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协同

搜索文档
新刊速读 | 首笔中国绿色主权债券: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性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29 13:12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云祉婷,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气候金融项目主管 2025年2月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以下简称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并于同 年4月在伦敦发行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这一举措既是绿色金融体系深化的阶段性成果,也是财政 金融协同发力的制度创新。如何评估其在全球绿色金融格局中的意义?能否成为绿色债券的国际定价基 准与国内市场标杆?这些问题不仅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也构成学术探讨的关键线索。 一、全球绿色主权债券的兴起与经验 自2016年波兰首笔绿色主权债券问世以来,主权政府逐步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重要发行主体。法 国、德国、英国等通过持续发行绿色主权债券,已形成覆盖短、中、长期的绿色收益率曲线。尤其是德 国"孪生债券"的设计,直接验证了绿色溢价(Greenium)的存在,表明资本市场愿意为可持续属性支付 额外成本。这一现象体现了投资者偏好与政策导向之间的互动,为绿色金融市场的定价提供了新依据, 也为增强绿色债券的流动性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绿色主权债券因其严格的监测、报告和认证要求,成为市场透明度与信息披露的标杆。法国设立 独立评估委员会,定期发布环境效益评估报告;德国、英国等亦要 ...
近600亿再贷款申报落地 财政金融协同 激活服务消费市场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10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进展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金额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 [1][2][3]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及养老产业信贷投放 [2] 消费贷款整体表现 - 截至7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达21.0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46亿元,同比增长5.34% [2]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较年初新增1642亿元 [3] - 前7个月新增贷款较去年全年新增额多630亿元 [3] 科技创新与设备更新再贷款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元,覆盖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 [3] - 上半年该工具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项目近100个,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3] 信贷产品与融资创新 - 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3][4] - 1-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九部门联合推出《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5] - 实施贷款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100亿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消费领域 [6] - 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机制,通过财政按比例补偿消费信贷不良贷款 [6][7] 政策实施效果与方向 - 金融政策从工具创新、信贷投放、政策协同多维度发力,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模式 [4][6] -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新业态 [6] - 央行将联合多部门确保政策实惠传导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 [7]
近600亿再贷款申报落地 财政金融协同激活服务消费市场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9-17 13:24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申报情况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金额近600亿元 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 贷款5700多笔 [1][2][3] - 人民银行5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重点支持住宿 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居民服务 旅游及养老产业信贷投放 [2] 消费贷款整体数据表现 - 截至7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 较年初新增346亿元 同比增长5.34% [2] - 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79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较年初新增1642亿元 [3] - 前7个月新增贷款较去年全年新增量多630亿元 [3] 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 - 2024年4月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后扩大规模至8000亿元 [3] - 上半年该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教育 旅游领域项目近100个 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3] - 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 [3] 信贷产品创新与融资渠道拓展 - 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领域 加强首贷 续贷 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3][4] - 1-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 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 [4] - 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存量 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并降低融资成本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举措 - 九部门联合印发政策 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 旅游 养老 托育 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5] -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 [5] - 对居民日常生活相关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5] - 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信贷风险 实施"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政策 [6] 政策实施效果预期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的双贴息政策中 100亿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万亿元贷款投向消费领域 [6] - 政策将刺激文旅 教育 医疗 养老等领域需求 同时推动企业服务品质提升和创新投入 [6] - 资金引导方向包括养老托育等民生短板领域及数字消费 文娱体育等新业态 [6] 跨部门政策协同推进 - 央行将联合商务部 发改委 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等部门共同抓好政策落实 [7] - 确保政策实惠传导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 [7]
近600亿再贷款申报落地,财政金融协同激活服务消费市场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9-17 13:19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进展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金额近600亿元 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 贷款5700多笔 [3][6] - 人民银行5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 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居民服务 旅游及养老产业信贷投放 [5] 消费贷款整体数据表现 - 截至7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 较年初新增346亿元 同比增长5.34% [5]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79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较年初新增1642亿元 前7个月新增额超去年全年630亿元 [6] 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扩展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2024年5000亿元扩大至2025年8000亿元 覆盖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 [6] - 上半年该工具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教育 旅游领域项目近100个 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6] 金融产品创新与融资渠道 - 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1-7月数据) 推动汽车 消费 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 [7] - 央行指导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领域 加强首贷 续贷 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6][7]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九部门联合推出《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 旅游 养老 托育 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9] - 实施贷款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100亿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消费领域 [10] - 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机制 财政按比例补偿消费信贷不良贷款 提升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10]
近600亿再贷款申报落地,财政金融协同激活服务消费市场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9-17 12:32
消费贷款余额与增长 - 截至7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 比年初新增346亿元 同比增长5.34% [1][2]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 前7个月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多630亿元 [3] 再贷款政策与申报情况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信贷投放 [2]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 贷款5700多笔 [1][2][3]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元 上半年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项目近100项 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3] 信贷产品与融资创新 - 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 加大对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3][4] - 1-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 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 有效盘活信贷存量并降低融资成本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九部门联合印发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5] - 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 政府按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100亿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消费领域 [6] - 推动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消费信贷风险 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6] 政策实施与效果预期 - 政策旨在激发文旅、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消费需求 同时助力企业提升服务品质和创新投入 [6] - 引导资金流向养老、托育等民生短板领域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新业态 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6] - 央行将联合多部门抓好政策落实 确保实惠传导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 [7]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1:25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 - 政策实施后银行消费贷款申请量显著增长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70% [3] -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个人消费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4]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5]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4]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服务供给、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7]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7] - 财政金融政策同向发力 包括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行业影响 - 政策直接激活消费"主引擎" 释放增长新动能 惠及广大居民和经营主体 [1] - 银行普遍简化申请流程 农业银行系统可自动识别消费场景并实现财政贴息"无感"兑现 [2] - 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加快放款 及时跟进贴息返还和利息扣减工作 [5]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6 23:4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的三分之一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场景 [2] - 政策实施后银行消费贷款申请量显著增长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七成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4] - 政策旨在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4]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已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5]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7]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7]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 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8]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社· 2025-09-16 08: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两项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落地 分别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通过1个百分点的贴息比例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激活消费和服务供给[1][2][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等) 贴息比例相当于当前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4] 消费端影响 - 政策显著刺激个人消费贷款需求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70%[3] - 农业银行济南分行在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个人消费贷款超230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3] - 贴息流程实现自动化 银行系统自动识别消费场景并直接扣减利息 提升用户体验(如案例中贷款20万元节省利息2000元)[2][3] 供给端影响 - 服务业经营主体通过贴息降低经营成本 案例显示建行福建省分行为300多户民宿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5]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业态和扩大优质供给 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如民宿升级改造案例中贷款36.5万元节省利息4000元)[4][5] - 建行等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并加快放款 确保贴息政策及时落地[5] 财政金融协同效应 - 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补贴等形成组合拳 产生1+1>2的政策效应(如新能源汽车购买案例中叠加多项优惠减轻支出压力)[7] - 财政部披露1元贴息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强化财政与金融协同[7] - 2024年已推出多项促消费政策 包括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3000亿元用于以旧换新)和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8]
财经聚焦丨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16 07:50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4] - 银行简化申请流程 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交易并直接扣减贴息 例如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6][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8]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8]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累计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9] 财政金融协同促消费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政策效应 [10]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10]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3000亿元)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推出19条金融促消费举措 [11]
权威解读丨财政金融齐发力,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8-22 08:29
政策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财政和金融协同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享受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额为30万元 [7]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银行、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1家民营银行 [7] - 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 招商、浙商、浦发、广发、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贴息公告 [9] 政策影响机制 - 财政资金通过杠杆效应帮助服务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并提升服务质量 [5] - 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5] - 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支持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 [5] 政策实施特点 - 贴息资金申请及审核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显著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 [7] - 银行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9] - 政策可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形成协同叠加效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