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搜索文档
江苏金融监管局以 “组合拳” 绘就金融民生画卷
江南时报· 2025-09-24 04:02
江南时报讯 从便利消费金融到深化金融保障,从打击非法中介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江苏 金融监管局以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服务 "组合拳",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精准润 泽千企万户,用扎实行动书写 "金融为民" 新篇章。 引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促发展 江苏金融监管局联合省财政厅推动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与 "以旧换新" 补贴等政策形成合力,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保险保障网络持续织密,2025年上半年,全 省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326.59亿元,赔付87.24亿元;"惠民保""长护险""大病保险"分别覆 盖1084.37万人、6049.57万人、6843.13万人,多层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各地创新实践多点开花:宿迁开展"宿鑫行动",推动银行 "上门送贷",走访市场主体2万户次,授信 293亿元,通过金融服务 "双专员"机制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盐城推出"红盐贷",专项服务128个红色 镇村,为315户企业及2.7万户个体工商户、农户提供授信97.5亿元。 筑安全堤坝 严打乱象护民生 江苏金融监管局牵头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 ...
江苏金融监管局打出民生服务组合拳 “苏式服务”润泽千企万户
中证网· 2025-09-23 12:27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江苏省金融监管局紧扣"金融为民"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服务下沉为 抓手,打出促消费、护安全、强保障、优体验的民生服务组合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苏 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赔付达87.24亿元,"惠民保"覆盖超千万人,养老社区运营床位突破4000张,金融 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年内新增超百个,系列举措彰显出金融服务的江苏温度。 引金融活水 持续补给促消费 江苏金融监管局发挥牵头作用,构建"网点+场景+线上"立体宣传网络,推动金融教育全域覆盖。溧水 金融监管支局组织银行保险机构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协作,精准普及金融知识;镇江金融监管分局联动 镇江市体育局,借助"苏超"等赛事平台,将金融知识融入赛事文化。同时,深入开展"风险提示送上 门"活动。编制"苏韵金融安全舆图",融合地域文化实现沉浸式教育宣传,通过电信IPTV等数字媒体, 扩大金融教育宣传覆盖面;组织辖内机构深入社区开展"百家社区 金融守护——风险提示送上门"行 动。常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八大领域"风险提示"海报,依托网络媒体、民警入户及机构走访 送达风险提示;无锡金融监管分局打造全国首个吴语金融宣传形象"福小宝""禧 ...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1:25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 - 政策实施后银行消费贷款申请量显著增长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70% [3] -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个人消费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4]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5]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服务供给、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7]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7] - 财政金融政策同向发力 包括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行业影响 - 政策直接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 惠及广大居民和经营主体 [1] - 银行普遍简化申请流程 农业银行系统可自动识别消费场景并实现财政贴息"无感"兑现 [2] - 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加快放款 及时跟进贴息返还和利息扣减工作 [5]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23:4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的三分之一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场景 [2] - 政策实施后银行消费贷款申请量显著增长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七成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4] - 政策旨在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4]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已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5]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7]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7]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 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社· 2025-09-16 08: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两项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落地 分别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通过1个百分点的贴息比例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激活消费和服务供给[1][2][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等) 贴息比例相当于当前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4] 消费端影响 - 政策显著刺激个人消费贷款需求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70%[3] -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在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个人消费贷款超230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3] - 贴息流程实现自动化 银行系统自动识别消费场景并直接扣减利息 提升用户体验(如案例中贷款20万元节省利息2000元)[2][3] 供给端影响 - 服务业经营主体通过贴息降低经营成本 案例显示建行福建省分行为300多户民宿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5]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业态和扩大优质供给 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如民宿升级改造案例中贷款36.5万元节省利息4000元)[4][5] - 建行等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并加快放款 确保贴息政策及时落地[5] 财政金融协同效应 - 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补贴等形成组合拳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如新能源汽车购买案例中叠加多项优惠减轻支出压力)[7] - 财政部披露1元贴息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强化财政与金融协同[7] - 2024年已推出多项促消费政策 包括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用于以旧换新)和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8]
财经聚焦丨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16 07:50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4] - 银行简化申请流程 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交易并直接扣减贴息 例如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6][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8]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8]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累计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9] 财政金融协同促消费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政策效应 [10]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10]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3000亿元)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推出19条金融促消费举措 [11]
今年前8个月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
央视新闻· 2025-09-13 01:16
贷款规模与增长 - 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69.1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2]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3]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6% 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对信贷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2] - 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资源配置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2] 贷款利率水平 - 8月新发放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1% 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3] - 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 利率下降减少企业和居民利息支出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3] 消费贷款与政策支持 - 8月暑期消费旺季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受内生增长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外生推动 [2] - 惠民生、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包括育儿补贴、消费贷款贴息及新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2]
“双贴息”促消费 政策“走心”消费者“动心”
消费日报网· 2025-09-11 04:15
在国家大力拉动消费的当下,"双贴息"促消费政策犹如一把精准的钥匙,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然而,要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快更 稳,关键在于解决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痛点问题。"双贴息"政策通过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和服 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成本,减轻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资金压力,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一 方面,消费者在面对心仪的商品和服务时,不再因资金短缺而犹豫不决,敢于大胆消费;另一方面,服 务业经营主体在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后,能够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 好的消费选择,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 扩内需、促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要让大家敢消费、愿消费,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刺激措施, 更需要精准、走心的政策来持续发力。此次"双贴息"政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 的需求和痛点,制定出符合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利益的政策,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动心,从而激发消费市场 的无限潜力,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开始实施。从日常餐饮到大件家电,从托 育、 ...
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财政金融加力提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1 00:44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双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贴息资金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利率的50%[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银行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2]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预计带动100亿元贴息资金撬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居民消费及服务业供给[2] -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贷款实施贴息 体现国家扩大消费的决心[3] - 政策采用财政金融协同模式而非直接补贴 更精准引导资金流向消费领域[3] 供需两端支持领域 - 供给端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八类服务领域 需求端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七大重点领域[4] - 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显著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4] - 政策针对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的挑战 支持服务业主体创新业态和扩大优质供给[5] 金融机构实施情况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 21家银行负责服务业贷款贴息[7] - 建设银行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不含信用卡业务[7] - 银行通过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政策落地 利用规模优势和规范管理快速惠及居民企业[7][8]
财政金融加力提振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0 22:30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近日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 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将撬动 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 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杠杆效应明显 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客户问答,确保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地惠及 广大消费者。邮储银行关于贴息标准的问答显示,按照《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要求,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 合同利率的5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其中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 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此次贴息政策突出特点是银行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两项政策提出,对 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行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比例。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 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这一比例力度适中,且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 10%,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