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代销
icon
搜索文档
蚂蚁基金最新公布!超八成基民投资权益基金盈利
搜狐财经· 2025-09-20 08:18
公募基金整体表现 - 近一年99%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平均收益率接近35% [1][3] - 翻倍基层出不穷 部分基金近一年回报超过200% 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回报率达276.98% [3][4]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得益于市场整体回暖和管理人创造超额收益 在结构性行情中更擅长研判产业和挖掘企业价值 [4] 基民盈利情况 - 蚂蚁基金平台已有2.15亿基民累计实现盈利 除去余额宝收益 [1][3] - 年内超八成投资权益类基金的基民实现盈利 他们持有的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12% [1][3] - 金选偏股基金持有人正收益概率比非金选高出17% 持仓收益率高出7.8% [3] 提升盈利概率的投资行为 - 分散配置显著提升盈利概率 股债配置用户盈利概率高于持有单一产品用户 [7] - 坚持定投用户盈利概率高出17个百分点 在市场低位补仓用户盈利概率高出18个百分点 [9] - 优选产品对持基体验至关重要 金选偏股基金长期表现优于每年买入冠军基策略 且波动与回撤更低 [9] 权益类基金配置价值与选择标准 - 权益类基金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 受益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方向 [5] - 选择基金需综合考虑投研体系完善、整体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基金公司 优先选择中等规模基金以平衡流动性与策略有效性 [10] - 应结合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基金类型 根据投资偏好选择不同风格基金 并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经验、历史业绩和持仓一致性 [9][10]
10万亿基金代销江湖,银行系且战且退
36氪· 2025-09-17 23:20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万亿元,环比增长6.95% [1] - 权益类基金规模攀升至5.14万亿元,环比增长5.89% [1] -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激增14.57%,逼近2万亿元 [1]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蚂蚁基金在权益、非货、指数三类基金规模中均稳居第一,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较第二名高出67.29% [1] - 蚂蚁基金与招商银行非货基金规模合计占全市场25%以上 [1] - 中小代销机构在规模与盈利间艰难平衡,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2] 渠道格局变化 - 银行、券商、独立销售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2] - 银行权益基金保有量占比超40%,但环比下滑0.14个百分点 [3] - 券商权益类基金市占率提升至27.41%,增加0.15个百分点 [4] - 三方平台稳住28.54%的市场份额 [4] 产品结构分化 - 股票指数基金成为最大增长亮点,券商以55%的保有量占据主导地位 [4][5] - 银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99.2%,环比增长38.7% [5]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销售实现近1.7倍增长,多家大行增量超200亿元 [5] - 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疲软,投资者偏好转向透明、低费率产品 [2]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如基煜基金、汇成基金)通过To B业务实现排名提升 [2] - 基煜基金上半年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 [2] - 未来代销市场将倾向两类机构:拥有庞大C端客群的平台型公司、专注B端或细分产品的特色机构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将冲击代销机构收入结构和产品策略 [7] - 证监会将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纳入券商分类评价体系,作为加分项 [7] - 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推出可能冲击以To B业务为主的三方销售模式 [7] 渠道特性分析 -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偏低,市场回暖后"回本赎回"行为抑制规模增长 [3] - 券商客户对市场波动更敏感,交易频繁,与指数产品特性高度契合 [5] - 银行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产品创新在指数基金领域迎头赶上 [6]
10万亿基金代销江湖 银行系且战且退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11:5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2万亿元 环比增长6.95% [2][5] - 权益类基金规模攀升至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5.89% [2][5] -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激增14.57% 逼近2万亿元 [5] 渠道竞争格局 - 银行、券商、独立销售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但势力范围重构 [9] - 银行权益基金保有量占比40%以上但持续下滑 环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9] - 券商权益类基金市占率提升至27.41% 增加0.15个百分点 [9] - 三方平台稳住28.54%的市场份额 [9] 头部机构表现 - 蚂蚁基金在权益、非货、指数三类基金规模中均稳居第一 [6]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较第二名高出67.29% [6] - 招商银行与蚂蚁基金非货规模合计占全市场25%以上 [6] - 券商在股票指数基金领域以55%保有量占据半壁江山 [9] 产品结构变化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被动型产品和固收类基金推动 [7] - 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疲软 尽管市场环境好转 [7] - 投资者偏好转向更透明、费率更低的产品类型 [7] 银行渠道转型 - 银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99.2% 环比增长38.7% [11] - 多家大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增量超200亿元 农业银行实现近1.7倍增长 [11] -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偏低 "回本赎回"行为抑制规模持续增长 [9] 券商渠道优势 - 券商凭借ETF销售和场内交易优势占据指数基金主导地位 [11] -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等头部券商位列指数基金代销前五 [11] - 券商客户对市场波动更敏感 交易特性与指数产品高度契合 [11] 特色机构发展 - 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如基煜基金、汇成基金)通过深耕To B业务排名提升 [7] - 基煜基金上半年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 [7] - 这类代销机构以固收类产品见长 但在费率改革背景下可能面临压力 [7] 政策与行业影响 - 证监会将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纳入券商分类评价体系并作为加分项 [14]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将冲击代销机构佣金收入 [14] - 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推出可能冲击以机构业务为主的三方销售模式 [14] 未来竞争方向 - 代销市场将更倾向两类机构:拥有庞大C端客群的平台型公司和专注B端或细分产品的特色机构 [7] - 代销机构需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通过投顾服务创造价值 [14] - 行业需要在逆周期布局与顺周期销售、长期功能性与短期盈利性间寻找新平衡点 [14]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名单出炉: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排前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3:23
行业格局 - 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构成中券商占57席 银行24家 独立销售机构18席 保险公司仅1家[1]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1]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万亿的机构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和招商银行1.04万亿元 天天基金6374亿元位列第三[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3910亿元 中信证券1223亿元 华泰证券1150亿元[1][2] - 前十名销售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3.03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8.90%[2] - 前十名销售机构非货基保有规模合计5.8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6.89%[2] 规模增长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856亿元 增幅5.89% 同比增加4088亿元 增幅8.65%[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6626亿元 增幅6.95% 同比增加1.34万亿元 增幅15.08%[3]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483亿元 增幅近15% 同比增加5919亿元 增幅43.51%[3] 竞争态势 - 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名机构中券商占据七席 反映财富管理转型成效[3] - 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持续扩大 43家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不足100亿元 24家不足50亿元[4] - 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出现明显分层 头部机构突破千亿的同时 多家机构规模仅为个位数[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强者恒强局面预计将持续[2][4]
基金代销江湖变局:谁的份额萎缩?谁在加速抢食?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3:17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2万亿元 环比增长6.95% [1][3] - 权益类基金规模攀升至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5.89% [1][3] - 股票指数基金规模激增14.57% 逼近2万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分化 - 头部机构蚂蚁基金和招商银行非货基金规模合计占全市场25%以上 [3]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较第二名高出67.29% [3] - 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中小机构在规模与盈利间艰难平衡 [4] - 以机构客户为主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如基煜基金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 [4] 渠道格局变化 - 银行 券商 独立销售机构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5] - 银行权益基金保有量占比40%以上但持续下滑 环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5] - 券商权益类基金市占率提升至27.41% 增加0.15个百分点 [5] - 三方平台稳住28.54%的市场份额 [5] - 券商在股票指数基金领域以55%的保有量占据主导地位 [5] 产品结构变化 - 股票指数基金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品类 [7] - 银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99.2% 环比增长38.7% [7] -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等大行代销指数基金规模增量超过200亿元 [7] - 农业银行实现近1.7倍增长 [7] - 投资者偏好转向更透明 费率更低的产品类型 [4] 未来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将影响代销机构收入结构和产品策略 [9] - 证监会将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9] - 代销机构需要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加强投顾能力建设 [9] - 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可能冲击以机构业务为主的三方销售模式 [9]
“二选一”阳谋:“排他性销售”引发公募基金代销合规战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6:01
排他性销售现象 - 招商银行被质疑对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和C份额、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大成元辰招利债券D份额实施排他性销售 这些产品在蚂蚁财富和天天基金平台暂停申购或销售 但在招行渠道开放申购且费率不打折[1][2] - 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份额在招行销售申购费率为1.5% C份额销售服务费率为0.6% 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在招行申购费率为1.5% 但C份额在三大平台均有销售 大成元辰招利债券D份额认购费率为0.42% 未享受一折优惠[2] - 截至9月10日 招行 蚂蚁 天天基金三大代销平台中 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仅招行销售 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A份额仅招行销售但C份额三大平台均销售 大成元辰招利债券三大平台均暂停销售[3] 排他性销售的原因 - 银行渠道凭借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 要求基金公司承诺"仅在该渠道销售该份额"或"不在其他平台提供折扣"作为获取重点渠道支持的条件 例如进入招行"五星之选"名单[4] - 银行渠道运营成本高 包含财富顾问 销售推介 客户引导等环节 因此维持高费率以覆盖成本 而互联网平台销售链条短 成本低 倾向于打一折甚至免费吸引客户[8][12] - 基金公司为获得规模 依赖大型销售渠道 被迫在招行和蚂蚁等平台之间做出选择 根据产品适配性和销售发展空间决定渠道[7][9] 渠道费率差异 - 互联网平台如蚂蚁 天天基金通常提供一折申购费率 即0.15% 或主推无申购费的C份额 银行渠道核心基金大多不打折 维持1.5%的高费率[11][12] - 招行"五星之选"18只基金中 2只基金申购费率为1.5% 16只基金A份额申购费率打一折 主动权益基金A份额费率多为0.15% 债券基金A份额费率多为0.08%[5] - 2020年以来银行陆续推出费率打折 2024年2月招行宣布代销公募基金全面实施买入费率"1折起" 中信银行 平安银行 北京银行等跟进类似下调方案[13] 监管新规影响 - 证监会9月5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将股票型 混合型 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 0.5% 0.3% 较此前1.5% 1.2% 0.8%水平大幅下调[15] - 新规禁止排他性销售行为 要求销售机构不得通过高费率或其他手段限制投资者选择权 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迫使所有渠道费率趋向接近[4][16] - 新规倒逼渠道从价格战或资源垄断转向服务创新和专业能力比拼 如买方投顾和差异化服务 以提升竞争力和客户粘性[16][17]
基金代销:蚂蚁、招行断层式领先,银行、第三方加码指数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03:27
行业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0中券商57家、银行24家、第三方销售机构18家、保险公司1家 [2] -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招商银行1.04万亿元、天天基金6374亿元 [2][4] - 百强机构非货币基金总规模10.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9% [4]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5.9%),固收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8.1%) [4] -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95万亿元(较2024年末+14.6%),主动权益类基金3.2万亿元(较2024年末+1.2%) [5] - 指数基金增长受益于指数化投资趋势及"国家队"增持ETF,主动权益基金增长跑输Wind偏股基金指数7.9%的涨幅 [5] 银行渠道表现 - 银行渠道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占比43%(较2024年末-1.2个百分点)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1.9万亿元(占59%),固收类基金2.2万亿元(占44%),股票指数基金2667亿元(占14%) [6] - 招商银行以1.04万亿元非货币规模断层领先,兴业银行4998亿元、工商银行4624亿元分列二三位 [8] - 银行渠道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38.7%,显著高于第三方(+16.0%)和券商(+9.9%)渠道 [6] 第三方渠道表现 - 第三方渠道非货币规模3.56万亿元(较2024年末+8.9%),占比35% [9] - 蚂蚁基金固收类规模7446亿元(+4.3%)、主动权益4319亿元(+3.2%)、股票指数3910亿元(+22.1%) [9] - 天天基金权益类规模仅增长0.1%,其中主动权益下滑1% [10] 券商渠道表现 - 券商渠道非货币规模2.09万亿元(占比20.4%),股票指数基金1.08万亿元(占比55.3%) [11] - 中信证券股票指数基金1223亿元(+12%),华泰证券1150亿元(+6%),头部效应显著 [11][12] - 券商主动权益规模3278亿元(较2024年末-3.5%) [12] 机构排名特征 -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五:蚂蚁基金391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天天基金964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 [12]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规模增长169.3%,兴业银行增长98%,多家银行增速超40%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数基金规模增长86%,增速居主要机构之首 [12]
券商代销公募大展身手:57家跻身百强,股指代销“霸榜”
新京报· 2025-09-15 12:40
基金代销市场格局变化 - 公募基金代销百强榜单中57家券商上榜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家[2][3]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保有规模1.08万亿元 占百强机构总规模的55%[1][3] - 第三方销售机构在权益基金代销方面表现突出 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规模位列第一[2] 各类机构代销表现对比 - 银行机构24家进入百强榜单 在非货基金代销前十中占据主要地位[2]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中占据7席 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2][4] - 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15家进入百强 在权益基金代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 头部券商代销规模数据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非货基金2397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223亿元 均居券商首位[3][4]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1266亿元 非货基金1752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150亿元 位列券商第二[3][4] - 国泰海通权益基金978亿元 非货基金1605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757亿元 排名券商第三[3][4] 市场整体规模变化 - 百强机构代销非货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 环比增长近7%[2] - 权益基金代销规模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6%[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1.95万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5%[2] 费率改革影响分析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降费规模预计达到300亿元 涉及认申购费率降低和赎回安排优化[1][5] - 费率改革对券商整体影响有限 因股票型产品为主且收入占比小(代销收入占经纪收入10%以内 占营业收入仅2%)[1][6] - 差异化费率安排有望重塑基金代销行业格局 推动投顾牌照广泛化[5][6] 股票型基金市场发展 - 股票型基金数量从年初2656只增至3209只 资产净值从4.07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3] - 股票型基金在整体基金中占比从12.6%提升至14.37%[3] - 23家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超100亿元 其中6家超500亿元[4]
上半年公募代销机构百强出炉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发力重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3:23
行业格局 - 公募基金销售百强机构包括24家银行、57家券商、18家第三方代销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2] - 前十名机构排名保持稳定,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工商银行等继续领跑[2] - 银行代销前十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2] - 券商代销前十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财富[2] - 第三方代销机构前十为蚂蚁基金、天天基金、腾安基金、盈米基金、雪球基金、同花顺基金、京东肯特瑞、基煜基金、好买基金、汇成基金[2] 规模增长 - 百强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51374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2856亿元,增长5.89%[3] - 百强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1993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6626亿元,增长6.95%[3] - 百强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2483亿元,增幅14.57%[3]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841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增加1146亿元并突破1.5万亿元[3] - 招商银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超800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增加915亿元并突破1万亿元[3]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6000亿元,增加620亿元[3]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超1000亿元机构增至11家,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超1000亿元机构达26家[3] 指数基金发展 -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为代销机构发力重点,百强规模增幅达14.57%[1][4] - 券商在指数基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57家券商进入权益基金代销百强[4] - 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804亿元,占百强总规模55%以上[4] - 前十强机构中券商占据7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位居前列[4] - 42家券商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其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的70%[4] - 商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2667亿元,较2024年底1923亿元增长38.69%[5] - 农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从75亿元增至202亿元,排名从42位升至26位[5] - 光大银行排名前进19名,兴业银行排名前进15名[5] - 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增加709亿元[6]
上半年公募代销机构百强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14
行业格局 - 公募基金代销百强机构包括24家银行 57家券商 18家第三方代销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1] - 前十名机构保持稳定 分别为蚂蚁基金 招商银行 天天基金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证券 农业银行 华泰证券[1] - 银行代销前十为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兴业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2] 规模数据 - 百强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51374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856亿元 增长5.89%[2] - 百强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1993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6626亿元 增长6.95%[2] - 百强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483亿元 增幅14.57%[2] - 蚂蚁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招商银行突破1万亿元[3] - 天天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6000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620亿元[3] 头部机构表现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841亿元 其中股票型指数基金增加709亿元[4] - 招商银行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加超过800亿元[3] - 中国人寿保险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至1114亿元 使千亿级机构增至11家[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千亿级以上机构达到26家[3] 指数基金发展 - 券商在指数基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保有规模10804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55%以上[4] - 前十强机构中券商占据7席 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海通位居前列[4] - 57家券商中有42家券商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其权益基金规模的70%[4] - 商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2667亿元 较2024年底1923亿元增长38.69%[4] - 农业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从75亿元增至202亿元 排名从42位升至26位[4] - 光大银行排名前进19名 兴业银行排名前进15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