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郭明錤:标准版需求低于预期 小米17系列总出货量将显著下降20%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7:55
产品表现与市场动态 - 小米17系列总出货量预计显著下降20% 原目标约1000万部 若缺乏积极价格策略可能低于15系列的800万部水平[1] - 小米17标准版需求远低于预期 实际占比仅15%-20% 远低于预估的50%-55% Pro Max与Pro机型的订单增加无法抵消标准版砍单影响[1] - 小米17标准版需求疲软主因是苹果iPhone17标准版在中国市场销量超预期[1]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最坏时期已过 2026年小米将面临新款iPhone SE及下半年高阶iPhone系列的双重竞争压力[2] - 若国庆长假期间销情未改善 公司可能通过降低特定机型售价来提振高阶机型总出货量[2] - 2026年小米18系列的竞争策略与端侧AI布局将成为高阶机型能否恢复增长的关键因素[2]
华勤技术完成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登记
新浪财经· 2025-09-29 07:50
华勤技术公告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结果。8月4日为授予日,原拟向91名激励对象授予 46.4350万股,因3人放弃认购,实际向88人授予44.0350万股,授予价39.96元/股,股票源于二级市场回 购。有效期最长48个月,限售期分12、24、36个月,解除限售比例分别为30%、30%、40%。截至8月26 日,收到认购款17,596,386元。9月25日完成登记,不影响控股股东,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激励 成本将分期确认。 ...
小米集团-W(01810):事件点评: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17系列跨代高端升级
民生证券· 2025-09-29 07:48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7] 核心观点 - 小米17系列高端化转型助力销量增长 小米汽车定制化服务有望提升汽车业务利润率 [5]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5092.95/6409.08/7496.53亿元 归母净利润444.41/640.47/818.32亿元 [5] - 对应PE分别为29/20/16倍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5][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 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性能提升20% AI性能提升37% [3] - 采用7000毫安时金沙江电池 支持100W有线秒充和50W无线闪充 [3] - 小米17Pro/Max售价4999/5999元起 首次采用异性叠片电池技术 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80%以上 [3] - 玄戒O1芯片采用3nm工艺 投片费用超2000万美元 [2] 汽车业务进展 - YU7开售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 累计交付达4万台 [2][4] - 实测续航里程达784公里(易车/汽车之家) 高速测试652公里(懂车帝) [4] - 家庭用户占比69% 含小朋友家庭达85% [4] - 全系标配NVIDIA DRIVE AGX Thor计算平台 激光雷达和端到端辅助驾驶 [4] - 小米定制服务每月限40辆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4] 财务预测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5092.95亿元(+39.2%) 归母净利润444.41亿元(+87.8%) [5][6]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6409.08亿元(+25.8%) 归母净利润640.47亿元(+44.1%) [5][6] - 毛利率从2024年20.92%提升至2027年25.21% [10] - ROE从2024年12.53%升至2027年21.59% [10]
PE估值陷阱:“越跌越贵”该如何破解?
雪球· 2025-09-29 07:47
以下文章来源于六亿居士 ,作者六亿居士 六亿居士 . 雪球2024年度十大影响力用户。每周发布指数估值表,坚持指数基金(ETF)低估定投,分享指数基金基础分析,让我们:买入有依,持有有底,卖出有 据。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六亿居士 来源:雪球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 买的时候觉得PE很低很划算 , 结果买完一路下跌 ; 等跌到心慌想继续定投时 , 指数没涨 , PE却蹭蹭往上飙 , 盯着计划 , 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 中证医疗 、 新能源 、 光伏都经历过这样的陷阱 : 利润暴涨时PE被压低 , 看上去很便宜 。 利润下滑时PE被动抬高 , 反而显得越来越贵 。 如果只盯PE , 要么可能被套 , 要么错过介入的机会 。 前几天 , 有朋友问起消费电子的估值 。 61翻了下历史数据 , 发现它正好走过了一轮 " 利润下滑 、 估值失真 、 利润修复 " 的过程 。 换句话 说 , 那时候看PE嫌贵的人 , 其实错过了恰当的低位 。 从数据看 , 消费电子在2022至2023年进入低谷期 , 指 ...
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小米召开多品类新品发布会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07:29
英伟达与OpenAI战略合作 - 英伟达分阶段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共建AI数据中心并部署至少10吉瓦算力系统 [1][2][3] - 算力集群首阶段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在NVIDIA Vera Rubin平台启动 预计容纳500万至1000万颗Rubin系列GPU芯片 [3] - OpenAI成为英伟达"AI工厂"增长计划首选计算与网络合作伙伴 双方将共同优化模型与硬件软件协同 [3] 小米新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采用3nm工艺且CPU主频达4.6GHz [4][5] - 产品实现屏幕峰值亮度3500nits 电池容量7000mAh能量密度894Wh/L 主摄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50传感器 [5] - 同步发布平板8系列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首次明确"全面对标iPhone"战略目标 [1][2][4] 电子行业市场表现 - 申万电子指数本周上涨3.51% 跑赢沪深300指数1.07%的涨幅 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 [6] - 半导体子板块涨幅达7.64% 消费电子与电子化学品分别上涨4.14%和4.68% [6] - 台湾电子指数与费城半导体指数分别上涨1.26%和1.17% [6] 细分领域投资方向 - AIOT领域关注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等6家受益于海内外需求强劲的公司 [7] - AI创新驱动板块聚焦寒武纪等4家算力芯片企业及源杰科技等5家光器件企业 [7] -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关注北方华创等12家具有国产替代预期的公司 [7] - 汽车电子板块关注新洁能等4家功率企业及韦尔股份等3家CIS企业 [7]
两次延期、减投后又“停投” 万祥科技新建电池项目为何一波三折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07:24
项目终止与资金调整 - 公司终止"新建微型锂离子电池及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2,679.9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4] - 项目原计划总投资10亿元 其中募集资金投入2.17亿元 后调整为1.17亿元 最终实际投入募集资金9,519.06万元 投资进度81.08% [3][5][6] - 项目三次调整:2023年8月首次延期至2024年12月 2024年初削减投资额1亿元并延期至2026年6月 2024年9月正式终止 [3][4][6] 业务发展与资金需求 - 2025年上半年动力/储能业务收入1.67亿元 同比增长91.67% 消费电子产品收入4.20亿元 同比增长16.55% [6] - 终止原因包括现有产能量产能力已满足客户需求 且业务增长导致自有资金需求增加 [6] - 公司曾将原"笔记本电脑外观结构件项目"变更为"动力/储能电池组件扩能项目" 后者已于2024年达产 [8] 市场背景与行业观察 - 项目产品微型针式及扣式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增量市场 [7] - 行业观点认为多次延期可能反映相关业务市场拓展存在问题 [8] - 频繁变更募投计划可能体现管理层对市场形势把握能力不足 影响长期稳定发展 [8]
长信科技(300088.SZ):在UTG领域技术储备深厚,向荣耀、VIVO、OPPO等消费电子头部客户提供UTG产品
格隆汇· 2025-09-29 07:0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在UTG领域拥有深厚技术储备 向荣耀 VIVO OPPO等消费电子头部客户提供UTG产品[1] - 子公司东信光电UTG产品已应用于荣耀最新折叠屏手机Magic V Flip2 该产品于8月21日发布上市[1] - 公司正与各消费电子头部客户深度协同 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1] 产品开发与商业化 - 消费电子产品创新需经历技术攻坚 验证适配等多环节 从开发到规模化落地存在客观周期[1] - 基于行业惯例 终端客户与供应链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以保护核心技术与商业机密[1] - 公司将持续拓展业务 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1]
招银国际:小米集团-W(01810)新品定价具优势 重申“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6:50
产品发布 - 小米集团推出旗舰手机小米17系列、Xiaomi Pad 8系列平板及一系列高端家电新品 并宣布推出小米汽车YU7及SU7 Ultra的订制服务 [1] - 小米17售价以4499元人民币起 较iPhone17的定价5999元人民币起具有竞争优势 [1] - 小米17 Pro/Max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及5999元人民币 低于去年15 Pro/Pro Ultra定价 [1] 战略发展 - 发布会展示出公司在智能手机与AIoT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有助于强化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 - 小米17创新搭载妙享背屏及直接兼容苹果生态 体现公司全面对标iPhone策略 [1] 机构观点 - 招银国际维持小米集团目标价为62.9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雷军达成100次健身!比你有钱的人都在自律,这你受得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29 06:40
清晨7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小米创始人雷军却在微博中晒出了健身房照片,这样的生活分享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9月28日清晨六点四十六分,雷军的2025年第100次健身打卡完成,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目标。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自律,这你受得了吗? 时间回到在2024年12月31日的跨年直播,当时雷军立下了三个新年愿望,分别是交付30万辆车、去更多地方看美景尝美食和完成100次健身打卡。 如今来看,第三个愿望已提前兑现,第一个愿望也即将达成,预计最快10月底或11月初就能实现。 雷军的健身打卡始于今年1月2日,平均每月打卡超过10次,保持着极高的频率。 要知道雷军是小米的掌舵人,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除了日常处理工作上的事,还要留一部分时间会见投资者和创业者,却依然完成了健身打卡目标。 从年初到9月底,考虑到4月空了一个月没有练,意味着实际不到8个月完成100次健身,雷军保持着平均每月超12次的健身频率。 细心的网友发现,雷军每次晒健身打卡的时间都在早上7点前。即便冬天也雷打不动,这种自律程度,让不少健身爱好者都自愧不如。 为什么雷军要在百忙之中,还每周抽出几个小时出来健身呢? 事实上雷军并非个例,在商业领袖中,坚持健 ...
电子行业周报: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小米召开多品类新品发布会-20250929
东海证券· 2025-09-29 06:19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标配 [1] 核心观点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将分阶段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共建AI数据中心并部署至少10吉瓦算力系统,首阶段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在NVIDIA Vera Rubin平台启动,预计容纳500万至1000万颗英伟达Rubin系列GPU芯片 [5] - 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小米17系列手机并首次明确"全面对标iPhone"战略,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采用第三代3nm工艺),实现屏幕峰值亮度3500nits、电池容量7000mAh(能量密度894Wh/L)、影像系统搭载5000万像素主摄等三大技术突破,同时发布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5] - 电子行业需求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建议关注AI服务器产业链、AIOT、设备材料、汽车电子国产化等细分领域 [5] - 行业本周表现强劲,申万电子指数上涨3.51%,跑赢沪深300指数(上涨1.07%),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3位,子板块中半导体涨幅达7.64%,消费电子上涨4.14%,电子化学品上涨4.68% [5][18][20] 行业新闻总结 - 英伟达计划分阶段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部署至少10吉瓦AI算力集群(1吉瓦算力集群理想情况可容纳80万枚英伟达GB200芯片),首阶段2026年下半年部署Vera Rubin平台 [11] - 小米17系列定位高端化,供应链公司加速协同布局以支撑其对标iPhone的战略 [11]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推进三年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预计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规模较2022年提升10倍 [12] - 美光科技2025财年第四财季营收11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调整后EPS 3.03美元(同比增长156.8%),HBM营收创下新高,预计下财季营收122亿至12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 [12] - 摩尔线程88天过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238.71%,环比增长203.44%),净亏损2.71亿元(同比下降56.02%,环比下降69.07%) [13] - 台积电1.4nm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动工,首座厂房预计2027年试产、2028年下半年量产 [14] - 高通发布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技术),小米17系列、一加15等机型首批搭载 [14] - Counterpoint预测全球智能手机ASP将从2024年357美元升至2025年370美元,2029年达412美元(CAGR 3%) [15] - 格罗方德与增芯科技合作开发40nm工艺汽车电子芯片 [15] - SK海力士启动1b DRAM试验生产线,初始产能目标每月10,000片晶圆,并成功开发HBM4 [15] 行情回顾 - 申万电子指数本周上涨3.51%,PE(TTM)为72.55倍 [18] - 子板块涨幅:半导体(+7.64%)、消费电子(+4.14%)、电子化学品(+4.68%)、其他电子(+1.97%);跌幅:电子元器件(-6.52%)、光学光电子(-2.27%) [20] - 海外指数表现:台湾电子指数上涨1.26%,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17% [20] - 细分板块涨幅前三:半导体设备(+15.56%)、半导体材料(+12.30%)、集成电路封测(+6.88%);跌幅前三:印制电路板(-7.33%)、光学元件(-5.44%)、被动元件(-2.61%) [24] - 个股周涨幅前三:聚辰股份(+51.90%)、长川科技(+49.40%)、晶合集成(+39.58%);跌幅前三:景旺电子(-12.89%)、东山精密(-12.41%)、崇达技术(-12.02%) [27] 行业数据追踪 - DRAM现货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小幅反弹,2025年2月中旬部分细分产品价格回升,6月涨幅较大(DDR4价格升至2022年前期高点),7月起顶部震荡 [31] - NAND Flash合约价格2025年1月回升,涨势延续至7月 [31] - TV面板价格小幅回升后企稳,近期有所回升;IT面板价格逐渐稳定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