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氢站
icon
搜索文档
CCTP年度会议在京举行,多方共探中国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4 09:19
另外,多家企业及机构围绕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应用与实践展开交流。其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提出, 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尤其在私人及园区场景中潜力巨大。 特来电市场支持中心副总经理卢文才则认为,私家车将成为未来V2G发展的主力,而特来电已在多地参与虚拟电厂项目。 四川蜀交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韬介绍,公司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中标北京冬奥会氢能保障项目、湖北加氢站项目,并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预计 10月底氢能重卡将面世,同时计划2025-2026年建设8-10座加氢站。 9月22日,由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主办的"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5——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北京举行。围绕中 国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地方和行业的重量级嘉宾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实践成果,探讨创新路径,凝聚共识与力量。 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显著成就,其应用端涉及交通与能源产 业,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武汉启动2025第二批氢能财政资金申报,五大类场景获支持
势银能链· 2025-09-17 03:42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9月16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第二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 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围绕 氢能龙头企业培育、氢能汽车研发制造、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燃料 电池应用 等领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势银(TrendBank)留意到,武汉此前第一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已在7月初进行公 示,合计投入资金889.1万元,覆盖12家企业。 此次申报遵循"事后奖补"原则,符合要求的企业需在10月10日前完成网络平台申报,区级审核、第 三方审计、结果公示等流程将依次推进。《通知》首先明确了申报主体的范围:必须是在武汉市注 册,且已接入"武汉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溯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氢能相关企业。 此次财政资金支持涵盖五大类场景 ,不同场景的申报标准与时间要求各有侧重,均需符合《武汉 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叉车)应用奖励: 分两次申报,首次申报针对2025年1月1日-9月30 日(含)内 ...
郑德雁来青岛,为何去了这家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03 03:15
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调研青岛能源项目 - 山东省能源局局长郑德雁履新后首次调研选择青岛和日照 重点考察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和重点项目 并征求对"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意见[1] - 调研涉及中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和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光伏制氢项目 呼应能源保供与能源转型两大关注领域[1] - 调研企业均带有鲜明中国石化印记 反映该央企与青岛合作持续升级[1] 中国石化LNG业务发展 - 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是山东省唯一在用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 市场覆盖山东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5] - 接收站2014年投产 经2021年和2023年两次扩建后 年接转能力达1100万吨 年供气能力165亿立方米[5] - 2023年青岛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投运 可满足未来20年用气需求 每年替代煤炭536万吨 减少碳排放500万吨[12] - 截至今年7月底 青岛LNG接收站累计接卸资源近5000万吨 气化外输天然气约540亿方 相当于替代燃煤约6264万吨 减少碳排放约1.13亿吨[7] 氢能与光伏项目进展 - 中石化青岛炼化建成我国首个工业运行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 年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8] - 项目与桩基式水面光伏联动 形成中国石化规模最大水面光伏电站 实现"光伏制绿电 绿电制绿氢"产业格局[9] - 青岛将绿色能源列为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海上风光氢储及海洋能综合开发 氢燃料电池等细分赛道[9] 央地合作与资本运作 - 青岛能源集团2022年8月入股中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公司 取得董家口LNG接收站220万吨接卸能力和1.4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17][20] - 合作后自主采购能力达30.8亿立方米 覆盖全市48%天然气供应量和东岸主城区95%燃气市场[19][20] - 双方在LNG槽车运营 保税转口业务 国际加注服务等领域深入合作 打造辐射华北的LNG储备供应基地[20] 产业合作与升级 - 中国石化与青岛合作始于2000年青岛石油化工厂划转 近年重点围绕LNG 新兴产业和炼化业务展开[11][12] - 2022年双方签署战略协议 计划在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新建化工新材料项目 推进青岛石化异地搬迁[22] - 2023年9月青岛液化与四川空分签约 投资2.3亿元建设LNG冷能综合利用空分项目 生产液氮液氧液氩等产品[16]
高端访谈|对话楚天高速董事长王南军:湖北冲刺千亿氢能产业底气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12
公司氢能业务布局 - 公司实施"实体经营+资本运作"双轮驱动 连续七年完成七次投资并购 形成路桥投资运营、综合能源、交通科技三大业务格局[4] - 依托场景优势前瞻性布局氢能、低碳高速、光储充等新能源领域 打造全国首条规模化常态运营氢能源示范线 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认证零碳收费站和全省首座"源网荷储"一体化服务区[4] - 与中钢研安泰环境成立合资公司钢研华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高端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16] 汉宜氢能示范线运营成果 - 在汉宜沿线建设三座加氢站 采购30辆东风氢能源重卡[9] - 累计消纳氢气超180吨 行驶里程突破180万公里 实现减碳超1800吨 潜江服务区加氢站多次日加氢突破500公斤[9] - 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6地市的跨城氢能干线物流网络 向西走鄂川渝线运输400多趟 向北走鄂豫线运输150多趟 向东到苏州运输50多趟[12] 氢能产业战略规划 - 湖北提出"氢能强省"战略 目标2027年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00亿元 2024年产业规模已达365亿元[5] - 计划推进"3线19站"加氢站建设 打通京港澳、沪汉蓉和汉襄十三条线 在7个地区新设14座加氢站[19] - 成立湖北楚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切入绿色工地、绿色矿山和干线物流业务 联合发起设立湖北省氢能产业联盟[20]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湖北现有氢能产业链主企业15家 链创机构11家 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1000辆 建成加氢站25座以上[5] - 汉宜示范线采用全链条"湖北造":东风重卡、国电投氢燃料电池、和远气体制氢、石化机械加氢设备[12] - 与上海重塑能源在潜江服务区搭建两个氢能源离网超充站并投入正常运营[10] 行业发展机遇 - 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清洁能源 正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湖北能源对外依存度达85% 发展氢能是破解能源困局的必然选择[4] - 项目验证重卡运输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 若支持政策到位 氢能重卡物流企业有望实现盈利[9] - 沿长江氢走廊可联动河南"中原氢都"和川渝清洁能源基地 建立跨省氢能联盟 推动区域氢能交易市场诞生[14]
国富氢能:拟配售173万股H股,净筹9099万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8-31 13:25
融资活动 - 公司拟配售173万股H股 配售价格为每股54.03港元 [1] - 预计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099万港元 [1] 资金用途 - 配售所得款项拟用于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投资 [1] - 资金投向包括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等氢能基础设施 [1]
国富氢能拟按每股54.03港元配股 最多净筹约9099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31 10:13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交易时段后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 [1] - 配售股份价格为每股54.03港元 配售规模最高达173万股 [1] - 预计净筹资额约9099万港元 资金将用于氢能项目投资与合作 [1] 资金用途规划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开发 [1] - 具体项目类型包括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 [1] - 资金用途同时涵盖项目投资与合作协议拨付 [1]
珠海市:2027年前投运19座加氢站
势银能链· 2025-08-22 03:16
珠海市加氢站建设规划 - 2026年前力争建成投运加氢站15座 2027年前累计建成投运加氢站19座 [3] - 加氢站供氢规模总体不低于20吨/天 [4] - 香洲区规划8座加氢站(加油加氢合建站3座 改建/新建加氢站5座) 金湾区规划7座(加油加氢合建站3座 改建/新建加氢站4座) 斗门区规划4座(加油加氢合建站3座 改建/新建加氢站1座) [5] 加氢站建设时序原则 - 优先将已注销营业加气站改建为加氢站 运营中面临转型的加气站列入中远期计划 [7] - 2025年前规划建设的加油站列入近期加油加氢站建设计划 2025年后列入中远期计划 [7] - 氢源项目周边及港口/物流园等应用场景集聚区域优先列入近期建设计划 [7]
氢能补贴:攀枝花重降本/技术,九江重车/船/工业应用
势银能链· 2025-08-21 03:06
攀枝花市氢能产业补贴政策 - 通过氢源与加氢站补贴降低用氢成本 对新改扩建35MPa及以上固定式加氢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按省级奖励30%配套奖励 移动式撬装加氢站按设备投资额20%给予每座不超过50万元奖励[3][4] - 对氢气销售价格不高于20元/kg的加氢站按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15元/kg奖励 每座加氢站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奖励政策执行期间总金额按每年20%退坡[4] - 支持绿氢制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 按实际投资总额20%给予不超过400万元一次性奖励[4] - 支持工业副产氢提纯利用 按设备投资额1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扩大氢能应用 对购置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按财政部示范奖励积分评价体系1:1比例奖励 对年加氢量超3000kg的氢能车辆给予货源企业1万元/年/辆奖励 每企业每年不超过100万元[6] - 对氢能监控应用平台按设备投资额30%给予场景运营企业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对氢气运输企业按设备实际投资额20%给予每户企业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支持氢储能/氢发电/氢冶金等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 按涉氢装备实际投资2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支持装备制造 对燃料电池及制氢/加氢装备生产线按实际销售收入5%给予奖励 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 对氢燃料电池整车组装企业按实际投资额2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7] - 支持技术创新 对获批省级创新平台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获得国家/省级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按实际投资总额20%/1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100万元奖励[8] 九江市氢能产业补贴政策 - 政策设计突出港口经济与氢能特色 通过船舶和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探索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路径[11] - 对新购入生产性涉氢设备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按设备投资额最高8%予以奖励 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投资额超1亿元按一事一议奖励[13] - 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 按功率3000元/千瓦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 对轻型/中重型车辆分别按最高5000元/万公里/1万元/万公里标准给予运营支持 每家企业年度支持金额最高300万元[13] - 鼓励采购氢燃料电池船舶 按功率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 单船奖励最高200万元 对运营船舶按总装机功率分级给予年度运营补贴 500千瓦及以下最高8万元/年 500-1000千瓦最高10万元/年 1000千瓦以上最高12万元/年 每家企业补贴金额最高300万元[13] - 支持加氢站建设 对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氢站给予建设补贴 油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每站补贴100万元 其余固定式加氢站每站补贴50万元[14] - 支持加氢站运营 对氢气销售价格低于35元/千克的加氢站给予奖补 每低1元给予1元/千克奖补 每座加氢站每年氢气补贴不超过100万元[14] - 优化使用体验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市政道路停车位停放免收停车费[15]
势银数据 | 国内加氢站累计建成560座,2025年H1新增29座,TOP5集成商瓜分70%市场份额
势银能链· 2025-07-28 04:08
加氢站建设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内累计建成加氢站560座2025年上半年新建29座增速与2024年同期持平 [2] - 行业进入低增速平台期主因包括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度缓慢氢气储运成本高加氢站运营负荷低 [2] 区域分布特征 - 北京2024年底以来新增4座加氢站累计建成23座运营超10座基本满足当地燃料电池车需求 [5] - 贵州2025年新建3座加氢站结合六盘水市新能源转型规划未来将加速氢能产业落地 [5] - 其他省市2025年上半年新建加氢站数量普遍不超过2座 [5] 建站类型趋势 - 2025年新建综合能源站(氢+电/油/天然气)占比达62%显著高于往年 [6] - 传统加油(气)站扩建加氢模块成为主流因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 [6] 加注能力升级 - 2025年新建站平均加注规模1150kg/d其中2000kg/d及以上站点6座 [10] - 大规模加注站可服务超100辆燃料电池车/日并通过高负荷摊销成本 [10] - 招标信息显示未来单站加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1500kg/d以上 [10] 投资主体格局 - 2025年新建站中地方国企及央企占比超80%民营企业因投资回收期长参与度低 [12] - 中石化及地方销售公司仍是央企建站主力但进度较示范期初期放缓 [12] 设备市场竞争 - 海德利森、国富氢能、厚普股份占据52%设备市场份额 [14] - 部分传统设备商因业务调整或股权变更2025年未获批量订单 [14] 招标项目案例 - 2025年上半年典型项目包括云南曲靖油氢合建站(1000kg/d)内蒙古华电氢电合建站(3000kg/d)等 [16] - 投资主体以地方国企为主如南充交投新能源、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等 [16]
【政策综述】关于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成效分析
乘联分会· 2025-06-12 08:38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15年发展目标,包括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应用等 [4] - 规划明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科学布局、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技术研发应用等 [4] - 规划提出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管理规范 [4]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 2022年《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七个方面政策措施,包括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城乡充换电保障、新技术研发应用等 [7] - 2023年《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五个方面任务,包括优化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等 [8] - 2023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涉及15个城市,计划推广超60万辆新能源汽车,建设公共充电桩超70万个,换电站超7800座 [9] - 2024年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推动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提升充换电场站互动能力 [10] - 2024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中央财政最高给予4500万元奖励资金 [11] 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 - 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调整为对示范城市群的支持,示范期四年 [12] - 示范内容包括加氢站建设运营,五个城市群41个示范城市启动示范工作 [12] - 各地出台加氢站建设补贴政策,如重庆单站补贴最高300万元,广州固定式加氢站补贴200万元,上海补助不超过投资总额30% [12]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 - 16个城市被确定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13] - 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国家标准发布,2023年5月实施 [14] - 试点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13]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1%,2024年新增422.2万台 [16] - 截至2025年4月充电基础设施累计1406.4万台,同比增长46.3%,广东等10省市公共充电桩占比67.7% [16] - 截至2025年4月全国换电站约1400座,换电模式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1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加氢站474座,2025年3月超过540座位居全球第一 [18] - 截至2025年3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2.95万辆,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系统成本下降80% [19] - 2024年L2级汽车市场渗透率57.3%,L3级及以上小规模进入市场,部署8000套路侧通信单元,完成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