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

搜索文档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检验检测机构3615家
仪器信息网· 2025-07-15 05:51
行业整治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虚假检测行为,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 [2][3] - 专项整治覆盖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珠宝黄金检测等领域,重点打击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行业营收和单位产值上升,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下降;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2] - 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出具报告5.53亿份,同比下降8.66% [2]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行业"含金量"提升 [2] 产业优化升级 - 规划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4家,其中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291家 [3] - 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填补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3] - 完善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体系,解决20项"检不了、检不准"问题 [3] - 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解决产品质量问题2万余项 [3] 民生消费质量 - 优化车检服务,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3] - 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3] 区域经济发展 - 京津冀形成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格局 [4] - 长三角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检验检测技术高地 [4] - 珠三角地区打造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创造营收660亿元 [4] - 全国共有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8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15个 [4]
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突破93%
科技日报· 2025-07-14 23:34
行业概况 - 检验检测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产品、材料、设备或服务等特定对象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特性进行检查、测试、验证 [1]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达4875 97亿元,同比增长4 41%,保持良性增长势头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 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 89元,表明机构和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 [1] 新兴领域发展 -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1]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6025家,行业占比11 36%,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4 95倍 [1] - 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机构1500家,行业占比2 83%,为全国企业平均占比的11 32倍 [1] 技术设备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仪器设备1067 01万台套,其中国产仪器设备992 51万台套,同比增长4 11% [2] - 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数量占比突破93%,体现核心检测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2] 未来发展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2] - 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 [2]
超前布局赋能新质生产力 检验检测行业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6:1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检验检测行业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与国家创新链前端延伸实现同频共振[1] - 2024年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1] - 单机构平均营收增加51.51万元,单报告平均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含金量"提升[1] 市场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营收超1000万)占比升至15.03%(7972家),同比增长7.02%[2] - 小微机构(100人以下)占比96.14%(51007家),同比下降0.12%[2] -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下降0.44%[2] 技术创新与高端化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营收2322.44亿元(占比47.63%),同比增长7.58%[3] - 专精特新企业检验检测机构1500家(占比2.83%),营收806.23亿元(占比16.53%)[3]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电弧防护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服务30余家电网企业[4] - 北斗卫星质检中心研发50克级厘米精度测试系统,解决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难题[4] 新兴领域布局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覆盖90%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及智能家居、汽车领域[5]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产品设计、研发等创新链前端延伸[5] 政策导向与未来规划 - 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重点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核心技术[3][6] - 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化与高端价值链延伸,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6]
“规上”机构近8000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质效稳步提升
新华网· 2025-07-14 13: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行业实现营收4875.97亿元 同比增长4.41% [1] - 机构数量53057家 同比下降1.44% 首次出现下降拐点 [1] - 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 同比下降8.66%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 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 [1] 结构优化趋势 - 营收超千万元的规上机构7972家 占比15.03% 同比上升7.02% [2] - 从业人员百人以下小微机构51007家 占比96.14% 同比下降0.12% [2] - 行业呈现"三升三降"特点:营收/单位产值/规上占比上升 机构数量/证书数量/小微占比下降 [2] 技术创新能力 -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6025家 占比11.36% 为全国总体水平的14.95倍 [3] - 获专精特新认定机构1500家 占比2.83% 为全国总体水平的11.32倍 [3] - 山东省质检院攻克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 服务国家电网等30余家企业 [3] - 国家通信导航质检中心研制重量不足50克的厘米级测试系统 填补无人机检测空白 [4] 服务领域拓展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 覆盖90%以上智能语音交互评测场景 [5] - 检测服务向创新链前端延伸 覆盖智能家居 智能汽车等行业领域 [5]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 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 罚没款3571万元 [5]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国产仪器设备替代率创新高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13:07
近年来,中国检验检测机构专业化能力也稳步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特征更加鲜明。截至2024年底,中国 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6025家,同比增长5.17%,占机构总量的11.36%,为全国企业总体 水平的14.95倍。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共1500家,占比 2.83%,为全国企业总体水平的11.32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未来将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数字化技术 攻关和示范应用,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试点推动检验检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支持机构数字化转型。 (完)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 同比分别下降1.44%和8.66%,机构数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拐点。与上年比,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 51.51万元(人民币,下同),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表明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的"含 金量"明显提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张磊柱介绍,当前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正逐步由数量 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行业"小散弱"现象初步得到扭转, ...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稳定增长 扭转“小散弱”现象
新华财经· 2025-07-14 09:52
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呈现稳定增长态势[1] - 行业机构总数53057家,同比下降1.44%,呈现量减质升趋势[1] - 户均营收和人均营收分别增长5.94%和5.20%,规模效应持续增强[1] 市场化改革成效 - 企业制机构占比77.80%,事业制机构占比19.02%,民营机构占比63.88%,形成多元化格局[1] - 规模以上机构以15.03%数量占比贡献81.24%行业营收,头部效应显著[2] - 营收1亿元以上机构达769家(增加84家),5亿元以上机构72家(增加1家)[2] 区域分布特征 - 东部地区机构数量占比42.29%,营收占比61.86%,区域集中度高[2] - 长三角地区机构9242家(17.42%),营收1393.83亿元(28.59%)[2] - 京津冀地区机构4285家(8.08%),营收638.84亿元(13.10%)[2] - 珠三角地区机构3488家(6.57%),营收660.84亿元(13.55%)[2] 经济协同效应 - 行业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协同效应,与制造业密集度正相关[3] - 检验检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在经济发达区域表现突出[3]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检验检测机构3615家
新京报· 2025-07-14 07: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4875.97亿元 同比增长4.41% [1] - 检验检测机构数量53057家 同比下降1.44% 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1] - 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 同比下降8.66% [1] - 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 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 [1] 行业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 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 [1] - 高端供给能力上升 低端供给占比下降 [1] - 行业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 [1] 产业优化升级 - 规划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4家 其中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291家 [2] - 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 填补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 [2] - 完善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体系 解决20项"检不了、检不准"问题 [2] - 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2万余项 [2] 民生消费领域 - 优化车检服务 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2] - 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 [2] - 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 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 罚没款3571万元 [2] 区域经济发展 - 京津冀形成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格局 [2] - 长三角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检验检测技术高地 [2] - 珠三角地区打造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 创造营收660亿元 [2] - 全国共有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8个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15个 [2]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同比增长4.41%
快讯· 2025-07-14 07:03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营收稳定增长,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共实现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继续保持良 性增长势头,与上年比,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表明检验 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央视新闻) ...
北矿检测北交所IPO过会专注有色金属检测
中国证券报· 2025-07-13 20:52
公司概况 - 北矿检测是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之一,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仪器研发 [1]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公司作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负责或参与了矿石及精矿、重有色金属、贵金属、合金等领域的7项国际标准、82项国家标准、216项行业标准及6项团标的制定或修订 [2] - 公司拥有1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2] 上市进展 -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14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北矿检测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1] - 公司北交所IPO于2024年12月30日获得受理,2025年1月21日进入问询阶段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1.79亿元,用于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 业务情况 - 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冶炼产品、环境样品、再生资源、先进材料、选冶药剂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及标准化、技术推广、高端分析仪器研发等领域 [1] - 2021-2023年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1%、2.72%、3.04%,在该领域排名第一 [3] -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分别为9461.43万元、9174.09万元、1.1亿元和6545.63万元 [3] - 2024年度仲裁检测业务收入占比为46.88%,其毛利率为77.29% [5][6]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65.59%、62.65%、64.69%和65.67%,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50.15%、46.83%、47.21%和41.99%) [4] - 剔除仲裁检测业务后,2024年度委托检验检测业务的毛利率为50.49%,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差异较小 [6] 行业情况 - 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077亿欧元上升至2023年的2785亿欧元,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2] -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6% [2] 监管关注点 - 北交所重点关注公司经营独立性、关联交易公允性以及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等问题 [3][4] - 公司需说明与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在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等方面的分离情况 [4] - 需说明关联销售的具体情况、定价依据及折扣率确定过程 [4]
北矿检测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3家 中信证券过3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2 07:32
北矿检测IPO过会情况 -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成为今年第33家过会企业(上交所+深交所20家,北交所13家)[1]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刘拓、王京奇,这是中信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3单IPO项目(前两单为江苏汉邦科技和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1] 公司股权结构与发行计划 -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直接持股86.11%,通过矿冶总院间接持股1.53%,合计控制87.64%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2]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832万股(不含超额配售),若行使15%超额配售权则总发行量不超过3,256.8万股[2] - 募集资金17,879.78万元,主要用于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有色金属检验检测领域领先机构,业务覆盖矿石矿产品、冶炼产品、环境样品、再生资源等全产业链检测,并涉及技术研发、标准化及高端仪器开发[1] 上市委问询重点 - 业绩增长持续性:要求说明高毛利率合理性、仪器业务订单稳定性(2025年上半年收入实现情况)、碳酸锂期货检验业务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风险[3] - 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需解释无需出具检测报告的关联业务定价依据及折扣率确定过程[3] 2025年IPO市场数据 - 上交所+深交所过会企业20家,保荐机构以国泰海通(4家)、中信建投(3家)为主,行业涵盖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4][5] - 北交所过会企业13家,保荐机构分散,涉及国投证券、平安证券、德邦证券等,北矿检测为第13家过会企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