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

搜索文档
年内新成立指增基金数量较去年全年增长207%
证券日报· 2025-09-19 16:07
指数增强基金市场发展 - 景顺长城基金新发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增强型基金产品线持续扩充[1] - 年内新成立指增基金129只 较去年全年增长207% 总规模达728.43亿元[1] - 2024年新成立42只指增基金规模208.53亿元 2023年新成立57只规模255.46亿元[1] 重点产品与机构分布 - 19只新成立指增基金规模超10亿元 广发创业板指增以23.93亿元居首[1] - 摩根中证A500指增规模21.33亿元 鹏扬中证A500指增规模19.40亿元[1] - 71家公募布局指增基金 含易方达/华夏/天弘等内资机构及贝莱德/摩根等外资公募[1] 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整体表现向好推动投资者指数投资需求 指增基金可通过增强策略提升超额收益[2] - 证监会《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增加指增基金供给[2] - 市场结构性分化促使资金转向兼具Beta与Alpha收益潜力的指增基金[2] 产品竞争优势 - 指增基金费率介于被动指数基金与主动管理基金之间 性价比优势显著[2] - 投资策略与持仓透明度高于主动管理基金 收益来源更清晰[2] - 销售渠道尾随佣金较低 促使公募机构加大布局力度[3] 机构创新策略 - 前海开源中证A500指增采用等权重策略分散风险 结合增强策略捕捉Alpha收益[3] - 天弘创业板指增运用多因子量化模型进行基本面分析与风险控制[3] - 天弘创业板量化增强产品采用AI高频增强策略 通过机器学习捕捉短期市场机会[3]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增强指数型基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0:17
增强指数型基金发展态势 - 今年以来新发行增强指数型基金106只 合并发行份额61097亿份 超过2024年全年42只和21427亿份及2023年全年59只和26590亿份 [1] - 14只新产品规模超10亿元 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以2393亿份居首 鹏扬中证A500指数增强1940亿份和博道中证全指指数增强1911亿份紧随其后 [1] - 鹏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和德邦中证800指数增强等产品即将开始发行 [2] 产品优势与布局动因 - 兼具指数化投资透明低成本分散风险优势与量化技术获取超额收益潜力 [2] - 新指数如中证A500行业覆盖全面均衡 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与量化增强策略天然契合 [2] - 近一年512只可统计产品中511只获正收益 12只收益率超100%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达14723% [2] 超额收益表现 - 超六成产品近一年取得超额收益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跑赢基准31个百分点 收益率达10274% [2] - 近五年177只可统计产品中150只获超额收益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四只产品跑赢基准均超40个百分点 [3]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 政策面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美联储降息确定推动全球流动性宽松 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增量资金入市 [3] - 科技板块中互联网估值合理 出海方向受益全球财政货币双宽松 有色领域公司弹性较大 [4] - 量化多因子策略配合风险控制 减少风格转换带来的超额收益回撤 实现稳定持续超越基准表现 [4]
市场回暖,提前结募、“日光基”频现
证券时报· 2025-09-11 00:01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权益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 出现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现象 [1][2] - 市场显著反弹推动投资者信心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1][4]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主动布局热门赛道加快发行节奏 [1][4] 提前结募基金具体情况 - 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募集结束时间从9月19日提前至9月10日 [3] - 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募集截止日从9月12日提前至9月9日 [3]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均出现"日光基"现象 发售当天即触及募集规模上限 [3] 新发基金规模数据 -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达47只 占比近90% [6] - 权益类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352亿元 [6] - 15只新成立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140.23亿元 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6]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6] - 另有11只权益基金成立规模超10亿元 [6]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8][9]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投资机会 [9] -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布局 [9] - 供给侧受限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 [9] - 杠铃策略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和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9]
市场回暖!提前结募、“日光基”频现!
券商中国· 2025-09-10 23:28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迎来暖流 9月以来出现"日光基"和提前结募现象 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1][2] - 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选择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已成为普遍现象 [2][3] -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主动布局热门赛道 加快产品发行节奏 共同促成基金发行火热景象 [2][5] 基金提前结募具体情况 - 9月以来已有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 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 [5] - 汇安成长领航混合原定9月19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10日结束 [4] - 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原定9月12日结束募集 提前至9月9日结束 [4]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均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 在发售当天便迅速结募 [5] 新发市场规模数据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7]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7] - 15只新成立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140.23亿元 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月度新高 [7]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认购规模超80亿元 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7] - 另有11只9月以来新成立的权益基金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 [7] 资产配置建议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如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如数字经济和专精特新 [8]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8] -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8] - 处于低位的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 [8] - 杠铃策略预计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及未来1-2个季度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9]
提前结募与“日光基”频现 权益基金发行普遍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9-10 22:38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权益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 出现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现象 [1] - 市场显著反弹推动投资者信心回升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3] - 1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募 其中10只为权益基金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出现"日光基"现象 [2] 新发基金规模数据 -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比近九成 [4] - 权益类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352亿元 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4]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认购规模超80亿元 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4] - 11只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超10亿元 包括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富国国证机器人ETF等产品 [4] 基金经理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或杠铃策略进行均衡配置 兼顾安全与收益 [5][6] - 核心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卫星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6]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布局 [6] - 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有色、化工、钢铁、建材) [6] - 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行情持续 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和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 [6][7]
提前结募与“日光基”频现权益基金发行普遍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9-10 18:12
权益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9月以来多达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权益基金回暖成为普遍现象 [1]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因触及募集规模上限在发售当天迅速结募 "日光基"再次频现市场 [2] - 市场显著反弹后投资者信心明显回暖 对权益类产品需求增加 基金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1][2] 权益基金发行数据表现 - 截至9月10日 9月以来新成立54只基金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47只 占总发行数量近九成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9月以来合计发行约352亿元 其中15只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140.23亿元 [3] - 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9.35亿元 创近两年月度新高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最终成立规模49.55亿元 为年内最大主动权益基金 [3] 基金经理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配置 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位蓝筹(周期和部分消费) 小部分布局高弹性赛道(数字经济、专精特新) [4][5] - 关注医药和消费电子板块 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 [5] - 大宗商品可能受益流动性改善 供给侧受限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 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可能有机会 [5] 市场展望与投资逻辑 - A股市场突破3800点创十年纪录 体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经济基本面修复成果 市场有望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 [4] - 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行情有望持续 权益资产在国内大类资产比较中占据愈发重要地位 [5] - 大盘成长中存在多元化投资机遇 极致成长与大盘成长逻辑是共荣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6]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34
基金市场热度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2][4]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5]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2][5] 新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确认比例56.67%[5]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5]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6]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6]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6]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6] - 多只翻倍收益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7]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2][9]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2][9]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市场新增主力资金[10] 市场情绪分析 - 投资者兴趣度显著提升 但情绪尚未达到过热水平[9] - 个人投资者未创造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9]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微观结构风险有所积累[10]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构成绝对主线 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表现突出[12]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12]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12]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体系的基础[10] - 建议维持低估高质的结构切换 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0] - 三季度向上拐点可能引发风格向顺周期资产倾斜[10] - 回调释放交易过度拥挤压力 利于后续市场行稳致远[11]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1: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近七成指增基金近一年获超额收益 创业板指增再添新品
中证网· 2025-08-15 01:49
指数增强型基金市场表现 - 上半年指数型基金新发规模超1800亿元 占股票型基金整体新发规模超九成[1] - 过去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34.29% 平均超额收益3.64%[1] - 近七成指数增强型基金取得正超额收益[1] 创业板指数增强产品表现 - 跟踪创业板指数的增强基金平均超额收益2.67% 高于中证500增强基金(2.19%)和沪深300增强基金(1.95%)[1] - 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5月31日基日至2025年8月13日累计涨幅近150% 优于沪深300、上证指数及全A等宽基指数[2] - 当前创业板指市盈率PE(TTM)为36倍 处于基日以来22%分位数 即估值低于78%的历史时间[2] 创业板指数成分特征 - 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构成 每年两次定期调样[2] - 前五大重仓行业为电力设备、电子、医药、通信、非银金融[2] - 前五大成分股为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汇川技术、中际旭创、迈瑞医疗[2] - 代表A股市场大盘成长风格 涵盖AI、创新药、出海、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方向[2] 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产品 - 广发基金8月15日起在建设银行、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推出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A类025195 C类025196)[3] - 产品基于数量化投资分析及基本面研究方法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 争取实现指数增强目标[3] - 广发基金已布局跟踪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科创创业50、中证A500、上证科创板100等指数的增强产品[3] 指数增强策略特点 - 指数增强基金在跟踪指数基础上享受Beta收益 同时通过量化工具获取Alpha收益[3] - 选择适合增强的赛道获取Beta 优选管理人捕捉Alpha是指增选品关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