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贷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蹚过“灰暗时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36
零售业务表现与趋势 - 零售资产余额同比和环比跌幅放缓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 [2] - 零售金融资产占比28.2% 较去年末29.4%下降 个人贷款余额1.726万亿元 较去年末1.767万亿元下降2.3% [4] - 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环比降幅较一季度明显收窄 住房按揭贷款增长6.2% 信用卡 消费与经营性贷款分别同比下降9.2% 3.5%和0.9% [4] 业务结构调整 - 零售贷款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高成本向中风险中收益控成本转向 更倾向风险较低质量更优贷款类型 [4]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 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元降至100多亿元 信用卡余额由5000多亿元压降至3900多亿元 [6] - 建立千人规模自营销售队伍取代中介渠道 中风险中收益零售信贷产品市场规模数百亿元 目标每月投放50亿元至60亿元 两到三年内形成2000亿元至3000亿元安全垫资产 [7]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个人贷款不良率1.27% 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较一季度再优化5个基点 [6] - 零售金融业务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率从105.4%降至96.9% 零售不良生成额同比减少近100亿元 [6][7] - 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规模4.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0.4% 新增规模超千亿元 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及产品结构优化 理财 基金 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均实现正增长 [4][5] 营收与盈利能力 - 零售金融业务收入310.81亿元 占总营收44.8% 较去年同期50.7%下降5.9个百分点 [7] - 受净息差收窄与非息收入承压影响 短期内零售业务对营收和利润支撑仍显有限 [2] - 平均付息率1.79% 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基点 财务管理类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 银保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6% [8] 战略发展方向 - 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时期 处于爬坡阶段 前期改革为再次起飞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 未来推动零售业务更高质量发展 做优做强基石类贷款 推动中收益贷款稳步增长 提升盈利能力 [4] - 希望未来几年将零售业务息差维持高位 在股份制银行中跻身第二或第三 保持30至40个基点息差优势 对公业务将继续及时补位 [8]
平安银行如何度过“最难一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09:5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93.85亿元、归母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和3.9% [1] - 利润降幅小于营收主要因业务管理费支出同比下降9.4%及信用减值损失大幅下滑16.27% [1] - 净息差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80%,高于股份行1.56%的平均水平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1.99%,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近20%至121.39亿元 [8] - 归母净资产收益率下滑0.54个百分点至5.25%,每股收益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18% [8] 零售业务转型 - 零售业务利润贡献率从2019年超70%降至2024年不足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4% [2][7]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 [6] - 零售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信用卡不良率下降0.26个百分点至2.3% [5] - 正构建"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体系:消费与小微产品定价7%-8%,中小微企业利率约5% [7] - 中收益贷款日发放额超1亿元,当前市场规模超百亿 [7] 对公业务支撑 - 对公业务利润贡献率2023年63.6%、2024年79.7%、2025年上半年71% [13] - 对公利润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88.76%、2024年19.9%、2025年上半年-14.3% [13] - 对公不良率上涨0.13个百分点,与零售不良率下降形成反差 [15] - 对公存款和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5.4%和4.7%,客户数增长6.5%至90.91万户 [16] 战略调整与管理层变动 - 2023年起推行"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 [12] - 原深圳分行行长王军调任总行行长助理分管零售,重点调整资产结构并加大中收益贷款投放 [15] - 原平安信托董事长方蔚豪出任副行长分管对公,推动负债端压降高息负债并优化存款结构 [16] - 公司目标将净息差维持在股份行第二或第三位,保持30-40BP的息差优势 [19] 财富管理发展 - 财富管理被列为存贷款之外的第三大核心板块 [19] - 零售客户数增长0.9%至1.23亿户,私行客户数增长3.2%至10万户 [19] - 代理个人理财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6.3%),个人基金收入10.51亿元(增长4.7%) [19] - 保险代销收入贡献财富管理近30%手续费,同比增幅达46.1% [19] - 重点提升中低波动策略产品占比,并借助"跨境理财通"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业务 [21]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9:04
零售业务战略调整 - 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让位于中风险中收益产品 零售贷款余额阶段性下降系中风险产品补位过程中 [1] - 采用"效益优先 兼顾规模"策略 在行业零售业务普遍失速背景下聚焦结构优化 [3][4]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 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 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 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 [9] 零售贷款结构变化 - 个人贷款余额1.726万亿元 较去年末1.767万亿元下降2.3% 但二季度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5] - 贷款下降总量中信用卡应收账款占比超95% 基石类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201亿元 [6] - 住房按揭贷款由3260.98亿元增至3462.08亿元 不良率由0.47%降至0.28% [7] - 汽车金融贷款余额超290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6% 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超300亿元 同比增长38.4% [6][7] - 消费贷和经营贷合计占比28.8% 仍处股份行前列 信用卡不良率由2.56%降至2.3% [7] 中风险产品发展 - 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包含两类:个人信用产品定价7%-8% 中小微企业经营贷款定价5%左右 [9] - 中风险贷款市场规模已达100多亿 目标月投放50-60亿 计划两三年内形成2000-3000亿规模 [9] - 自营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已达1000余人规模 逐步替代中介渠道 [9] 资产质量改善 - 零售不良生成额较去年减少近100亿 风险滞后释放效应显现 [10] - 零售贷款不良率1.27% 较一季度优化5BP 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10] - 零售不良生成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下降18BP 较年初下降64BP [10] - 信用减值损失占比从105.4%同比降至96.9% 显示零售业务企稳 [10] 息差管理成效 - 净息差保持1.8% 高于股份行1.56%的平均水平 [11] - 营业费用192亿元同比下降9% 成本收入比保持较好水平 [12] - 零售付息率较去年全年下降27BP 拨备计提同比下降16% [12]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 银保收入同比增长46% [12] - 目标维持息差优势30-40BP 在股份制银行中争第二、第三位 [12]
深度 |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8-26 08:43
零售业务战略调整 - 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让位于中风险中收益产品 零售贷款余额阶段性下降反映中风险产品尚在补位过程中 [1] - 提出"效益优先、兼顾规模"新经营策略 在行业零售业务普遍失速背景下强调质量重于规模 [3][4]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 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 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 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 [8] 零售贷款结构变化 - 个人贷款余额1.726万亿元较去年末1.767万亿元下降2.3% 但二季度环比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5] - 贷款下降总量中95%来自信用卡应收账款 基石类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201亿元 持证抵押贷款占比64.3% [6] - 中收益产品日发放额超1亿元 汽车金融贷款余额超2900亿元增长0.6% 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超300亿元同比增长38.4% [6] 资产质量优化 - 零售不良生成额上半年较去年减少近100亿元 风险滞后释放效应显现 [9] - 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一季度优化5个BP 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10] - 零售不良生成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下降18个BP 较年初下降64个BP [10] 产品结构转型 - 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主要包括两类:定价7%-8%的个人信用消费及小微经营贷 以及定价5%左右的中小微企业主贷 [8] - 自营队伍建设达千余人规模 中风险中收益贷款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元 目标月投放50-60亿元 计划两三年内形成2000-3000亿元安全垫资产 [9] 息差管理成效 - 净息差保持1.8%高于股份行1.56%行业平均水平 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11] - 零售存款付息率较去年全年下降27个BP 营业费用192亿元同比下降9% [11]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 银保收入同比增长46% 有效缓解息差下行压力 [11]
深度 |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8:17
零售业务战略调整 - 首次提出"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零售改革方向 [2][3] - 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如信用卡、"新一贷")主动压降 信用卡余额从5000多亿降至3900多亿 "新一贷"余额从1500多亿降至100多亿 [8] - 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成为新增长点 目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 目标每月投放50-60亿 计划两三年内形成2000-3000亿规模 [9] 零售贷款结构变化 - 零售贷款总额下降但结构优化 个人贷款余额1.726万亿较去年末下降2.3% 但二季度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4] - 基石类贷款稳健增长 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201亿至3462.08亿 持证抵押贷款占比达64.3% [5] - 汽车金融表现亮眼 余额超2900亿较上年末增长0.6% 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超300亿同比增长38.4% [5] 资产质量改善 - 零售不良生成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下降18BP 较年初下降64BP [10] - 整体零售不良率优化 6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9] - 高风险业务基本出清 上半年零售不良生成额较去年减少近100亿 [9] 经营效率提升 - 净息差保持行业优势 上半年净息差1.8%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1.56% [11] - 负债成本有效控制 零售存款付息率较去年全年下降27BP [12] - 中收业务快速增长 财务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 银保收入同比增长46% [12] 成本管控成效 - 营业费用同比下降9%至192亿元 [12]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降低16% [12] - 成本收入比维持在较好水平 [12]
“最难的时候正在过去”!20万人围观,平安银行冀光恒,最新发声!感恩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02:41
核心观点 - 公司管理层认为最困难时期正在过去 部分指标呈现积极趋势 业绩有望筑底企稳 [1][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 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 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 [4] - 公司股价在业绩发布日大涨3.23%至12.45元/股 总市值2416亿元 领涨银行板块 [5] 战略方向 - 坚持"零售做强 对公做精 同业做专"战略方针 [8] - 零售业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卓越 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 [8] - 对公业务聚焦做精行业 做精客户 做精产品 [12] 零售业务进展 - 零售贷款不良情况出现较大拐点 风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10][11] - 自营渠道人员增至1100人 单产快速上升 [11] - 信用卡余额约3900亿元 较高峰时期降低1000亿元 [11] - 下一步将打造"买理财找平安 好理财平安造"品牌升级 [3][15] 对公业务发展 - 战略客户数量达239户 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12] - 战略客户资产余额约3500多亿元 实现双位数增长 [12] - 战略客户存款余额超5000亿元 同比增长超7% [12] - 聚焦六大行业和六大产品 除房地产外均保持良好增长 [12] 息差状况 - 当前息差为1.8% 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16] - 二季度行业平均息差为1.42% [16] - 公司目标将息差维持在股份制银行第二或第三位 [16] - 希望保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0-40个基点的竞争优势 [16] 财务规划 - 中期分红率18% 与去年持平 [17] - 努力保持相对稳定的分红比例 [4][17] - 目前没有外延资本补充计划 以内生积累为主 [18] 区域布局 - 在深圳拥有最大市场份额和最多资产 [19] - 将发挥总部优势为深圳及大湾区发展做贡献 [19] 运营数据 - 业绩发布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高峰期超20.5万人参与 [7] - 公司高管团队新增副行长方蔚豪和行长助理王军 [2]
拐点已至,平安银行零售走向何方?
新浪财经· 2025-08-26 00:23
核心观点 - 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零售业务风险出现拐点 个人贷款不良率下降12个基点至1.27% 高风险业务压降接近尾声[1][3][4][5] - 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导致短期收入下降 但风险控制成效显著 净息差1.8%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8][9] - 中期分红保持稳定 每10股派现2.36元 合计45.80亿元 分红比例达20.05%[10][11] 零售业务转型 - 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 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83%[3][4] - 自营渠道人员增至1100人 零售客户数达1.27亿户 较上年末增长0.9% 管理客户资产(AUM)4.21万亿元 增长0.4%[5] - 高风险个贷产品压降接近尾声 "新一贷"余额从峰值1500余亿降至100余亿 信用卡余额从5000余亿压降至3900余亿[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 同比下降10% 归母净利润248.7亿元 同比下降3.9%[7] - 利息净收入445.07亿元 同比下降9.3% 净息差1.8% 同比下降16个基点[7][8] - 发放贷款平均收益率4.03% 同比下降76个基点 其中企业贷款收益率3.14%下降56个基点 个人贷款收益率5.04%下降86个基点[8] 战略方向 - 坚持"零售做强 对公做精 同业做专"战略 对公业务聚焦"做精行业 做精客户 做精产品"[1][6] - 资产负债管理方面 资产端鼓励优质信贷投放 负债端聚焦低成本存款吸收 控制整体负债成本[9] - 提出"反内卷竞争"理念 强调构建公平市场环境的重要性[11] 股东回报 - 2025年中期分红比例保持20.05% 与去年一致 合计派发现金45.80亿元[10][11] - 2023年资本充足率改善后大幅提升分红 2024年分红水平达27% 略高于行业平均[10] - 未来分红将综合考虑资本水平 利润状况和市场期待 兼顾股东回报与资本需求平衡[11]
接手两年后 冀光恒定性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灰暗时期”已过
北京商报· 2025-08-25 14:4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 利息净收入445.07亿元同比下降9.3% 非利息净收入248.78亿元同比下降11.3% [3] - 归母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 较一季度降幅收窄 业务及管理费192.06亿元同比下降9% 信用减值损失194.50亿元同比下降16% [4] - 净息差1.80% 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反映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平衡难度加大 [3] 零售业务转型 - 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占比降至4% 较上年同期7%进一步下滑 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3% 抵押类贷款占比升至64.3% [7] - 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3170.87亿元同比增长5.6% 平均付息率1.92%同比下降37个基点 通过多场景联动促进活期存款沉淀 [7] - 信用卡流通户数降至4539.08万户 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降至9897.71亿元 延续压降态势 [7] 对公业务发展 - 企业存款余额236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 企业贷款余额16825.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 对公客户数90.9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5% [10] - 四大基础行业(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贷款新发放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9.6% 三大新兴行业(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贷款新发放1238.17亿元同比增长16.7% [10] - 企业贷款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主要受部分存量房地产业务风险增加影响 [10] 收入结构分析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7.39亿元同比下降2.0% 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64.08亿元同比下降0.1% 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1.22亿元同比下降28.7% [4] - 结算手续费与代理委托手续费实现正增长 理财管理费收入因去年同期老产品基数较高导致下降 [4] - 公司通过压降高息负债与保证金业务优化存款结构 活期存款占比稳步提升 [11] 战略调整方向 - 零售业务从追求高收益高风险模式转向系统化优化 重点调整渠道选择/客户经营/风控能力 [8] - 对公业务聚焦六大重点行业与六大核心产品 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并购金融等领域 [11] - 公司强调深化产品创新与客群结构优化 加强经济发达地区资源投入以提升资产收益率与非息收入占比 [5]
接手两年后,冀光恒定性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灰暗时期”已过
北京商报· 2025-08-25 14:4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 利息净收入445.07亿元同比下降9.3% 非利息净收入248.78亿元同比下降11.3% [3] - 归母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 较一季度降幅收窄 业务及管理费192.06亿元同比下降9% 信用减值损失194.50亿元同比下降16% [4][5] - 净息差1.80% 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反映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平衡难度加大 [3] 零售业务 - 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占比4% 较上年同期7%进一步下滑 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3% 抵押类贷款占个人贷款比例升至64.3% [8] - 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3170.87亿元同比增长5.6% 平均付息率1.92%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基点 [8] - 信用卡流通户数降至4539.08万户 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降至9897.71亿元 [9] 对公业务 - 企业存款余额23671.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 企业贷款余额16825.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 对公客户数90.9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5% [10] - 四大基础行业(基础设施 汽车生态 公用事业 地产)贷款新发放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9.6% 三大新兴行业(新制造 新能源 新生活)贷款新发放1238.17亿元同比增长16.7% [10] - 企业贷款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主要受部分存量房地产业务风险增加影响 [10] 战略调整 - 2023年起实施组织架构调整 公司金融模块合并六大行业事业部为战略客户部 零售金融模块撤销区域零售业务管理部以打通资源配置 [7] - 对公业务聚焦供应链金融 跨境金融 并购金融等六大核心产品 压降高息负债与保证金业务 优化存款结构 [11] - 零售业务从依赖规模扩张和高收益高风险模式转向优化渠道选择 客户经营和风控能力的系统化调整 [9]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零售贷款不良拐点已现 高风险资产压降成效显著
中国经营报· 2025-08-25 14: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 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 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 [2] - 零售贷款同比下降5.2% 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2.7个百分点 按揭贷款保持12.9%同比增长 [2] - 对公贷款一般企业贷款同比增长9.0% 票据贴现大幅压降20.4% [2] 业务结构转型 - 持续压降新一贷和信用卡等中高风险业务规模 信用卡余额较高峰时期压降超过1000亿元 [3] - 主动调整高风险资产 零售贷款不良出现明显拐点 不良生成额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2][3] - 不良贷款生成率1.64% 较去年全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3] 战略方向 - 推进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 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资产结构 [2] - 加快构建中风险中收益产品体系 加大基石类贷款和中收益贷款投放力度 [3] - 建立1100人自营获客队伍 从销售导向转向客户经营导向 [4] 风险管理 - 存量高风险资产压降接近尾声 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 [3] - 新增贷款质量保持良好 新发产品整体向好趋势明确 [2][3] - 探索差异化风险定价产品 开展客户分层与细分领域创新 [4] 未来展望 - 推动贷款业务量价险平衡发展 优化客群与资产结构 [4] - 巩固数字化与综合金融两大平台支撑能力 [4] - 中风险中收益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构建可持续零售增长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