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朝朝宝
icon
搜索文档
今天为何大跌?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31 13:28
播客内容要点 - 播客讨论了2022年以来保险规模快速增长的底层逻辑 [6] - 分析了2024年监管主导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的原因 [6] - 探讨了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考核机制改革对股市的利好影响 [6] - 讨论了1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后的投资方向选择 [6] - 分析了4月7日市场大跌时基金经理的应对策略 [6] - 强调了筛选固收+产品时资管公司考核制度的重要性 [6] - 提出了100万资金的配置建议 [6] - 探讨了基金投顾在资管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6] 市场行情分析 - 当日权益市场跌幅较大,超过80%个股下跌,全市场中位数跌幅1.45% [10] - 990只偏股ETF中仅有不到60只实现盈利 [10] - 外部因素主要与中美贸易谈判相关,美国与韩国达成15%关税协议 [12] - 美元指数在连续6个月下跌后7月反弹超3% [12] - 内部因素主要是反内卷交易降温,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板块领跌 [14] - 7月PMI数据显示除原材料价格外几乎所有分项环比下跌 [16] - 三大钢企联合声明反对投机炒作,暂停钼铁采购 [16] - 钼铁价格上涨35%可能导致特种钢成本倒挂 [17] 投资建议 - 建议保持地区分散配置以熨平周期波动 [20] - 建议保持均衡配置而非追逐热点,举例老铺黄金和布鲁克近期高位下跌35% [20] - 港股药X康德因配售消息下跌5.6%,配售价104-106块 [21] - 建议关注苹果等公司财报后再决定是否增加全球配置 [23] - 表韭全球产品单日限购额度已提升至3万/每日 [24] 产品信息 - 招行App首页推荐了相关播客内容 [1] - 7天闲钱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2.74%,赎回T+1到账 [2] - 纯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6.27%,近1年涨跌幅2.99%-3.59% [2]
低利率时代,红利资产才是「压舱石」
搜狐财经· 2025-07-09 11:10
核心观点 - 价值投资大师西格尔强调股利是投资者收益的关键因素,既是熊市保护器也是牛市加速器 [2] - 当前进入低利率时代,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无法满足年轻人"微赚"需求 [2] - 高股息红利资产成为低利率时代的"压舱石",部分红利类ETF可定期分红 [3] - 红利资产在全球市场长期跑赢大盘,在低利率环境下表现尤为突出 [4][6] - 中国低利率环境下,政策推动和资金流入促使红利资产崛起 [9] - 红利指数编制科学,以股息率为核心指标,定期调整成分股 [10][11] - 红利资产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过去10年多数时间跑赢大盘 [15][16] - 红利ETF成为普通投资者参与红利资产的便捷工具 [17] - 部分红利ETF规模快速增长,显示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的青睐 [18] 低利率环境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44% [2] - 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下滑至1.1%,朝朝宝1.32% [2] - 2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1.4%,5年期储蓄国债收益率1.7%,均低于2%的CPI目标 [2] - 中国已进入低利率阶段,无风险利率下行 [9] 红利资产表现 -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5.7%,中证红利价值指数6.4%,中证红利低波指数5.1%,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5.4% [12][13] - 标普500优质高红利指数过去20年年化回报约12%,领先标普500指数1.5% [4] - 2011-2019年低利率周期,标普500优质高红利指数年化回报达14.2% [4] - 中证红利指数过去10年有8次跑赢上证指数 [15] - 中证红利低波指数除2018年外,其余9年均为正收益 [15] - 2024年中证红利指数上涨18.8%,红利低波指数上涨24.8%,均跑赢上证指数的12.7% [16] 红利ETF - 红利价值ETF(56370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和红利低波动ETF(563020)可定期分红 [3][17] - 恒生红利低波ETF已在2月、5月分红,红利低波动ETF在3月、6月分红 [17] - 红利价值ETF将于7月16日发放现金红利 [17] - 截至7月8日,恒生红利低波ETF规模增长4.38倍,净增加20.32亿元 [18] - 红利低波动ETF规模增长1.25倍,净增加12.25亿元 [18] 指数编制 - 中证红利指数筛选连续分红且稳定的公司,选取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 [10] - 采用股息率加权,股息率越高权重越高 [11] - 每年根据股息率调整一次成分股,剔除排名靠后的公司 [11] - 其他红利指数如中证红利低波指数、中证红利价值指数等,在股息率基础上结合低波、估值等因子 [11]
招银理财,迎来新任总裁!
券商中国· 2025-06-11 15:37
"老招行人" 据了解,董方早年先后在深圳市赛格东方实业发展公司、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工作,2001年加入招商银行,直至 2023年8月调任招商基金。 券商中国记者今日(6月11日)获悉,招银理财当日内部会议宣布任命,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方将出任招银 理财总裁。此前,招银理财原总裁钟文岳已于5月下旬调任招商基金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董方曾在招商银行工作超过22年,直至2023年8月赴任招商基金。截至今年3月末,招银理财管 理规模约2.36万亿元,在理财公司中位列第一。 其间,他曾先后担任招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总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总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等 职,拥有丰富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及零售客群运营经验。 到任招商基金后,董方以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身份分管营销业务。而在他之前,该业务板块正是由钟文岳负 责,后者于2023年年中被任命为招银理财总裁。 银行理财子龙头迎来新任总裁! "招商系"人事调动 董方的履新也是近期"招商系"金融机构高层人事变动中的一环。 其中,5月19日,招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显示,公司总经理徐勇因个人原因离任,由招银理财总 裁钟文岳接任。 6月3日,招商证券公告称,经董事会 ...
低利率时代零售银行转型样本启示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07:53
存款利率下调 - 主要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招行、光大等自5月20日起下调存款利率 [2] - 五大国有银行活期及一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下调5-15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 [2] - 邮储银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65%、0.86%、0.98%、1.05%、1.25%、1.3% [2] - 招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65%、0.85%、0.95%、1.05%、1.25%、1.3% [2] - 光大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略高,分别为0.7%、0.95%、1.15%、1.2%、1.3%、1.35% [2] 招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 招行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达51.80%,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3] - 较高的活期存款占比降低了资金成本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 [3] - 依托强大的品牌效应、客户黏性及差异化服务能力,招行通过多元化产品体系和线上线下协同的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巩固存款业务竞争优势 [3] 招商银行一季度业绩 - 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以及ROA和ROE下滑 [3]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7.83亿元,同比增长10.45%,占营收总额的8.10% [6] - 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6.07亿元,同比下降16.60% [6] - 信用卡余额较年初下降了3.28% [7] - 不良率为0.9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逾期率为1.38%,关注率为1.36%,较年初分别提升了0.05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 [7] - 拨备覆盖率为410.03%,较年初下降了1.95个百分点 [7] - 新生成不良中60%来自于信用卡贷款、34%来自于其他零售贷款 [7] - 信用卡贷款和零售贷款(不包含信用卡)年化不良生成率分别为4.29%和1.75% [7]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 - 零售客户数达到2.12亿户,较年初增长0.95% [8] - 管理零售总资产达到15.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0% [8] - "掌上生活"APP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信用卡管理平台之一 [9] - 推出"朝朝宝"等创新产品 [9] 财富管理业务 - 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547.4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56% [11] - 私人银行客户176588户,较上年末增长4.43% [11] - 推出"私行服务"、"家族信托"等高端财富管理服务 [11] 行业环境 - 银行业面临息差持续缩窄的盈利压力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 [4] - 新兴金融业态持续分流传统银行存贷汇业务 [5] - 同业机构为争夺优质客户资源竞相推出优惠方案,进一步压缩银行利差空间 [5] - 2024年末18家全国性银行的平均ROE已从2019年的11.73%降至8.74% [10] - ROE超过10%的全国性银行数量从2019年的16家减少至2024年的4家 [10] - 招商银行2024年ROE为14.49%,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10]
人均月薪4.7万vs营收首降0.48%:招商银行12万亿资产“高薪困局”解析
新浪财经· 2025-03-31 08:19
文章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净利润微增、营收首现负增长等情况引发关注,反映出银行业转型阵痛进入深水区,招行面临高薪悖论、零售业务困境、战略摇摆等问题,需进行颠覆性创新,其困境是中国银行业转型缩影,行业需重新定义价值 [1][10][12] 高薪悖论:精英化生存的代价与边界 - 招行人均成本58.1万元,人力成本占营收比重2024年攀升至38.7%,较2020年增长6.3个百分点,陷入刚性成本吞噬利润陷阱 [3] - “精英模式”曾使理财经理人均管理资产12.6亿元等,但2024年零售业务营收首现负增长,暴露“精英依赖症”脆弱性 [3] - 居民风险偏好逆转、消费金融被重构、房贷不良率跳升,高投入人力资本难对冲周期波动,可能放大经营杠杆负面效应 [3] 零售王座坍塌:一场迟到的供给侧改革 - 招行过去十年零售业务复合增长率25%,2024年零售营收负增长4.8%,旧模式触及天花板 [3] - 财富管理代销基金规模缩水32%、私行客户AUM增速跌至个位数,需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信用卡流通卡量下降5.6%、分期收入减少12.4%,消费场景被重构,招行需深入消费场景 [4] - 个人住房贷款增量暴跌61%、不良率攀升,银行需寻找替代性资产如绿色金融、科创金融 [5] 战略摇摆:错失的五年与僵化的组织 - 2015 - 2020年零售狂飙掩盖创新短板,数字化深水区组织机制僵化暴露 [7] - 招行科技投入占比3.5%,低于平安银行、微众银行、宁波银行,在关键战场落后 [7] - 科层制与敏捷化矛盾,KPI考核束缚创新,可借鉴荷兰ING银行“敏捷部落”模式 [7] - 35岁以下员工占比降至41%,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形成对比,组织活力流失可怕 [7] 破局三策:从资源整合到范式革命 - 重新定义财富管理,借鉴瑞银集团“管家银行”模式,从销售到受托,重建客户信任 [8] - 打造产业数字金融生态,联合新能源龙头构建体系,开发跨境工具,成为产业合作伙伴 [9] - 启动组织基因重组,分拆金融科技子公司上市,推行“项目制”考核,提升90后高管比例 [10] 银行业的未来:价值重估与角色重生 - 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风险出清、科技颠覆压力,需重新定义存在价值 [10] - 未来赢家特征包括从赚取存贷利差转向提供风险管理等服务、组织形态向“平台 + 敏捷团队”进化、估值逻辑采用新指标 [11][12] - 招行需进行触及灵魂的改革,银行业价值重构或始于招行年报引发的争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