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装备

搜索文档
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晚报· 2025-09-27 06:41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网 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 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目前,北京已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 款,数量持续领跑全国。 张继红表示,展望"十五五" ...
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6 05:2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 网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首都之窗 李磊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实现"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 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
上市企业市值800亿“硬科技”领跑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23:14
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概况 - 松山湖目前拥有上市企业7家,总市值超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 [2][3] - 上市后备企业57家,占东莞市15%,数量全市第一,其中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 [2][7] - 2023年12月两大科创企业天域半导体(半导体)、东阳光药业(制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2][6] 上市公司核心数据 - 生益科技为松山湖市值最高企业(超500亿元),2024年营收203 88亿元(同比+22 92%),净利润17 39亿元(同比+49 37%) [3] - 生益科技为全球第二大覆铜板生产商(市占率12%),上市后25年产能从200万平方米/年增至1 15亿平方米/年(增长100倍) [3][4] - 佳禾智能(2019年上市)为全球顶尖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2024年预计净利润5000万-6000万元 [5] 产业结构与科技实力 - 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与装备,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含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 [6] - 园区聚集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散裂中子源等国家级科研设施 [6] - 东阳光药业为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五年销量第一,天域半导体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 [6] 政策支持与金融生态 - 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红土基金(2015年)、国投新材料基金(2021年)、10亿级市天使母基金(2024年) [8] - 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覆盖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8] - 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落地,联合三大交易所定期走访企业对接资本需求 [8][9] 未来发展规划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目标构建高效金融生态圈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 [2][9] - 计划通过交易所联动机制持续推动优质创新企业上市,强化"科技金融"实践 [9]
多项数据位列第一,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如何再上一层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1:36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目标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2] - 松山湖将形成高效金融生态圈,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和资本市场服务质量 [4][18] - 园区采取系列措施助力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 [4] 松山湖上市公司概况 - 松山湖目前有上市企业7家,占东莞市境内上市企业12%,总市值超800亿元,位居全市首位 [5] - 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与装备行业,是松山湖主导产业 [5] - 生益科技市值最高超500亿元,2024年营收203.88亿元(+22.92%),净利润17.39亿元(+49.37%) [5][7] - 佳禾智能2024年预计归属净利润5000-6000万元,优利德年产能达1000万台以上 [8] 生益科技发展历程 - 生益科技是全球第二大覆铜板生产商,市场占有率12% [7] - 上市后产能从200万平方米/年(1997年)增长至1.15亿平方米/年(25年增长100多倍) [7] - 2021年拆分生益电子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首家A拆A上市企业 [7] 拟上市及后备企业情况 - 2023年12月,东阳光药业和天域半导体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3] - 天域半导体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国内碳化硅外延片市场份额38.8%,全球前三 [13] - 松山湖上市后备企业达57家,占东莞市15%,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13] - 弓叶科技5年实现三项"中国第一":首台AI垃圾分拣机器人、高速喷气式光选机、固废大数据库 [14] 产业体系与科技基础 - 松山湖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支柱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 园区汇聚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为终端总部、生益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 [10] - 拥有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 [10] 金融支持政策与措施 - 设立总规模5亿元红土基金(2015年),助力佳禾智能等企业上市 [17] - 成立国投新材料基金(2021年),投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项目 [17] - 设立10亿元松山湖天使基金(2021年)和10亿级市天使母基金(2024年) [17] - 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开通绿色通道,组织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培训 [17] - 联合三大交易所定期走访企业,普及上市政策,对接专业机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