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收益平衡

搜索文档
5万亿ETF时代 “均衡打底+成长冲锋”破解配置焦虑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8:44
全市场ETF规模已迈入5万亿时代,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不少投资者却陷入新的纠结,既想握住 稳健的基本盘,又怕错过核心资产的收益;既想抓住科技成长的机会,又担心单一布局难以抵御市场波 动。 投资的本质是在风险与收益间找到平衡点,而"均衡打底+成长冲锋"的配置逻辑,或许是破解这份 纠结的科学思路。 中证A500:均衡筑基,守住"基本盘" 在追求更高收益之前,先锚定市场的整体平均收益,就像为投资大厦筑牢地基。中证A500指数 以"传统+新兴"的均衡布局,稳住投资组合的基本盘。 该指数覆盖全部中证一级行业和二级行业,以及93个三级行业中的91个,细分行业覆盖度高,几乎 做到了A股行业全覆盖。前三大行业聚焦工业、信息技术、金融,既锚定了传统经济的"压舱石",又网 罗了新经济的"潜力军"。 这种布局特性在细分赛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证A500指数不只包 括整车与电池龙头,更把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国产锂电设备厂商、车规级芯片设计企业等纳入成份股, 完整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在半导体领域,指数覆盖了从设备材料到芯片设计的全链条企业,而非局限于 少数大市值龙头,真正实现了对新兴赛道的"全景式布局"。 如 ...
以为存定期最踏实?算完账才发现,钱躺银行竟不如买点 “稳当货”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47
就说 20 万存 3 年,以前年利率2.45%,到期能拿 14700 元利息。 现在利率降到 1.55%,利息直接少了 5400 元,够大半个月生活费。 总觉得把钱存定期,有银行兜底最安心。 可最近算的一笔账,彻底改了这想法。 更揪心的是,活期利率才 0.05%-0.2%,钱放着跟 "睡大觉" 似的。 但有人换了思路,像把钱拆成两份,一半买银行理财(预期利率 3%),一半买金条(年初 660 元 / 克,现在涨到 830 元 / 克)。 既没冒大风险,收益还比定期高,这 "稳当货" 到底咋选? 一、工资到账时,突然犯了难 发工资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点开银行 APP,看着活期账户里的数字,瞬间没了往日的踏实。 以前工资一到账,不用多想就直接转定期,可现在一年期定存利率才 1.1%,5 万块存一年利息就 550 块,够买几杯奶茶? 够给手机充几个月话费? 这场景,身边的朋友几乎都遇见过,曾经那笔 "稳稳的幸福",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二、身边人的 "存钱新思路" 小区里的刘阿姨,前阵子揣着 20 万到期存单去银行,回来时手里多了两份东西:一份银行理财合同, 还有一小盒沉甸甸的金条。 她逢人便念叨:"往昔存 20 万 ...
“主投债还投股”的基金--多资产投资期望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24 08:45
多资产投资策略的核心目标 - 通过债券+股票的多资产配置满足投资者"稳中求进"的需求 债券提供稳定利息收入和资本利得,但在低利率环境下收益有限,需搭配权益资产提升预期收益空间 [2] - 利用股债低相关性实现风险分散 股债常呈现"跷跷板"效应,股市回调时债券收益可平滑组合波动,股市回暖时权益仓位增强回报 [3][6] 多资产基金的投资效果 - 固收部分(债券)提供稳定收益并降低整体波动,权益部分(股票)增厚预期收益 通过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 [7] - 历史数据显示混合基金风险收益介于纯债与偏股基金之间 如2020年偏债混合基金年化收益率14.88%高于纯债基金2.62%,2022年最大回撤-5.55%显著小于偏股基金的-26.70% [8] 资产配置表现对比 - 2020年权益市场强势时,二级债基年化收益率8.09%、偏债混合14.88%均大幅跑赢纯债基金2.62% [8] - 2022-2023年市场波动期间,偏债混合基金最大回撤-5.55%和-4.03%远低于偏股基金-26.70%和-23.15%,体现防御性 [8] - 2024年数据显示混合基金保持优势 偏债混合年化收益率5.53%高于纯债4.17%,波动率4.61%显著低于偏股基金23.1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