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化

搜索文档
商务部回应Tiktok问题: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第一财经· 2025-09-18 07:36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于Tiktok问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 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同时,中国政府充分尊重企业 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中国政府将依法审批Tiktok所涉及的技术出 口、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事宜,也希望美方能够按照双方达成的共识,为包括Tiktok在内的中国企 业在美持续运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 展。"何亚东表示。 9月18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Tiktok问题进行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 示,当地时间9月14号到15号,中美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双方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 为引领,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 共识。 ...
李成钢: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 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新华社· 2025-09-15 15:18
(文章来源:新华社)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15日说,关于TikTok问题,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 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 协议。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同时,中国政府充 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
公募行业演进新范式:“赛道化”“工具化”渐成风尚 基金经理主动“缩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00:47
核心观点 - 公募主动权益产品呈现显著"赛道化"和"工具化"趋势 由行业竞争 客户需求及市场环境共同推动 但需建立适配的评价体系和风控机制 [1][2][3] 行业趋势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采用类工具化策略 聚焦创新药 机器人 算力等细分赛道以捕捉板块轮动机会 [2] - 新发产品侧重行业主题导向 下半年成立的混合基金中50%名称含明确主题词(如科技 医疗)[2] - 股票型基金中主动产品占比极低 同期187只仅6只为主动型 [2] 驱动因素 - 中小基金公司通过赛道基金降低投研成本 在风口期实现净值快速上涨和规模扩张 [3] - 投资者需求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更倾向策略明确的工具化产品 [3] - 结构化行情下 细分赛道存在超额收益机会 行业共识聚焦细分行业实现业绩突围 [3][6] 产品与策略转型 - 基金经理主动"收缩能力圈" 从全市场轮动转向聚焦科技 创新药等高锐度领域 [5][6] - 产品标签化特征易获关注 类似2019-2020年聚焦核心资产的逻辑 但方向转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4] 投研体系变革 - 基金公司需建立"宏观-中观-微观"联动机制 结合深度投研预判赛道和逆势布局 [8] - 投研体系需平衡深度与广度 构建"深度为点 广度为面"的立体化结构 [8] - 考核制度需调整以适应"大赛道制" 加强不同赛道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协作 [8] 评价体系挑战 - 传统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 需引入相对主题指数的超额收益 波动率控制等多维度指标 [9][10] - 业绩比较基准需与产品风格匹配 避免用宽基指数(如沪深300)造成阶段性偏差 [10] - 天相投顾正将赛道基金基准纳入分类体系 监控风格漂移并分析超额收益稳定性 [11] 竞争格局影响 - 中小公司借赛道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形成"赛道深耕+专业壁垒"优势 [18] - 综合性公司通过全品类覆盖和多策略配置分散风险 两种模式互补推动行业多元化 [18][19] 监管与投资者适配 - 监管收紧细分赛道产品审批 需思考如何将此类产品纳入高质量发展战略 [19] - 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热点 将工具型产品作为组合一部分配置 而非押注单一赛道 [20] - 基金公司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确保客户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并做好风险适配 [13][17]
外交部:中方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04
外交部:中方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美国公司Anthropic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控股公司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外交部对此有何评 论? 郭嘉昆: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我想强调的是,中方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 化、武器化,这一做法不利于任何一方。(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假意关切实为抹黑干涉,拉帮结派凸显冷战思维,中国坚决反对G7操弄涉华议题
环球时报· 2025-06-18 22:45
G7对华贸易指责 - G7指责中国存在"市场扭曲"和"产能过剩"问题 声称中国通过补贴扶持企业并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 [1][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批评中国无视全球贸易规则 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本国企业 并向全球市场转移过剩产能 [3] - G7主张实现关键供应链特别是原材料多元化 共同应对"非市场政策和行为" [3] 中国对贸易指控的回应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所谓"市场扭曲""产能过剩"完全是伪命题 G7以此为借口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1] - 中国产业发展靠持续技术创新 完善产供链体系 充分市场竞争和丰富人力优势 而非补贴 [3] - 中国依据本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对稀土采取相关举措 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不针对特定国家 [4] 欧盟的产业政策 - 欧盟2021-2030年间将提供超过1.44万亿欧元各类补贴 截至2024年已实际发放超过3000亿欧元 [4] - 欧盟不断出台产业政策 提供大量补贴扶持欧洲企业 甚至公开提出优先购买欧洲产品 [4] - 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经贸"工具箱" [4] 国际经贸关系分析 - G7看待国际经济事务带有联盟化思维 展现冷战色彩 将经济问题泛安全化和地缘政治化 [4] - G7从"我们对他们"立场出发 而非互惠互利 全球联结的视角看待问题 [4] - 欧盟试图说服美国针对中国产业政策进行合作 而非对盟友征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