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化

搜索文档
东方盛虹20250429
2025-04-30 02: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材料、化纤、纺织服装 公司:东方盛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情况 - 2024 年营收 1376.75 亿元,同比减少 1.97%,归母净利润 -22.97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 104.75 亿元,同比增长 25%;2025 年一季度营收 303.09 亿元,归母净利润 3.41 亿元,同比增长 38.19%,扭亏为盈。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总资产 2148.05 亿元,归母净资产 345.73 亿元[2][3] - 2024 年原油加工量略超 1600 万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总产量 1783 万吨,同比增长 13.5%,但受油价波动和下游需求变化影响,炼化盈利水平大幅回落[5] 应对措施 - 调整采购策略,加强产业联动,优化产品结构,丰富高附加值化工品,一季度利润好转[2][6] - 坚持油头、煤头、气头并举战略,自有 1600 万吨炼化装置配套丙烷产能,可匹配 PDH 生产[4][14]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光伏材料**:2024 年底 EVA 总产能达 50 万吨,2025 年计划再投产 40 万吨 EVA 和 10 万吨 POE 装置,国内表观消费量达 300 多万吨,下游应用广泛[2][7] - **化纤**:2024 年受益于下游纺织服装行业复苏,聚酯长丝业务同比增长 10%,净利润 6 亿余元,主要盈利品种是 DTY,再生纤维产能约 60 万吨,毛利率约 15%,板块毛利率领先同行[2][9][31] - **炼化**:2024 年核心设备满负荷运行,产销顺畅,但盈利水平大幅回落;一季度炼化贡献利润最大,芳烃保持稳定盈利,下游化工品毛利有不同程度提升[5][22] - **斯尔邦**:去年盈利约 7 亿,今年一季度 EVA 产品毛利率表现良好,MMA 产品价格有所回落[34] - **PTA**:业务目前亏损,从产业链一体化战略考虑,期待行业周期好转;2024 年存货计提减值 7 亿元,与同行比例一致[4][17][18] 未来发展规划 -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构建 AI 发展战略,推动 AI 在各产业板块融合,搭建智能体应用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10][12] - 顺应行业高端化、数智化、低碳化趋势,夯实核心原料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多元化布局[12] 财务状况 - 2023 年盛虹炼化全面投产后,资本开支高峰结束,2024 年经营现金流超 100 亿元,创历史新高[2][11] - 净有息负债约 700 亿元,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4][19] - 前期多次触发转股价下修情形,董事会暂未下修[4][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一季度转固主要是 POSM 项目,今年虹港 EV 剩余两套 20 万吨项目和 PTA 三期项目将陆续转固[16] - 化纤行业受关税战影响,但最近十天订单迅速回升,东方盛虹外销美国产品比例极低,当前库存约一个多月,产销率接近 100%[23] - 2025 年资本开支计划 26 亿元,主要用于两套 EVA 装置、10 万吨 Poe 装置建设和 PTA 三期建设[25] - 去年现金流波动大,折旧提供稳定现金流;今年一季度现金流为负主要因存货变动[26][27] - 原油库存保持合理水平,今年原油价格走低,对成本端有利,公司采购策略谨慎[28] - 公司安排预售和套保措施,套保较为谨慎[30] - 与沙特阿美 4 月进行新一轮谈判,定价问题是重要方面[37] - 核心目标是提高盈利能力以减少债务,现金流主要用于降低负债;若今年盈利,将按证监会规定分红比例执行[38][39] - 一季度成品油毛利有贡献,但扣除消费税后对最终利润贡献不大,4 月情况与一季度无显著变化[40] - 油品通过批发和零售销售,批发占比约 20%,零售中汽油占比不到 1/3,柴油占比约 2/3[41][43] - 今年一季度汽柴油需求同比下滑,汽油下滑 2% - 3%,柴油下滑幅度更大,总体成品油需求下滑约 3% - 4%;减油增化项目需国家发改委审批,暂无新进展[44][45] - 化工原料多元化项目关注关税战对轻烃类原料关税变化的影响[46] - 乙二醇市场竞争格局好转,公司无新扩展计划,按现有 140 万吨乙烯产能设计规模生产[47]
【高端访谈】“人工智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智增能——专访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鲍永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0:19
核心观点 - 云南石化作为中缅油气管道战略配套项目,八年来累计加工原油8100多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多亿元,深度参与国际油气市场合作,产品覆盖周边国家[1] - 公司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流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应用推动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1][9] - 公司以"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价值追求,提前三年迈入国六清洁油品时代,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3] - 公司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建成"三干一支"成品油管道网络(输送里程近1000公里),成为西南地区成品油市场重要供应基地[4] - 公司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打造理念绿色化、生产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产业体系,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炼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企业"第一名[6] - 公司以"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为目标,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色电力"自发自用、全额消纳[7] - 公司加快数智化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场景全部上线,装置自控率达到100%,平稳率达到99.9%以上[8][9] - 公司设备国产化率、关键剂种国产化率超过95%,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深加工技术成果,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9][10] 运营成果 - 累计加工原油8100多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多亿元[1] - 成品油管道网络输送里程近1000公里[4] - 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100%[3] - 废水外排达标率100%,危废100%合规处置[6] - 装置自控率达到100%,平稳率达到99.9%以上[8] - 设备国产化率、关键剂种国产化率超过95%[9] 技术创新 - 全流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应用推动产品收率、能耗等关键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1][9] - 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场景全部上线,构建智能巡检、智慧大修等智能化信息平台[8]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深加工技术成果,利用催化装置将低辛烷值汽油组分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10] - 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0] 绿色发展 - 提前三年执行国六汽柴油质量标准[3] - 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炼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企业"第一名[6] - 建成云南省首个省级"生态环境执法干部实训基地"和"石油类应急物资库"[6] - 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绿色电力"自发自用[7] 市场拓展 - "引进来"的原油扩大到11个国家,"走出去"的产品覆盖周边国家[1] - 成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4] - "云南石化"成为产业名片,推动云南省能源产业变革[3]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争先奋进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中国发展网· 2025-04-07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一季度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以生产优化、数智驱动、节能降耗为抓手实现3种主要产品产量刷新纪录,8项物耗指标、18项能耗指标创造历史最优 [1] 生产优化拓增量 - 面对油品需求增长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灵活调整运行方案,加大高标号汽油、低凝柴油及航煤生产力度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3] - 以效益为导向制定最优生产计划,实时监测油浆固含量与产品流量,将油浆收率降低0.3%,实现减少油浆产量、增产低凝柴油目标 [3] - 推进石蜡等传统优势产品精细管理,控制伴热线温度、优化成型机化霜次数和时间确保石蜡全产全销 [3] - 采用“预调 - 超调 - 回调”切换模式,将聚乙烯树脂牌号切换周期压缩33%,超计划生产聚乙烯树脂1.51万吨 [3] - 运用国产催化剂活性调控技术结合循环气流速优化方案,破解全密度二装置细粉堵塞难题,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495天刷新长周期运行纪录 [4] 数字赋能破瓶颈 - 在E3装置创新应用流程模拟技术,建立原料分储分炼数字模型,提升装置排产科学性,一季度乙烯收率同比增加0.27% [7] - 实施“一问题一溯源”专项治理,利用质量跟踪台账收紧稳定汽油、混合汽油控制指标,实现汽油精准调和 [7] - 对49台关键机组实施在线监测,为1437台高危介质机泵及重点设备布设无线监测探头,搭配便携式检测仪开展日常巡检,构建全域设备数字化管理网络 [7] - 依托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内置智能诊断模块对设备早期劣化特征进行智能辨识、趋势预判及预警,提高设备完好率 [7] 系统降本挖潜力 - 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从能源结构、物料效能、管理机制等方面系统攻坚,将成本管控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 [8] - 实施流程及伴热系统优化改造,回收余热减少蒸汽损失,累计节省蒸汽14.07万吨 [8] - 实施“避峰就谷”用电策略,优化设备启停、更换高效电机,累计节电1030万千瓦时 [8] - 强化主要生产装置物耗日常跟踪与动态调整,原油综合损失率、合成氨耗天然气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8] - 深化全员绩效考核,完善全流程成本管控机制,开展劳动竞赛,一季度征集合理化建议77项,申报“五小”创新成果47项 [8]
潮汕为何掉队?
投资界· 2024-12-07 07:14
潮汕商帮与经济发展 - 潮汕商帮被誉为"东方犹太人",诞生了多位中国首富及亚洲富豪,如黄光裕、马化腾、李嘉诚、吴清亮等[4][5] - 潮汕人口呈现"三个一千万"分布:本地1000万、全国各省1000万、海外1000万[3] - 正大集团业务覆盖泰国人全生命周期,从作物种子到银行房产[5] 潮汕地区经济变迁 - 1990年前汕头为广东第二大城市,外贸出口全国第六,工业产值占GDP82%[11] - 1991年汕头拆分后GDP排名从全国前20跌至50名左右,现跌出100名外[12][16] - 2023年三市GDP总和仅相当于泉州单个城市的一半(汕头3158亿、潮州1357亿、揭阳2445亿 vs 泉州11304亿)[43][44] 产业发展瓶颈 - 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超2000亿但缺乏知名品牌,以代工为主(汕头占全国内衣产量70%、潮州年产婚纱2000万件)[28] - 土地资源极度匮乏:汕头2205平方公里(全国倒数第10)、潮州3160平方公里(倒数第18)[21][22] - 人口密度高企:汕头2463人/平方公里(全国第8)、揭阳1072人/平方公里[24][25] 区域竞争格局 - 三市产业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类似广佛/深莞的"辐射-承接"模式[26][27] - 关键基础设施分散:机场在揭阳、首座高铁站在潮州、港口在汕头[33][36][38] - 对比厦漳泉都市圈,缺乏厦门这样的绝对龙头城市(厦门GDP为泉州2.5倍)[45][46] 特色产业潜力 - 汕头被誉"中国美食孤岛",拥有生腌、肠粉、鱼饭等特色饮食文化[52] - 保留大量古汉语词汇及传统习俗(英歌舞、营老爷、四点金民居等)[54] - 工夫茶文化形成独特的社会联结纽带[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