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

搜索文档
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晚报· 2025-09-27 06:41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网 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 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目前,北京已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 款,数量持续领跑全国。 张继红表示,展望"十五五" ...
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6 05:2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 网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首都之窗 李磊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实现"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 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
新京报· 2025-09-26 04:09
北京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布局建 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平台,29个已进入科研状 态,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等前沿领域建设10家 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 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人工智能 第一城"。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全栈政策体系,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 全球第一梯队;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款,数量持续领跑全国;2024年,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超过2400家,位列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全球首款液 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入轨,全球首颗卷式全柔性太阳翼卫星发射成功。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 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较2020年 ...
北京:预计超过5000000000000!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杨秀玲介绍,五年来,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 全部开学开诊,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 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 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 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 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产 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北京经济总量五年预计增加约1.4万亿 9月15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 ...
80%美国AI初创靠中国开源模型“吃饭”!a16z投资人震惊,全球开源榜前16名全被中国包揽
AI前线· 2025-08-30 05:33
中国开源AI模型在美国初创公司中的普及 - 美国80%的AI初创公司在融资路演时使用中国开源模型而非OpenAI或Anthropic等美国模型[2][4] - 全球范围内使用中国开源模型的初创公司比例可能接近100%[2][4] - 中国开源模型在智能测试中已超越美国类似的开放模型如Meta的模型且能力逼近最强大的专有模型[4] 中国开源AI模型在全球排行榜上的主导地位 - 全球开源大模型排行榜前16名全部来自中国包括DeepSeek、智谱、月之暗面(Kimi)和Qwen等团队[10][11] - 最好的非中国模型GPT-oss-120B仅排名第17位[11] - Design Arena评测平台通过真实用户偏好对战投票中国开源模型在用户体验维度全面压制海外竞争者[12] 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竞争态势 - 开源模型平均只比最尖端闭源模型落后9个月且在o1模型发布后开源社区仅用4个月就迎头赶上[13] - 行业正经历从开源转向闭源的趋势尽管舆论支持开源但实际生态逐渐收紧[8] - Meta最初开放Llama模型但战略调整后逐渐走向闭源与开源倡导方向背道而驰[5][9] 开源AI模型的商业价值和行业影响 - 开源AI与传统软件不同复现大模型需重建完整数据和训练流水线投入上亿甚至上十亿美元[9] - 历史上开源软件在市场价值中占比约20%而在AI领域比例高得多生态更加健康[9] - 中国模型比西方更具性价比初创公司基于现金流考虑优先选择开源模型[15] 行业专家观点和市场反应 - a16z合伙人Martin Casado认为中国在开源领域更具优势开源扩散是创业公司的必然选择[6][9][15] - 网友评论指出中国几乎一夜之间统治开源领域创业生态对中国依赖已非常深[16] - Casado呼吁业界正视开源重要性并推动自身开源努力而非封闭[9]
寒武纪封板,科创50ETF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6:01
算力芯片概念及人工智能政策 - 8月12日午后开盘算力芯片概念持续走强 寒武纪强势封板 带动科创50涨超2% [1] - 近期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台 7月28日上海推出10亿元专项补贴券直击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难的产业痛点 [1] - 7月31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深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我国在开源AI大模型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DeepSeek 阿里通义千问 智谱 豆包等大模型产品 [1] - 上述技术为"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1] 科创50指数及ETF概况 -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 持仓深度覆盖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环节 [1] - 科创50指数持仓电子行业63.74% 医药生物行业11.78% 合计75.52% 行业分布集中 [1] - 指数涉及半导体 医疗器械 软件开发 光伏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 硬科技含量高 [1] - 科创50指数仍在基点附近 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 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1]
量子位智库2025上半年AI核心成果及趋势报告
2025-08-05 03:19
**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 **1. 行业概述** - **AI行业核心逻辑**:技术范式推动模型能力增强,解锁更大应用空间,加速价值创造 [7] - **四大趋势方向**:应用趋势、模型趋势、技术趋势、行业趋势 [4] --- **2. 应用趋势** - **通用类Agent**: - 深度整合工具使用,完成复杂研究任务(如生成图文报告、视频素材)[9] - 交付内容深度提升(从简单文字到多文件编辑)[9] - **Computer Use Agent (CUA)**: - 基于视觉操作GUI,打破数据孤岛,但成本高、异步化难 [12] - **垂类Agent涌现**: - **旅行**:飞猪“问一问”支持多Agent协同(路线规划、票务查询)[13] - **设计/创作**:自然语言生成生产级海报/视频(如GPT-4o图像生成)[13][26] - **时尚**:自然语言生成穿搭方案 [13] - **AI编程**: - Cursor ARR突破5亿美元,演化阶段:代码补全→端到端交付 [15] - 验证成本高(人类反馈占90%工作量),需拆解为小问题解决 [48]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 标准化接口调用外部工具,但生态未成熟(仅支持20-30个调用)[16] --- **3. 模型趋势** - **推理能力提升**: - 思维链技术推动数学/代码能力进步(如AIME 25准确率+23%)[19] - 工具使用端到端训练(如o3模型,任务准确率+81%)[21] - **多模态融合**: - 视觉推理(如o3模型解决量子力学题目)[24] - 图像生成控制力增强(支持16个细节指令、多轮编辑)[26] - 视频生成整合原生配音(如Veo 3唇动同步)[27][28] - **小模型普及**: - 极致性价比(如Qwen3-0.6B、Gemma 3n仅需2GB RAM)[33] - **评估演化**: - 传统静态榜单饱和,转向实用性任务(如HealthBench医疗评估)[35] --- **4. 技术趋势** - **训练阶段重心**: - 预训练(基础能力)与后训练(激发能力)并重,强化学习算力需求超预训练 [39][41] - **强化学习**: - 算力消耗未来占比最高(如xAI集群扩展至100万卡规模)[56] -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 分布式处理提升效率(如Grok 4采用此架构)[43] - **在线学习**: - 从交互经验中学习,突破人类数据依赖(如Google Deepmind“经验时代”)[44] - **Transformer架构迭代**: - 优化注意力机制(如MiniMax-01支持400万token上下文)[45] - 混合架构涌现(如腾讯混元T1融合Mamba-Transformer)[46] --- **5. 行业趋势** - **头部玩家竞争**: - OpenAI领先优势缩小,谷歌Gemini 2.5 Pro、xAI Grok 4(科学/工程类SOTA)达第一梯队 [58] - 中美差距缩小:中国多模态(如Seedance视频生成)和代码能力(Qwen3-Coder)达SOTA [60][61] - **AI编程争夺战**: - 海外:OpenAI Codex、Anthropic Claude Code、谷歌Gemini Code [62] - 国内:通义灵码、字节Trae(对标Cursor)[63] - **创业公司分化**: - 技术驱动(如DeepSeek开源R1模型)vs. 商业化落地(如零一万物聚焦B端)[64] - **算力竞赛**: - xAI算力集群快速扩张(2025年达100万卡),强化学习算力需求+567% [56] --- **6. 其他关键数据** - **视频生成商业化**:字节可灵月收入1400万美元 [31] - **系统提示词**:Claude模型1.7万字提示词决定用户体验 [51] - **验证瓶颈**:AI编程中90%工作量来自代码验证 [48] --- **注**:所有数据与观点均引自原文标注的文档ID,未进行主观推断。
“没有AI味”的Flux.1新模型,现可以免费试用
量子位· 2025-08-05 01:40
模型发布与核心特点 - 全新AI生图模型FLUX.1 Krea [dev]发布,主打"没有AI感"的自然细节和真实感,避免过曝高光和过度饱和纹理[1][3][5] - 该模型为Krea 1的开源权重版本,训练目标是生成更真实、更多样化的图像[5] - 官方称其在人类偏好评估中超越以往开源文生图模型,与FLUX1.1 [Pro]等闭源方案表现相当[71] 技术性能测试 光学真实性 - 模型能理解物理光学规律,如为不锈钢管主动添加锈点特质增强真实感[15] - 但对波浪等动态元素理解较浅显,存在重复失真现象[21] 纹理连续与语义理解 - 微观结构连续性表现良好,如针织面料纹理过渡自然[27] - 难以准确理解特定术语如"斜纹针",且对植物类型识别能力有限[28][32] 透视与动态模糊 - 能处理多物体交错场景的空间关系,实现浅景深效果[38] - 对运动物体的时间维度模拟不足,模糊方向不符合物理规律[43][44] 物理规则遵循 - 能优先遵循基本物理规律(如保持树影存在)[47] - 面对明显反常识场景(如空中游动的鱼)会放弃物理规则[49] 功能应用与局限 - 支持风格选择和图像调整功能,但人物特征识别能力较弱[61][64] - 架构与FLUX.1 [dev]生态系统兼容,可作为下游应用定制的基础模型[73] - 免费试用存在额度限制,默认输出4张图可能消耗较多额度[74] 行业活动 - 8月7日将举办AI沙龙,聚集百度文心快码、智谱、Kimi等厂商探讨AI Coding发展[76]
万联晨会-20250804
万联证券· 2025-08-04 01:05
市场回顾 - 上周五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37%,深成指跌0.17%,创业板指跌0.24%,沪深两市成交额15981.54亿元 [2][7] - 申万行业方面,环保、传媒、轻工制造领涨,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钢铁领跌;概念板块中动物疫苗、DRG/DIP、BC电池涨幅居前 [2][7] - 港股恒生指数跌1.07%,恒生科技指数跌1.02%;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指跌1.23%,标普500跌1.6%,纳指跌2.24% [2][7] 重要新闻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7.3万人,创9个月最低,远低于预期的11万人,前两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失业率升至4.2%,显示劳动力市场"急速刹车" [3][8] - 欧佩克+同意9月增产54.8万桶/日,完全逆转2023年8国220万桶/日减产计划,含阿联酋额外配额 [3][8] 通信行业投资策略 - 2025年前7个月申万通信行业指数累计涨幅位列申万31个一级行业第三,估值较历史3年均值处于较高水平 [9] - 行业主线一:AI算力产业链,关注海内外云厂商及运营商算力资本开支增加、Tokens调用量激增(如谷歌、字节)、液冷服务器及光模块/铜连接技术演进 [10][11] - 行业主线二:空地一体化,低空经济领域关注eVTOL企业"四证集齐"商业化落地,卫星互联网领域关注"GW星座"组网及手机直连卫星技术进步 [12] 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从"开展"递进至"深入实施",推动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14][15]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通义千问等)技术迭代降低AI使用成本,政府及国资央企将通过开放场景引领技术落地 [15][16] - 建议关注AI终端产品、算力基础设施(智算中心、液冷服务器)及安全治理领域 [19] 机械设备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48万台,同比增37.9%,1-6月累计36.93万台,同比增35.6%,主要受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及半导体设备需求驱动 [20][21] - 同期服务机器人产量147.88万台,同比增18.3%,1-6月累计882.45万台,同比增25.5%,应用场景从家务延伸至医疗手术等复杂领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