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 - 政策实施后银行消费贷款申请量显著增长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70% [3] -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个人消费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4]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5]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服务供给、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7]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7] - 财政金融政策同向发力 包括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行业影响 - 政策直接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 惠及广大居民和经营主体 [1] - 银行普遍简化申请流程 农业银行系统可自动识别消费场景并实现财政贴息"无感"兑现 [2] - 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加快放款 及时跟进贴息返还和利息扣减工作 [5]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7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