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英伟达入局、谷歌加码,MIT孵化的核聚变公司再获8.63亿美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02
融资情况 - 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在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8.63亿美元[1] - 融资阵容包括首次入局的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以及谷歌、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Emerson Collective等现有投资者[1] - 累计筹资总额达到约30亿美元 成为全球资金最充裕的核聚变公司 占据全球私营核聚变行业总融资额约三分之一份额[4] 技术路径与创新 - 采用托卡马克装置 利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产生更强磁场 实现更紧凑、成本更低、更强大的聚变装置[6] - 示范项目SPARC旨在实现净能量增益 预计2026年开始运行 2027年实现聚变反应产生能量超过消耗能量[7] - 聚变反应能量密度预计比裂变高出四倍 燃料来源丰富且不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5] 商业化规划 - SPARC装置位于马萨诸塞州德文斯 作为技术验证平台 成功后将推进商业化发电厂ARC建设[7] - ARC发电厂选址弗吉尼亚州 设计发电功率400兆瓦 满足约1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预计21世纪30年代初投入运营[7] - 谷歌已于2025年6月签署电力购买协议 承诺购买ARC电厂建成后一半电力输出[7]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私营企业领域存在多家核聚变初创公司 包括与微软签署供电协议的Helion Energy及获贝索斯投资的General Fusion[8] - 中国政府成立国有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1亿美元 显示国家层面战略决心[8] - 中国EAST装置在2025年初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 较2023年403秒纪录大幅提升[9] 技术挑战 - 氚燃料自然界极其稀少 需通过聚变反应产生中子与锂元素反应增殖 技术效率和可靠性需实际验证[9] - 反应堆内壁材料需长期承受高能中子轰击 等离子体精确控制、超导磁体工程制造等环节存在技术难题[9]
中泰证券:核聚变行业紧跟“堆催化” 关注链主企业及高价值环节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3:01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可控核聚变是强主题方向 短期内持续有催化[1] - 全球核聚变项目加速推进 中美领跑 中国以国家主导主攻托卡马克 美国以私企主导多元化布局核聚变路线[1] - 全球在运、在建和规划的聚变装置有168个 托卡马克占比接近50%[2] 技术路线分析 - 环形装置以托卡马克为主 具备稳态高能量增益特点 瞄准城市级基荷电源[2] - 直线形装置中Helion的路线或将率先落地 具备紧凑高功率密度特点 适用于分布式可移动或特殊场景电源[1][2] - FRC路线中Helion采用磁惯性约束直接回收电能 装置灵活投资低 是当下最接近落地的路线[2] 托卡马克路线进展 - ITER完成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所有组件制造 CFS与谷歌达成购电协议[3] - 国内BEST工程总装提前2月启动 目标2027年完成全部建设[3] - CFEDR预计于2030年建成 实现功率大于1000兆瓦 Q>30[3] 托卡马克核心环节 - 托卡马克装置中磁体成本占比最高 高温超导装置磁体成本占比约46% 高于低温超导装置的28%[3] - 偏滤器包层第一壁材料向钨基合金演进 磁体系统从低温超导向高温超导演进[3] - 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磁体电源和辅助加热电源 磁体电源中TF电源要求大电流低电压 CS/PF电源要求低电流高电压[3] FRC路线商业化突破 - Helion获全球首个聚变购电协议 承诺2028年前开始发电 一年后为微软提供至少50MW发电量[4] - 2025年7月30日Helion宣布获地并启动全球首座聚变电厂ORION建设[4] - 瀚海聚能计划2030年底前与核电业主合作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4] 电源系统投资机遇 - Helion装置中电源系统成本占比最高 约占整个装置的50%[4] - 脉冲电容器成本占比高 占整个装置成本的1/3[4] - 电源系统中超级电容和快控开关至关重要 快控开关关注IGBT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寿命优点[4][5]
A股盘前播报 | 中央汇金上半年加仓白酒和化工等ETF 机构:白酒行业底部特征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0:4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 - 中国公布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目标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1] 中央汇金投资动向与白酒行业 - 中央汇金上半年加仓白酒和化工等ETF 其中加仓鹏华酒ETF 1.21亿份 [2] - 机构认为白酒行业底部特征明显 因酒企报表压力逐步释放 渠道库存持续去化 [2] 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降幅达10到20个基点 存款利率仍面临下行压力 [3] 中美贸易磋商 - 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将赴美会见美方相关官员 中方愿与美方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 [4] 机构市场观点 - 长江证券认为货币和财政支持政策或仍在路上 预计股市走牛 [6] - 华安证券认为市场惯性强劲 韧性十足 聚焦成长科技和业绩支撑主线 [7] - 东方证券认为短期股指仍有潜力走高 高低切或是近期主要投资思路 [8] 数据要素产业政策 - 国家数据局局长称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十几项产业政策 民生证券认为数据要素领域政策持续落地 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9] 核聚变技术投资 - 核聚变初创公司CFS获8.63亿美元融资 由英伟达和谷歌领投 中银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渐行渐近 超导磁体作为核心部件有望受益 [10] 光伏玻璃价格与行业反转 - 传9月光伏玻璃新单报价拟上调 福莱特称正与客户商议报价 民生证券认为光伏底部反转节点来临 各环节价格开始上行 盈利修复在即 [11] 上市公司业绩公告 - 中信证券上半年净利润137.19亿元 同比增长29.80% [14] - 国联民生上半年净利润11.27亿元 同比增长1185.19% [14] - 华虹公司上半年净利润7431.54万元 同比下降71.95% [14] - 天普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129.8万元 同比下降16.08% [14] 股东减持动态 - 翱捷科技股东阿里网络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4]
开源证券: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8-27 00:13
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包括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 - 全球在运和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 - 规划中的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 行业投资格局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 - 参考国内裂变堆每年10GW级的核准建设节奏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年投资额可能达数千亿元 [1] 产业发展阶段 - 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 [1] - 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1]
城市24小时 | “逐日之战”,安徽的新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5:06
聚变能源产业发展 - 安徽省长强调抢抓聚变能源技术突破窗口期 加快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步伐 要求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 [1] - 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达97.66亿美元 较2021年增长414% 微软等科技企业加入赛道 [2] - 中国将核聚变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布局 工信部等7部门要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合肥已汇聚产业链企业70余户 覆盖超导线材生产、设备制造、设计运营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合肥拥有EAST、BEST等大科学装置 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大科学装置最集中城市 [2] 人工智能政策部署 - 国务院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六大行动 涵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 [5]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33.3% [10] - 非化石能源占比年增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煤炭占比年减1个百分点 [10]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超40% [10] 旅游消费趋势 - 暑期长途出游占比近50% 清凉避暑成为核心需求 贵州、云南包车游订单增80% [12] - 小众避暑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包括内蒙古赤峰、辽宁丹东等地 [12] - 亲子家庭租车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77% 热门自驾城市为成都、乌鲁木齐等 [14] - 上海、北京、杭州为暑期游最热门目的地 新疆昭苏、云南怒江等地订单量近翻倍增长 [16] 区域经济与基建 - 重庆计划到2027年培育百亿级企业40家 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 [8] - 沿江高铁武宜段正式试运行 设计时速350公里 武汉至宜昌通行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 [9] 商业设施与科研进展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 面积3000平方米 涵盖美妆、腕表、电子等品类 [6] -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成为国际首个超大规模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7]
“英”明投资|行业计划发布加速英国清洁能源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8-26 09:31
英国现代产业战略核心框架 - 英国发布十年发展计划现代产业战略 旨在依托开放稳定全球互联经济体系克服增长障碍 使英国成为全球投资和发展首选之地 [1] - 计划到2035年每年投资300亿英镑于清洁能源产业 [6][14] - 成为首个将净零排放纳入法律义务主要经济体 目标2050年前实现 [1] 清洁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 聚焦七个世界领先前沿领域:海上风电 陆上风电 核聚变 核裂变 CCUS 氢能 热泵 [1] - 海上风电领域依托英国制造风力涡轮机开发沿海电力 引领世界发展 [10] - 核裂变领域政府承诺142亿英镑建设Sizewell C核电站 目标70%合同价值分配给英国供应商 [19] - 核聚变领域投入25亿英镑研发 支持诺丁汉郡West Burton旗舰项目STEP 目标2040年建成原型聚变电站 [20] - 氢能领域计划2026年启动氢能分配轮次3 2028年启动轮次4 引入新氢能发电商业模式 [21] - CCUS领域英国地质条件可安全储存780亿吨二氧化碳 为设备制造商创造2030年高达22亿英镑出口市场 [22] - 热泵领域本届议会期间已分配132亿英镑用于温暖家庭计划 包括新热泵投资加速器竞赛 [23]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大英能源公司供应链基金投入10亿英镑 国家财富基金至少投入58亿英镑用于CCUS 低碳氢能 超级工厂 港口和绿色钢铁 [15] - 到2029年提供100亿英镑清洁增长融资 并将清洁产业奖金提高至5.44亿英镑 [15] - 改革差价合约机制以提供市场确定性 [18] - 海上风电供应链获得10亿英镑投资 包括大英能源公司3亿英镑 英国皇家财产局4亿英镑 产业界3亿英镑 [18]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 三年内投入1亿英镑支持英格兰工程技能 2025年发布新清洁能源劳动力战略 [8][16] - 在阿伯丁 柴郡 林肯郡和彭布罗克郡启动区域技能试点 [16] - 领导全球清洁电力联盟 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17] 中国市场合作机遇 - 英国现代产业战略为寻求高质量国际合作中国企业提供清洁能源转型机遇 [26] - 海上风电领域英国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中国企业可探索项目开发 供应链整合和技术交流合作 [28] - 储能领域中国企业可在电池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9] - 氢能领域具备电解槽制造 氢气运输和燃料电池技术能力中国企业可参与试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 [30] - CCUS领域有经验中国企业可参与商业规模部署和知识共享 [31] 产业协同发展领域 - 生命科学领域医疗创新与研究 [33] - 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和资本池 [33] - 超级工厂和电动汽车制造设计与供应链 [34] - 数字技术消费电子和游戏技术 [35] - 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 [35]
阿里,投出一个天使轮
投资界· 2025-08-18 07:57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管理)、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及临港科创投等机构 另有2-3家未披露投资方(含阿里)参与本轮[3][4] - 公司2024年4月成立于上海 由65后科学家郭后扬掌舵 其曾担任能量奇点CTO 长期深耕核聚变领域研究[4][7][9] - 公司采用"核聚变+人工智能"战略 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技术路线为场反位形(FRC) 该装置结构较托卡马克更紧凑 易于模块化和工程简化[9] 技术路线与目标 - 短期目标为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并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中期目标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1 长期目标实现50兆瓦聚变电力输出并推动商业化[9] - FRC技术核心是利用磁场反转实现等离子体自约束 减少外部能量依赖[9] - 人工智能可加速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 帮助克服关键技术挑战并节约试验成本[10]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核聚变行业过去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总投资额从2021年19亿美元攀升至97亿美元 企业数量达53家 较2021年23家增长143%[12]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多至945太瓦时 略高于日本目前全年用电量 AI优化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至目前4倍以上[13] - 2030-2035年间预计超35家公司建成可产生净能量的商业化聚变示范电站 另有28家公司计划接入电网供电[14] 商业化进展 - 美国Helion公司商用聚变电站已在华盛顿州启动建设 计划2028年起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 该公司年初完成4.25亿美元融资 估值达54亿美元[14] - 中国核聚变技术快速突破: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高约束模运行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能量奇点创下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15]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工程于2024年5月启动总装 预计2027年建成 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15]
千金难买牛回头?沪指创下四年新高后急跌 公募基金解读后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0:56
市场表现 - A股止步"八连阳"退守3700点以下 但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2万亿(8月13日2 15万亿 8月14日2 3万亿) 两融余额同样突破2万亿元 [1] - MSCI中国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6 9% 表现超过全球主要股指 [1] - 市场站稳3600点关口 历史数据显示该点位曾成就2007年和2015年大牛市 [1]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资本市场转向投融资并重 对减持和融资监管趋严 奠定健康慢牛基础 [2] - 经济层面:7月出口数据超预期 中国供应链优势短期难被取代 [2] - 流动性:全球资金交易宽松预期 美债利率和美元回落 美联储降息或打开国内降息空间 [2] - 产业层面:AI革命深化带动算力需求 创新药出海获认可 机器人/核聚变/军工等主题活跃 [2] 资金动向 - 增量资金加速流入: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机构仓位从低位回升 [3] - 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保险/养老金提高权益配置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 [4] - 流动性环境改善:万得全A总市值从2015年65 67万亿增至110 6万亿 M2总量从130 7万亿增至330 3万亿 [6] 机构观点 - 短期关注方向:算力/AI应用/创新药/机器人/核聚变/有色等新兴产业 [7] - 中期配置建议:科技成长领域+高股息红利品种 后续关注PPI回升带来的顺周期机会 [8] - 风险提示:连续上涨后需警惕资金获利了结波动 但中长期资金面已现积极变化 [7]
每经热评︱打好三个基础 让“慢牛”走得更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8:26
市场表现 - 沪指于8月13日盘中触及3688.63点 突破2024年9月24日行情3674.4点的高点 接近近10年高点 [1] - 2024年9月18日至2025年8月12日 A股可比总市值增长32.3万亿元 自由流通市值增长14.8万亿元 [1] 政策支持 - 央行持续实施降准降息政策 "两新"补贴力度加大 [2] - 外贸数据前7个月同比增长3.5%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2] 资本市场改革 - 公募基金改革降低持有成本 引入浮动费率和基金自购机制 [3] - 被动投资快速发展 推出红利主题和自由现金流主题新产品 [3] - 实施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和公募基金长周期考核 推动养老金入市 [3] - 明确中央汇金公司作为"类平准基金"的市场稳定作用 [3] - 推出"并购六条"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3] - 强化监管打击财务造假 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 [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推动2024年A股现金分红达2.4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4] - 汽车行业实施60天账期要求 减轻供应链企业资金负担 [4] - 光伏 锂电 钢铁等行业反内卷行动提振产品价格 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4] - 价格法修订和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治理"内卷式"竞争 [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DeepSeek时刻"激活科技板块 带动一级市场投融资 [4] - 创新药 人形机器人 脑机接口 商业航天 核聚变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2.6%,创新药与AI基建双主线或将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6:08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发挥产业体系、市场和应用场景优势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1] - AI基建产业链将先行受益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1] - 人形机器人作为AI落地终端加速发展领益智造与强脑科技合作聚焦灵巧手硬件腾讯发布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1] - 湖北设立100亿元母基金布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1] 低空经济与新兴技术 - 粤港澳大湾区开通首条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深圳提出建设全球低空经济中心[1] - 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起降点并开通1000条商业航线[1]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空间逐步打开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潜力近千亿[1] - 核聚变作为能源变革方向取得实质进展商业航天产业化加速推进[1] 科创创业50指数及ETF产品 - 科创创业ETF(588360)跟踪科创创业50指数(931643)单日涨跌幅可达20%[1] - 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筛选市值规模较大、流动性良好的50家科技创新企业覆盖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前沿领域[1] - 指数成分股集中于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高成长特性的新兴产业反映中国资本市场中创新驱动型企业整体表现[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科创创业50ETF发起联接C(013307)和A类份额(013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