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子炼油
icon
搜索文档
“重油炼绿”新范式:广东石化全链条低碳转型实践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2:2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大型炼化企业 通过全链条低碳转型驱动绿色发展 目标在中国石油领域率先基本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炼化企业 [1] 原料优化与分子炼油 - 采用分子炼油管理策略 通过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短流程工艺精准控制原油分子结构 最大化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乙烯和芳烃 减少低效加工能源浪费 [4] - 通过调整石脑油分离塔操作降低重石脑油初馏点 将碳七组分全部切割至重石脑油 降低轻石脑油中低效烃类占比 提高正构烷烃含量 [4] - 优化后乙烯平均收率由第一季度40.42%提高至41.52% 第二季度增产乙烯9420吨 [4] 环保技术与排放控制 - 创造性地采用除焦过程密闭除焦技术 解决国内延迟焦化装置突出环境问题 无组织VOCs排放基本归零 [4] - 脱硫后净化尾气脱硫率大于97% 配套尾气收集处理系统实现焦粉回收率达99.6% 年减少VOCs排放超500吨 [4] - 该技术获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大赛创业组金奖 被评委评价为直击焦化行业环保痛点 实现除焦全流程密闭 减排成效突出 为行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方案 [5] 装置能效优化 - 拥有全球单套生产能力最大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和单套规模最大120万吨/年乙烯装置 [7] - 将两套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循环速率由65%提高到80% 脱戊烷油中芳烃含量由82.5%提高至89.69% 对二甲苯纯度达99.75%以上 单程收率达97%以上 [7] - 通过源头控制燃料气及蒸汽使用量、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等措施 石脑油加氢装置和连续重整装置每年减少使用天然气近120万标准立方米、1.3兆帕蒸汽量约17万吨 重整装置和异构化单元高压蒸汽消耗分别减少约1.6吨/小时和15吨/小时 [7] - 2024年芳烃联合装置平均能耗165.32千克标油/吨对二甲苯 全流程能耗308.25千克标油/吨对二甲苯 处于行业领跑水平 [7] - 乙烯装置通过精细化管理达到行业领先能耗水平 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石脑油制乙烯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8] 碳排管理与石油焦制氢 - 基于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碳排放管控系统 2024年末上线 包含碳排计划管理、碳排潜力挖潜分析、碳足迹分析等8个主要业务功能模块 [13] - 该绿色减碳管控平台可为公司降低碳排放量约5万吨/年 产生效益约400万元/年 [13] - 石油焦制氢装置为中国石油首套且全国首套采用100%石油焦制氢工艺 每年副产270万吨CO2 碳排放成本高达2.7亿元 [13] - 通过摸索调整氧煤比、大幅调整系统pH值 改造灰水及灰浆系统管道材质 实现石油焦掺比和装置负荷稳定在85%以上运行 单炉连续运行突破80天 装置A级运行时长持续突破同类型炼化项目纪录 [14]
吉林石化全球首套百万吨柴油吸附装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8:51
技术突破 - 全球首套100万吨/年柴油吸附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样品 [1] - 采用柴油吸附分离成套技术攻克芳烃与非芳烃高效分离行业难题 [1] - 技术实现低能耗高产出工艺突破并践行分子炼油理念 [1] 产业转型 - 装置为炼油向化工转型升级提供新型优良灵活高效技术路径 [1] - 形成原料加工高价值产品闭环产业链 吸附非芳烃输送至乙烯裂解装置 吸附芳烃送往催柴改质及催化裂化装置 [1] - 项目总投资达339亿元 是吉林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重要工业项目之一 [1] 战略意义 - 推动当地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加速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 [1] - 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1] - 技术最大化挖掘每一个分子的价值 围绕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核心目标 [1]
全球首套百万吨柴油吸附装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21
项目技术突破 - 全球首套100万吨/年柴油吸附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实现柴油吸附分离工艺工业化应用全球领跑 [1] - 采用联合开发柴油吸附分离成套技术 攻克芳烃与非芳烃高效分离行业难题 实现低能耗高产出工艺突破 [2] - 深度践行分子炼油理念 围绕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目标 最大化挖掘每个分子价值 [2] 产业链价值创造 - 以加氢精制柴油为原料 吸附非芳烃直接输送至乙烯裂解装置作优质原料 吸附芳烃送往催柴改质及催化裂化装置 [2] - 形成原料加工高价值产品闭环产业链 提供新型优良灵活高效技术路径 [1][2] 项目投资规模 - 装置属于总投资达339亿元的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 为吉林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工业项目之一 [2] - 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加速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 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2]
炼化创新考卷如何答?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2:02
行业转型方向 - 炼化行业正向减油增化 减油增特 减油增材三个方向转型以解决低端偏多高端偏少的结构性矛盾 [1] - 减油增化需从催化裂解等技术入手增加化工品生产比例 减油增特需增加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减油增材需增加针状焦等高附加值材料比重 [1] - 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不能再增 应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上下功夫 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专用化学品 [2] - 企业需适应成品油消费下降趋势 增强高端润滑油及其基础油低硫船燃特种油品等短缺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低碳发展对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先进性标准加快装置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 为先进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3] - 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废催化剂有效回收 废弃塑料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 [3] - 需从源头加快能源转型构建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 从过程利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从尾端发展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 [3] - 能源系统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型 资源利用从油气拓展到二氧化碳生物质及废弃物 年非粮生物质资源超35亿吨 秸秆利用率提升至50%可制千万吨级生物基化学品 [4] - 过程降碳需增加电能应用提升电气化率减少其他能耗 [4] 科技创新应用 - 低碳智慧炼化成为必然趋势 计算流体动力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开发工业装置模型提升计算速度 [5] - 采用分子炼油策略从分子水平解析石油加工过程 准确预测产品性质优化工艺提升每个分子价值 实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5] - 开发分子级反应网络生成技术 在催化重整阶段通过300多个反应路径建模 利用AI快速预测产品分布优化工艺参数 该模型在湖南石化上线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5][6] - 通过灵活炼油增强产业链柔性实现低成本炼油 采用轻烃转化制乙烷丙烷等技术灵活生产低碳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 [6] -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灵活度 关注技术路线中间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高值化开发 [6] 行业现状数据 - 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炼油乙烯聚乙烯产能居世界第一位 [1] - 2024年炼油开工率不足80% 化工产品将进入供大于求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