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海目星: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64亿元积极开拓海外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8-27 21: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64亿元[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8亿元 同比增长136% 环比增长195.2%[1] - 新增订单44.21亿元(含税) 同比增长117.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100.85亿元(含税) 同比增长46%[1] 海外业务突破 - 海外新签订单18.88亿元 同比增长192.5% 创公司成立以来高峰[2] - 完成对瑞士Leister集团激光塑料焊接业务的战略收购 获得GLOBO焊接专利技术[2] - 前瞻性全球化布局推动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2] 技术布局与研发进展 - 业内首家同时布局氧化物+锂金属负极和硫化物+硅碳负极双技术路线[2] - 向全球领先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前中段设备[3] - 与国内固态电池头部企业深化合作[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504.4GWh 同比增长37.3%[1] - 中国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回升至850亿元 2025-2027年复合增长[1]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超10GWh 2030年超600GWh 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3] 战略发展前景 - 海外市场突破打开增长天花板[3] - 固态电池双技术路线布局逐步商业化[3] - 现金流改善与财务结构优化支撑长期发展[3]
科恒股份股价下跌3.39% 上半年亏损扩大至9736万元
金融界· 2025-08-27 19:52
股价表现 - 8月27日收盘价17.1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39% [1] - 当日成交额4.32亿元 换手率8.91%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736.2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6084.61万元扩大59.98% [1] 资金流向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5.76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56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锂电设备与稀土发光材料领域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与节能环保行业 [1]
利元亨(688499):2025年中报点评:实现扭亏为盈,固态电池设备布局完善
东吴证券· 2025-08-27 15:0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5年中报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由亏转盈,盈利能力显著修复[7] - 公司主动收缩客户群体并减少低毛利率订单,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Q2单季营收环比增长13.9%[7] - 固态电池设备布局完善,已向头部车企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预计2025Q3完成首条整线交付[7] - 光伏设备业务聚焦前道环节,钙钛矿激光类设备研发积极推进,长期受益于高效电池渗透及海外产能转移趋势[7]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7亿元、1.4亿元、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2倍、67倍、53倍[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5.29亿元,同比-17.5%,归母净利润0.3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7] - Q2单季营收8.14亿元,同比-25.5%,环比+13.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36.8%,环比+60.6%[7] - 2025H1毛利率29.2%,同比+2.6pct;销售净利率2.2%,同比+11.6pct;期间费用率24.7%,同比-6.7pct[7] - 合同负债21亿元,同比+55.7%;存货28亿元,同比+3.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4亿元[7] - 2025E营业总收入3.244亿元,同比+30.68%;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107.05%[1][8] 业务进展 - 固态电池设备涵盖电极干法涂布、电解质热复合一体机、叠片一体机等核心设备,具备三级防护设计能力[7] - 与产业链伙伴合作研发下一代等静压技术,支持多技术路线柔性配置[7] - 光伏设备已实现丝网印刷机、硅棒加工、切片自动线等多项目交付与验收[7]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58.88元,市净率4.38倍,总市值99.35亿元[5] - 每股净资产13.43元,资产负债率72.32%[6] - 2025E归母净利率2.27%,ROE-摊薄3.14%[8]
赢合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50.66% 产品迭代夯实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7: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2.64亿元,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1] - 合同负债25.25亿元,同比增长75.51%,反映订单饱满 [1] - 研发投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6.16% [1]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43.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69.08% [1] - 第二季度营收29.26亿元(同比增长14.24%),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42.48%),扣非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66%) [1]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深耕锂电设备行业19年,覆盖涂布、辊压、卷绕、叠片等关键环节,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宝马、大众等 [2] - 46系列激光切卷绕一体机具备高速化、高精度和高度自动化特点 [2] - 超高速多工位切叠一体机实现四工位升级,效能领先行业70%,极片裁切精度达±0.15毫米,内置AI智能算法提升良率 [2] - 在固态电池领域打通湿法和干法工艺路径,核心设备(包括固态湿法涂布、固态辊压和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已交付客户中试线 [3] 全球化与市场拓展 - 产品远销德国、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境外收入占比接近50% [4] - 积极布局储能市场,参展中东、印尼及欧洲储能展览会 [4] - 全球风电、光伏装机量增长推动电化学储能需求,储能装备成为新增长引擎 [4] 行业地位与ESG表现 - 锂电前中段装备领域市场地位稳固,技术迭代与交付能力保持长期优势 [2] - 2024年ESG获万得AA评级,在机械行业568家企业中位列前列,锂电设备行业排名首位 [5] - 践行绿色制造与节能降耗,承担社会责任并关注员工成长 [5] - 荣获"投资者关系管理天马奖",体现资本市场对治理、信息披露及财务质量的认可 [5] 长期发展驱动因素 - 以技术创新、全球化拓展和ESG管理为核心驱动力 [5] - 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延续,固态电池装备及全球化布局有望持续释放长期价值 [6]
奥特维,净利同比降近六成
36氪· 2025-08-27 03:0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下降23.57% [1][2] -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59.54%;扣非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62.21% [1][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下降24.91%;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61.0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5亿元,较上年同期-0.40亿元大幅改善 [2][3] 业务构成 - 光伏设备收入26.65亿元,占比78.87%,为核心业务板块 [3] - 锂电设备收入1.76亿元,占比5.20% [3] - 境内收入25.87亿元(占比76.56%),境外收入7.92亿元(占比23.44%),产品覆盖40余国 [5] 订单情况 - 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同比下降26.32% [3] - 光伏行业订单下滑,储能/锂电设备订单小幅增长 [3] - 半导体设备订单突破0.90亿元,划片机、装片机进入客户端验证,键合机与AOI检测设备获批量订单 [3] 研发与资产 - 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2361项,含发明专利313项 [4] - 智慧工厂项目累计投入3.63亿元(进度35.16%),延期至2026年3月 [5] - 研发中心项目累计投入1.05亿元(进度36.20%),光伏电池实验室投入0.05亿元(进度7.88%) [5] 行业与风险 - 光伏行业持续低迷,下游客户亏损导致验收周期延长 [2] - 涉及标的金额2147.52万元的诉讼,债务人已申请破产重整 [5]
逸飞激光2025年上半年营收4.43亿元 布局新兴业务锚定长期发展
全景网· 2025-08-26 13: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0% [1] - 利润总额为2436.84万元,归母净利润1814.85万元 [1] - 二季度毛利率达26.46%,较一季度提升4.46个百分点 [1]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5138.55万元,占营收比重11.90% [2]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上半年新获授权45项 [2] - 推出智能激光系统、密封钉高速装配站、高速氦检机等新产品 [2] - 开发"云轨""星轮""飞梭"三大圆柱电池组装线系列,覆盖18mm至60mm全极耳电池 [2] - 实现行业首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宽温电池量产线交付 [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应用于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 [3] - 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与激光刻槽设备并实现客户交付 [3] - 研发大幅面高均匀激光能场极片涂层热处理装备,提升溶剂去除效率 [3] - 突破极片涂层高速表面处理技术,增强激光装备对卷绕机速度适配能力 [3] 海外业务拓展 - 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电芯处理至集装箱检测全流程 [4] - 亮相欧洲电池展及韩国电池展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4] - 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 [4] - 开拓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客户,订单大幅增长 [4]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13.2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9.48% [4] - 与印度Endurance公司战略合作,联合开发电芯及模组PACK市场 [5] 新兴业务布局 - 联合武创院成立"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聚焦电池智能装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封测及智慧物流赛道 [6] -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实现产业化,推出"荆楚1号""荆楚2号"机器人 [7] - 在钙钛矿领域推出P1-P5全系列激光设备,部分设备已交付客户 [7]
星云股份(30064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
2025-08-26 10: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持续改善 [2] - 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 - 2023年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工作,引入新投资者 [2] 业务进展与战略 - 聚焦锂电设备主业,以检测为核心持续推进发展 [2] - 积极开发应用“电池健康AI大模型”场景 [2] - 受益于下游企业新技术(如固态电池)和产能扩张带来的需求增长 [3] - 头部企业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建设,公司业务同步受益 [3] 技术领域突破 - 检测设备满足固态电池实验室研发阶段高精度、定制化需求 [3] - 2025年7月为行业知名客户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级产线的整线交付 [3] - 在充电桩领域推进大功率快充,打造充检一体模式 [3] - 推广带检测功能的充电桩,聚焦功率、能耗及安全检测等新功能发展 [3] 后服务市场拓展 - 电池检测在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市场(保险、二手车交易)作用提升 [3] - 电池使用期限增长及国家对电池安全的重视推动需求 [3] 海外业务布局 - 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市场 [3] - 客户包括主流车企、检测企业、储能及充电运营客户等 [3]
ST逸飞:2025年上半年营收4.32亿元 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兴业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0: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3.90% [1] - 归母净利润1814.85万元 [1] - 研发费用5138.55万元,同比增长51.59% [2] 技术研发成果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 [2]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知识产权45项 [2] - 推出智能激光系统、新一代密封钉高速装配站及高速氦检机等创新产品 [2] 圆柱电池业务突破 - 推出"云轨""星轮""飞梭"三大系列组装线,覆盖直径18mm至60mm全极耳电池 [2] - 实现行业首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宽温电池量产线交付 [2] - 完成新一代圆柱电池高速智能装配线批量交付 [2] 固态电池技术应用 - 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应用于固态电池极片制片环节 [3] - 开发激光超快加工设备及激光刻槽设备并实现客户交付 [3] - 突破极片涂层高速表面处理技术,提升激光装备对卷绕机速度适配能力 [3] 海外业务拓展 - 为海外客户交付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覆盖电芯处理到集装箱全流程 [4] - 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 [4] - 开拓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家客户,订单大幅增长 [4] 战略合作与新兴布局 - 与印度Endurance公司战略合作,联合研发电池先进技术及装备 [4] - 与武创院联合成立"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 [5] - 通过湖北武逸科技布局电池智能装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封测及智慧物流赛道 [5] 产业化项目进展 -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作为创新枢纽首标杆项目实现产业化 [5] - 钙钛矿领域推出P1-P5全系列高端激光装备,部分设备实现客户交付 [5]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13.2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59.48% [4] 发展策略 - 通过"激光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工艺应用"滚动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迭代 [1] - 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及海外市场拓展 [6] - 形成"短期有支撑、中期有亮点、长期有基础"的发展格局 [6]
赢合科技(300457.SZ) 2025 半年报解读:锂电起量,电子烟稳健,长期价值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8-26 06: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2.64亿元同比下降3.68% 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降19.84%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29.26亿元同比增长14.24% 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42.4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4.95亿元 同比增长69.08% 显示回款效率提升 [1] 锂电设备业务 - 合同负债达25.25亿元较年初增长52.72% 较去年同期增长75.51% 为未来12-18个月营收提供支撑 [2] - 研发费用3.07亿元同比增长26.16% 双层Super-E涂布机通过E形片路设计提升设备性能与生产效率 [3] - 超高速多工位切叠一体机实现规模化量产 整机效率领先行业70% 裁剪精度达毫米级别并内置AI智能算法 [3] - 第三代干法搅拌纤维化+干法成膜全固态工艺涵盖七大核心技术 可提升极片制造效率并实现更高能量密度 [4] - 固态电池设备已交付客户中试线建设 包括固态湿法涂布设备 固态辊压设备和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 [4] - 客户涵盖宁德时代 比亚迪 LG新能源 宝马 德国大众等全球头部电池制造商及汽车制造商 [4] 电子烟业务 - 通过子公司斯科尔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重点布局英国 德国 欧洲及北美 东南亚市场 [5] - 全球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市场规模预计达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 雾化电子烟市场规模预计达3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5] - 凭借换弹式产品差异化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受益于部分地区一次性电子烟禁令带来的结构性机遇 [5]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 [4] - 在全球设立10家子公司和4大制造基地 构建本土化全球服务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 [6] - 紧跟固态电池制造设备技术趋势 持续推出高效节能智能化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6]
固态电池设备深度报告
2025-08-25 09:1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锂电设备行业,特别是固态电池设备领域[1] * 公司包括整线布局企业先导智能、力源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宏工科技(干法电极)、纳克诺尔(滚压环节),以及东威科技(复合集流体优势)[9][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锂电设备行业基本面显著改善,一线厂商自2024年Q4起订单量大增,二线厂商于2025年Q1跟进,行业业绩拐点或在2025年Q4至2026年Q1出现[1][3] * 行业经历2022年以来的下行周期后,企业已充分计提减值,2025年原材料储备及库存减值压力释放,若利润端修复将带来显著业绩弹性[1][3] * 锂电设备使用寿命约为3至5年,2020年起上马的项目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叠加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1][4] *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头部公司预计2025-2026年实现量产,工信部设立60亿元专项基金,明确2027年和2030年时间节点,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1][8]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超过200GWh,复合增长率超100%,设备需求预计达300亿元,固态电池将成为锂电设备行业新的增长点[2][10][12] *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头部公司或于2027年小规模量产,预计2030年左右完成全面商业化,期间供应链培育和成本下降至关重要[1][7] *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关键环节包括滚压机、热复合设备、高精度叠片机、等压机以及后道高压化成分容环节,这些环节技术要求高且单台设备价值量高[13] * 后道工艺竞争格局相对优于前道和中道,参与企业较少,后道企业能获得更高份额且确定性较高,一些后道龙头企业估值较低,仅有20倍左右[14] * 目前液态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单瓦时成本集中在0.5至0.6元,而固态三种工艺单瓦时成本在2.5至3元以上,降本主要集中在材料成本(特别是硫化物电解质)和生产制造成本[15] * 技术路线逐渐收敛,全固态采用硫化物方案最多,半固态则因氧化物路线技术成熟且原材料便宜而占优,应用场景从车用逐渐拓宽到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消费电子领域[16]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配置思路包括整线布局企业(如先导智能、力源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宏工科技、纳克诺尔),以及跟踪下游厂商进展(如先辉技术与清潮能源、新桃与上汽、海姆星与新电能源),反向配置上游设备公司[9] * 未来重要时间节点包括2025年底至2026年初(固态整线设备采买重要时期)、2026年(相关固态整线设备调试重要年份)、2027年(小批量生产开始重要年份)[11] * 催化因素包括工信部60亿元项目中期检查(预计在9-10月,对六家企业进行验收)和大订单出现(下游主机厂或电子厂的大订单证明设备性能优异)[11] * 单GWh设备投资额在5至6亿元之间,取中值5.5亿元进行测算,到2030年固态电池设备单GWh投资额预计将降至2至3亿元[12] * 两大主机厂在港股募集资金用于海外投产,上游设备厂商伴随其布局海外市场,有助于获取更多海外订单,提高利润水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