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发布:中国市占率碾压全球,印度逆袭第六,日美韩德全线下滑
36氪· 2025-09-28 02:3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4.2万台,较十年前增长超一倍,连续第四年突破50万台 [1][3] - 亚洲占全球新部署量的74%,欧洲占16%,美洲占9%,区域格局差异显著 [1] - 全球在用工业机器人总数达466.4万台,同比增长9% [3] - 预计2025年全球安装量将增长6%至57.5万台,2028年突破70万台 [3][30]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安装量达29.5万台创历史新高,占全球54%,同比增长7% [3][11] - 本土制造商国内销量首次超过外国供应商,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28%跃升至57% [14] - 运营存量达202.72万台,全球占比43%,居全球之首 [16] - 预计到2028年制造业机器人需求年均增长10% [16] 主要区域市场动态 - 日本安装量4.45万台(全球第二),同比下降4%,电子和汽车行业需求疲软 [3][18][20] - 美国安装量3.42万台(全球第三),同比下降9%,汽车行业安装量回升至1.35万台 [3][21][24] - 韩国安装量3.06万台(全球第四),同比下降3% [3][24] - 德国安装量2.70万台(全球第五),同比下降5%,汽车行业安装量大幅下降25% [3][25][27] - 印度安装量9123台(全球第六),同比增长7%,汽车行业占比45% [28][30] 行业应用分布 - 通用行业安装量占比从2014年36%升至2024年53%,成为主导领域 [4] - 电气/电子行业安装量12.9万台(+2%),汽车行业12.6万台(-7%) [7] - 金属与机械行业增长18%,塑料与化工产品行业增长18%,食品行业大幅增长42% [7] - 协作机器人安装量从2017年1.11万台增至2024年6.45万台,占比从2.8%提升至11.9% [9] 服务机器人市场 - 2024年专用服务机器人新安装19.9万台,同比增长9% [32] - 医疗机器人新增1.67万台,同比增长91%,诊断与实验室分析领域增长610% [32][41] - 运输与物流领域安装量10.29万台(占比52%),专业清洁领域增长34% [38][40] - 消费服务机器人新增2010万台,同比增长11% [32] 技术趋势与挑战 - 物理AI、分析AI和生成式AI成为技术热点 [30] - 类人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43] - 短期受宏观经济、地缘冲突、贸易壁垒及劳动力成本制约 [30] - 机器人即服务(RaaS)商业模式降低市场进入门槛 [43]
押注百亿台服务机器人目标,行业“一哥”发布自研大模型
新浪财经· 2025-09-25 00:08
公司技术突破 - 擎朗智能于9月24日升级并发布自研VLA模型KOM2.0 专为服务行业设计 将应用于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 显著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和岗位化服务水平 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1] - 该大模型在架构上有突破性创新 引入时空自适应注意力机制与分层决策推理模块 能从海量实时数据中精准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复杂场景中的长短程关联[1] - 模型内嵌强化学习框架与增量迁移学习技术 可在部署后持续自我进化 实时适应环境变化与任务迭代[1] - 利用分层拆分技术 将通用动作如拿杯子、递杯子训练成通用技能 应用于所有类似场景 提升效率与泛化能力 例如爆米花和饮料制作任务[1] - 模型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海量场景数据资产及每日十万台在线机器人的运行数据 源自真实环境的数据为模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提供基础[2] - 机器人部署全新大模型后 拥有更深度的环境认知 更好适应多机协同调度等高难度场景 大幅减少场景定制与人工调试需求 支持快速复制和灵活扩展 为规模化商业落地提供基础[2]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一个多月前推出首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 深度拓展具身服务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搭载的岗位化垂域模型以擎朗VLA模型为基础开发 面向复杂服务场景[2] - 公司2010年成立于上海 一直深耕服务机器人领域 IDC报告显示服务机器人出货量超10万台 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第一位 同时在全球配送服务机器人和全球餐饮配送机器人细分领域出货量均位列第一[2] - 公司定位为通用+专用具身人形机器人企业 在原有强项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专用机器人之外 未来将继续打造更多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 完善产品矩阵[5] - 公司愿景是到2050年助力打造100亿零一台机器人的世界 根据预测全球约有100亿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台机器人[5] 全球业务布局 - 公司在美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办公室 在全球共有80余个运营中心 产品销售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等场景[6] - 目前海外营收约占总营收的50% 所销售机器人的运行总里程数已超过400亿米 约等于绕地球赤道1000圈 未来将继续把海外市场作为重点业务拓展区域 进一步提高营收占比[6] 人形机器人进展 - 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卖出不少 还有一些大订单正在POC和对接中 未来希望在最熟悉的服务场景中实现大规模落地[6] - 第一步先实现岗位化 例如在厨房做汉堡、清洁整理房间、在吧台做酒保等 终极目标是让机器人成为家庭中的全职保姆[6]
中国技工新职业“数智化”趋势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3:55
行业趋势 - 中国技工新职业呈现明显"数智化"趋势 人工智能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工业互联网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正成为就业市场主流[1]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9年至今公布的90余个新职业中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 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新选择[3] - 前沿技术领域赛项占比超过50% 涵盖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 数字技术 新能源等方向[4] 人才需求 - "数智化"程度较高的前沿技术领域具有产业链长 发展空间大 人才需求旺盛的特点[3] - 强动手能力和重实践的技工院校学生及一线工人正成为这些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3] - 服务机器人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实现从被动交互到主动交互的进阶 具备装配 调试及基础功能部署能力的技工成为紧缺资源[4] 人才培养 - 全国技能大赛专门设置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 涵盖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技术 智能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等内容[5] - 大赛旨在有效培养服务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5] - 新职业不同类别人才有不同分工 并不局限于科研型博士 包括各类技术应用人才[4]
跨次元互动 “机器人科幻迷”星动纪元星动Q5获刘慈欣签书
证券时报网· 2025-09-21 07:23
公司产品与技术特点 - 星动纪元推出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 采用44个高自由度关节设计 配备仿生7轴机械臂与11个自由度灵巧手 具备单手10kg负载能力及每秒10次点击的作业精度[2] - 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导航实现复杂场景移动 应用场景覆盖商业导购、酒店服务、医疗辅助等领域 可执行端盘、搬运、高处取物等任务[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星动Q5于今年6月在成都完成首秀 同年7月15日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通过商业化场景服务实训[2] - 在京东×银河科幻大会上承担接待、导览、讲解、引导秩序、带货、表演跳舞等会展活动解决方案功能 展示多元应用场景[1] 行业交互体验升级 - 服务机器人行业迈入交互体验升级新阶段 星动Q5作为京东特邀机器人志愿者成功与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签名互动 展示技术实力[1] - 机器人具备咨询问答、吸睛引流功能 为科幻大会增添科技魅力 体现机器人与科幻文化碰撞的火花[1]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2.31% 市盈率20.74倍 份额增加1.3亿份至84.6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2404.3万元[4]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3.64% 市盈率46.87倍 份额增加5500万份至56.2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763.2万元[4]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7.82% 份额增加6400万份至6.9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3857.1万元[4]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0.37% 市盈率122.42倍 份额增加100万份至3.6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200.4万元[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未来感到日常用 中国智造如何在全球赛道脱颖而出
搜狐财经· 2025-09-19 05:38
从"未来感"到"日常用",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你我的生活。戴上眼镜,就能拥有一个随身的巨幕影院;机器人穿梭往来,成为我们工作、就 医、就餐时的"新同事"。这些改变背后的企业,如何从技术突破走向市场引领?中国智造又如何在全球赛道上脱颖而出?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你以为我在睡觉?其实我在看电影。戴上这款智能眼镜,随时随地享受私人影院。 走进这家刚刚将总部迁至上海的AR眼镜企业,科技感十足的空间里,最新款的AR眼镜迅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XREAL联合创始人 张宇:这里我们创造了蛮多的全球和行业第一,比如说全球第一个可以达到视网膜级别的光学模组,同时这里面搭配的X1芯片也是全球 第一颗专用的空间计算类芯片。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把这颗芯片做出来了。 目前,企业的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过10万台,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谈起自家产品,张宇满是自豪。从全球首款消费级AR眼镜,到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专为AR眼镜定制的空间计算芯片,企业不仅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更 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落地,连续四年稳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 从0到1的发明创造,到1到100的持续优化,科技企业满怀期待、饱含激情。在上海一家机器人企业 ...
万联晨会-20250917
万联证券· 2025-09-17 01:08
市场回顾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0.04%至3861.87点 深成指涨0.45%至13063.97点 创业板指涨0.68%至3087.04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23411.67亿元 [7] - 申万行业涨幅前三为综合/机械设备/计算机 跌幅前三为农林牧渔/银行/有色金属 [7] - 概念板块涨幅前三为减速器/人形机器人/汽车热管理 跌幅前三为猪肉/养鸡/转基因 [7] - 恒生指数跌0.03%至26438.51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56% [7] - 美国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指跌0.27%至45757.9点 标普500跌0.13%至6606.76点 纳指跌0.07%至22333.96点 [7] 重要政策动态 -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包含五方面19条举措 其中8项涉及高品质服务供给 [8] - 政策提出开展服务消费季活动 支持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 [8] - 首次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8] - 外汇局澄清境外个人境内购房政策未改变 仅优化银行结汇支付审核程序 [8] 工业机器人行业数据 - 2025年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环比增长0.38% 1-7月累计同比增长6.3% [9] -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37万台 同比增长24% 1-7月累计产量44.71万台 同比增长32.9% [10] - 工业机器人增速显著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表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 [10] - 行业完成从规模追赶向技术引领的动能转换 下游应用多元化与核心技术自主化协同推进 [10] 服务机器人行业数据 - 7月服务机器人产量148.99万台 同比增长12.8% 1-7月累计产量1037.83万台 同比增长23.6% [10] - 产业规模效应显现 应用场景向医疗/物流/农业/情感陪护等领域持续渗透 [10] - 技术发展方向为多模态感知/群体协同/具身智能 推动硬件+软件+服务生态融合 [10] 行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机器人行业处于历史机遇期 国内外需求回暖与政策持续发力形成催化 [11] -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长期向好趋势明确 [11] - 建议关注具备市场优势和业绩确定性的整机龙头及零部件龙头企业 [11]
这家公司的“机器打工人”运行里程相当于绕赤道999圈儿!
金融时报· 2025-09-16 14:1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双足人形机器人XMAN-R1依托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 能精准复刻餐厅服务生标准化流程 包括餐食制作到配餐收台等操作[1] - 机器人采用双足动态平衡技术 在酒店斜坡及餐厅狭窄过道等复杂环境中实现灵活避让 达到室内L4级无人驾驶水平[1] - 全球超10万台机器人每日运行 国内及日韩地区运行里程超400亿米(相当于绕赤道999圈) 周末高峰时日完成任务量近50万次[1] - 产品线包含通用多面手XMAN-F1与带舱门的专用配送机器人 通过"通用+专用"组合策略覆盖多元场景[1] - 针对不同场景深度适配:餐饮场景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导航 酒店场景配备加密舱门需手机号验证取货 医院场景具备耐酒精擦拭表面及急诊物资优先配送功能[2] - 清洁机器人采用圆润造型降低碰撞风险 单次清扫面积达1000平方米 支持自动回充功能[2] 全球化战略与竞争优势 - 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海外营收占比超50%[3] - 以"80%价格提供120%性能"策略实现技术弯道超车 类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3] - 拥有15年技术积累形成的壁垒 包括激光雷达与多维度摄像头传感器矩阵及专利墙支撑[3] 行业趋势与技术发展 - 生成式AI与具身智能成为行业热点 为人形机器人注入智能灵魂并推动行业站上聚光灯下[4]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最新且最重要的品类 当前处于行业爆发早期 大规模商业化需时间积累[4] - 技术架构分为机械本体、小脑(运动控制)和大脑(决策智能)三部分 前两者相对成熟而智能决策系统仍处快速发展阶段[4] - 行业核心瓶颈在于智能层面 需持续投入智能体AI研发以推动规模落地[4] 商业模式与生态合作 - 发展路线注重技术与场景结合 围绕实际应用积累数据与迭代模型 形成核心资产[5] - 基于产品化与性价比考量 除影响体验的核心技术外 可选择与生态伙伴合作[5] - 承认行业不存在全能企业 各公司均存在不同侧重点与专注点[5]
机器人送餐、清扫、打爆米花,实地探访擎朗智能|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3 03:32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 是全球具身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军者 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 构建覆盖人形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等行业最全品类产品矩阵[3] - 公司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 业务覆盖餐饮酒店 医疗康养 工厂商超等全生态场景 产品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在韩国 荷兰 美国 日本等地设有子公司/办公室 全球有80余个运营中心[3][9] - 根据IDC报告 公司出货量占比位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首位[9]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拥有多形态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 包括送餐机器人 清洁清扫机器人 酒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1][5] - 新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实现从单一任务执行到全场景服务闭环跨越 可胜任餐食制作 配餐收台 房间整理等标准化操作 通过仿生运动控制与双足动态平衡技术适应台阶 斜坡 楼梯等复杂场景[7] - 公司建立机器人-岗位精准对应关系 通过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将商业场景拆解为独立工作模块 使机器人工作内容可精确描述且结果可标准化评估[7]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机器人应用于餐饮酒店 医疗康养 零售等多领域 酒店机器人可对接自助购物机实现智能化客房送物服务[5] - 多形态机器人协作生态形成 XMAN系列通用机器人与专用配送机器人T10/W3协同工作 在酒店餐厅场景中群机智慧协同使任务完成效率显著提升[9] - 公司通过自有智能化生产基地与全球化运营网络推动商业化落地 产品已进入日韩和欧美市场 并计划拓展医疗和养老领域机器人产品[9] 研发与测试 - 公司设有专门测试区域 包括扫地机器人障碍物躲避测试 送餐机器人各类地面行驶能力测试及机器人震动测试等 以保证服务质量[5] - 通过持续复制岗位化工作模式 机器人不断学习拓展多样化工作能力并增强基础动作模型 以实现更广泛落地场景应用[7]
IFA 2025:科沃斯首款无限续航[1]滚筒洗地机器人地宝X11全球亮相,携全新品类引领智能生活新纪元
搜狐网· 2025-09-06 00:43
公司新品发布 - 科沃斯在2025年IFA展上推出全球首款搭载PowerBoost瞬时超充技术的无限续航滚筒洗地机器人地宝X11 [1][3] - 公司同时发布首款泳池机器人ULTRAMARINE 拓展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1][12] - 地宝X11配备OmniCyclone旋风全能基站 采用PureCyclone多锥旋风集尘技术2.0实现无尘袋革新 预计每年节省200万个集尘袋 [7][20] 技术创新突破 - PowerBoost瞬时超充技术可在3分钟内补充6%电量 支持机器人持续完成最高1000平米的全屋清洁 [5][19] - OZMO ROLLER 2.0恒压活水洗地技术结合3800Pa对地压强和200转/分钟转速 提升清洁效率 [5] - TruEdge灵隙3.0零距恒贴边技术通过1.5厘米延伸设计实现边角全覆盖 [5] - 滚筒活水洗地机器人累计销量已接近150万台 [5] 人工智能升级 - 地宝X11搭载全新AI助手AGENT YIKO小科智能体 融合传统语音助手与深度思考型大语言模型 [8] - AI助手具备主动思考与规划能力 可进行空间感知和用户习惯识别分析 [8] 市场地位与认证 - 科沃斯地宝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第一 [12] - 地宝X11和GOAT A3000 LiDAR通过德国TÜV莱茵EN 18031 RED-DA认证 [14] - 公司加入Matter生态系统并获得UL Solutions物联网钻石级网络安全验证证书 [12] 产品线拓展成果 - 擦窗机器人窗宝2024年销售额突破7亿人民币 受中国和欧洲市场强劲需求推动 [13] - 割草机器人GOAT 2024年海外收益同比增长186.7% 销量同比增长271.7% [14] - 窗宝W2S和W2S OMNI配备TruEdge灵隙恒贴边技术与WIN-SLAM 4.0智能路径规划 [13] 战略合作与产能布局 - 科沃斯与博西家电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研发全球首款全嵌式地宝 [12] - 2024年研发投入约8.85亿元 同比增长7.3% [15] - 2025年7月计划投资2亿元在湖州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本体制造项目 [15]
量化大势研判:当成长只有预期在扩张
民生证券· 2025-09-03 09:32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量化大势研判行业配置策略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全局比较,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权益资产划分为五种风格阶段,通过优先级比较(g>ROE>D)筛选优势资产[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划分五种风格阶段:外延成长、质量成长、质量红利、价值红利、破产价值[5] 2. 对全市场权益资产(中信二三级行业)进行风格分类[15] 3. 按主流资产(实际增速资产、预期增速资产、盈利资产)和次级资产(质量红利>价值红利>破产价值)优先级进行比较[9] 4. 主流资产采用优势差(Spread)计算: - 预期增速优势差:$$\Delta gf = g\_fttm_{Top} - g\_fttm_{Bottom}$$[20] - 实际增速优势差:$$\Delta g = g\_ttm_{Top} - g\_ttm_{Bottom}$$[24] - ROE优势差:$$\Delta ROE = ROE_{Top} - ROE_{Bottom}$$[26] 5. 次级资产按拥挤度排序[9] 6. 每月选择优势风格中排名前5的细分行业等权重配置[15] 2. 预期成长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分析师预期增速最高的行业[3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预期净利润增速g_fttm[20] 2. 按g_fttm从高到低排序 3. 选择排名前5的行业[34] 3. 实际成长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超预期/△g最高的行业[3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采用三个因子:sue(未预期盈余)、sur(营收惊喜)、jor(盈利惊喜)[36] 2. 对行业进行多因子综合评分 3. 选择排名前5的行业[37] 4. 盈利能力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高ROE中PB-ROE框架下估值较低的行业[3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PB-ROE回归残差:$$残差 = ROE - \beta \times PB$$[39] 2. 按残差从高到低排序(高ROE低PB) 3. 选择排名前5的行业[39] 5. 质量红利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DP+ROE打分最高的行业[4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dp(股息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42] 2. 对dp和roe进行标准化打分并加权求和 3. 选择综合得分前5的行业[42] 6. 价值红利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DP+BP打分最高的行业[4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dp(股息率)和bp(市净率倒数)[45] 2. 对dp和bp进行标准化打分并加权求和 3. 选择综合得分前5的行业[45] 7. 破产价值策略 **因子构建思路**:选取PB+SIZE打分最低的行业[4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pb(市净率)和size(市值)[48] 2. 对pb和size进行标准化打分并加权求和(低pb小市值) 3. 选择综合得分最低的前5个行业[4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量化大势研判行业配置策略 年化收益:27.25%[15] 各年度超额收益: - 2009年:51%[18] - 2010年:14%[18] - 2011年:-11%[18] - 2012年:0%[18] - 2013年:36%[18] - 2014年:-4%[18] - 2015年:16%[18] - 2016年:-1%[18] - 2017年:27%[18] - 2018年:7%[18] - 2019年:8%[18] - 2020年:44%[18] - 2021年:38%[18] - 2022年:62%[18] - 2023年:10%[18] - 2024年:52%[18] - 2025年8月:4%[18] 2. 预期成长策略 近3月表现: - 线缆:49.62%[34] - 水泥:12.71%[34] - 玻璃纤维:63.67%[34] - 稀土及磁性材料:98.77%[34] - 白色家电Ⅲ:-1.21%[34] 3. 实际成长策略 近3月表现: - 集成电路:42.93%[37] - PCB:112.10%[37] - 钨:69.26%[37] - 锂电设备:60.15%[37] - 兵器兵装Ⅲ:80.22%[37] 4. 盈利能力策略 近3月表现: - 啤酒:-3.94%[39] - 白酒:4.12%[39] - 非乳饮料:-4.45%[39] - 网络接配及塔设:202.29%[39] - 建筑装修Ⅲ:4.42%[39] 5. 质量红利策略 近3月表现: - 车用电机电控:38.98%[42] - 其他家电:28.13%[42] - 稀土及磁性材料:98.77%[42] - 网络接配及塔设:202.29%[42] - 玻璃纤维:63.67%[42] 6. 价值红利策略 近3月表现: - 化学制剂:19.43%[45] - 日用化学品:2.12%[45] - 安防:21.03%[45] - 服务机器人:39.81%[45] - 网络接配及塔设:202.29%[45] 7. 破产价值策略 近3月表现: - 汽车销售及服务Ⅲ:4.59%[48] - 动物疫苗及兽药:10.81%[48] - 棉纺制品:4.80%[48] - 包装印刷:13.22%[48] - 印染:3.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