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产品

搜索文档
陕西华达:光模块产品是华经微电子核心产品之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14:11
公司产品进展 - 光模块产品是华经微电子核心产品之一 [1] - 该产品目前处于用户的批量验证阶段 [1]
陕西华达:华经微光模块产品处于用户批量验证阶段
新浪财经· 2025-09-17 09:54
公司收购与业务整合 - 陕西华达拟收购华经微电子100%股权 [1] - 光模块产品是华经微电子核心产品之一 [1] - 光模块产品目前处于用户的批量验证阶段 [1]
陕西华达:光模块产品是华经微电子核心产品之一,目前处于用户的批量验证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9:13
公司产品进展 - 光模块产品为华经微电子核心产品之一 目前处于用户批量验证阶段 [2]
比亚迪电子(0285.HK):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增长 发力AI服务器液冷与电源核心组件业务
格隆汇· 2025-09-02 12: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06.06亿元 同比增长2.58% 归母净利润17.30亿元 同比增长13.97% [1]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609.47亿元 同比下降3.72% 其中组装业务收入471.95亿元 同比下降1.79% 零部件收入137.52亿元 同比下降9.8% [1]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124.50亿元 同比增长60.50% [2] - 新型智能产品收入72.09亿元 同比下降4.15% [3] 消费电子业务 - 消费电子业务阶段性承压 北美大客户下一代折叠屏手机有望采用钛合金中框方案 公司可能受益于折叠屏手机中框用量翻倍及高价值铰链部件增量 [1] - iPhone金属中框钛合金换铝对零部件业务的影响已充分计入 [1] 汽车电子业务 - 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增长 主要受益于母公司出货量高增长及智能化水平提升 [2] - 智能座舱产品出货量持续攀升 智能驾驶辅助和热管理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新品类智能悬架系统开始批量配套主流车型 [2] - 预计下半年智能座舱/热管理/智能驾驶辅助产品出货量保持高增长 智能悬架产品将配套更多车型 [2] - 未来两三年汽车电子业务出海预计取得进展 [2] 新型智能产品与AI业务 - AI服务器业务首次在半年内突破10亿元收入规模 [3] - 全系列液冷产品(包括快接头/冷板/分水器)于2025年3月获得英伟达认证 液冷产品及ML72电源系统预计三四季度向国内外客户批量出货 [3] - 预计2026年成为液冷产品大规模上量第一年 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3] - 公司布局光模块产品 800G产品已具备量产能力 [3] - 作为英伟达高压系统领域战略合作伙伴 相关前瞻性产品预计2026年下半年或2027年开始量产 [3] 盈利展望 - 预计2025年收入1910.63亿元 同比增长7.76% 2026年收入2184.25亿元 同比增长14.32%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47.64亿元 同比增长11.69% 2026年60.52亿元 同比增长27.03% [3] - 对应净利率2025年2.49% 2026年2.77%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巩固高端消费电子市场领先地位 关注大客户下一代折叠屏手机NPI进展 [1] - 汽车电子业务通过智能悬架等新产品加速配套更多车型 实现出货量与单车价值量双重提升 [1] - 积极发力AI服务器液冷与电源核心组件业务 未来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 [1]
兆驰股份20250825
2025-08-25 14:36
公司业务与业绩表现 * 兆驰股份主营业务包括电视机ODM和LED行业 电视机ODM业务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北美市场订单减少导致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20%以上下滑 该下滑趋势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已连续三个季度延续[2][3] 公司电视机ODM年出货量约为三四百万台 其中80%以上销往北美市场[3] 公司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以降低关税影响 深圳工厂基本停止出货 大部分产能已转移至越南[4]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起利润有望恢复[2][5] 2025年预计业绩在15~16亿之间 比去年略有下滑[17] LED业务优势 * 兆驰股份在LED行业已成为领军企业 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实现从蓝宝石切割到封装和直显模组的闭环生产[2][6] 公司在LED芯片领域保持接近20%的净利润率[2][6] 与三安光电产能并驾齐驱但利润率更高[6] 这种一体化模式提升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6] 光通信业务布局 * 公司利用LED芯片技术优势横向切入磷化铟 砷化镓和氮化镓等光通信芯片材料[2][10] 2023年下半年收购瑞谷通信以补充光器件能力[10] 2024年12月启动光通信高速模块及器件项目并迅速实现批量供应[10] 2025年光通信业务预计营收可达四五亿元[2][10] 已实现100G以下速率光模块产品的验证和出货[2][10] 2026年目标发展100G以上速率产品包括200G和400G等规格[2][11] 若提高自有芯片比例毛利率有望接近25%[2][11] 公司计划未来涉足AI服务器及相关数据中心市场[11][12] 技术创新与行业机遇 * 微软推动基于Micro LED技术的光学链技术 可能为数据中心链路传输带来突破[2][13] 该技术通过数百个并行低速光通道替代少数高速快通道 实现长距离低功耗高可靠性传输[14] 兆驰股份作为Micro LED行业龙头具备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制造经验[15][16] 公司目前能够做到100G以下的闭环并实现盈利 并展望2026年向200G 400G发展[16] Micro LED技术在中国市场具备很大应用潜力 规模量产和成本降低需依赖中国厂商[15][16] 估值与投资前景 * 公司当前估值约为15倍左右[4][17] 市值约250亿[17] 筹码结构干净 无再融资需求和大非减持风险[4][17] 预计2026年业绩有望恢复到18~19亿水平[4][17] 若实现可给予20倍估值 股价至少有50%以上增长空间[4][17] 公司仅用一年半时间在低速光模块领域实现盈利 有望在高速或中高速光模块领域取得更好成绩[17]
腾景科技并购迅特通信告吹 关键股东期间减持90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12:41
收购终止事件 - 腾景科技决定放弃收购迅特通信100%股份 [1] - 终止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交易各方短期内难以就方案达成一致 [3] - 公司表示终止收购不会对现有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交易背景 - 腾景科技原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迅特通信控制权 [2] - 迅特通信为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商,拥有155M至400G全系列光模块技术及硅光布局 [2] - 交易终止前双方仅签署意向协议,未达成正式交易方案 [2] 股东减持情况 -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盐城光元、盐城启立通过询价转让减持258.7万股(占总股本2%) [4][5] - 减持单价34.66元/股,总金额约8966.5万元 [5][6] - 受让方包括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 [5] 股价波动 - 发布并购意向后股价先快速走低后回升 [4] - 当前股价44.12元,市值57.07亿元 [1]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告吹!
国际金融报· 2025-08-10 08:40
腾景科技终止收购迅特通信 - 公司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迅特通信控制权的交易,原计划交易后部分交易对方将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构成关联交易但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交易各方短期内难以就方案达成一致 [3] - 此次收购是公司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尝试 [4] 迅特通信业务背景 - 迅特通信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光互联产品研发制造 [4] - 主要产品为高性能光模块,服务于AI算力中心、5G、云计算及电信传输网络领域 [4] 腾景科技战略意图与业务协同 - 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密光学元组件及光纤器件,应用领域包括光通信和光纤激光 [5] - 收购迅特通信旨在强化光通信产业链布局,双方业务存在上下游协同效应 [5] 公司财务表现与业务发展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亿元、3.44亿元、3.40亿元、4.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58亿元、0.41亿元、0.7亿元 [6] - 2024年业绩增长源于光学主业聚焦、产品结构优化及AI算力驱动的高速光通信需求增长 [6] - 生物医疗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高端光学模组业务贡献显著增量 [6]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未披露终止收购后在光通信领域的具体替代计划 [7]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告吹!
IPO日报· 2025-08-09 04:30
腾景科技终止收购迅特通信 - 腾景科技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迅特通信控制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交易各方短期内难以就交易方案达成一致[3] - 这是腾景科技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尝试[4] 被收购方迅特通信概况 - 迅特通信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 公司专注于光互联产品研发制造,主要产品为中高端光模块[4] - 产品应用于AI算力中心、云计算中心、5G和电信传输网络等领域[4] 腾景科技业务与收购意图 - 腾景科技主营精密光学元组件和光纤器件,产品用于光通信和光纤激光领域[5] - 拟收购迅特通信意在强化光通信领域产业链布局[5] - 两家公司业务具有协同性,均服务于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5] 腾景科技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亿元、3.44亿元、3.40亿元、4.46亿元[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58亿元、0.41亿元、0.7亿元[6] - 2024年业绩增长源于主业聚焦、产品结构优化和经营效率提升[6] - 公司抓住AI算力驱动的高速光通信元器件需求增长机遇[6] - 生物医疗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高端光学模组业务取得显著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