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纠纷调解

搜索文档
江苏金融监管局以 “组合拳” 绘就金融民生画卷
江南时报· 2025-09-24 04:02
江南时报讯 从便利消费金融到深化金融保障,从打击非法中介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江苏 金融监管局以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服务 "组合拳",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精准润 泽千企万户,用扎实行动书写 "金融为民" 新篇章。 引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促发展 江苏金融监管局联合省财政厅推动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与 "以旧换新" 补贴等政策形成合力,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保险保障网络持续织密,2025年上半年,全 省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326.59亿元,赔付87.24亿元;"惠民保""长护险""大病保险"分别覆 盖1084.37万人、6049.57万人、6843.13万人,多层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各地创新实践多点开花:宿迁开展"宿鑫行动",推动银行 "上门送贷",走访市场主体2万户次,授信 293亿元,通过金融服务 "双专员"机制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盐城推出"红盐贷",专项服务128个红色 镇村,为315户企业及2.7万户个体工商户、农户提供授信97.5亿元。 筑安全堤坝 严打乱象护民生 江苏金融监管局牵头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 ...
江苏金融监管局打出民生服务组合拳 “苏式服务”润泽千企万户
中证网· 2025-09-23 12:27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江苏省金融监管局紧扣"金融为民"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服务下沉为 抓手,打出促消费、护安全、强保障、优体验的民生服务组合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苏 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赔付达87.24亿元,"惠民保"覆盖超千万人,养老社区运营床位突破4000张,金融 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年内新增超百个,系列举措彰显出金融服务的江苏温度。 引金融活水 持续补给促消费 江苏金融监管局发挥牵头作用,构建"网点+场景+线上"立体宣传网络,推动金融教育全域覆盖。溧水 金融监管支局组织银行保险机构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协作,精准普及金融知识;镇江金融监管分局联动 镇江市体育局,借助"苏超"等赛事平台,将金融知识融入赛事文化。同时,深入开展"风险提示送上 门"活动。编制"苏韵金融安全舆图",融合地域文化实现沉浸式教育宣传,通过电信IPTV等数字媒体, 扩大金融教育宣传覆盖面;组织辖内机构深入社区开展"百家社区 金融守护——风险提示送上门"行 动。常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八大领域"风险提示"海报,依托网络媒体、民警入户及机构走访 送达风险提示;无锡金融监管分局打造全国首个吴语金融宣传形象"福小宝""禧 ...
持续补给促消费,江苏金融资源润泽千企万户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54
江苏金融监管局强化牵头统筹,持续完善"大消保"工作格局,牵头建立辖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强化部门协同与信息 共享。会同省公安厅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行动,聚焦不法贷款中介、非法代理维权等重点,加强刑事打击与行业监管的多元共治。通 过线索摸排、数据建模,提升精准打击力度,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数百条,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数十起。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江苏保险业打击非 法"代理退保"黑灰产典型案例汇编》,推动行业协同共治。 江苏金融监管局持续推进养老金融服务提升。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个人养老金保险保费收入13.66亿元,承保11.01万人;商业养老金业务累计开立账户 8.07万户,存量规模58.54亿元;全省建成养老社区7个,运营床位4090个。指导银行提升外籍来华人员金融服务。推动外资银行主动接入支付宝、微信、 银联云闪付等国内电子支付工具,为境外来华人员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实现人民币 I 类账户结算。鼓励银行开发双语购汇、小程序查询、线上预 约、批量办理等多项功能。引导银行在网点摆放多语种宣传资料,升级柜面证件读取机具功能,支持使用新、旧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
永不言难 马上就办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1
调解案例处理 -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调解中心通过跨机构协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保险退保纠纷 消费者因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定期寿险产生退保争议并于7月1日紧急申请调解 [1] - 调解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协调中国人寿调解工作室场地及设备资源 恒安标准人寿行业调解员主动参与 采用背靠背调解与面对面沟通相结合方式 [1][2] - 经过近3小时调解 双方就合同协议解除达成一致并现场签署协议 消费者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2] 行业培训与能力建设 -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于6月25日举办行业调解员培训 聚焦调解工作技巧和案例撰写规范 由资深专家授课 [2] - 培训覆盖90余名线下参训人员及1500余人次线上参训人员 内容涵盖法律原则运用 情绪把控及协议起草等专业领域 [2][3] - 行业协会推动多家保险机构完成消保中心 消保驿站及调解工作室的场地与机制建设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及纠纷化解能力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方向 - 江苏保险业保险合同纠纷及客户投诉呈现复杂化 多样化趋势 调解工作在多元解纷和维护行业稳定中作用显著 [2] - 行业协会表示将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持续完善协会与机构联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3]
智慧调解跑出“加速度”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核心观点 - 青岛市银行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通过专业高效、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 成功化解跨地区跨行业矛盾纠纷 提升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整体效能 [1][2] 调解机制建设 - 调解中心作为银行业保险业一站式金融纠纷专业调解组织 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接收案件21874件 调解案件8001件 涉及金额超8.5亿元 [2] - 深化多元协作机制建设 创新运用前端联动+多元调解+司法确认高效模式 2024年以来累计调解道交纠纷案件225件 涉及金额1757万元 [4] - 与法院探索数据信息交互共享机制 创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模式 累计快速办理诉前调解案件2901件 [4] 智慧调解体系 - 搭建智慧调解信息系统 实现金融纠纷调解云端化掌上化转型 支持消费者在线完成申请登记视频调解协议确认等全流程业务办理 [4] - 调解申请响应时效提升至24小时内 案件平均调解周期由30天缩短至13天 最快可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 [4] - 依托李沧区道交一站式平台 实现事故责任认定损失认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环节集中整合在一个平台办理 [3][4] 服务创新与下沉 - 创新推出关怀调解上门调解假日调解异地调解等便民举措 利用节假日开展调解168次 为异地消费者办理线上调解2025件 涉及金额7228.94万元 [6] - 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银发金融课堂及爱心捐赠活动 针对上班族推出假日调解服务 实现纠纷化解与工作生活两不误 [5][6] - 通过专题讲座知识手册发放短视频制作线上直播讲解等多种方式宣传 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5] 治理体系构建 - 建成一中心八站二室的市区县和社区三级金融纠纷调解网络 打通中心与各调解站互联互通功能 [7] - 分层分类构建多维度培训机制 采用现场+线上培训模式 邀请法官公证员及资深专家开展培训 全面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 [8] - 建立监管投诉督查与纠纷调解对接转化的联动工作机制 构建预防—调解—教育三位一体的金融纠纷综合治理体系 [8] 跨区域协作 - 依托线上云平台和县域调解员 实现县域纠纷调解服务全覆盖 深化与县域政法委司法信访等部门合作联动处置重大纠纷案件 [7] - 为甘肃云南广东等地的异地消费者办理线上调解 有效打破地域壁垒 构建跨区域纠纷化解新机制 [6]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11:00
代理维权产业现状 - 短视频平台投放费用每日超百万元用于揽客 [2] - 代理公司通过法律咨询视频吸引客户签订维权合同 成功退款后可获30%分成 [2] - 2022-2023年业务量激增6倍 从业人员月收入达2-3万元 [2] - 头部三家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 净利润突破2000万元 [3] - 2023年行业退款总额24.45亿元 其中30%-40%来自恶意代理维权 [3][6] - 代理维权公司数量2023年增至800家 银行保险领域人员大量转入 [3] 证券投顾行业影响 - 2022-2023年退款总额23.28亿/24.45亿 较2021年13.48亿增长80% [3] - 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 主要来自合同到期客户的全额退款要求 [6][7]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投诉量821起 较2022年88起大幅增长 [7] - 2023年全行业投诉超23000起 较2021年增长400% [8] - 2024年5月-2025年5月某机构异常退款3500万元 涉及2500名客户 [8] - 异常退款吞噬行业利润 2023年24.45亿退款中异常部分超9亿 行业利润仅17.62亿 [11] 运作模式与应对措施 - 代理公司通过反复投诉施压 利用监管部门考核指标提高成功率 [2][8] - 投顾机构为降低投诉量选择妥协 三个月暂停新增客户将损失超6000万 [8] - 机构制定差异化退款标准 不同监管平台对应不同退费比例 [9] - P2P催收人员与律所合作 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 获263万分成 [10] - 行业加强系统安全投入 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 [11] - 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整治代理维权乱象 推进金融纠纷调解 [11] 行业监管挑战 - 当前主要按"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 量刑力度低于银行保险领域 [12] - 代理公司使用他人注册 业务数据通过外网交易增加取证难度 [12] - 行业正研究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可行性以加强打击力度 [12] - 新型模式出现 网红通过线上引流将粉丝资料转交代理公司 [13] - 专家建议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 斩断黑灰产资金流与信息流 [14] 行业基础数据 - 现存60余家持牌证券投顾机构 [5]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54.4亿元 [5] - 行业起源于1996-2001年证监会发放的130张咨询牌照 [5]
党员调解+机制创新 金融调解工作站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19:09
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成效 -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自2023年9月启动调解工作分站以来,累计受理纠纷1196件,调解成功率88%,涉案金额达1.2亿元人民币 [1] - 已建立十大区域调解工作分站,形成党员调解员队伍主导的"上海模式",实现金融纠纷在家门口高效化解 [1] - 典型案例包括房贷逾期、保险条款争议、信托兑付等三类核心纠纷,通过创新机制平均15天内完成调解 [4][6][8] 组合贷款纠纷调解创新 - 首创"先行委托调解+司法确认+合并审理"机制,解决同一抵押物多起诉讼导致的程序冗余问题 [4] - 青浦分站成功调解首例组合贷纠纷(商业贷款80万元+公积金贷款35万元),借款人通过分期还款保住房产 [4][5] - 法院与调解分站联动将传统3个月诉讼周期压缩至15天,同步完成司法确认 [4][5] 保险产品纠纷调解案例 - 成功调解养老年金险与万能险配套争议,发现保险公司未书面提示单独投保要求,促成收益差额补偿 [6][7] - 豫园分站采用"党建+调解"模式,针对上百起保险积案组建核心小组攻坚,通过多轮调解达成方案 [7] - 重点化解2.5%保底利率条款差异引发的矛盾,平衡市场利率下行环境中的消费者预期 [6][7] 信托代销纠纷处置方案 - 黄浦分站处理300万元信托产品兑付危机,针对250万元本金逾期设计"帮扶金+兑付扣减"分层解决方案 [8][9] - 明确银行代销机构权责边界,结合合同条款解释市场化风险原则,同时提供纾困补助体现人文关怀 [9] - 调解过程兼顾法律合规性与时效性,使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免于奔波,实现家门口快速解纷 [8][9]
300万元金融纠纷当庭履行,西城法院“情理法融合”破调解僵局
新京报· 2025-06-25 06:54
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调解过程 - 案件涉及300余万元本息欠款,被告王某反复无常的态度和高昂的诉讼费分担难题使调解难度加大 [1] - 法官马小龙和调解员隗傲雪坚持调解原则,多次与双方沟通,从法律规定、诉讼风险和调解优势等方面分析利弊 [1] - 被告王某最初表示无力偿还,称"别人欠我的钱也没还,我拿什么还银行",调解陷入僵局 [1] 调解突破与最终解决 - 几周后被告王某主动联系调解员,表明凑够资金可一次性偿还欠款并签署和解协议 [2] - 在法官和调解员组织下,王某将300万元欠款全额支付给原告银行 [2] - 原告银行确认款项到账后申请撤诉,案件圆满解决 [2] 案件结果与影响 - 原告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向法院赠送锦旗,认可调解结果既保障了银行权益又考虑了被告还款能力 [2] - 该案通过调解方式实现双赢,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 [2]
调解金融纠纷维护市场秩序
经济日报· 2025-06-04 22:04
金融联调委成立背景与意义 - 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联调委)于5月23日成立,提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服务[1] - 该组织通过前端源头治理、中端定分止争、后端延伸服务三阶段机制化解金融领域矛盾,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1] - 南开大学教授田利辉指出其创新性包括24小时线上服务、"一刻钟"就近调解等普惠模式,并运用AI技术统一调解标准[1] 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的功能价值 - 清华大学田轩强调调解组织对消费者降低诉讼成本、对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对市场规范秩序的三重价值[2] - 调解组织可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并化解潜在风险,同时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市场形象[2] - 国家三部门4月联合发文提出3年目标:完善调解制度、组织专业化、渠道高效化,提升群众满意度[2] 金融联调委未来规划 - 下一步将建设专业高效调解机制,重点解决群众急难问题并提供全方位解纷服务[3] - 计划实现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的运营目标[3]
北京成立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提升金融纠纷化解质效
贝壳财经· 2025-05-25 13:16
金融联调委成立背景与定位 - 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联调委)于5月23日在京成立 [1] - 行业主管部门为北京金融监管局,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指导,定位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1] - 核心宗旨为公平、专业、高效、便民,通过前端治理、中端调解、后端服务化解金融纠纷 [1] 金融联调委运作机制与创新举措 - 首创六大特色措施:联合调解、线上调解、就近调解、AI助力调解、志愿者参与调解、法官指导调解 [1] - 具体创新包括24小时线上服务、"一刻钟"抵达调解点、示范案例数据库建设及法官参与机制 [1] - 北京市将其纳入"两区"集成式政策创新清单,作为"前瞻布局型"任务推进 [3] 金融联调委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标志着北京市"两区"建设在金融领域的重大进展,体现首创精神和首善标准 [3] - 未来将深化调解实践,目标包括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 [4] - 计划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解纷服务,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