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宗馥莉又放大招
投中网· 2025-09-16 03:48
品牌变更决策 - 公司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产品品牌从"娃哈哈"更换为"娃小宗" 原因为现有股权架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存在法律风险[5][9][10] - 新品牌"娃小宗"由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注册 多个类目商标于2024年2月19日申请 目前方便食品与啤酒饮料类处于初审公告阶段[13] - 公司曾尝试将"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但转让程序因媒体曝光后暂停[10]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娃哈哈集团股权由三方持有: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9][10] - 品牌变更被视为宗馥莉与其他股东方的博弈手段 若停止使用"娃哈哈"商标可能导致该品牌被雪藏[10][11]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11.87亿元 位列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11] 经销商反应 - 99%的现有经销商拒绝接受新品牌 主要担忧包括产品滞销风险与合同续签意愿[5][13][14] - 经销商毛利率约10% 净利润仅2%-3% 部分区域三分之一经销商处于崩溃边缘 due to 销售任务过高与市场价格混乱[17][18] - 内蒙古区域案例显示 原年销售额300万元区域被要求提升至600万元后再增15% 导致经销商因业绩不达标被取消资格[18][19] 新品牌运营挑战 - 宗馥莉2016年创立的KellyOne品牌存在严重滞销问题 产品常作为员工福利发放或由经销商赠予客户[14] - 淘宝平台显示KellyOne官方店铺无在售商品 仅部分店铺清货过期产品(2024年6月到期)[14] - 娃哈哈现有产品结构中老产品(如AD钙奶、八宝粥)畅销 而新产品包括新包装冰红茶普遍存在库存积压[15] 管理层与战略 - 宗馥莉接班后持续推进资产转移至宏胜集团 仅"娃哈哈"商标因股权问题尚未完成转移[9][13] - 部分经销商认为公司过度关注销售额指标 忽视区域市场实际容量与库存管理 导致合作信心下降[18][19] - 核心问题被指向领导人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能力 品牌变更若未配套战略调整则难以见效[19]
老字号的服贸会:创新引领消费浪潮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00:14
北冰洋业务创新与跨界合作 - 公司在服贸会设置醒目展区 推出"一口爽到北冰洋"主题互动区 包括公交站牌打卡点、橘色长凳和特色体验区 [1] - 推出限定联名套餐并赠送北极熊IP周边 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购买 [1] - 与红星品牌合作推出"红星特调橘"饮品 采用新品搭配特制橘汁汽水调制 [1] - 义利展售四大类产品包括休闲食品、熟食、烘焙及冰品 并举办投沙包、上上签互动活动 [1] - 与北京银行合作推出联名矿泉水作为官方会议用水 与工商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立减活动 [1] - 室内展区展示"橘的一生"全产业链 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产全链路 包括清洗榨汁、橘油分离和饮料生产环节 [2] - 展示橘油、香皂等副产品 实现"全橘利用"产业链 [2] 菜百股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 公司采用"馆店结合+数字直播"模式 将传统黄金珠宝零售转变为融合文化、体验与技术的现代消费服务 [2] - 与颐和园、天坛、北海公园等文化机构联名设计研发"京承百韵"系列产品 [2] - 子品牌菜百传世推出古法黄金系列产品 吸引年轻消费者 [2] - 2014年率先成立电商公司布局线上业务 2016年以文化科普形式在天猫开展直播 开创珠宝类直播先河 [3] - 2020年获北京市网络直播大赛总冠军 2023年获评首批"北京市特色直播基地" [3] - 建立30多个直播间和近百人专业主播团队 2024年直播场次近2500场 时长超1万小时 [3] 菜百直播特色模式 - 馆店结合打造直播新场景 总店于2020年备案成为北京菜百黄金珠宝博物馆 主播带粉丝云参观博物馆 [3] - 采用移动探店直播形式 2024年打造祥云小镇博物馆2.0升级版和大吉巷菜百传世2.0升级版店铺 [3] - 在直播间讲述传统文化知识 邀请设计师讲解IP产品设计理念和故事 如北京动物园熊猫造型产品 [4] - 邀请专家讲解黄金珠宝专业知识 包括红蓝宝石鉴赏方法和黄金投资走势分析 [5] - 2022年引入数字人主播 通过7×24小时不间断直播实现销售额增长 2024年数字人主播引导销售额在全团队排名第二 [5]
华润饮料(2460.HK):渠道调整致短期波动 静待重新起航
格隆汇· 2025-09-15 20:25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62.06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8.6%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46.7%,归母净利率下降1.8个百分点至13% [1][2] 业务结构 - 包装水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下降23.1%,饮料业务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21.3% [1] - 小规格/中大规格/桶装水收入分别为31.9/18.3/2.3亿元,同比变动-26.2%/-19.4%/-1.5%,占比60.8%/34.8%/4.4%,中大规格以上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1] 产品与研发 - 公司推出14款SKU扩充饮料第二曲线,包装水推出"本优"性价比产品 [1] - 拓展产学研合作,引入外部科研机构和高校先进技术提升研发能力 [2] 渠道与营销 - 积极推进渠道优化与拓展,覆盖传统渠道、KA、特通、教育、休闲娱乐、电商及餐饮渠道 [2] - 品牌建设聚焦资源,以大型户外广告位主要宣传方式,持续推进体育营销 [2] 成本与产能 - 2025年预计3家工厂投产,自产率稳步提升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 长期展望 - 公司作为包装水行业龙二企业,具备较强渠道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2]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为0.59/0.75/0.85元,对应PE为17X/14X/12X [2]
全球企业都青睐的海口,有什么魅力?
搜狐财经· 2025-09-15 19:44
9月15日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文章 《海口经济名场面系列: 全球企业都青睐的海口,有什么魅力?》 关注海口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 不断释放吸引力 全文如下 ↓↓↓ 在海口,免税购物能"装"满行李箱,环岛高铁比浪花更"轻快",落日余晖成为"新名片",跨海大桥如虹贯长空,热带农业种出了火山上的荔枝甜,国际邮 轮在这里扬帆启航…… 但这些已不足以定义海口的魅力——随着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海口绽放的新颜,时刻给世界一抹亮眼的蔚蓝。众多经济名场面在这里涌现,如海 口重点园区正以更高水平开放抢抓历史机遇,为海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孙士杰/摄 名场面一:广阔发展前景催动优质项目加速落地 2025年9月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100天倒计时,广阔的发展前景催动各类优质项目加速落地。而海口的各类园区作为自贸港核心政策落 地的 "试验田" 和 "流量入口",迎来 "政策红利+开放升级" 的双重机遇。 在海口国家高新区,这里坚持"向绿而行",重点发展绿色低碳制造业,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全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而自贸港的红利让中 国体育产业龙头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看到了发展机 ...
每经热评丨宗馥莉“去娃哈哈” 难以完成的告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7:52
品牌战略调整 - 宏胜系企业将于2026年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全面替代"娃哈哈"品牌[1] - 品牌更替被定性为品牌再造而非品牌升级 涉及主动切割而非转移阵地[1] - 新品牌"娃小宗"于今年5月才申请注册 缺乏历史积淀和市场认知基础[3] 股权与商标权属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显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 - "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 未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任何一方无权单独使用[1] - 宗馥莉曾试图将商标转入宏胜集团但遭大股东拒绝 导致商标使用权存在合法性危机[2] 历史遗留问题 - 公司存在职工持股会归属争议 股权回购协议诉讼及商标授权合法性等复杂问题[2] - 创始人离世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使公司持续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1][2] - 问题还包括沸沸扬扬的家族遗产纠纷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2] 品牌价值评估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00亿元 承载AD钙奶童年记忆和营养快线青春符号的国民认知[3] - 品牌近40年投入巨额广告费形成众口皆碑的国民品牌地位[3] - 新品牌缺乏信任记忆渠道情感等核心要素 需从零开始构建品牌价值[3] 市场竞争环境 - 饮料市场存在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 东鹏饮料等竞争对手群雄环伺[3] - 当前市场渠道成本高企且消费者注意力稀缺[3] - 新品牌面临无故事 无情怀 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劣势[3] 接班正当性影响 - 宗馥莉接班正当性基于其作为娃哈哈品牌继承人的道义性和正义性[4] - 放弃娃哈哈品牌可能丧失与消费者的情感契约 引发"背叛品牌"舆论风险[4] - 没有娃哈哈品牌背书将难以说服渠道压货和稳定军心[5] 品牌替代挑战 - 加多宝案例不具备可比性 因娃小宗缺乏悲情叙事和消费者主动追随基础[3] - 品牌替代被定义为战略撤退而非民心所向的资本博弈[3] - 若娃哈哈品牌被弃用可能引发全盘皆输局面 最终或走向多方妥协结局[5]
宗馥莉冒险扶正“娃小宗”
北京商报· 2025-09-15 16:14
品牌变更决策 - 宏胜饮料集团旗下7家公司联合通知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弃用"娃哈哈"品牌并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3] - 更换品牌主因是"娃哈哈"商标使用合规性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公司经营暴露在法律风险下且现行股权架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3] - "娃小宗"商标由宏胜饮料集团申请注册 其服务范围覆盖茶饮料 矿泉水 果汁等现有品类及啤酒等新品类[4] 股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复杂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宗馥莉不具备绝对话语权[6] - 股东博弈体现在经营管理层面 宗馥莉去年7月曾因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合理性提出质疑而请辞[6] - 商标转让存在不确定性 娃哈哈集团2月声明称387件商标正申请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但5月表示转让登记备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7] 法律风险与授权问题 - 宏胜饮料集团作为宗馥莉实际控制的体外代工体系 与娃哈哈集团无股权关联但生产经营深度绑定 全国拥有19个生产基地和48家子公司[8] - 宏胜饮料集团仅作为"娃哈哈"商标被授权使用方 其私下授权今麦郎代加工的行为涉嫌商标侵权[8][9] - 法律意见指出商标使用许可需商标注册人签订书面协议 被许可人不得自行转授权 宏胜行为违反《商标法》第43条和第57条[9]
宗馥莉起用“娃小宗”会损害谁的利益?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15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自2026年起逐步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替代"娃哈哈"核心使用场景 官方解释为维护品牌合规性[1] - 品牌更替可能导致消费者重新认知 饮料作为快消品购买决策仅需数秒 陌生品牌名称存在被货架忽视风险[1] - 短期内市场份额下滑几乎不可避免 三十余年积累的品牌认知被替代将冲击股东价值[1] 股权结构与利益分配 - 浙江上城区国资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 宗馥莉继承29.4% 职工持股会占24.6% 宗馥莉非绝对控股[4] - 国资股东自2008年以来长期未获分红 2021-2023年分红为零 按应得比例推算累计未获分红超30亿元[4] - 2022年娃哈哈集团主体净利润仅1871万元 而"宏胜系"等体外公司利润高达47.67亿元[4] 利益相关方影响 - 国资股东面临收益架空风险 若"娃小宗"成为新增长核心 现有第一大股东可能被彻底边缘化[4] - 员工通过持股会掌握24.6%股份 新品牌崛起可能切断其收益链条 冲击忠诚度与积极性[4] - 杜某及子女对"娃哈哈"品牌收益有潜在分配权 新品牌将未来利润从遗产框架中剥离 削弱其家族地位与话语权[5] 战略实施风险 - 品牌更替被视为高风险豪赌 宗馥莉借此确立个人权威 削弱国资/员工/继承人牵制[5] - 长期风险包括消费者不接受/经销商不愿承担额外成本/国资和司法加强监管 可能导致品牌实验失败[5] - 赌注为三十年品牌积累和数万员工信心 失败将冲击股东/员工利益及管理层市场信用[5]
白酒底部价值,大众品把握龙头
2025-09-15 14:57
行业与公司 * 白酒行业基本面已见底 估值处于低位 市场预期回升 需求端压制因素消散及旺季催化[1][2] * 饮料行业竞争格局利好龙头企业[1][5] * 零食行业估值与成长性匹配良好 四季度有催化产品[1][5] * 威士忌行业2024年进口量同比下降约40% 高年份酒占比下降15%-20% 即时饮用渠道占比超过30% 佐餐和居家饮用场景占主要地位[3][13] * 餐饮连锁业态自2025年二季度以来单店收入降幅收窄或增速转正[10][11] * 啤酒行业进入淡季 广东市场天气温和[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白酒板块关注泸州老窖 珍酒舍得等品牌短期机会 以及茅台 汾酒 古井贡酒等长期龙头[1][4] * 饮料板块推荐农夫山泉 东鹏饮料等龙头企业[1][5] * 零食板块关注卫龙 盐津铺子等四季度催化产品[1][5] * 大众品推荐伊利等底部价值修复公司 长期推荐百润股份[1][5] * 珍酒李渡万商联盟首季招商超预期 贡献收入约3.2亿元 预计针灸业务占2024年整体收入的5%[1][6][7][8] * 百润股份控股股东转让6%股份给Homa控股人刘建波 总价款14.7亿元 有望在业务拓展及海外市场开拓方面赋能[1][12] * 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当前估值回落至较有性价比的位置 燕京对应23-24倍市盈率 珠江对应21倍市盈率 均为2025年的估值水平[3][19] * H&H国际控股预计全年收入实现高单位数增长 EBITDA利润率维持在15%左右 经调整后的净利率目标为中个位数水平[20] 其他重要内容 * 珍酒李渡权益支付计划有效期五年 总限额不超过1.69亿股 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 联盟商资格考量合作年限等因素 设定7~10年锁定期[6] * 威士忌行业国威威士忌渠道毛利率达30%-35% 进口威士忌毛利率12%-15%[3][14] * 珠江啤酒以纯生97作为核心大单品 持续推出新品如191,985 珠江97 Plus 凤凰单枞茶皮罐装等[15][17][18] * 珠江啤酒在广州市场持续投入餐饮渠道 开发新网点 在省外市场采取事业部制增加指导投入[16] * 健合健康中国区收入占比达到50%左右 美国子公司通过管理优化推动盈利改善[21][22]
宗馥莉携「娃小宗」另立门户,娃哈哈遗产争夺迎「决战」时刻?
36氪· 2025-09-15 13:35
品牌战略调整 - 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企业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全新品牌"娃小宗" 以解决"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问题 [6] - 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21日-28日注册43项"娃小宗"商标 覆盖医药、金融物管、建筑管理等广泛行业 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12] - 专家分析显示 在饮料行业建立新品牌认知需投入数十亿资金及3-5年市场培育期 且初期经销商流失率可能达30%-50% [21] 商标权属争议 - "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归属娃哈哈集团 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当前股权结构为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11] - 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曾尝试将系列商标转让至娃哈哈食品公司(宗馥莉合计持股62.47%) 但因历史纠纷未完成登记备案 [16][17][18] - 法律专家指出"娃小宗"存在商标侵权风险 可能因名称近似及攀附商誉故意被其他股东提出异议 [13] 公司治理变革 - 宗馥莉接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后推行"去娃哈哈化"战略 要求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 拒绝者面临年终奖及分红削减 [24] - 2025年以来娃哈哈关停18家工厂 包括宗继昌、宗婕莉担任董事的多家子公司 同时集团在多地布局18条高速水线 主要由宏胜系公司运营 [25] - 宏胜系与娃哈哈集团无直接股权关联 宗馥莉通过境外公司恒枫贸易(BVI)100%控股宏胜饮料集团 [12][2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娃哈哈预估营收达700亿元区间 较上年增长200亿元 涨幅约40% 宗馥莉以810亿元身家成为《胡润百富榜》女首富 [36]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11.87亿元 位列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 [18][4] 家族遗产纠纷 - 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宗庆后非婚生子女)在香港及杭州提起诉讼 追讨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信托权益(约150亿元人民币) [8][31] - 原告方主张宗庆后通过香港汇丰银行为每人设立7亿美元信托 账户余额约18亿美元(约129亿元人民币) 并要求冻结账户 [34] - 宗馥莉方辩称账户资金系公司海外拓展储备金 110万美元转账用于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 [35]
可口可乐(KO.US)调整酒精饮料业务布局,瞄准增长新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2:12
业务调整 - 可口可乐子公司红树饮料与烈酒巨头萨泽拉克达成新合作伙伴关系 萨泽拉克将接手Fresca Mixed 即将推出的Fresca Hard以及Minute Maid Spiked的生产与分销工作 [1] - 上述品牌此前由星座品牌集团运营 未来将逐步过渡至萨泽拉克旗下 [1] - 红树饮料还与莫库酒业达成授权合作 负责Topo Chico Hard Seltzer品牌的相关业务 [1] 产品组合 - 美汁源含酒精饮品包含多款即饮产品 例如伏特加粉红柠檬水 水果宾治 青柠玛格丽特和草莓代基里 既有以伏特加为基底的品类 也有以葡萄酒为基底的品类 [1] - 通过新协议 私营企业萨泽拉克将在可口可乐美国含酒精即饮饮料产品组合中占据重要地位 [1] 增长前景 - 随着含酒精即饮饮料品类的持续扩张 红树饮料有望在2026年实现强劲增长 [2] 股价表现 - 可口可乐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