成为人工智 能应用的重要载体。由于感知、决策及控制等环节技术同源、底层相通,通过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 应用赋能低空出行和机器人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激活产业增长新动能 技术同源与产业链互通 构筑聚合智能发展基石 张永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与低空经济三大领域存在显著的"同源性":底 层技术均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支撑,形成了基于AI的终端产业链;供应链重合度超60%,部分企业测算已 达70%,智能汽车的电驱动、通信部件等上游环节,可直接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提供支持;应用场景 更呈现"天地一体"的融合趋势,催生出跨领域的融合终端及基础设施。 这一"同源性"在技术落地中得到充分印证。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团 队深耕双足机器人研究二十余年,其带领的清华火神队凭借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强化学习技术,夺得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V5足球赛冠军。"机器人踢足球看似是趣味场景,实则是验证具身智能的'标准 平台',涵盖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全链路技术,而这些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底 ...
车百会张永伟:从出口“新三样”到聚合智能“三大件”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11:51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核心观点 -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提出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作为聚合智能"三大件"正替代出口"新三样"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出海的新引擎 [1][2] 聚合智能产业特征 - 聚合思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标志性特征 体现为技术同源(均以人工智能为底层支撑)、产业链相通(智能汽车与具身机器人供应链重合度超60%)、应用领域融合三大核心共性 [2] - 智能汽车零部件全球产值2025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超500亿美元 预计"十五五"末全球产值翻番至2000多亿美元 中国市场接近或达到1000亿美元 [2] 共用产业链支撑作用 - 感知领域成本大幅下降:激光雷达价格从2019年10万元降至800元 线束单价从每线万余元降至4元 性能成倍增长 [3] - 计算领域高度通用:L2级智能汽车需300-400颗芯片(传统车仅5-10颗) 车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芯片在信号处理与智驾操控方向一致 VLA模型成跨领域技术焦点 [3] - 执行器件/电池/材料协同加速:汇川从单一供应商转型跨领域服务商 汽车热管理系统向机器人延伸 宁德时代/比亚迪通过合资将动力电池技术赋能低空与机器人产业 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于无人机减重 [3] 产业发展路径 - 制造优势构建:借鉴电动汽车零部件成本年均降幅超10%的经验 机器人领域有望五年内实现百万级售价向十万级跨越 [4] - 供应链拓展与交叉合作:特斯拉机器人70%供应链源自汽车体系 通过跨领域技术融合与渠道共享可将供应商验证周期从五年缩短 [4] - 国际化布局:打破"先国内后国际"传统模式 实现双市场同步布局 尤其在机器人等蓝海领域借助先发优势构建全球地位 [4] - 机制创新:统筹规划空地一体设施与算力平台 加速自动驾驶/低空经济标准法规适配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构建新质生产力管理体系 [5]
广东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11:30
公司上市动态 - 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2] - 公司2011年深交所上市 2022年瑞交所发行GDR募资约31亿元人民币 当前市值453亿元[4][9][10] - 此次港股IPO募资拟用于国际增长策略 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15] 业务发展概况 - 公司业务涵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三大板块 2024年总收入560.21亿元[11][13] - 消费电池为业绩支柱 2024年收入占比54.3%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34.3%居首 笔电/平板电池市占率21.6%全球第二[12][13]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提升至27%[13]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13] 资本运作与投资 - 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该公司累计融资超120亿元[17] - 通过直投出手89次 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17] - 作为LP出资多家机构 包括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18] 创始人背景与国际化布局 - 创始人王明旺兄弟1967年生于广东茂名 1997年创立欣旺达[3][5][7] - 2023年启动匈牙利首座欧洲电池工厂建设 投资近20亿元 同步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14] - 王明旺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4]
广东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10:27
公司上市动态 - 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 [4] - 公司2011年于深交所上市 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此次为第三次资本市场运作 [6][13] - 创始人王明旺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成为茂名首富 [6]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1997年由王明旺、王威兄弟创立 以消费电池起家 后切入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 [5] - 2008年正式布局动力电池 通过收购东莞锂威进入电芯环节 [12] - 客户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日产等新能源车企 [12]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 期内利润分别为7.63亿元、3.31亿元、5.34亿元 [16] - 消费电池业务占比逐年下降 从2022年61.4%降至2024年54.3% [16] - 动力电池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从24.3%提升至27% [16]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 [16] 市场地位 -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34.3%位居第一 笔记本及平板电池市占率21.6%位列第二 [15] - 2024年全球前十手机厂商均为公司客户 [16] - 2024年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 [16] 资本运作与投资 - 子公司欣旺达动力2023年启动分拆上市 累计融资超120亿元 [21][22] - 资方包括IDG、深创投、源码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及理想、蔚来、小鹏等产业资本 [22] - 公司直投出手89次 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 [23] - 作为LP出资尚势资本、大米创投、星航资本等机构 2024年6月出资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 [24] 国际化战略 - 2023年斥资近20亿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电池工厂 同步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 [17] - 港股IPO募资将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 [19]
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9-03 06:3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王明旺、王威两兄弟创立 以消费电池代工业务起家[3][6] - 早期通过低于市场30%价格与康佳集团合作 随后进入飞利浦、苹果、联想、OPPO等国际品牌供应链[6][7] - 2008年正式布局动力电池领域 后通过收购东莞锂威进入电芯核心环节[7] - 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2024年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3][7][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 期内利润分别为7.63亿元、3.31亿元、5.34亿元[10] - 消费类电池业务为业绩支柱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1.4%、59.6%、54.3%[10]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从24.3%提升至27%[11]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1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34.3%位居第一 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位列全球第二[10] - 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手机厂商均为其客户 并成功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10][11] - 动力电池客户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日产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7]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分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截至2023年6月累计融资超120亿元[14] - 通过直投89次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 主要聚焦电池与储能技术领域[14] - 作为LP出资星航资本、大米创投等机构 例如出资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14][15] - 海外扩张策略包括匈牙利电池工厂(投资近20亿元)以及越南锂威项目、泰国动力工厂[11] 创始人背景与财富 - 创始人王明旺1967年生于广东茂名普通家庭 17岁带几十元到深圳打工 后通过自学电子知识创业[5][6] - 1995年借助索尼电池厂火灾事件囤货生产赚取第一桶金[6] - 王明旺与蔡帝娥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成为茂名首富[3]
宁德时代,投产!
鑫椤锂电· 2025-09-03 02:49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江苏时代新能源灯塔工厂LY7项目于2024年12月签约后快速投产 创下宁德时代内部最快建设速度记录 [1] - LY8项目于2025年7月正式签约 计划2026年3月底建设完工 [1] - 宁德时代在溧阳布局江苏时代、江苏力泰、时代上汽、上汽时代等多个子公司 年产能占集团总产能近25% [1] 行业地位与产业布局 - 宁德时代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 同时是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1] - 溧阳生产基地已成为集团重要产能枢纽 配套项目包括全资与合资公司多种运营模式 [1]
正力新能陈继程:破解“内卷”更要“卷技术、卷价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0 06:12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正力新能于2025年8月18日在常熟总部召开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 [1] - 公司从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向航空电池领域拓展 航空电池技术要求更高且研发可反哺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1] - 航空电池整体研发制造使车规级电池受益 航空级安全边界识别可应用于车规级电池 两者安全原则相辅相成 [2]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传统动力电池 大幅减轻电池重量并提升电动飞行器续航能力 [2] - 通过材料体系和电芯设计优化 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输出 解决传统电池能量密度与功率性能难以兼得的难题 [2] - 航空电池涉及更先进材料且安全要求更高 电动飞机轻量化设计经验可助力其他高端制造领域升级 [1] 行业应用与协同效应 - 电动航空以运营性质为主 对充电速度要求极高 需避免飞机等待充电情况 [2] - 电动航空发展与低空经济崛起紧密相连 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的动力系统是低空经济落地核心前提 [2] - 电动飞机国产化经验可反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等行业 通过技术交叉融合带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1]
还没记住教训?特朗普开辟新战场,美国对华再加93.5%,事情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7-22 09:46
当地时间 7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决定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 93.5% 的反倾销税,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为之震动。 特朗普(资料图)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决定,这一税率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高达 160%。被征收对象为石墨纯度最低含量达碳重量 90% 的阳极级石墨材料,其 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以 2023 年进口量为基准,新关税法令将影响约 3.4 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彭博 NEF 数据表明,去年美国进口的 18 万吨石墨产品,约三分之二源自中国。这意味着,美国市场上依赖中国石墨的相关企业,将面临成本的急剧上升。 石墨作为动力电池阳极的核心成分,在当前电动汽车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能源署指出,在中期内,石墨仍是各类锂离子电池最主 流的阳极材料,硅基材料要到 2030 年才可能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此次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动汽车产业。咨询公司 CRU Group 的电池材料负责人分析,160% 的关税将使汽车动力电池每千瓦时平均增加 7 美元成本,这一成本的增加,足以侵蚀电池制造商一 到两个季度的利润。 特斯拉及其主要电池供应商日本松下等企业此前便竭力反对新关税。它们指出 ...
美国拟对中国石墨加征93.5%关税,叠加税率达160%
观察者网· 2025-07-20 05:48
关税政策 - 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反倾销税,叠加现有税率后实际税率高达160% [1] - 新关税适用于纯度最低为碳含量90%(按重量计)的阳极级石墨材料,该材料为动力电池关键材料 [1] - 按照2023年进口量计算,新关税将影响价值约3.4亿美元(约24.4亿元人民币)的进口产品 [3] 行业影响 - 2023年美国进口18万吨石墨产品,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国 [3] -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石墨在中期内仍是锂离子电池最主流阳极材料,硅基材料预计2030年才开始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1] - 160%的关税将使汽车动力电池每千瓦时平均增加7美元(约50.2元人民币)成本,侵蚀电池制造商一到两个季度利润 [3] 供应链与市场反应 - 石墨材料被IEA列为存在潜在供应风险的关键矿产之一 [3] - 美国自年初以来持续加大对中国关键矿物和电池技术出口管制,以减少对中国商品和技术的依赖 [3] - 提高进口阳极材料关税可能对特斯拉、松下等依赖该材料并在美国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公司造成重大打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