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稳定器
icon
搜索文档
90后董事长向员工撒现金,900亿市值公司道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9:29
公司事件 - 公司董事长在内部团建活动中以个人薪金向员工派发现金红包 该行为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公司已发布公告致歉并检视内部管理规范[1] - 事件发生于2025年8月14日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产品公测当晚 属于小规模团队活动[1] 产品与业务 - 公司新无人机产品"影翎Antigravity"于2025年8月14日开启公测 计划2026年正式发售 目前未产生实际收入 预计不会对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 - 公司以全景技术为基点 设有消费级和专业级两条产品线 覆盖360度全景相机 运动相机 手机稳定器和视频会议相机[5] - 2017年切入运动相机市场 2018年成为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最大品牌 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达67.2% 销售额31.4亿元 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20.41亿元 36.36亿元和55.74亿元 净利分别为4.07亿元 8.3亿元和9.95亿元[7] - 2025年6月11日登陆科创板 首日股价涨超290% 收盘市值710亿元 8月15日股价20CM涨停报收224.42元/股 市值达900亿元 较上市时增加近200亿元[3] 公司背景 - 公司2015年成立 创始人刘靖康为1991年出生的90后企业家 系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3][5] - 2014年获得IDG资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后正式创业[7]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2021年公司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41% 超越日本理光(第二)和GoPro(21.5% 第三)[7]
90后董事长向员工撒现金,900亿市值公司道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9:12
公司事件 - 公司董事长刘靖康在内部活动中向员工撒钱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公司已发布公告致歉并承诺强化内部管理规范 [1] - 该事件发生在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产品公测当晚 董事长以个人薪金通过现金红包方式参与团队团建活动 [1] - 涉事无人机产品计划2026年发售 目前未产生实际收入 预计不会对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于今年6月11日登陆科创板 首日股价一度涨超290% 收盘市值达710亿元 [4] - 上市2个月后市值增加近200亿元 8月15日股价20CM涨停 报收224.42元/股 最新市值900亿元 [3][4] - 刘靖康成为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 [2][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立于2015年 以全景技术为基点发展智能影像业务 最早以VR及全景相机起家 [6] - 2017年切入运动相机市场 目前拥有消费级和专业级两条产品线 覆盖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产品 [6] - 2018年成为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最大品牌 2021年市场占有率达41% 2023年提升至67.2% [7] 财务数据 - 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销售额达31.4亿元 [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0.41亿元、36.36亿元、55.74亿元 [7]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8.3亿元、9.95亿元 [7]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刘靖康1991年出生 2010年进入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在校期间以技术创新闻名 [6] - 2014年大学毕业后获得IDG资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正式组建公司创业 [7] - 曾因通过电话按键音破译周鸿祎手机号码而被称为"技术帝" [6]
影石创新刘靖康:死磕技术深耕场景,打造智能影像领域的全球标杆
中国经营报· 2025-07-25 06:33
公司发展历程 - 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回忆创业艰难历程,曾面临资金链断裂与行业寒冬的双重危机 [2] - 2016年公司账面仅剩30万元,首款产品Nano全景相机良率低至35%,创始团队月薪仅1500元 [6] - 获得IDG投资后渡过危机,创始团队至今仍在公司,共同参与上市敲钟 [6] - 2024年6月11日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智能影像第一股" [7] 行业与市场洞察 - 智能消费设备已从单一功能发展为融合物联网、AI、机器人技术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3] - 影像设备不仅是工具,更是帮助用户记录生活、创造情感连接的载体 [3] - 中国硬科技厂商通过产品迭代和技术攻坚改写了行业规则,赢得全球话语权 [3] - 海外市场需求潜力大,UGC经济崛起为出海提供基础 [10] 产品与技术创新 - 产品线覆盖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视频会议相机等 [3] - 全景相机"一键记录全场"功能激活传统运动相机渗透率低的领域 [5] - "隐形自拍杆"功能创造新需求,解决画面清爽度痛点 [5]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8亿元,占营收比例13.16%,拥有境内外专利900项(发明专利189项) [11] 全球化战略 - 创立首日即选择出海战略,避开国内低价竞争红海 [10] - 采取高定价性价比策略,产品价格比大疆、GoPro贵20%-30% [10] - 针对不同地区定制差异化营销策略,实现精细化运营 [10] - 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硬件用户数百万 [3][10] 资本市场与政策 - 科创板上市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包容的盈利要求和融资平台 [7] - 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政策直接刺激高端市场需求,全景相机被纳入补贴范围 [8] - 地方专项资助和奖励加速企业技术突破,支持高精尖研发 [8] 未来规划 - 专注影像领域,持续探索智能影像边界 [11] - 目标在未来5-10年创造三个世界级先行者产品 [11]
影石创新(688775):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全景智能影像设备龙头,技术护航+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开源证券· 2025-06-27 09: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影石创新“买入”评级 [1][3][12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影石创新为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凭借深厚研发技术功底及龙头品牌优势,有望承接行业东风、稳固市场领先地位获得快速发展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01/16.62/23.04亿元,对应EPS为3.00/4.14/5.7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6.4/40.8/29.4倍 [3][116][121] 各部分总结 智能影像设备先行者,产品迭代驱动业绩增长 - 业务范围遍布国内外,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2015年成立,2016年推出第一代消费级全景相机Nano,2018年研发FlowState防抖科技,2022年初至今高频迭代产品,目前产品涵盖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摄像头和手机稳定器等;核心技术包括全景图像采集拼接等多项技术,大多转化为产品落地;产品主打消费级智能影像,迭代更新周期短 [13][14][15] - 创始人系公司实控人,核心管理层具备鲜明技术基因:创始人刘靖康及其一致行动人潘瑶间接持有公司29.89%股份,系实控人;核心管理层多数为90后,具备鲜明技术基因,为公司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17][21] - 财务分析:背靠先进技术及产品优势,产品迭代驱动营收快速增长:20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66.86%,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70%,1 - 6月预计同比增长32.38% - 57.10%;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为营收支柱,国内与国外、线上与线下渠道齐头并进;公司整体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均值,线上毛利率高于线下;费用管控能力稳步提升,归母净利率显著改善,存货管理和客户回款能力良好,运营能力健康,现金流充裕 [25][28][33][40][48][52] 从行业看影石:全景+运动融合实现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 全景相机:全景智能化技术为下游逐渐赋能,“全景+运动”瞄准定位差异化: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达50.3亿元,2017 - 2023年CAGR为12.3%,2027年有望攀升至78.5亿元;海外市场为主,中国市场增长迅猛;行业集中度高,影石创新销售额占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的67.2%;全景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基于VR融合应用场景有望扩大;影石创新以“全景+运动”融合为差异化定位,开创“全景运动相机”新品类,智能化算法构建技术护城河 [61][62][64][70][71] - 运动相机:新品牌凭借创新实力抢占市场,小型化革命重构用户创作场景:运动相机区别于普通相机,适用于多种场景;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7 - 2023年CAGR为14.5%,北美为主要市场;行业新晋品牌加速渗透;影石创新产品性能领先竞品,开创“先拍摄后取景”模式,GO系列以“拇指形态”设计重新定义运动相机便携性边界,推动在非专业用户市场快速扩张 [75][79][82][92][95] 从研发、营销看影石:高研发投入构筑专利壁垒,线下+线上营销增强品牌粘性 - 研发端:高学历研发人员注入技术基因,高研发投入构筑专利壁垒:截至2024年12月,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1367人,占比57.68%;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亿元,年均研发费用率保持12%以上;已获境内外授权专利900项,覆盖核心技术领域,构筑专利壁垒 [96][98] - 营销端:专注线下消费者认知教育,官媒及KOL带动普通用户增大品牌曝光率:公司以线下渠道起家,通过线下体验强化用户对全景拍摄技术的认知教育;线上采取“两步走”策略,通过官媒及KOL产出PGC,借助普通用户产出UGC;积极推进技术合作与IP联名,实现品牌升维 [103][105][110] 盈利预测 - 关键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1.66/108.04/144.23亿元,同比增长46.50%/32.30%/33.50%;归母净利润为12.01/16.62/23.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8%/38.34%/38.60% [116] - 相对估值:选取极米科技、萤石网络、安克创新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29.3倍,考虑影石创新为稀缺标的且业务成长性高,具备一定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