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

搜索文档
创新药与北交所主题基金领跑,2025年上半年公募全线飘红
观察者网· 2025-09-12 06:20
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超1.26万只基金中87%实现正收益,仅约1600只收益为负或持平 [1] - 44只基金收益率突破50%,呈现收益率越高、数量越少的金字塔分布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6.48%回报夺冠,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2.45%居亚军 [1][2] 主题基金领先优势 - TOP10榜单中创新药主题基金占据七席,北交所主题基金占据两席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强势回归源于人口老龄化需求、政策回暖及估值修复 [3] - 北证50指数2025年及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67.71%和30.64% [3] 非主题基金表现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以68.29%回报位列第七,通过配置消费品、黄金等高景气行业 [3] 基金公司经营业绩 - 易方达基金以58.96亿元营收和18.77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 [5] - 广发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43.54%,增速最为突出 [5] -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降幅超过30%,主因产品结构失衡及销售成本高企 [5] 行业政策与转型 - 公募费率改革深化,新规旨在降低投资者成本并强化权益基金发展导向 [5] - 行业加速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关注投资者获得感提升 [6]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基金市场迎来一股“热旋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01:00
基金发行热度显著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34只产品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1][2] 爆款产品案例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远超50亿元募集上限[2] - 实际确认比例56.67% 有效认购户数达3.84万户[2]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2] 三季度发行市场活跃度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选择提前结募 超过完整二季度数量[3] - 81只基金在10天内完成认购 较二季度63只显著提升[3] 存量基金限购现象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申购[4]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1][4]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1][5]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1][5] - 权益基金销售整体回暖 受益于市场表现和信心恢复[3] 市场情绪分析 - 乐观情绪随市场上行蔓延 但未达过热水平[5]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创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5] - 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支撑市场信心[1][5] 机构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1][5] - 另有声音建议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6] - 市场新增主力资金为绝对收益机构 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基础[6]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绝对主线 包括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7]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7] - 其他主题性板块今年以来鲜有表现机会[7]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34
基金市场热度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2][4]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5]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2][5] 新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确认比例56.67%[5]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5]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6]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6]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6]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6] - 多只翻倍收益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7]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2][9]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2][9]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市场新增主力资金[10] 市场情绪分析 - 投资者兴趣度显著提升 但情绪尚未达到过热水平[9] - 个人投资者未创造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9]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微观结构风险有所积累[10]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构成绝对主线 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表现突出[12]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12]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12]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体系的基础[10] - 建议维持低估高质的结构切换 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0] - 三季度向上拐点可能引发风格向顺周期资产倾斜[10] - 回调释放交易过度拥挤压力 利于后续市场行稳致远[11]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1: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基金公司 “中考”成绩揭秘!盈利排名洗牌,广发、工银势头强劲
新浪财经· 2025-09-01 07:4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取得投资收益6361.72亿元 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收益合计超3300亿元 [1] - 所有类型基金包括债券型、货币型、QDII、商品型及FOF均实现正收益 [1]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4.3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75% [6] 头部基金公司盈利格局 - 5家头部基金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 [2] - 广发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3.54% 营收增速达22.17% [3] - 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9.64% 盈利增速排名第二 [3] 头部公司产品表现 - 广发基金非货规模环比增长超8% 旗下产品95%(774只/817只)实现正收益 [3]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上半年收益率68.29% 多只创新药类产品贡献显著收益 [3] - 工银瑞信凭借主动管理产品如工银健康产业A/C、工银医药健康A/C实现优异收益 [4] 中小型基金公司突围 - 永赢基金净利润1.82亿元 同比增长80.2% 非货管理规模跻身行业前20 [4] - 永赢科技智选A/C收益率超175% 医药创新智选A/C收益率超112% [4][5] - 中邮创业基金净利润2725.68万元 同比增长106.3% 财通基金净利润9172.55万元同比增长80% [5] 行业发展趋势 - 居民财富持续向公募基金产品倾斜 指数化投资前景广阔 [7] - 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行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 [7] - 财通基金总管理规模1048.19亿元 定增中标总额40.84亿元 FOF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倍 [6]
历史罕见!最牛涨超175%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00:44
市场整体表现 - 前8月A股市场大幅走强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 其中北证50指数涨幅达51.49% 科创创业50指数涨32.25% 科创50指数涨28.00% 创业板指涨24.13% 中证2000指数涨幅超30% 仅红利指数小幅下跌[2][4] - 8月份市场强势反弹 沪指突破3800点关口 创10年新高[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前8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23.83% 其中98.19%的基金实现正收益[6][7][10]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28.38%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28.79% 均显著超越主流指数表现[8][9] - 共有603只主动权益基金涨幅超50% 其中21只实现翻倍 最牛基金永赢科技智选A涨幅达175.68%[11][13][16] - 业绩领先基金主要集中在科技 医药和北交所板块 包括中航机遇领航A涨125.68%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涨120.29%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119.98%[14][20] 指数型基金表现 - 创新药主题指数基金表现突出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4.22%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2.24%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83%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44%[23][24][25] - 稀土和人工智能主题ETF同样表现优异 易方达中证稀土产业ETF涨77.46% 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83.81% 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79.11%[24][25] 结构性投资机会 - 北交所 创新药 人形机器人 AI 半导体和科创领域出现显著结构性机会[12] - 永赢科技智选A重点布局全球云计算产业 关注前沿模型发布和新兴应用发展[16][17] - QDII基金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涨幅达133.56% 重仓创新药个股[20]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认为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回稳向好 创新药 AI 机器人 卫星等行业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5] - 摩根资产管理指出资金正从美元资产向非美元资产 从债券市场向权益市场进行再平衡[26] - 鹏华基金表示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 若企业盈利出现积极变化 可能出现业绩和估值双击行情[26]
沪指新高!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07:57
公司业绩表现 - 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其中52只产品涨幅超50%,20只产品涨超70%,6只产品实现业绩翻倍 [1] - 主动权益类产品中,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和广发成长启航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147.19%、121.24%和112.73% [2] - 被动工具型产品中,广发北证50成份A、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及其联接A近一年回报分别达123.87%、118.71%和104.58% [6] 主动管理能力 - 主动管理类产品在绩优产品中占比过半,覆盖医药、北交所等主题及全市场选股基金 [2]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和广发成长启航A在全市场1832只偏股型基金中分别排名第2和第7 [3] - 公司通过多元风格管理框架覆盖深度价值、均衡价值、均衡成长、积极成长等投资风格及制造、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主题 [4] 被动工具布局 - 广发基金自2008年布局指数型基金,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跨境等类型,涉及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等多资产类别 [5] - 旗下多只指数产品近一年回报超70%,包括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76.27%)、广发中证2000ETF(74.81%)等 [6][7] - 公司为业内"指数千亿俱乐部"成员,产品线布局齐全,服务于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5] 产品体系与战略 - 公司构建多资产、多策略、多市场产品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控管理和客户盈利体验 [7] - 主动管理业务深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投研体系建设,工具型投资紧跟国家战略完善产品线 [7] - 未来以"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优质盈利体验"为目标,精进产品竞争力 [8]
沪指新高!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07:53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持续走强,上证指数连续刷新年内新高 [2] - 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其中52只超50%,20只超70%,6只翻倍基 [2] - 绩优产品覆盖偏股混合、灵活配置、QDII股票、被动指数等多种类型,体现"主动+被动"双轮驱动和"境内+境外"多市场覆盖能力 [2] 主动管理能力 - 主动管理类产品占131只绩优基金的半壁江山,涵盖医药、北交所主题基金及全市场选股基金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广发成长启航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147.19%、121.24%、112.73% [4] - 另有8只主动权益产品同期业绩超70%,包括广发价值领航一年持有A、广发量化多因子等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和广发成长启航A在全市场1832只偏股型基金中分别排名第2、第7 [5] - 公司实行多元风格管理框架,覆盖深度价值、均衡成长等投资风格及制造、医药等行业主题 [5] 被动工具布局 - 被动工具定位为"高效捕捉市场Beta"的资产配置载体,覆盖宽基、行业、主题、跨境等细分类型 [7] - 指数产品线涵盖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等多资产类别,布局业内领先 [7][8] - 广发北证50成份A近一年回报123.87%,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及联接A回报118.71%、104.58% [8] - 另有7只被动产品近一年回报超70%,包括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76.27%)、广发中证2000ETF(74.81%)等 [9] 战略发展 - 公司成立22年来构建多资产、多策略、多市场产品体系,近年强化产品品控与客户盈利体验 [9] - 主动管理业务深化平台型、团队制投研体系,工具型投资紧跟国家战略完善产品线 [9] - 未来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与产品竞争力,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10]
“主动+被动”双轮驱动 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过30%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55
公司业绩表现 - 广发基金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 其中52只产品涨幅超50% 20只产品涨幅超70% 6只产品实现业绩翻倍 [1] - 主动权益类产品中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近一年收益率达147.19% 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达121.24% 广发成长启航A达112.73% [2] - 被动工具型产品中 广发北证50成份A近一年回报率达123.87%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达118.71% 其联接A达104.58% [6] 主动管理能力 - 主动管理类产品在131只绩优产品中占据半壁江山 涵盖医药 北交所等主题基金及全市场选股基金 [2]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在全市场1832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2 广发成长启航A排名第7 [3] - 公司实行多元风格管理框架 覆盖深度价值 均衡价值 均衡成长 积极成长等投资风格及制造 医药 科技 消费等行业主题 [4] 被动工具布局 - 指数产品线覆盖宽基 行业 主题 策略 跨境等类型 涵盖A股 港股 美股 债券 商品等多资产类别 [5] - 旗下多只指数产品近一年回报超70% 包括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ETF(76.27%) 广发中证2000ETF(74.81%) 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73.42%)等 [6][7] - 作为业内指数千亿俱乐部成员 自2008年开始布局指数型基金 现已构建市场多元 品种多样 主题丰富的产品体系 [5] 投研体系构建 - 公司采用"主动+被动"双轮驱动和"境内+境外"多市场覆盖策略 [1] - 持续推进平台型 团队制 一体化 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 加强客需导向的精细化产品管理 [7] - 成立22年来逐步构建多资产 多策略 多市场的产品体系 注重产品品控管理和核心能力建设 [7]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5:14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绩优基金产品密集发布限购公告,超四成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超30% [2]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214只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中211只近一年斩获正收益 [3] - 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的同期回报领跑限购产品,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等产品近一年累计回报也实现翻倍 [4] - 限购额度差异较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部分产品近期收紧申购上限,如中信保诚多策略从1万元降至1000元 [4] 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 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238.46万元暴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一年增长超过122倍 [4] - 限购基金中有36只产品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产品增幅超过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超过6000万元 [4] - 除主动权益类产品外,部分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也加入限购行列,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累计上涨143.85% [5]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表示限购是为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让基金运作更加稳定,避免规模约束影响阿尔法收益获取能力 [5] - 限购机制可避免投资者受短期业绩驱动跟风买入,减少盲目追涨杀跌行为,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绩优基金 [5] A股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8月11日盘中冲高至3656.85点创年内新高,今年以来A股累计新开户数量达1456万户,同比增长36.9% [6]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估值仍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较大扩张空间,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是支撑因素 [6] - 长城基金汪立认为国内经济自然周期底部可能已出现,结构性机会将频繁出现,短期行情未必立即结束但可能进入中后段 [2][6] 行业投资机会 - 金鹰基金建议以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的业绩弹性,保留金融红利的防御属性 [7] - 博时基金陈西铭认为创新药板块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能达成BD合作和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有望表现突出 [8] - 医疗设备、骨科、创新药上游等业绩表现突出或有望改善的板块值得关注,部分CXO公司2025年业绩有所改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