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MONA M03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异动|小鹏汽车盘前涨超1% 小鹏MONA M03累计交付18万台
格隆汇· 2025-09-29 08:41
股价表现 - 小鹏汽车盘前股价上涨1.45%至23.12美元[1] - 收盘价22.79美元,较前日上涨2.43%[1] - 当日最高价23.21美元,最低价22.401美元,振幅3.64%[1] 交付业绩 - MONA M03车型累计交付量达18万台[1] - 上市12个月连续月交付量均超过1万台[1] - 连续12个月获得纯电A级轿车销量冠军[1] 交易数据 - 当日成交量955.84万股[1] - 成交额2.18亿美元[1] - 总市值217.25亿美元[1] 财务指标 - 市盈率为亏损状态[1] - 市净率5.107[1] - 总股本9.53亿股,流通股6.68亿股[1]
从半年报看车企销量周期后何时盈亏平衡?
五矿证券· 2025-09-26 23:30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1] 核心观点 - 后起之秀车企通过极致性价比车型和强大品牌力实现销量增长 蚕食龙头企业份额 [5] - 规模效应带来毛利率提升和单车费用率下降 部分车企接近盈亏平衡点 [5][6][21] - 年销量50万辆左右有望实现单车盈利 多家车企有望在年内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 [6][24] 销量趋势 - 自2024Q2以来 吉利 零跑 小鹏 小米等车企销量和份额持续上涨 [5] - 吉利汽车份额同比增加4.5% 零跑份额同比增加1.8% 小鹏份额同比增加1.6% 小米份额同比增加1.2% [8] - 比亚迪份额同比减少5.1% 特斯拉份额同比减少2.3% 埃安份额同比减少1.2% 哪吒份额同比减少1.0% 理想份额同比减少0.9% [13] - 2025Q2新势力企业零跑 小鹏 小米销量持续稳定在单季度8~12万辆之间 [5] 营业收入表现 - 2025Q2吉利汽车营收同比增长41% 小鹏营收同比增长125% 零跑营收同比增长166% [16] - 比亚迪2025Q2销量同比增长15% 营收同比增长14% [16] - 理想汽车2025Q2销量同比增长2% 营收微跌5% [16] - 车企营收增速可分为三类:快速增长(吉利 小鹏 零跑) 稳定增长(比亚迪 长城 上汽等) 营收下滑(广汽 长安 江淮等) [16] 毛利率变化 - 2025Q2零跑毛利率13.6% 小鹏毛利率17.3% 小米毛利率26.4% [5][19] - 以理想2022Q4毛利率20.2%为参考 零跑和小鹏仍需提升毛利率 小米已具备盈利条件 [5] - 传统车企毛利率承压 2025Q2广汽毛利率为-2.4% [19][20] 期间费用分析 - 2025Q2小鹏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合计23.9% 零跑约23.1% [6][21] - 以理想2022Q4单车费用率21%为参考 小鹏和零跑还需下降约3%达到盈亏平衡点 [6][21] - 近三个季度小鹏和零跑单车费用率明显下降 对应单季度销量持续稳定在10万辆水平 [6] 盈利前景预测 - 2025Q2小鹏和小米接近盈亏点 零跑基本盈亏平衡 [6][24] - 参考赛力斯2024Q1盈利时单季度销量11.4万辆 零跑2025Q2盈亏平衡时单季度销量13.4万辆 [6][24] - 预计年销量50万辆左右时有望实现单车盈利 [6][24] - 小鹏和小米随着新车型交付起量 有望在年内实现单车盈利 [6][24]
余承东为什么坚持要做旅行车?
36氪· 2025-09-18 02:46
享界S9T车型发布 - 鸿蒙智行与北汽蓝谷合作推出第二款车型享界S9T 为基于享界S9开发的旅行款 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至36.98万元 开启预定24小时大定7500台 远超基础款享界S9的销售表现 [1] - 旅行车结合轿车驾驶感受与SUV后备箱空间 通过延伸车尾形成连通储物区域 [1] - 立项过程中北汽倾向开发大型SUV 余承东力主选择旅行车并最终说服北汽 [1] 鸿蒙智行产品结构分析 - SUV产品线覆盖20万至50万元价格带 包括问界M5/M7/M8/M9、智界R7、尚界H5 2025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超27万辆 [2] - 轿车产品线仅四款车型 价格分布分散 智界S7/享界S9/S9T覆盖20万-40万元 尊界定位百万豪车 同期轿车销量刚超2万辆 [2] - 产品结构失衡源于SUV路径依赖 问界M5/M7成功为后续SUV产品建立信心 且中国SUV市场份额从2019年44.3%升至2025年49.2% [3][4][7] 轿车市场战略意义 - 轿车市场份额保持46.1% 与SUV形成半壁江山格局 对年销百万辆品牌不可或缺 [7] - 自主品牌轿车增速除2023年外均显著高于SUV 成为新增长引擎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秦/汉、吉利星瑞/星愿、小米SU7等 [9] - 鸿蒙智行需打造标杆轿车产品以实现从商业模式向汽车品牌联盟进化 [9] 旅行车战略选择逻辑 - 纯电平台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导致大型轿车比例失调 旅行车通过延伸车顶线条重塑视觉比例 [10][11] - 旅行车具备更低风阻系数(新能源车续航优势)、低重心(操控优于轿车)及超大储物空间 空气悬架技术弥补通过性短板 [12] - 该选择是应对SUV产品线过度拥挤的突围策略 也是继智界S7/享界S9受挫后进入轿车市场的关键路径 [13]
蔚小理零米“血战”盈利线
虎嗅· 2025-09-12 13:00
核心观点 -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将2024-2025年视为盈利关键节点 多家公司设定了明确盈利时间表并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目标 [1][2][3][4] 盈利现状与目标 -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1亿元净利润 连续两年保持正利润 [5][6]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6亿元净利润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扭亏 [5][6] - 小米汽车预计2025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亏损3亿元 较上季度5亿元环比收窄40% [3][15] - 小鹏汽车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4.8亿元 环比收窄27% [2][15] - 蔚来汽车要求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收窄至49亿元 [1][25] 企业战略与运营表现 - 理想汽车面临转型压力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 均车单价从2023年第一季度34.86万元下降25.36% L系列销量承压 [9][11] - 小米汽车采取增收增投策略 第二季度汽车营收206亿元达去年62亿元2倍以上 均车单价25.34万元 毛利率26.4%为五家企业最高 [16][17][19] - 小鹏汽车注重研发效率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3% 研发投入增长50.4% 但门店数量从690家减少至677家 [21][22] - 蔚来汽车推行降本增效 通过渠道合并和人员精简使销管费用环比下降9.9% 研发费用环比改善近6% [24] - 零跑汽车处于扩张期 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6.7%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 投资活动现金流增加一倍 [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理想与零跑采用相似产品策略 理想L系列零部件共享率超70% 零跑C平台零件通用率达78% [7] - 小鹏汽车自研"图灵"AI芯片实现量产 下半年将推出鲲鹏体系增程车型 [21] - 蔚来坚持纯电与换电路线 换电站需日均65次换电才能盈亏平衡 对应汽车保有量需求约159万辆 [36][40] 市场竞争与合作 - 小鹏MONA M03避开B端市场竞争 专注C端15万元价位带未满足需求 [28][29] - 小鹏与大众合作侧重技术输出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侧重渠道出海 [34] - 问界M7上市对理想L系列形成竞争压力 理想i6纯电车型成为关键转型产品 [12][13] 资金与现金流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498亿元 小米汽车360亿元 为五家企业中资金最充足 [42] - 行业推行60天账期政策 理想应付账款较2024年底降低7% 可能影响现金流 [43][44] 行业发展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被视为下一个技术爆发点 但2025年SU7事件后行业宣传趋于谨慎 [46][48]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 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单款产品失利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48]
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
36氪· 2025-09-12 12:20
核心观点 - 合资A级轿车价格战持续升级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低2.1万元[1] - 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和性价比优势占据A级轿车市场超半数席位 比亚迪秦PLUS领先轩逸超4万辆[8] - A级轿车市场规模5年萎缩206.2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43% 燃油车份额降至57.3%[9][10] 价格竞争态势 - 合资品牌全面降价:卡罗拉官降4.3万元至7.98万元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优惠4-4.5万元[1][3] - 价格下探至6万元区间:轩逸经典款6.98万元起售 新轩逸舒适版降至5.98万元[1][2] - A+级轿车加入战局: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3] 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入围[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留守前十: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卡罗拉上榜[7][8] - 消费对比模式转变:原合资品牌内部对比转向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直接竞争[9] 产品策略调整 - 合资品牌强化智能配置: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连续对话[5] - 自主品牌实施"越级"标准:紧凑级轿车立项遵循B级车标准 提升动力与空间竞争力[9] - 多动力路线并行:长安逸动更新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11] 市场规模演变 - 整体规模持续收缩:2020年549.9万辆(占比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占比15%)[10] - 2024年前7个月销量214万辆 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 仍为最大细分市场[10] -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燃油车占比95.8%降至2024年8月新能源占比43%[9] 行业趋势判断 - 燃油车需求长期存在:预计至少35%用户继续选择燃油车[11] - 车企采取双轨策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发力共存共进[11] - A级燃油车仍具市场空间:国内燃油车市场收缩但A级燃油车需求广阔[10]
“蔚小理”集体撕毁价格底线
36氪· 2025-09-08 02:45
新势力车企价格策略调整 - 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新势力车企集体进入关键产品推新周期并采取统一降价策略 [2] - 蔚来乐道L60采用BaaS方案后价格进入15万元区间 L90车型价格降至20多万元级别 [2] - 蔚来第三代ES8预售价格较老款降幅达8万至20多万元 BaaS方案后起步价降至30多万元 [2] - 理想i8价格下调至33.98万元 低于同级别增程车型L8 [3] - 小鹏MONA M03价格下探至11万-14万元级 新一代P7起步价降至21.98万元 [4] 具体车型价格变化 - 第一代ES8(2017年)整车指导价44.8万元 BaaS车价34.8万元 [3] - 第一代ES8改款(2020年)整车指导价46.8-62.4万元 BaaS车价38.8-51.0万元 [3] - 第二代ES8(2023年)整车指导价49.8-59.8万元 BaaS车价42.8-47.0万元 [3] - 第三代ES8(2025年预售)整车指导价41.68-45.68万元 BaaS车价30.88-34.88万元 [3] - 理想i8取消Pro版 Max版调整为33.98万元并赠送价值1万元铂金音响 [6] - 小鹏新一代P7全系定价21.98万元-25.98万元 较初代顶配40多万元大幅下降 [8]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新势力降价是市场竞争进入"生死阶段"的无奈之举 非主动让利 [4] - 理想i6预计价格将低于L6 击穿理想现有车型最低价 [4] - 华为鸿蒙智行产品覆盖十几万元到超百万元区间 形成全面竞争 [16] - 小米SU7与YU7获得几十万订单 终端供不应求 [16] - 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 马太效应加剧 [16] 企业战略调整 - 理想重新调整定价体系 i6将采用"大满配+拼刺刀"打法 [8] - 蔚来全系NT2平台车型标配100度电池包 变相官降3.8万元 [12] - 小鹏主销区间退至25万元甚至20万元以下 成为主流大众品牌 [9] - 新势力为保留决赛资格不得不重塑价格体系 [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车市内卷加剧 面临增量见顶、对手围堵、盈利承压三重压力 [16] - 新势力竞争将更残酷 价格进一步下探 技术更快迭代 用户更挑剔 [18] - 传统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凭借规模化和技术储备加入战局 [18] - 降价虽能提振销量但属双刃剑 可能冲击品牌定位和用户信任 [18]
热力全开!今年成都车展有何看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02:31
行业趋势: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 - 新能源品牌展区面积较去年扩大40%创历史新高 显示行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 [3] - 智能驾驶技术成为核心竞争焦点 多家车企推出搭载华为乾崑ADS 4、地平线征程6P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车型 [3] - 消费者购车需求明显偏向智能化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成为刚需配置" 尤其年轻群体注重人车交互及多场景应用 [3] 市场竞争:车企战略布局与区域市场重要性提升 - 车展展出整车超1600辆涵盖全品类车型 开幕首日举办61场新车发布会并揭幕70款首发车型 反映市场竞争白热化 [4] - 成都市场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蔚来称"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市场是国内最重要市场" 并专门发布全新ES8车型及开通318川藏线换电站 [4] - 奔驰采用"油电双行"产品策略 结合本地文化元素设计展台 小鹏汽车在春熙路实现首批新车交付 体现车企对区域市场的深度运营 [4][5] 产品创新:智能科技与用户体验深度融合 - 智能化功能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快速渗透 包括手机远程控车、复杂场景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及语音交互等功能普及 [2][3] - 家庭出行需求推动产品设计优化 多款车型在空间布局及座椅舒适性方面进行专项改进 [3] - 小鹏汽车展示AI科技前沿成果 包括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凸显科技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趋势 [5]
小鹏汽车发起新一轮促销,最高贴息5.57万元
巨潮资讯· 2025-09-04 08:16
核心促销政策 - 小鹏汽车在9月推出限时金融政策 包括0首付0息0手续费方案 并新增低息低日供政策[2] - 最高贴息金额达55700元 同时提供至高额外6000积分补贴[2] 各车型具体金融方案 - 2025款X9提供0首付加5年0息 最高贴息55700元[4] - P7+提供0首付加3年0息加5年0.99%低息 最高贴息17400元 月供最低3267元 日供最低109元[4] - 2025款G6提供0首付加3年0息加5年0.99%低息 最高贴息14800元 月供最低3093元 日供最低103元[4] - 2025款G9提供0首付加2年0息加5年1.5%低息 最高贴息13800元 月供最低4458元 日供最低149元[4] - G7提供0首付加2年0息加5年1.5%低息 最高贴息11200元 月供最低3508元 日供最低117元[4] - MONA M03提供0首付加2年0息加5年1.67%低息 最高贴息7800元 月供最低2163元 日供最低72元[4] - 全新P7提供0首付加5年2.49%低息 月供最低4119元 日供最低137元[4]
造车新势力8月成绩单出炉 零跑汽车“拔得头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9:24
新能源汽车品牌8月交付量表现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88% 月销量创新高 1-8月累计交付328,859辆 同比增长136.4% 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预计年内实现第100万辆交付 [2]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09辆 同比增长168.7% 环比增长2.7% 创历史新高 其中MONA M03交付超15,000辆 连续12个月交付破万 [2]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05辆 同比增长55.2% 创历史新高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0,525辆 乐道品牌交付16,434辆(L90首月交付10,575辆) 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4,346辆 [3] - 小米汽车8月再度实现超30,000辆交付 为第二次月交付破3万辆 当月新增18家门店 全国105城共370家门店 [3][4] - 理想汽车8月交付28,529辆 历史累计交付1,397,070辆 理想i8于8月20日开启交付 预计9月底交付8,000-10,000辆 [5] 传统车企新品牌及其他品牌表现 - 鸿蒙智行8月全系交付44,579辆 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9月将推出尚界H5、问界新M7和享界S9T三款新车 享界S9T开启预订24小时内小订突破20,000辆 [6] - 极氪科技8月销量44,843辆 同比增长11% 环比增长2% 连续6个月月销超4万辆 其中极氪品牌17,626辆 领克品牌27,217辆 极氪9X开启预售1小时内订单达42,667辆 [6] - 智己汽车8月交付6,108辆 新一代LS6小订破50,000辆 [6] - 岚图汽车8月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连续6个月交付过万辆 [6] 行业整体市场数据与趋势 - 乘联会推算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约194万辆 环比增长6.2% 同比增长2.0%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10万辆 渗透率达56.7% [7] - 市场终端折扣回收 价格体系趋于稳健 以旧换新补贴重启 区域消费差异缓解 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7] - 9月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叠加国补资金全面落地及地方补贴加码 预计市场表现优于8月 实现环比增长 [7]
增程车进入长纯电续航时代:是更好的电动车,还是更尴尬的电动车?
晚点Auto· 2025-09-03 15: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能源形式生态位分析 - 中国乘用车市场按油电比例划分存在油车(ICE)、油电混动(HEV)、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REEV)和纯电动(BEV)五种能源形式 [5] - 以电池容量(Kwh)为分类标准可形成特定市场生态位:10度电以内主要为HEV产品(含48V轻混),价格区间从科鲁泽到迈巴赫S级 [7] - 10-20度电区间以PHEV为主流(如比亚迪秦Plus DM),该市场成熟且价格与油车持平甚至更低,20度电纯电车需小型化设计(如五菱宏光MINIEV) [9] - 20-40度电区间纯电车占主导(如月销4万+的吉利星愿),增程车开始适用(如理想L6的36.8度电),PHEV多用于大型SUV/MPV混动版 [10] - 40-60度电区间PHEV基本退出,BEV与REEV两极分化:BEV主导10-15万A级市场(如小鹏MONA M03),REEV主导30万大型车市场(理想L7/问界M9/享界S9) [10][11] - 60-80度电为纯电车传统高地(特斯拉/小米主销产品),80度以上几乎全被纯电车统治,因600km+续航已满足需求且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配燃油系统不经济 [11] - 2025年下半年起60度以上增程产品涌现(智己LS6/昊博HL增程版),价格下探至30万内,主因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磷酸铁锂度电成本5年内从600元降至300元) [12]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造车企业受燃油车资质限制必须选择增程技术,传统厂商除比亚迪/吉利/长城外多数投入增程竞争 [4] - 新一代增程技术以4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为门槛,包括小鹏"鲲鹏超级电动"、智己"恒星超级增程"及小米未露面增程系统 [4] - 20度电增程市场表现不佳,因电池过小导致增程器频繁工作,既缺乏纯电体验又不如PHEV经济 [9] -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面临与纯电车的直接竞争:60度电增程车需与700公里续航纯电车比较成本效益 [23][26] - 增程用户70%具备家充桩,充电条件便利,长续航并未带来充电频率的本质提升 [20][23] 汽车产品价值维度与用户需求 - 汽车价值分为四层:移动价值(A到B点移动)、空间价值(载人载物能力)、体验价值(移动过程感受)、情绪价值(心理满足感) [13][14] - 不同品牌价值定位差异:理想侧重大家庭空间+智驾智舱、小鹏侧重科技+智驾智舱、蔚来侧重换电+豪华设计、问界侧重华为品牌+智驾智舱、小米侧重性能+运动、比亚迪侧重经济性+智驾 [17] - 增程车用户需求特征:偏好电车加速感但需长途能力、重视大空间与舒适度、追求智能体验、向往高品质生活场景 [20][21] - 增程车核心优势在于空间价值,而非续航能力,60度电增程若不扩大车身尺寸将难以体现空间优势 [24]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的发展悖论 - 长纯电续航增程可能自我颠覆:400-500公里增程产品使用户意识到直接选择纯电更经济合理 [26] - 电池容量增加未带来移动价值跃升,需在空间/体验/情绪价值层面突破才能收回电池成本 [24] - 高端化是潜在出路:参考尊界S800(65度电售价70万+),增程可作为豪华纯电车的"充电宝"为高预算用户提供续航保障 [27] - 增程产品需通过续航升级进入更高级别生态位,实现空间/配置/智能体验/品牌调性的全面提升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