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引擎驱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证券日报· 2025-09-28 16:04
日前,奇瑞汽车以91.45亿港元募资规模登陆港交所,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这是中国车企集体拥 抱资本市场的缩影。除奇瑞汽车外,岚图汽车已宣布将通过介绍方式登陆港交所,赛力斯H股上市申请 已获证监会备案,阿维塔也计划向港交所递表。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已成为车企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依托, 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融资效应方面,更在于对产业转型、全球化布局与行业生态的长远重塑。 笔者认为,近期车企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首要目的在于破解技术转型的资金困局。 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核心技术比拼的深水区,从固态电池研发到L4级自动驾驶落地,每项突破都需 持续性巨额投入。数据显示,头部车企年均研发投入已突破百亿元,而资本市场恰好能够提供稳定的资 金来源。赛力斯在港股IPO计划中明确将70%募资净额用于研发投入,比亚迪通过再融资持续加码刀片 电池与智能驾驶技术。这种"上市融资—技术突破—市场认可—再融资"的正向循环,已成为车企保持技 术领先的核心逻辑,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 完善公司治理与市场化运营机制,是车企寻求上市的另一重要诉求。 上市过程中的股权改 ...
奔驰斥资13.4亿元入股千里科技 持股3%成第五大股东
中证网· 2025-09-26 07:20
股权交易 - 力帆控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1.36亿股千里科技股份(占总股本3.00%)转让给奔驰数字技术 交易价格为9.87元/股 总对价约13.39亿元 [1] - 转让价格较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价25% 属于折价交易 [1] - 股份转让源于力帆控股与申万宏源证券、华创证券开展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未能按约定完成 质权人通过协议转让处置质押股份 所得款项用于偿还相关债务 [1] 股东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力帆控股持股比例降至10.68% 仍为第三大股东 奔驰数字技术以3%持股成为第五大股东 [2] - 奔驰数字技术承诺自股份过户登记之日起12个月内不减持所持股份 [2] 公司背景与战略合作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 2020年经吉利控股参与重整后完成转型 2025年2月正式更名并聚焦"AI+车"业务 目前吉利控股为其主要股东之一 [2] - 奔驰数字技术为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成立于2023年6月 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研发 [2] - 此次入股使得吉利与奔驰两大汽车集团实现间接合作 奔驰计划通过投资提升其在中国的软件实力 千里科技或有望为奔驰在华新车型提供智能驾驶技术支持 [2] 市场表现与交易进展 - 截至9月25日收盘 千里科技总市值已超过580亿元 [2] - 交易尚需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合规性确认 并完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股份过户手续 [2]
奇瑞汽车登陆港股,开盘涨超11%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08:28
作为中国汽车出口龙头企业,奇瑞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出口54.6万辆,目前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 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37.4%。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车型研发、先进技术攻关及海外市场拓展,其中35%投向新能源车型研发,25%投入智能驾驶 等技术领域,20%支撑全球化布局。 市场对奇瑞上市反应热烈,其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300倍认购,上市首日开盘价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最高涨幅超13%,市值突破1900 亿港元。招股书显示,2024年奇瑞营收达2698.97亿元,净利润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持续盈利的业绩为上市提 供了有力支撑。 9月25日,总部位于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号:9973.HK)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标志着这家从芜湖起步的车企历经21年筹备 终圆上市梦。此次上市以30.75港元/股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约合83.76亿元人民币),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
索菱股份、得润电子等领涨,智驾概念早盘多股涨停
巨潮资讯· 2025-09-15 03:17
智能驾驶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5日早盘智能驾驶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市场热情高涨[2] - 索菱股份(002766)涨停 涨幅10.06%至5.58元[2][3] - 山子高科(000981)涨停 涨幅10.11%至3.05元[2][3] - 得润电子(002055)涨停 涨幅10.00%至8.69元[2][3] - 浙江世宝(002703)涨停 涨幅10.02%至13.51元[2][3] - 豪恩汽电(301488)涨幅接近19%至187.55元[2][3] - 光峰科技(688007)涨7.65%至23.50元[3] - 华工科技(000988)涨6.75%至82.29元[3] - 慧翰股份(301600)涨6.70%至147.05元[3] - 路畅科技(002813)涨9.98%至26.77元[3] - 德赛西威(002920)涨6.48%至127.39元[3] - 万集科技(300552)涨6.13%至28.91元[3]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 - 智能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成为汽车行业重要发展趋势[3] - 技术涵盖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领域[3] - 在提升交通安全 提高交通效率 改善驾驶体验方面展现巨大潜力[4] - 从辅助驾驶功能普及到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落地[4]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多个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政策[4] - 政策包括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 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4] - 智能驾驶产业链涵盖传感器 芯片 软件算法 整车制造等多个领域[4] - 产业链不断完善为技术落地提供坚实基础[4]
地平线与哈啰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4:52
人民财讯9月11日电,9月11日,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地平线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 方将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和需求,共同打造极致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智能驾驶技术, 实现Robotaxi的商业成功。 ...
记者探访慕尼黑国际车展 116家中企闪亮登场
新华社· 2025-09-11 09: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影响力 - 116家中国整车和供应链企业集体亮相2025慕尼黑国际车展 涵盖动力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全生态领域 [2] - 小鹏、零跑、比亚迪、长安等中国品牌展台吸引大量观众排队试驾 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等供应链企业同步展示智能化与电动化体系优势 [2] - 中国品牌在德国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1至8月新车注册量超过3.5万辆且增长明显 [2] 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升级 - 欧洲车企新车型广泛采用中国电池与智能驾驶技术 宝马、奥迪等企业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发智驾方案 [2] - 行业进入"合资合作2.0时代" 研发成为合作新核心 中国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助力欧洲车企加速迭代并控制成本 [2]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显示70%受访企业计划加大在华投资 其中研发领域投资占比最高 [2] 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 跨国车企战略从"在中国 为中国"转向"在中国 为全球" 中欧汽车产业形成互补发展格局 [2] - 德国汽车专家公开表示汽车行业未来在中国 印证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2]
智能驾驶:奇点已至
2025-09-02 14:41
智能驾驶:奇点已至 20250902 摘要 智能驾驶商业化面临挑战,单纯收费模式受限,但作为新兴技术具备可 行性。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将成为车企竞争关键,无法实现者或被淘汰。 智能驾驶核心在于算法、算力和数据。车企聚焦算法,采用大模型如 VRA,华为和蔚来则选择世界模型。硬件上,大算力是算法迭代支撑, 需自研芯片适配模型,下一代智能驾驶需达 1,000TOPS 级别。 智能驾驶商业化方向包括智驾评权和 Robotaxi。智驾评权将从高端车 型下放至全民刚需,Robotaxi 方面,特斯拉预计 2026 年实现小批量运 营,小鹏亦有相关计划,市场空间巨大。 VRA 技术通过视频传感器收集信息,生成语言描述,输入大脑体系进行 决策。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采用蒸馏先行强化兜底和强化主导深流 跟随的方法实现 VRA。 车企在算力芯片方面仍以海外厂商为主,国内逐步推进自主研发,如华 为、小鹏图灵芯片等。理想自研芯片预计 2026 年上车,国内车企正布 局算力到算法的闭环能力。 中国政府支持智能驾驶发展,北京等地已实施 L3 级别自动驾驶相关法规。 国家层面将进一步定义和规范自动驾驶能力及试点区域。 智能驾驶商业化路径包括支 ...
理想“智驾元老”王佳佳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1:29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人事变动 - 理想汽车智驾团队量产负责人王佳佳近期提交离职申请 目前飞书架构显示其仍在职 [4] - 王佳佳是今年以来离职的第三个重要智驾负责人 此前夏中谱和贾鹏已离开 [4] - 王佳佳职级为21级 向智能驾驶负责人郎咸朋汇报 其领导的量产团队规模近250人 是智驾团队中第二大团队 [4] 王佳佳的职业背景及团队贡献 - 王佳佳在博世中国工作近8年 曾担任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组长和部门经理 是博世中国最年轻的研发总监 [5] - 2021年5月加入理想汽车 与贾鹏同为智驾团队元老 四年来带领团队攻克有图和无图等技术路线 [5] - 2024年5月理想进行大规模人员优化 王佳佳的量产研发团队是智驾团队中受影响最大的 [5] 行业环境与团队动态 - 智驾行业量产交付被视为"脏活、苦活" 但被认为是形成公司正向飞轮的重要环节 技术壁垒在于经验积累和工程体系建立 [5] - 理想、蔚来、小鹏的智驾团队均经历迭代 小鹏智驾团队在2023年8月吴新宙离开后有多名老将离职 蔚来也有多位技术骨干离职 [5] - 汽车行业智驾路线正在收敛 价格战驱动技术路线趋同 边际效应递减导致资源复用以摊薄成本 [6] - 王佳佳的离职被知情人士称为大环境下的个人选择 其希望从事更广阔的事情 [6]
沙龙报名 | 科创未来行:探索智驾时代中国汽车创新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8-08 14:39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汽车行业迎来由AI驱动的"智能化"二次跃迁 [1] - 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时代通过前瞻布局与创新应用不断打破行业边界 重塑产业生态格局 [3] - 智驾时代渐行渐近 中国汽车产业或将成为全球创新技术与产业资本的汇聚舞台 [3] 行业活动 - 第一财经将于2025年8月20日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举办"智行·聚变"主题沙龙 聚焦AI技术驱动的汽车产业革新 [3][4] - 活动由蔚来资本 璞跃中国 陆家嘴传媒联合主办 嘉定新城和汇正财经特别支持 [3] - 活动议程包含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 涵盖全球汽车工业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中国创新吸引全球资本等议题 [5][6] 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正深度渗透汽车产业链各环节 从制造端到应用端 推动智能驾驶发展 [1] - 法雷奥中国将分享人工智能在感知 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中的具体应用 [5] 产业生态 - 第一财经推出"1科创"生态服务平台 打造覆盖全周期与全链条的企业赋能体系 [3] - 活动将组织参观蔚来F2工厂 实地感受中国智造实力 [6] - 圆桌对话将探讨生态协同推动中国智驾高质量发展 以及创新引领下的全球汽车产业重心迁徙 [5][6] 参与机构 - 参与机构包括蔚来资本 璞跃中国 主线科技 赛恩领动 纽劢科技 小马智行 东软睿驰等企业 [5][6] - 演讲嘉宾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法雷奥中国 蔚来资本等机构 [5]
畅通新能源车产业跃迁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02
行业整体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产销再创历史新高 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1] - 自2015年以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蝉联全球首位 产业规模 技术能力 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 [1] - 产业正从政策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市场主导的支柱型产业 [1] 政策支持 - 财政部等部门启动百县千站万桩工程 明确新建充电设施可用率不低于99% [1] - 上海对共享充电桩补贴30% 对换电站补贴最高达40% [1] - 北京鼓励光储充一体化 V2G等新技术试点 并对全天候运营站点给予电价补贴 [1] 技术进步 - 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已实现 龙头企业推出兆瓦级快充方案 补能效率大幅提升 [1] - 换电模式进入标准化阶段 电池规格统一 网络加速扩容 [1]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与本征安全性 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范畴 [4] 市场挑战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8万元 降价比例达9.2% [2] - 部分车型未经说明缩短电池质保 损害消费者信任与品牌声誉 [2] - 一线城市充电桩饱和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20% 老旧小区私人充电桩安装率仅约35% [2] - 主流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 充电速度及低温性能上接近极限 续航焦虑依旧存在 [2] 企业创新举措 - 宁德时代推出电池银行服务 通过电池租赁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3] - 比亚迪和蔚来联合发布充电协议互认标准 力争年内实现全国50%的充电桩互联互通 [3] - 蔚来 小鹏等品牌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放城市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基础设施发展 - 车桩比接近1:1 但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 [2] - 县域补能体系建设存在土地权属复杂 配网容量不足 用户分布分散 设施利用率低等难题 [3] - 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能源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3]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拼价格 拼规模向拼技术 拼质量转变 研究建立行业秩序监测机制 [3] - 提升插混车型的多场景适应性 推动系统集成度提升 能效优化与制造成本下降 [4] - 健全道路测试和准入机制 推动高阶辅助驾驶与智能底盘融合发展 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