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塑机
icon
搜索文档
通用自动化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通用设备需求筑底静待复苏,挖掘机器人&FA自动化等α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5-08 0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通用自动化需求/业绩有所改善,推荐业绩拐点已至的工业FA板块、国内集中度提升且海外市场未来可期的注塑机行业、国产化&出海进程加速的机床刀具行业,以及量产落地渐行渐近的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投资机会 [3][4][5][6] - 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与轻量化环节,以及相关标的;通用自动化领域重点推荐FA自动化、注塑机、机床刀具行业部分标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通用自动化:中观高频数据符合预期,景气磨底静待复苏 - 宏观层面,4月PMI指数49.0%,制造业景气度底部徘徊;3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7.9%,1 - 3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9.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0.8% [12][13] - 中观层面,2025Q1汽车/半导体行业支撑工业机器人出货量,1 - 3月产量14.9万台,同比+26%,Q1出货量77111台,同比+12%;低基数下,国内机床产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1 - 3月金切机床产量18万台,同比+18.6%,Q1金属切削机床销售额同比+4.2%,数控系统销售额同比+3% [14][18][24][28][30] 工业FA:新能源下游拖累消除,3C&半导体行业贡献新增量 - 2024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收入增速放缓,25Q1有所改善,10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营收592.48亿元,同比+6%,25Q1营收138.61亿元,同比+19% [34][37] - 25Q1合同负债逐步企稳,存货同比小幅提升,2025Q1末合同负债金额为44.62亿元,同比降幅缩窄至 - 3%,总存货金额为166.28亿元,同比+4.5% [38][41] - 2024年工业自动化利润增速与收入背离,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40%,25Q1同比+47% [42][45] - 2024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5Q1利润率有所改善,2024年毛利率为26.1%,同比 - 2.9pct,归母净利率为5.8%,同比 - 4.4pct;25Q1毛利率回升至28.5%,归母净利率回升至10.2% [46][50] - FA自动化“一站式”模式解决行业痛点,可建立标准体系、实现非标产品标准化等,提升交付效率 [51][53] - FA自动化行业空间广阔,且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怡合达FA业务占比可从当前的6.5 - 7%提升至10 - 12%,市场空间可能提升至250 - 300亿元 [54] - FA自动化行业壁垒高,竞争格局优良,核心壁垒包括机加工和柔性化生产能力、信息化平台、常备库存和时间积累等 [56][59] - 怡合达能力逐步赶超米思米,价格&服务成为致胜法宝,目前比米思米便宜10 - 20%,本土化服务能力更强,但全球化服务和品牌方面存在劣势 [60][63] - FB业务空间更大,致力于提升客户BOM表占比,市场空间是FA业务的3 - 4倍,优先在锂电、光伏大客户处推广 [64][67] - 新能源拖累逐步消除,3C&半导体贡献新增量,新能源下游收入占比从高点近50%下滑至25Q1的23%,3C板块订单保持较高增速,医疗和半导体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极 [68][74] 注塑机:3C、家电资本开支驱动内需复苏,中长期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 收入端,2024年海天国际、伊之密、泰瑞机器分别实现营收161.3/50.6/11.5亿元,分别同比+23%/+24%/+15%,海内外需求增速均表现良好 [77][84] - 订单饱满背景下,注塑机龙头存货规模提升,2024年末合同负债金额同比提升12%,伊之密、泰瑞机器、海天国际存货金额分别同比+20%/+21%/+29% [85][89] - 利润端,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水平同比基本持平,2024年毛利率为32.2%,同比 - 0.2pct,归母净利率为16.9%,同比+0.1pct [90] - 费用端,海天国际费用端控制良好,伊之密费用端整体运行平稳,2024年海天国际销售费用率为7.9%,同比 - 0.7pct,管理(含研发)费用率为6.4%,同比 - 0.4pct;伊之密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为8.5%/10.1%/0.7%,同比 - 1.4pct/-0.4pct/+0.5pct [93][95] - 关税影响下内需刺激政策有望出台,注塑机充分受益,大规模设备更新利好3C和家电行业,间接带动注塑机需求 [99][102] - 行业内卷加剧,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2024年伊之密/泰瑞机器/海天国际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7%/-4%/+24%,伊之密与海天国际利润增速显著优于泰瑞机器 [103][107] - 注塑机头部企业美国敞口较低,关税直接影响较低,且海外布局持续加速,如伊之密扩建北美生产基地、新建墨西哥生产基地,海天国际开建欧洲、印度、日本制造基地 [108] 机床&刀具:内需筑底出海良好,重视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大趋势 机床 - 收入端,2024&25Q1营收维持正增,8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10%,创世纪和科德数控表现突出 [113][115] - 25Q1合同负债/存货规模有所提升,2025Q1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为25.03亿元,同比+21%,总存货金额为88.66亿元,同比+15.8% [116][120] - 25Q1机床行业归母净利润重回增长区间,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5.2%,25Q1同比+3.2%,科德数控和创世纪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121][127] - 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毛利率/费用率,2024年毛利率为23.4%,同比 - 1.7pct,归母净利率为8.7%,同比 - 1.3pct,期间费用率为13.3%,同比 - 2.0pct [128][131] - 2024年机床行业营运能力基本维持稳定,存货周转天数略有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略有提升 [132] 刀具 - 收入端,2024年刀具行业收入增速稳步提高,5家头部企业2024年合计实现营收47.53亿元,同比+10%,25Q1合计实现营收12.50亿元,同比+20%,沃尔德、欧科亿、鼎泰高科等表现突出 [136][140] - 原材料涨价背景下刀具企业备货需求增加,2024年末总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为0.51亿元,同比+80%,总存货金额为18.64亿元,同比+21% [141][146] - 利润端,下游需求偏弱影响刀具企业利润增速,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 - 20%,25Q1同比+15%,华锐精密与鼎泰高科25Q1利润表现突出 [147][150] - 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期间费用率略有上升,2024年毛利率为35.9%,同比 - 3.0pct,归母净利率为13.0%,同比 - 5.0pct,期间费用率为20.9%,同比+1.4pct [151][155] - 2024年刀具行业研发支出稳步提升,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2024年研发支出为3.32亿元,同比+10%,研发费用率为7.0%,同比 - 0.02pct [161] 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在即,零部件国产化有望打通降本最后一环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复盘,2021年以来共迎来五次大涨行情,目前行情仍在发酵中 [164] - 2025年系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十年产业大周期开启,国内企业加速布局,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和壮大,加速应用落地 [167][168]
伊之密(300415)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09:02
行业与市场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注塑机需求稳定,国内出口同比略增,出口景气度良好,国家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带来发展机遇,公司注塑机销售收入同比上涨且优于行业整体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下游行业中汽车行业占比最大,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轻量化使汽车客户快速提升;3C行业稳健发展;家电和日用品行业受益政策推动持续回暖 [4] 产能与供应链 - 国内广东顺德高黎总部及工厂占地8万平方米,生产压铸机等;五沙第一工厂逾8.1万平方米,生产注塑机;五沙第二工厂逾9.2万平方米,生产全电动注塑机等;五沙第三工厂17.8万平方米,是注塑机及重型压铸机基地;苏州吴江工厂逾3.3万平方米,满足两板式注塑机等生产需求;浙江南浔竞得11万平方米土地,计划打造华东生产基地 [2] - 海外美国俄亥俄工厂及北美技术中心用于HPM产品等支持及存储;印度古吉拉特邦工厂生产注塑机;墨西哥工厂预计今年投入使用,用于销售、维修及仓储 [2] - 公司成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强管理以满足生产需求 [2] 产品竞争优势 - 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024年研发费用24,586.21万元,同比增加15.78%,占总营业收入4.86%,研发队伍壮大,具备较强研发等能力 [2][3][6] - 采用直销模式,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从主机提供商向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型,客户认可度高 [3] 注塑机市占率提升原因 - 注塑机团队稳定性高、战斗力强,人才储备丰富 [5] - 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投入和队伍逐年提升,技术保障强 [5] - 直销模式下,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完善,客户满意度高 [5] - 海外市场布局完善,外销增速高,海外份额提升 [5] 政策影响与应对 - 2024年公司在美国市场收入占营收比例不足3%,美国关税政策对经营直接影响较小 [7] - 坚持全球化战略,海外布局完善,通过海外销售网络拓展市场份额,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 [7] 2025年度经营目标 - 持续推动技术与产品、客户与市场、运营与组织升级,以“技术,更进一步”为战略主航道,朝着“成为成型装备领域的世界级企业”愿景前进 [7] - 2025年一季度收入、利润双增长,为全年业绩奠定基础,力争以优异业绩回报股东 [7]
伊之密(300415):注塑机出口加速 回购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0.63亿元,同比+23.61%,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27.42%,扣非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29.85% [1] - 24Q4营收13.90亿元,同比+20.21%,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13.49%,扣非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10.93% [1] - 25Q1营收11.87亿元,同比+24.32%,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14.29%,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13.57% [1] - 24Q4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5pct/-0.9pct,财务费用率同比+0.5pct,整体费用率下降 [2] - 25Q1管理/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0.9pct/-0.4pct/-0.5pct,但"营业成本率+销售费用率"同比+1.9pct至77.35%,净利率11.52%,同比-0.85pct [2] 业务结构 - 24年汽车、3C、家电、日用品为前四大下游行业,占比分别为26.31%(+16.67%)、17.89%(+63.57%)、6.97%(+27.82%)、6.4%(+56.56%) [2] - 24年注塑机营收增速达28.8%,营收占比提升至70.22% [2] - 24年及25Q1存货分别为18.5亿元(+19.53%)、19.2亿元(+20.57%),环比持续提升 [2] 海外拓展 - 24年海外收入增速27.45%,占比提升至27.54%,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国内注塑机24年及25Q1出口金额分别同比+22%、+27%,出口地区主要为新兴市场 [3] 战略布局 - 公司与库卡合作展示智能机器人+注塑生产线方案,实现零缺陷生产 [3] - 25年4月公司提议回购1500-2500万元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3] 行业趋势 - 24年行业景气度企稳回升,公司份额持续增长 [2] - 注塑机出海趋势显著,公司全球化渠道及产能布局前瞻性突出 [4]
从CHINAPLAS 2025,看力劲科技(00558.HK)以智造革新橡塑产业未来
格隆汇· 2025-04-25 08:36
行业趋势 - 2025年雅士展以"变革·协作·共塑可持续"为主题,吸引全球4500余家厂商参展,注塑成型相关展区面积达53,000平方米 [1] - 注塑机行业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精密化发展,头部企业如克劳斯玛菲、阿博格、威猛巴顿菲尔展示AI节能、电动机提速、微型精密医疗等创新方案 [3] - 全球注塑机行业规模预计从2025年16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01亿美元 [3] - 展会吸引150个国家及地区买家,海外买家占比超20%,430个买家团中海外团超80个 [3]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专精特新"展商超98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0家,展现高端制造实力 [3] - 力劲科技展示"零干预"精密制品解决方案,吸引大量行业专家与客商 [4] 技术创新案例 - 力劲科技PTA250伺服节能注塑机采用分层注射技术,将厚壁车灯凸透镜生产周期压缩至240秒,并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 [5] - ELS400电动高速薄壁包装专用注塑机射胶速度达500mm/s,单次成型8件700ml奶茶杯,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20% [8] - 力劲科技三明治夹心注塑技术可添加50%回收材料,实现环保与性能双重突破 [9] 行业转型标志 -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价值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创新,供应链韧性重构 [11]
「好的工作都不在市面上流通」
36氪· 2025-03-06 12:43
招聘市场行业现状 - 广告/传媒/文化/体育行业Q1增加招聘占比仅2.68%,位列倒数第三 [10] - 金融、专业服务、汽车等行业招聘增量同样疲软,占比分别为5.37%、4.92%、3.5% [10] - 机械/制造行业以17.29%的招聘增量占比位居榜首,能源/化工/环保(10.28%)、消费品(9.99%)紧随其后 [12][19] 互联网与制造业分化 - 互联网基础研发岗位需求锐减,特定岗位降薪幅度达50%,后端开发、测试等传统岗位需求收尾 [15] - AI相关研发岗位成为互联网新增长点,大模型、元宇宙等领域仅招聘硕士以上学历人才 [16][17] - 长三角注塑机技工培训后月薪超1万元,珠三角制造业景气指数达60.2(接近"极乐观"),显著高于长三角的53.2 [19][21] 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 - 企业招聘策略转向"替换而非新增",41.88%岗位集中在业务类,36.21%为技术类 [23][25] - 应届生匹配岗位减少,杭州某新媒体集团明确要求"全部招聘有经验者" [26][27] - 广州最缺工职业为生产制造人员、服务员等,平均月薪5000-7000元,普工流动性仍高 [37] 技能与职业方向建议 - AI尖端岗位需985院校背景及领域课题经验,普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 [41] - 25-30岁需完成技能扎根,注塑机等稀缺技能培训可提升竞争力 [44] - 人机协作能力成为关键,熟练运用AI工具可增强职业壁垒 [46][47] 区域与行业差异 - 珠三角制造业用工缺口大于长三角,东南亚复工拉动配套产业需求 [22] - 青岛集装箱制造业曾因出口激增吸纳大量焊工,现热度消退致岗位过剩 [24] - 传统企业数字化(如汽配音箱设计研发)成为新兴机会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