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业

搜索文档
以为存定期最踏实?算完账才发现,钱躺银行竟不如买点 “稳当货”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47
就说 20 万存 3 年,以前年利率2.45%,到期能拿 14700 元利息。 现在利率降到 1.55%,利息直接少了 5400 元,够大半个月生活费。 总觉得把钱存定期,有银行兜底最安心。 可最近算的一笔账,彻底改了这想法。 更揪心的是,活期利率才 0.05%-0.2%,钱放着跟 "睡大觉" 似的。 但有人换了思路,像把钱拆成两份,一半买银行理财(预期利率 3%),一半买金条(年初 660 元 / 克,现在涨到 830 元 / 克)。 既没冒大风险,收益还比定期高,这 "稳当货" 到底咋选? 一、工资到账时,突然犯了难 发工资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点开银行 APP,看着活期账户里的数字,瞬间没了往日的踏实。 以前工资一到账,不用多想就直接转定期,可现在一年期定存利率才 1.1%,5 万块存一年利息就 550 块,够买几杯奶茶? 够给手机充几个月话费? 这场景,身边的朋友几乎都遇见过,曾经那笔 "稳稳的幸福",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二、身边人的 "存钱新思路" 小区里的刘阿姨,前阵子揣着 20 万到期存单去银行,回来时手里多了两份东西:一份银行理财合同, 还有一小盒沉甸甸的金条。 她逢人便念叨:"往昔存 20 万 ...
“+”出来的收益:固收打底 理财驾驭多元资产有术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1:09
资产收益表现分化 - 7月下旬以来债市调整导致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调 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为2.81% 环比下跌0.23个百分点 到期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2.43% 环比下跌0.21个百分点 [1] - 纯固收类产品因缺乏权益资产对冲 债市回调时净值波动更显著 叠加信用利差走阔压缩票息收益空间 导致收益率降幅较大 [2] - 债市调整主因包括政策预期增强 股市走强引发"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券市场交易拥挤 久期和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 信用利差被压缩至低位 [2] 固收+产品优势凸显 - 权益市场和商品市场回暖使部分"固收+"产品收益可观 如工银理财恒睿日升月恒系列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 其配置存单 高等级信用债 并灵活调整银行优先股 A股 港股 美股 美债 黄金 转债等资产比例 [3] - "固收+"产品通过黄金策略 高股息策略 红利策略 优先股策略等配置股票 黄金ETF 红利资产等标的 利用不同资产低相关性捕捉大类资产轮动机会 [3] - "+FOF"策略通过投向基金组合实现风险二次分散 如招商银行产品采用"固收+黄金+中性"策略 投资二级资本债 永续债 高等级信用债及黄金ETF等 [4] 多元化配置策略 - 理财公司采用指数策略主投沪深300ETF 中证500ETF和指数增强ETF 部分产品配置2%高股息率股票提升收益率 [4] - 未来资产配置将减弱对债券票息依赖 增加利率债和公募基金配置 通过信用债ETF实现低成本 高流动性资产分散配置 [6] - 重点布局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公募REITs 量化指数增强策略 券商浮动收益凭证 FOF投资及跨境配置海外高息资产 [5] 市场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债市震荡或延续 优质资产荒背景下含权"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4] - "固收+"产品因风险等级适中 收益弹性较高 成为平衡收益与波动的重要工具 规模有望扩容 养老与ESG主题产品或成差异化竞争热门赛道 [5]
上半年理财有哪些变化?
天风证券· 2025-08-04 06:42
理财市场规模 -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72万亿元(增幅2.4%),但同比增速从2024年的11.8%放缓至2025年上半年的7.5% [1][11] - 2025年一季度债市波动导致理财规模下滑0.81万亿元,二季度收益回暖推动规模回升 [1][11] - 理财公司规模占比持续提升至89.6%(27.48万亿元),银行机构规模收缩至3.19万亿元 [13][15] 理财产品特征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主导市场(占比97.2%),混合类产品占比微升0.07pct至2.51% [17][1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从2023年末的31.87%降至20.87%,非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升至60.06% [19][21] - 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拉长至377-489天,1年以上存续产品占比提升至72.86% [23][24] 理财资产配置 - 投资资产规模达32.97万亿元,杠杆率上升0.31pct至107.45% [3][30] - 债券配置占比下降2.29pct至55.6%(18.33万亿元),存款和公募基金占比显著提升 [4][31] - 信用债持仓减少0.42万亿元(占比降2.32pct),利率债增持0.24万亿元(占比升0.68pct) [5][42] 未来展望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短期仍具规模增长韧性,但中长期增速或受资产收益率下行制约 [46] - 资产配置将减少对债券票息的依赖,增加利率债交易机会,公募基金和信用债ETF或成重要配置渠道 [46]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30万亿的理财市场有何新特点?
华源证券· 2025-07-30 05: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或稳定在30万亿以上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预计持续回升 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转移趋势明显 公募基金占比或继续提高 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债市无趋势性行情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与结构 - 截至25H1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24年末增加0.72万亿元 超过21 - 24年H1平均变动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万亿元 占比降至20.87% 固定收益类(不含现金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23.4/0.8/0.1万亿元 占比分别较2024年底提升3.38pct/0.07pct/0.02pct [2] - 预计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在30万亿以上 因21 - 24年H2平均增量为1.15万亿元 且预计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持续回升 [2] 理财机构情况 - 25H1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 市场朝理财公司集中 预计至26年底理财市场持续向理财公司转移 截至25H1 全市场有226家理财机构 其中银行机构194家 理财公司32家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24家、增加1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产品存续数量分别为1.39万只和2.79万只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0.21万只、增加0.36万只;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3.19万亿和27.48万亿 同比分别下降24.0%、增长13.0% [2]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 - 25H1理财增配公募基金 减配债券和同业存单 从24年末至25H1 债券和同业存单规模分别从13.03/4.31万亿元降至12.82/4.23万亿元 利率债配置比例从2.33%升至3.01% 规模达0.99万亿元 信用债配置比例从41.11%降至38.79% 规模至12.79万亿元 公募基金配置增加0.42万亿元至1.29万亿元 占比4.2% 较24年末提升1.3pct 预计25H2公募基金占比持续提高 [2] - 25H1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分别为24.8%/5.5% 较2024年末分别提升0.9pct/0.1pct [2] 理财产品收益率 - 低利率时代 25H1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25年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较24年全年收益率下降0.53pct 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24Q1的3.21%降至25Q2的2.56% 预计基准下限走向2.0% [2] 债市行情与投资建议 - 阶段性看多债市 10Y国债可能重回1.65%左右 调整后建议重视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债及资本债、保险次级债 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长久期资本债 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 关注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在1.6% - 1.8%区间震荡 无趋势性行情 债市大幅走熊可能性低 大幅走牛也难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美元理财也“被套”?美元半年贬值逾10%,仍有投资者入场锁定超4%高息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58
美元汇率贬值情况 - 美元指数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10.59% 截至7月7日跌至97点附近 [1][6] -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跌至7.17左右 较年初贬值2.17% [1][6] - 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贬值 兑日元/欧元/英镑均下跌超8% [6] 美元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部分美元存款产品年利率超4% 外资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期利率达3.60%-4.10% [7] - 澳门某银行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显著 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达4.35%/4.20%/4.00% [8] - 理财公司美元产品业绩基准上限达4.30% 兴银理财固收类产品年化基准3.80%-4.30% [8] - 建信理财推出年化3.95%的美元固收产品 宣传"把握美国高息窗口期" [10]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年初投资者因高收益购入美元理财 年化4.0%产品较人民币存款优势明显 [1] - 当前汇率下跌导致本金亏损 7.35汇率换汇投资者面临汇损吞噬利息 [1][2] - 部分投资者计划在汇率低点加速买入 期望锁定降息前高息收益 [1][10] - 有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 认为2.4%最低利率的利差优于短期汇率波动 [6]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美国经济一季度GDP环比负增长0.5% 贸易逆差扩大抑制出口 [6]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加剧 市场对年内降息1-2次预期升温 [6][9] -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 多国央行减持美债及外资撤离美元资产 [6] - 美元指数与人民币脱钩 中国稳汇率政策削弱美元支撑 [6] 产品结构特征 - 7月以来130只美元理财产品成立 多为6-12个月封闭期固收类 [8] - 部分产品完全投资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存款或存单 无汇率敞口且信用风险低 [9] - 美元资产收益率与美联储基准利率挂钩 降息预期影响未来收益 [9] 汇率走势预测 - 美元兑人民币全年预计在7.0-7.5区间震荡 受美联储降息及中美经贸关系影响 [11] - 若特朗普政策升级或避险情绪升温 短期可能冲高7.6但长期突破7.5概率较低 [11] - 建议关注7.25阻力位 逢高结汇或动态配置美元资产分散风险 [11]
多空大博弈!国际投行对黄金目标价价差,高达一千美元
券商中国· 2025-06-19 10:08
黄金价格预测分歧 - 国际投行对2024年末黄金目标价预测价差高达1000美元/盎司 [2] - 瑞银重申2024年底金价3500美元/盎司的预测,并维持2025年底相同目标价 [3] - 花旗看空黄金,预计未来几个季度跌破3000美元/盎司,2026年下半年回落至2500-2700美元/盎司 [4][5] - 高盛预测2025年底金价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触及4000美元/盎司 [6][7] - 美国银行预测2024年末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 [8] - 花旗与高盛对2026年中期金价预测价差达1300-1500美元/盎司 [7] 央行购金行为 - 过去三年各国央行年均增持超1000吨黄金,是前十年平均增速的两倍 [3] -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95%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增加黄金储备 [3] - 2025年全球央行调查显示43%央行计划未来一年增持黄金 [11] -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连续五个月上升,从1月7345万盎司增至5月7383万盎司 [12] - 4月全球央行黄金净增12吨,环比下降12% [12] 黄金市场表现 - 2024年初至今黄金涨幅约30%,表现最佳大类资产 [10] - 6月地缘政治紧张推动金价逼近历史高位3500美元/盎司 [11] - 5月黄金ETF流出18亿美元,白银和铂金快速上涨 [12] 黄金理财产品 - 市场现存240只名称含"黄金"的理财产品 [14] - 理财公司通过黄金ETF+债券+量化策略组合降低资产相关性 [15] - 招银理财黄金结构性产品配置≥80%固收资产,剩余投资黄金期权 [15] - 多款产品提前触发高收益:3只自动触发结构产品年化收益3.61%-4.14%,3只二元结构产品年化3.3%-3.5% [16] - 鲨鱼鳍结构产品存续90天收益率达4.0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