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成品菜
icon
搜索文档
味知香跌2.01%,成交额6810.4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9.4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02
股价表现 - 9月18日盘中下跌2.01%至26.80元/股 成交额6810.46万元 换手率1.82% 总市值36.98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01% 近5个交易日下跌3.11% 近20日上涨1.09% 近60日上涨7.63%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9.47万元 特大单买入294.63万元占比4.33% 大单买入815.63万元占比11.98% 卖出920.79万元占比13.52%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4.70%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94.68万元 同比减少24.4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2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25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牛肉类产品占比40.04% 家禽类17.35% 水产鱼类14.32% 水产虾类13.36% 猪肉类8.33%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食品饮料-食品加工-预加工食品 概念板块包括预制菜、小盘、冷链物流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23万户 较上期减少4.59% 人均流通股11209股 较上期增加4.81% [2] 公司背景 - 注册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淞芦路1778号 成立于2008年12月10日 2021年4月27日上市 [2]
预制菜与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发展
2025-09-15 01:49
预制菜与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研究纪要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预制菜和连锁餐饮 包括中央厨房运营、冷链物流及食品安全标准[1][4][14] * 涉及日本餐饮企业如萨莉亚 以及零售渠道7-11和Family Mart 作为中国餐饮业的借鉴对象[14][15] * 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和炒菜机器人技术提升运营效率[2][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预制菜定义与监管分歧 * 预制菜定义存在多层面差异 消费者层面指非现场制作食品 行业层面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类 国家层面排除主食和中央厨房菜肴且禁止添加防腐剂[1][2]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将中央厨房排除在预制菜范畴 导致消费者对非中央厨房预制菜品质担忧 需求下降[2][13] * 小型餐饮企业自制食品被归类为预制菜 而中央厨房经过认证不被认定为预制菜[6] 中央厨房的作用与影响 * 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和批量处理食材 可降低10-30%成本 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并提高食品安全性[3][12] * 使中餐品牌孵化更容易 解决了厨师手艺差异导致的标准化难题 新品牌可通过半成品加工实现规模化复制[7] * 分为两类:FC类型可批发零售需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JY类型直供门店无需标注保质期但需保证安全[8] * 能节省人力、空间和租金三大成本 提高门店运营利润率(OPMargin) 并将过剩产品外卖给第三方[12][18] 日本经验与中国借鉴 * 日本90年代后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冷链物流 建立了完善的中英厨房体系 标识清楚且监管严格[4][14][15] * 经济调整、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推动半成品及预包装食品发展 零售渠道贩卖健康卫生且价格低廉的食品[14] * 日本餐饮利润率通常0-5% 中国优秀公司达十几个点 有空间让利消费者实现平衡发展[20][21] 消费者需求与行业趋势 * 中国消费者期许健康安全、优质服务和创新菜单 连锁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员工培训和产品研发[5] * 预制菜发展前景广阔 可改善企业毛利率和人工成本 结合炒菜机器人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与锅气保留[16][17][19] * 未来趋势是中央厨房普及和预制菜接受度提升 尤其针对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年轻父母需求[16] 其他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与法规执行 * 农副产品如生鲜鱼、蔬菜不强制标注保质期 只需保证不腐败变质 实际保质期可能较长(如西兰花标注24个月)[9] * 餐饮企业采购添加防腐剂的农副产品合法 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范(如保水剂在允许范围内)[10] * 赏味期指最佳口感时间段 保质期指安全食用期限 许多农产品实际保质期远长于消费者认知[11] 市场变化与应对策略 * 疫情后预制菜需求下降 堂食和普通外卖恢复 商超将预制菜更名为"快手菜"以避免品质联想[13] * 现炒食品虽有锅气但食材质量不一定优于合规预制菜 需通过技术手段平衡标准化与美味[14][19] * 中式快餐需在标准化、安全卫生、美味和价格合理层面取得平衡 实现长远发展[20][21]
“调改潮”中的超市:有人排队买烤鸭,有人亏到关门
投中网· 2025-08-27 03:21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综合性超市向食品加强型超市转型 提升食品品类占比和专业度 特别是生鲜 熟食 烘焙 半成品菜等高频消费品类 同时压缩或优化非食品类商品陈列面积[8] - 2024年超市行业食品类商品销售占比达68.2% 较2019年59.4%提升8.8个百分点 其中生鲜品类占比从22.1%提升至28.5% 熟食及半成品菜占比从4.3%增长至9.7%[8] - 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 偏向高频次 小批量购买模式 对便利性要求提高 宁愿多花钱买成品 半成品菜 也不愿花时间处理食材[7][9] 企业调改案例 - 麦德龙首家自主调改店于8月15日在北京开业 由四季青会员店改造而来 烘焙和熟食品类商品数量扩增近6倍 现制加工区大幅扩容 水产区域新增活鱼和贝类 提供海鲜现场宰杀和加工服务[8] - 永辉超市自去年4月开启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拟对298家门店进行调改升级 新设或扩大熟食区 烘焙区 半成品菜专区 目前全国调改门店总数达156家 预计9月30日前达200家[9] - 华北某连锁超市调改后 标品货架面积减少30% 但熟食烘焙区扩大两倍 整体销售额反增12% 周末单日加工食品销售破万 抵过去一周[14] 行业困境与挑战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 -27.63亿元 -13.29亿元和-14.65亿元 四年共计亏损超95亿元 营收从2020年931.99亿元下滑至2024年675.74亿元 门店数量从1440家缩减至618家[12] - 麦德龙毛利率从20%以上跌至2023年约10% 净利率长期徘徊在1%上下[13] - 步步高2019年鼎盛期门店数量超400家 营收近200亿元 2024年年中经营百货门店37家 超市门店78家 截至2024年12月超市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27家[13] 经营难点 - 多数超市加工区日销仅2000-3000元 难以覆盖人力成本 山东济南超市加工区需5-6名员工 含2名月薪万元技师 但日销3000元难以覆盖人力成本[17] - 原材料损耗问题突出 某店核算发现100斤面应出700个馒头 实际仅出650个 无形损耗率达7%[17] - 深加工商品利润达40%以上 但扣除人力 损耗和场地等费用后 现阶段盈利依然困难 员工数量通常是传统蔬果部门两到三倍[17] 供应链与人才挑战 - 自营加工需3-5年积累 胖东来早期在许昌自建中央厨房曾承受三年亏损 河南某超市投入千万的加工厂 因门店销售规模不足 设备利用率不足50%[17] - 烘焙技师 熟食研发人员成为稀缺资源 传统采购员转型商品开发师需掌握食品工艺 消费者洞察等跨学科知识 这类复合型人才市场存量较少[18] - 标准化困境阻碍规模化 同一配方在不同门店出品差异大 某连锁卤味因火候控制不一 被顾客投诉每店味道不同[18] 调改成效观察 - 麦德龙四季青店8月15日调改重新开业后人头攒动 而半年前调改完成的永辉鸿坤广场店和大兴天宫院店 消费者相比开业之初明显减少 主要集中在熟食区以及胖东来商品专区[18] - 消费者反馈调改后门店整洁干净 通道拓宽 工作人员增多 但生鲜区烟火气不见 蔬菜水果价格不亲民 熟食价格偏高 如北京烤鸭切片几片肉几张薄饼售价40元以上[19] - 业内分析称近一两年内 调改后将再次迎来洗牌 因多数企业深陷调改 亏损 再调改恶性循环 混淆形式模仿与本质革新 资金链难以支撑长期投入 忽视区域消费差异[21]
巴比食品: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8.08%
北京商报· 2025-08-21 13: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9.31% [1] - 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8.08% [1] 门店网络扩张 - 加盟门店数量达5685家,较年初净增542家 [1] - 扩张进度基本符合年初制定的开店计划 [1] 单店运营优化 - 围绕"提升加盟商收入"核心目标实施门店改造、外卖运营赋能及培训扶持 [1] - 多重举措推动单店模型改善并取得成效 [1] 产品研发创新 - 各地研发团队探索开发93款产品(含半成品菜) [1] - 39款新品上市试销,40款新品储备排期后续上市 [1] - 完成45款现有产品的改良升级 [1]
巴比食品: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增长18.08%,期末加盟门店数量5685家
财经网· 2025-08-21 11: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 同比增长9.31% [1] - 归属净利润1.32亿元 同比增长18.08%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65亿元 同比增长13.50% [1] - 第二季度归属净利润9445.53万元 同比增长31.42% [1] 门店运营 - 报告期末加盟门店数量达5685家 较年初净增542家 [1] - 门店扩张进度基本符合年初制定的开店计划 [1] - 通过门店改造、外卖运营赋能、培训扶持等多重举措改善单店模型 [1] - 核心目标为提升加盟商收入 [1] 产品研发 - 在各区域设立专属研发部门以支撑全国化布局 [1] - 报告期内探索开发93款产品 包括半成品菜系列 [1] - 39款新品上市试销 40款新品储备排期后续上市 [1] - 完成对45款产品的改良升级 [1] - 产品出新率与成功率保持较高水平 [1]
“调改潮”中的超市:有人排队买烤鸭,有人亏到关门
36氪· 2025-08-21 02:26
行业转型趋势 - 超市行业向"食品加强型"转型 大幅提升食品品类占比和专业度 特别是生鲜 熟食 烘焙 半成品菜等高频消费品类 同时压缩或优化非食品类商品陈列面积[3] - 2024年超市行业食品类商品销售占比达68.2% 较2019年59.4%提升8.8个百分点 其中生鲜品类占比从22.1%提升至28.5% 熟食及半成品菜占比从4.3%增长至9.7%[5] - 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向高频次 小批量购买模式 推动超市商业逻辑重塑[3] 企业调改案例 - 麦德龙首家自主调改店于8月15日在北京开业 烘焙和熟食品类商品数量相比调改前扩增近6倍 现制加工区大幅扩容 水产区域新增活鱼和贝类并提供海鲜现场宰杀加工服务[5] - 永辉超市对298家门店进行调改升级 新设或扩大熟食区 烘焙区 半成品菜专区 目前全国调改门店总数达156家 预计9月30日前达200家[5] - 零售行业调改潮从去年开始 步步高 中百仓储 世纪华联 银座 物美等企业纷纷开启自主调改 在北京 深圳 上海 广州 济南 杭州等城市展开[7] 企业经营困境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 -27.63亿元 -13.29亿元和-14.65亿元 四年共计亏损超95亿元 营收从2020年931.99亿元下滑至2024年675.74亿元 门店数量从1440家缩减至618家[8] - 步步高2019年鼎盛期门店超400家 营收近200亿元 2024年年中经营百货门店37家 超市门店78家 截至2024年12月超市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27家[10] - 麦德龙毛利率从20%以上跌至2023年约10% 净利率长期徘徊在1%上下[10] 调改成效分析 - 华北某连锁超市调改后首月整体销售额增长12% 熟食烘焙区扩大两倍 周末单日加工食品销售破万[12] - 加工商品利润达40%以上 但扣除人力 损耗和场地等费用后盈利依然困难[15] - 麦德龙四季青店调改后重新开业人头攒动 但永辉鸿坤广场店和大兴天宫院店消费者相比开业之初明显减少 主要集中在熟食区及胖东来商品专区[19] 运营挑战 - 多数超市加工区日销仅2000-3000元 难以覆盖员工工资 山东济南超市加工区需5-6名员工含2名月薪万元技师 但日销3000元难以覆盖人力成本[15] - 原材料损耗问题突出 某店核算发现100斤面应出700个馒头 实际仅出650个 无形损耗率达7%[15] - 深加工商品员工数量是传统蔬果部门两到三倍 设备投入高达数百万元[15] - 供应链重构考验资金耐力 胖东来自建中央厨房曾承受三年亏损 河南某超市投入千万加工厂设备利用率不足50%[15][17] - 人才短缺掣肘品质升级 烘焙技师 熟食研发人员成为稀缺资源 传统采购员转型需掌握食品工艺 消费者洞察等跨学科知识[17] - 标准化困境阻碍规模化 同一配方在不同门店出品差异大[17] 消费者反馈 - 消费者反映调改后门店整洁干净 但生鲜区烟火气不见 蔬菜水果价格不亲民 熟食区产品价格偏高[21] - 消费者建议增加特色面食如烩面 农家烙馍 焖子 凉粉等北方人喜欢的亲民产品[21]
味知香: 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09:2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预制菜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和监管标准等问题 [2] - 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同时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竞争加剧 [5] - 随着行业标准政策完善 行业将在规范化基础上创新升级 [5] 公司竞争优势 - 深耕半成品菜行业十余年 在渠道、品牌、产品品质和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2] - 自建冷链物流配送占比达90% 其余部分与第三方冷链合作配送 [3] - 拥有加盟店1744家(截至2024年末) [2] 渠道发展策略 - 通过门店形象升级和O2O渠道打通提升加盟店竞争力 形成"线上下单、附近门店派送"模式 [2][4] - 与有影响力商超开展合作 并针对差异化需求开发新产品 [4] - 维持深耕华东地区策略 同时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扩展填补空白市场 [2]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零售渠道通过门店升级和O2O扩张提升市场竞争力 [4] - 商超渠道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加大渠道开拓和品牌影响力 [4] - 批发端团队稳定 通过"1+N"市场布局和团餐客户扩张推动收入增长 [4][5] 物流体系规划 - 未来将根据经营需要提高自建物流车配送能力 同时保持与第三方冷链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