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26 04:17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中机电协〔2025〕4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重要精神,本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的组织作用,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具身智能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推动我国具身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 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引擎。经研究决定,拟成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现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一)具身智能战略价值与产业情况 2025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具身智能融 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使智能体能够在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与行动的闭环,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仅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国际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具 身智能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重要路径,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我国已涌现一批具身智 能领域创新企业,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场景应用持续拓展,多地出台政策持续加持。 (二)机电 ...
机器人:公司自产核心零部件能够满足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制造需求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09:49
核心零部件自产能力 - 公司自产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 可满足工业机器人产品生产制造需求 [1] - 具身智能产品如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的控制器、关节等核心零部件及底层控制系统均实现自主研发 [1] - 自主开发运动模组集高功率密度、高速度、旋转与直线模组混合应用于一体 适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1] 技术应用领域 - 运动模组技术可适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产品 [1]
联手上海集优等成立合资公司 力星股份切入机器人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32
合资公司设立 - 力星股份与上海集优等共同投资设立集优力星 注册资本10000万元 力星股份出资2000万元占比20% 上海集优出资5900万元占比59% 上海联合出资1000万元占比10% 上海皋幸出资1100万元占比11% [1] - 合资公司研发设在上海 工厂位于江苏如皋 [1] 业务聚焦领域 - 合资公司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自动化装备及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及衍生产品 [1] - 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 具身机器人产业 国际市场拓展 [2] - 计划2025年12月发布首款具身智能产品 2026年完成欧洲和北美市场扩张 2027年建立新能源汽车及陶瓷氮化硅产品链 [2] 战略目标与优势 - 依托各方海外渠道及品牌资源共同开拓欧洲 北美等重点国际市场 打造中国高端传动部件品牌 [1] - 上海集优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 长期专注于机械基础部件研发与生产 产品线涵盖轴承 紧固件 刀具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力星股份已进入全球八大轴承制造商全球采购体系 通过轴承巨头间接服务多家国际知名机器人厂商 [2] - 上海集优在欧洲拥有大量本地员工 力星股份在欧洲已建立扎实的滚动体销售渠道 双方具备极强协同优势 [2]
全球瞩目,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九月启幕!剑指国家级产业高地,重塑机器人创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6 12:00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 2025年被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爆发关键元年 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多任务执行和自适应能力发展[2] - 中国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核心主导力量 国产减速器、伺服电机、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突破技术壁垒[2] - 产业化规模化生态迅速成型 硬件制造、算法迭代与市场应用积累深厚[2] 武汉地区产业竞争力 - 武汉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研发机构 在机器视觉、运动控制、仿生结构与具身智能等领域技术积累深厚[2] - 光谷汇聚大量高新技术企业 覆盖具身智能、云计算与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2] - 省市政策引导企业拓展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和市场[2] 2025产业生态大会概况 - 大会于2025年9月下旬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由长江证券、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主办[4] - 采用专家论坛+产品展览模式 聚焦前沿技术、产业应用与生态建设[4] - 推动整机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与终端用户深度合作[4] 大会核心亮点 - 汇聚百余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和500余位院士专家 成立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并开展深度对话[5] - 推动重点项目签约形成千亿级资本闭环 开展企业分级投融资路演[5] - 首创楚才回家高端人才生态圈 联合高校共建课程体系并发布产业白皮书[5] 大会活动板块 - 主论坛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对接平台 开展行业专家圆桌对话[6] - 产品展汇聚六十余家企业年度新品 设置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及开发者生态四大主题展区[7] - 展示国内外最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提供前沿科技互动体验[7] 参与企业范围 - 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等多领域[13][15][16][17][18][19] - 包括优必选、宇树、傅利叶、逐际动力、乐聚、珞石、灵心巧手、天链、华威科、格蓝若等头部企业[5][17] - 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19]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6 10:17
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 具身智能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 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驱动力 [1] - 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 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 [1] - 机电一体化构成具身智能的物理基座 承担物理载体的骨骼与神经功能 具身智能赋予系统认知能力的大脑与感知核心 推动工业智能从自动化执行向自主化决策跃迁 [2] 协会基本情况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于1989年9月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发起成立 从事自动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国家4A级社会组织 [3] - 协会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央社会工作部 行业管理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3] - 具身智能分会将成为第一个中字头、国字号的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4] 分会宗旨与职能 - 发挥政府与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重点围绕促进技术研究、规范行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等主要工作任务 [6] - 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6] 会员征集范围 - 上游零部件软件企业:从事大脑、小脑、操作系统、软件算法、芯片、传感器、机器视觉、电子皮肤、灵巧手等领域企业 [7] - 中游本体与集成企业:从事整机研发、制造与集成应用相关企业 [8] - 下游终端用户企业:工业制造、智能仓储、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安防巡逻、物流零售、无人驾驶等领域用户 [8] - 科研院所与高校:设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自动化等专业的高等院校 [9] - 第三方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保险机构、专业媒体等机构 [10] 会员申请条件 - 具备中国独立法人资格 [11]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诚信经营 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新成立企业不受限制) [12] - 自愿加入协会 拥护协会章程 遵守有关规定 认同组织理念 履行会员义务 [13] 工作程序 - 需填写理事单位推荐表和会员单位登记表 提供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于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至秘书处 [14] - 协会秘书处及分会筹备组进行资格审查 完成会员单位登记审核 [15] - 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 成立细分工作组和专家组 [16] 行业数据参考 - 机器人行业75家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22] - 行业呈现传统巨头与AI新锐竞争格局 2024年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迎来机遇 [22]
官宣IPO后首发声 王兴兴:年轻人迎来创新最好时代
央广网· 2025-09-11 12:34
AI原生时代特征 - AI原生时代催生全新技术模式和组织 年轻人成为时代主角[1] - 大模型发展大幅降低年轻一代创新创业门槛[3] - 时代特征是快和新 传统经验失效 年轻人能更快拥抱新时代[3]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AI与机器人融合催生具身智能产业 使机器人拥有AGI能力[4] - 具身智能赛道存在高质量数据和模型算法难点[4] - 需要软硬一体化 硬件注重品控 软件需要快速迭代[4] - 行业处于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夜[4] - 当前机器人指令执行时间在分钟级 未来或实现24小时持续运作[4] 未来组织形态变革 - 少量人员可完成原先数十倍人力才能实现的工作[4] - AI时代小组织爆发力越来越强[4] 产品形态与知识传播 - AI时代将产生全新产品形态和应用[3] - 知识智慧将以完全不同的形式传播[3] 对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 需忘记过去经验 学习最新知识 全力拥抱新时代[5] - 重要的是减少噪音保持热情 明确自身相对于AI的优势领域[5] - 需有勇气破除旧认知框架 拥抱新形态并愿意学习挑战[5]
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看中国AI新生代力量
环球网· 2025-09-11 10:23
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创新创业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大家可以真正把AI当成全能型的工具, 去实现新创意"王兴兴说。吴翼也认为,AI原生时代的特征是快和新,之前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年轻 人能够以更快更新的方式拥抱新时代。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AI原生时代将催生全新的技术、模式和组织,作为AI时代的年轻人,无疑将 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已经涌现了一批年轻的90后青年科学家和AI创 业者,他们正走向中国乃至全球AI产业的浪潮之巅。 "年轻人总是有梦想,喜欢天马行空去创造。"9月11日,在外滩大会主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在回顾创业伊始时说道。他与同为90后的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 吴承霖、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助理教授吴翼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Hillbot 创始人苏昊展开了一场关于AI原生时代的 先锋对话。 吴翼认为,AI时代非常重要的是减少噪声,保持热情,想清楚自己在哪方面比AI更强。苏昊则强调, 未来能够有勇气破除旧的认知框架,去拥抱新形态,愿意学习和挑战的人会更有竞争力。 9月11日上午,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
浙商早知道-20250908
浙商证券· 2025-09-07 23:47
核心观点 - 新时达受益于海尔入主带来的业务转型和财务改善 工业机器人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具身智能产品有望年内落地[4][5] - 横河精密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领域具备优势 智能座舱和轻量化零部件业务有望快速增长[6][7] - 债券市场新老券利差已充分收敛 若利率继续下行可能进一步收敛[9] - A股市场处于慢牛途中 建议逢低增配并调整结构 关注金融、地产、基建等板块[10][11] - 科创板2025年中报显示盈利拐点显现 AI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12][13][14] 新时达公司研究 - 主业竞争力提升 工业机器人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加码半导体等高端工业机器人[4] - 海尔入主带来三重赋能:产品升维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盈利上修通过共享全球供应链和高效管理模式 具身智能借势海尔车家生态加速落地[4][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543/3798/4153百万元 增长率5.5%/7.2%/9.3% 归母净利润13/84/190百万元 增长率-/567.3%/127.6%[5] - 具身智能产品计划2025年9月推出焊接方案 年底前推出通用控制器 并计划推出整机[5] 横河精密公司研究 - 汽车智能化业务提供智能座舱零部件 包括齿轮、精密结构件、执行机构等 应用于智能座椅调节、智慧屏、HUD等领域[6] - 2025年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4296亿元 同比增长17% 中国市场规模1564亿元 同比增长21%[6] - 汽车轻量化业务产品包括钢塑一体仪表板横梁、全塑尾门、全塑引擎盖等 全塑尾门比传统钢制减重20%-30%[7] - 2027年底全球汽车尾门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027/1269/1531百万元 增长率37%/24%/21% 归母净利润64/102/146百万元 增长率68%/59%/43%[8] 债券市场研究 - 国债新老券利差已充分收敛 若利率迎来新一轮流畅下行 可能仍存进一步收敛空间[9] - 国债恢复征收增值税是主要驱动因素[9] A股策略观点 - 大盘短期双向波动未完全结束 仍有震荡整理需求 部分热门板块产生虹吸效应伴随波动风险[10] - 中线继续看好慢牛行情 目标瞄准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的0.618分位[10] - 建议逢低增配 调整结构为"加金融、减科技" 关注券商和银行(尤其低位小券商、小银行)、地产、中字头基建、社服等[10][11] - 市场存在三个问题:跌时放量涨时缩量 宽基指数分化未良性轮动 主要指数走势结构未完全修复[11] 科创板中报分析 - 2025年中报显示盈利拐点显现 供需持续向好 AI成为亮点[14] - 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科技行业归母净利增速居前 主要受益于AI产业快速发展 特别是上游算力环节景气加速释放[13] - 超预期表现集中在电子和医药行业 包括净利润断层和一致盈利预测上调[13]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上半年营收增长27%,蓝思科技双增领跑,低负债高现金流凸显经营质量-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8:16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整体表现 - 板块内88家上市公司中营收超100亿元的有7家 10-100亿元的有18家 10亿元以下的有63家 [1] - 营收同比增长企业70家占比79.5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49家占比55.68% [1] - 板块上半年总营收8199.2亿元同比增长27.12% 归母净利润297.29亿元同比增长25% [2]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8.69%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26.33% [2] - 板块总市值超千亿企业4家 蓝思科技以1659亿元市值居前 60日涨幅达51.78% [2][3] 蓝思科技财务与经营状况 - 上半年营收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归母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35.53%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3.25亿元板块排名第一 同比增长28.43% [8] - 资产负债率37.87%为营收前十企业中最低水平 [8]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增长 [7]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7]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 [7] - 智能头显与穿戴业务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 [7]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超128% [7] 资本市场与战略布局 - 7月9日登陆港交所实现A+H双平台 发行价18.8港元 截至9月5日股价26.7港元累计涨幅42.02% [4] - 深度参与智元机器人关节模组/DCU控制器/夹爪等核心部件生产组装 [10] - 投资浙江智鼎机器人和灵宝CASBOT等人形机器人企业 [1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29.15% 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12]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266件 覆盖加工工艺/设备开发/新型材料等领域 [12] - 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工艺实现突破 [11] - 与北美及Rokid等头部企业合作 覆盖AI眼镜全流程生产 [11] 行业前沿领域动态 - 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63.39亿元 2035年突破4000亿元 [10] - 优必选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项目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26.2万台同比增长73% [11]
布局未来看产业 财米油盐|具身智能,“吃”得好、更聪明
人民网· 2025-08-30 11:42
行业定义与重要性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演进的重要方向 需要高质量多模态场景化海量数据支撑 [2] - 通过遥操作和动作捕捉技术采集真实数据 质量高但成本高昂 [2] - 通过虚拟建模技术生成仿真数据 成本低但与真实数据存在差异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 [2]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份额约27% [2] 发展挑战 - 高质量多样化数据集缺乏成为能力突破的重要瓶颈 [2] - 数据采集与硬件成本高昂制约行业发展 [3] 解决方案与技术路径 - 创新数据采集与治理模式 降低采集成本并确保数据合规安全可用 [3] - 运用多模态技术融合机器人感知数据 生成模拟空间并寻找最佳决策点 [3] - 通过数据清洗标注技术提升数据质量 按营养需求搭配数据要素 [2] - 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建设三类高质量数据集:通识数据集、行业通识数据集、行业专识数据集 [3] 基础设施建设 - 截至6月底中国已建设超过3.5万个高质量数据集 [3] - 数据集总体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 [3] 政策支持与产业效应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支持发展数据标注和数据合成技术 [3] - 具身智能产业产生飞轮效应 在消耗数据的同时生成新数据形成数据价值富矿 [3] - 政策明确要求培育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3] 行业活动与关注度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具身智能作为核心热议话题 [1] - 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产品通过扭秧歌、跑马拉松等活动频繁引发公众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