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经济周观点:中国资产重估与市净率趋势性上升-20250622
华福证券· 2025-06-22 05:59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供给复苏趋势明确,核心资产风格和自由现金流组合是长期趋势;美元资本循环逐渐瓦解,美元或长期贬值,全球资本长期有望向中国回流;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中国资产有望系统性重构,PB 趋势性上升是本轮牛市主脉络;看好核心资产风格,大金融,恒生国企,恒生科技,油运,黄金能源有色,关注微盘风险 [2] 美联储释放滞胀信号 - SEP 预测数据释放滞胀信号,经济减速与通胀反弹并存,迫使美联储在压制通胀和防止衰退间艰难平衡;6 月 FOMC 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4.25%-4.50%不变,SEP 下调了 2025 年和 2026 年的 GDP 增长预测,上调了 2025 - 2027 年的失业率、PCE 通胀和核心 PCE 通胀预测 [7] - 美国监管机构计划将增强型补充杠杆率(eSLR)最多下调 1.5 个百分点以促进国债交易,监管要求目前银行控股公司需满足 5%,子公司需满足 6%(拟分别调至 3.5%和 4.5%) [8] - 下调 eSLR 鼓励银行购买美债的核心机制是降低资本占用成本,提升美债收益率吸引力,释放资产负债表空间,使银行可在不增资前提下扩容资产 [9] - 下调 eSLR 政策效果不一定行得通,释放的资本可能流向更高收益用途,当贷款利率>美债收益率时银行更倾向于发放贷款 [10] 中美与他国贸易谈判进程 - 美日贸易谈判仍在磋商,中方欢迎越南成为金砖伙伴国 [11] 港股复盘 - 本周港股收跌,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较深,恒生指数收跌 -1.5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 -1.48%,恒生科技收跌 -2.03% [14] - 本周港股能源细分行业方向领涨,页岩气、天然气和氢能源方向超额领先 [15] A股市场复盘 宽基和因子 - 本周宽基指数全线收跌,上证指数收跌 -0.51%,中证 1000 跌幅较深 [21] - 远月股指期货预期分化,IH、IC 和 IM 贴水收敛,IF 贴水震荡走阔 [23] - 从因子表现来看,高风险偏好资金活跃,融资盘高持仓和高贝塔值涨幅领先,后续建议关注低市净率(低 PB)方向 [26] 产业和行业 - 从产业层面来看,医药大幅回调,本周产业多数收跌,医药医疗跌超 -4%,金融地产小幅收涨 0.64% [27] - 细分行业层面,银行细分方向超额居前,地面兵装、元件和非金属材料领涨,国有大型银行和城商行紧随其后,饰品、个护用品和文娱用品相对较弱 [31] 外资期指持仓 - 本周外资期指持仓改善,所有期指净空仓收敛,IC 转为净多 [40] - 在岸人民币掉期收益率走平,离岸人民币掉期收益率下行,中债 + 掉期收益率与美债缺口较小 [41] 下周热点 - 下周(6.23 - 6.27)重点关注美国 PCE 通胀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具体为 6 月 26 日美国实际 GDP 年化当季环比,6 月 27 日美国 PCE 物价指数同比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 [44][45]
5月28日A股收评|震荡市里的冰火两重天:三大主线浮出水面,散户该盯紧哪些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28 09:10
大盘表现 - 沪指微跌0 02% 深成指跌0 26% 创业板指跌0 31% 个股超3400只下跌 市场情绪偏谨慎 [3] - 市场整体缩量震荡 结构性机会存在 需关注后续资金动向和变盘信号 [1][3] 环保与能源板块 - 固废处理 可燃冰板块领涨 玉禾田 博世科20cm涨停 受环保政策加码和全球能源转型推动 [4] - 该板块具有政策护城河和业绩预期 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的龙头公司 避免追高 [4] 消费复苏板块 - 食品饮料板块午后异动 欢乐家20cm涨停 新乳业 会稽山跟涨 受夏季消费旺季和提价预期驱动 [4] - 医药医疗板块调整 睿智医药 雪榕生物领跌 因集采预期升温及部分药企业绩不及预期 [4] 科技赛道分化 - 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 利柏特 融发核电涨停 技术突破预期强 资金给予溢价 [5] - 跨境电商和化工板块回调 环氧丙烷方向领跌 因原材料价格波动 需等待企稳信号 [5] 资金与市场策略 - 北向资金小幅流入 内资分歧较大 需关注后续量能变化 [6] - 沪指3300点附近支撑较强 若跌破可能下探3250 站稳3400有望反弹 [7] - 中长线建议关注政策支持且业绩能兑现的板块 短期波动或为布局机会 [7]
财报更新,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情况如何?|第387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05-27 13:52
港股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及披露时间 - 港股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主要包括季报、年报等,但对季报披露时间无强制要求[3][4] - 港股定期报告披露时间通常比A股晚,财政年度可自定义连续12个月而非自然年度[5][6] - 港股与A股定期报告披露时间对比:季度报告(港股无强制/A股1个月)、中期报告(港股3个月/A股2个月)、年度报告(港股4个月/A股4个月+业绩公告3个月)[7] - 港股定期报告查询渠道包括港交所官网、上市公司官网及Wind等金融终端[7] 港股整体盈利增长情况 - 2020年恒生指数盈利受口罩因素影响同比略微下降,随后几年恢复稳定增长,2025年1季度同比增速达16.32%[8] - 港股主要指数分类:宽基指数(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港股中小)、策略指数(港股红利、沪港深红利低波动)、行业/主题指数(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恒生消费、恒生医疗保健)[9] 宽基指数盈利表现 - **恒生指数**:盈利稳定,2020年下降后2022-2025年持续同比增长[9][14] - **国企指数**:2020-2021年连续两年下降,2022-2025年恢复稳定增长[11][12][13][14] - **港股中小**:盈利波动大,2020-2021年大幅下降(2021年亏损),2022年恢复盈利但2024年及2025年1季度小幅下降[16][17] 策略指数盈利表现 - **港股红利**:2020年大幅下降,2022年大幅增长,2025年1季度同比下降12.81%[19][20][21][22] - **沪港深红利低波动**:2020年下滑后2021年大幅增长,2022-2024年波动增长(2023年下滑),2025年1季度小幅下降[24][25][26][27][28] 行业/主题指数盈利表现 - **港股科技**:2020-2023年盈利停滞,2024年爆发式增长,2025年1季度同比增速128.92%[30][31] - **恒生科技**:盈利增速低于港股科技但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近60%,2025年1季度增速55.43%[33][34][36][37] - **恒生消费**:2020年大幅下降后2021-2024年稳定增长,2025年1季度同比增长14.52%[39][41] - **恒生医疗保健**:盈利增长快,2025年1季度同比大幅增长172.89%[42] 其他信息 - 港股指数专题估值表每周五更新,后续可能提高更新频率[43][44]
创业板指跌逾1% 下跌个股近2200只
快讯· 2025-05-26 03:19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下跌逾1 00% [1] - 沪指下跌0 04% [1] - 深成指下跌0 45% [1] 行业表现 - 医药医疗行业跌幅居前 [1] - 汽车整车行业跌幅居前 [1] 个股表现 - 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2200只 [1]
[5月23日]指数估值数据(关税导致全球波动;港股医药估值如何;领取3周年奖章;港股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5-23 13:55
市场表现 - 大盘上午上涨后下午转跌,大小盘股均微跌,价值和成长风格同步下跌 [1][3][4][5] - 医药医疗板块相对坚挺微涨,港股午后下跌但尾盘反弹,整体微涨且红利类微涨 [6][7][8] - 海外市场因特朗普宣布对欧加征关税出现波动,法股、德股一度跌近3%,美股开盘后亦波动 [11][12][13][14] - 4月初全球市场因关税事件曾跌至4.1-4.2星,随后5周反弹 [15][16] 港股与A股医药板块对比 - A股医药指数覆盖全行业(如中证医药、医药100),子行业包括医疗(服务/器械)、生物科技(基因/制药)、创新药 [22][23][24][25][26] - 港股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范围更广,包含医疗、生物科技及创新药,另有细分指数如恒生生物科技、恒生创新药 [28][29][30] - 港股医药估值较A股更高:A股医药估值处于历史最低10%分位,港股因多涨20%已接近正常估值 [42][43]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一季度财报基本发布完毕,后续将披露主流指数盈利增长情况 [9][10] - 春节后港股表现强于A股:恒生指数比A股大盘股多涨20%,恒生医疗/科技指数亦多涨20%,外资通过港股加仓人民币资产是主因 [33][34] - 港股流动性较弱导致涨跌波动更大,2021-2022年曾腰斩,当前需警惕高波动风险 [47][48][49] 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2.96、市净率1.29、股息率3.33%,分位数54.79% [38] - 恒生医疗保健市盈率25.11、市净率2.28,分位数17.24%;恒生生物科技市盈率26.06、市净率2.54,分位数19.16% [40]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41.52、市净率3.52,分位数33.33% [41] 行业配置建议 - 单一行业配置建议控制在股票资产的15-20%,分散布局可降低波动风险 [51][52] - 港股创新药指数历史较短,估值水平与恒生医疗保健相近 [44][45]
科创板收盘播报:科创综指跌0.27% 29只个股创今年以来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5-21 07:35
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5月21日小幅低开,盘中震荡反弹后回落,收盘报995.49点,跌幅0.22%,振幅0.62%,总成交额173.83亿元 [1] - 科创综指同日小幅低开,盘中一度跌0.58%,收盘跌0.27%至1175.02点,总成交额738亿元,成交额微幅放量 [1] - 科创板587只个股平均跌幅0.60%,平均换手率2.11%,合计成交额738.13亿元,平均振幅3.38% [2] 个股动态 - 科创板逾七成个股下跌,但整体行情仍相对活跃,21日创2025年以来新高、30日新高、20日新高的个股分别为29只、77只、89只 [1] - 三生国健上涨19.99%涨幅居首,利扬芯片下跌11.12%跌幅居首 [3] - 中芯国际成交额16.75亿元位居首位,誉辰智能成交额365.57万元位居末位 [4] - 汉邦科技换手率34.54%位居首位,龙腾光电换手率0.11%位居末位 [5] 行业分化 - 医药医疗股表现分化,半导体股和环境保护股跌幅靠前 [2]
摩根医疗健康股票A: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5670.46万元 净值增长率11.84%
搜狐财经· 2025-05-03 12:41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基金利润5670.4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1457元 [2]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8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1.8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0/54 [3]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7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8/54 [3]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5%,位于同类可比基金23/54 [3]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2.62%,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4/46 [3]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271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6/44 [8]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8.16%,同类可比基金排名13/45 [10]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为27.96% [10] 基金规模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5.3亿元 [2][14]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4.34%,同类平均为88.03% [13] - 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达到92.01%的最高仓位 [13] - 2021年三季度末最低仓位为77.64% [13] 投资策略与持仓 - 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基金管理人认为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公司价值提升最快,大量投资了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2] - 基金持股集中度较高,十大重仓股为艾力斯、泽璟制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百济神州、惠泰医疗、诺泰生物、科伦药业、益方生物、爱博医疗 [17]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是叶敏,目前管理3只基金 [2] - 截至4月23日,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4.04% [2] - 截至4月24日,摩根成长动力混合A最低,为-8.19% [2]
港股AI概念异动,金山软件、小米集团拉涨,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广泛覆盖AI场景
金融界· 2025-04-30 03:20
港股AI概念及科技板块表现 - 港股AI概念股普遍上涨,金山软件、万国数据-SW涨幅超4%,小米集团-SW、网易-S、瑞盛科技、商汤-W涨幅超2%,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涨0.5% [1] - 全球长线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3月27日至4月23日期间,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入680.79亿美元,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入271.4亿美元,其中90%流入中国市场,中国股票基金净流入246.86亿美元 [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份额增长超300%,显示资金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强烈兴趣 [1]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及投资逻辑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1.6倍,处于不到4%的历史分位数 [3] - 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通过投资中国大盘ETF押注中国经济潜力,认为中国股市市盈率较低 [3]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AI全产业链企业,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以及比亚迪股份、百济神州等智能汽车和医药医疗领域企业 [3] AI应用层产业链及代表企业 - 智能硬件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小米集团-W、联想集团 [4] - 智能家居领域代表企业为小米集团-W [4] - 音视频设备领域代表企业包括瑞声科技、高伟电子 [4] - 行业解决方案领域代表企业涵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美团-W、网易-S、金山软件、金蝶国际 [4] - 交通汽车领域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W、吉利汽车-W、小鹏汽车-W、长城汽车、蔚来-SW、零跑汽车 [4] - 医药医疗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百济神州、药明生物、晶泰控股-P、再鼎医药、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微创医疗、科伦博泰生物-B [4] - 传媒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快手-W、美图公司、东方甄选 [4] 港股市场投资策略 - 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企稳于1月底DeepSeek问世支撑点,显示AI逻辑仍支撑港股 [4] - 投资策略建议聚焦防御主线和政策催化,包括央国企高股息资产(能源、公用事业、电讯)、政策驱动基建链(工程机械、交运设备)、新质生产力(半导体设备、AI算力基建)以及内需为主的必选消费 [4]